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科生的第二种思维方法_0.ppt

9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877821
  • 上传时间:2017-08-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27.50KB
  • / 9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0-1 文科生学习第二种思维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0-2 人脑的半球机能特异性和人的思维方法多样化,0-3 第二种思维方法的代表——物理学方法,绪 论,1-1 物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1-2 物理学发展的逻辑,第一章 物理学发展的逻辑,2-2 物理学发展的特点,2-3 物理知识结构特征,第二章 物理学方法论原理,2-4 物理方法论原理,2-1 物理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3-1 经验方法,3-2 理性方法,第三章 物理学研究方法,3-3 逻辑方法,第四章 物理方法论的应用及成果,4-2 物理实验方法延伸,4-3 熵概念的建立和拓宽,4-4 物理方法论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4-1 物理学家变失败为成功的启示,4-5 20世纪物理学思想的进化,所谓“文科生第二种思维方法”,更确切的含义是指自然科学方法中所涉及到的特殊思维方法是相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而言文科生学习第二种思维方法,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克服目前我国文科生普遍存在的思维缺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01. 文科生学习第二种思维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0-1-1 文理渗透是当前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发展在高度分化基础上,又开始向高度综合化方向发展。

      出现了大量的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和边缘学科现代科学的综合化,使得不同学科之间赖以区别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今天,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已汇合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两者的汇流首先体现在科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上,例如原来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概念如“熵”、“阈值”、“惯性”等被广泛引入到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中去;而关于语言结构和规律的社会研究成果则被应用到计算机程序的设计中其次,两者的汇流还体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涌现出一系列综合学科如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生命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等第三,系统科学充当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系统科学反映了机器、人类和社会的某些共同的规律,具有很强的方法论功能,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四,技术、生产与管理已成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结合点自然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而社会科学则通过直接参与物质生产和对生产过程的计划和管理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0-1-2 知识经济时代与我们面临的挑战,当今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其中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纳米(10-9m)为核心的新材料技术以及基因为核心的生物医药技术是新经济产业的主要代表。

      风险投资、制度创新是知识经济企业的运作模式,高增长、低通胀、高就业是知识经济的总体结果说的更简明一些,知识经济时代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它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据的一种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和产品、商品的生命周期都日益缩短,,据粗略统计,人类科技知识的增涨速度为:,从元年算起—1750年 (1750年)翻了一翻,,从1750年—1900年 (150年)翻了第二翻,,从1900年—1950年 (50年)又翻了一翻,,从1950年—1960年 (10年)再翻了一翻,,当前每3-5年,就又增加了一倍现在比20年世纪50年代,科技情报增加了约27倍现在90%的知识是20世纪创造的,亦即在整个历史上,90%以上的科学家、发明家都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作为科学知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的科技论文,现在全世界发表的论文的数量每隔一年就增加1倍与此同时,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从科学技术发明到产品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例如:,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用了 56年,,无线电 35年,,电视 12年,,大规模集成电路 2年,,激光 1年。

      机器设备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也大大缩短工业技术经过10年就将过时30%左右,电子工业则达到50%与此同时,人类知识老化的时间也愈来愈短,据统计,现代工程师的专业知识的半衰期只有5的创新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创新优势可以弥补资源、资本上的劣势,加快创新可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掌握主动知识经济对创新的要求有其不同于工业经济社会的特点:由“一次性创新”转变为“持续性创新”;由“单个创新”转变为“系列创新”;由“个别专家创新”转变为“全员(集体)创新”美国微软公司是“持续创新”;“系列创新”,“集体创新”的典型据99年7月出版的美国《福布斯》杂志(Forbes Global)公布对全球富翁的最新排名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以净财富900亿美元居该排行榜首《福布斯》的排名显示出,由于美国股市的繁荣和因特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富翁急剧增加同时,全球的富翁也变得更加富有在《福布斯》排出的前10位中,美国就占据9名而在1990年的全球10名首富中,有许多是日本人,美国人只有2名比尔·盖茨1998年的净财富为510亿美元 ,一年中他的财富就增长近1倍,达到900亿美元微软成功的秘诀:“取决于创新”;微软交战的守则:“淘汰自己的产品”;微软招聘雇员的标准:“能够适应软件技术与行业内差不多每月一次的革命。

      我国的北大方正的成功同样源于持续创新方正的发展模式是“顶天立地”,即具有高度的前瞻意识,立足于国际成果的潮头,感受市场最前沿的需要刺激,从而开发出一流的科技成果面对21世纪即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参与世界的合作与竞争的形势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1)社会的飞速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市场经济,要求人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3)科学发展,要求人有更高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4)高科技的兴起,要求人具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基础和掌握现代技术的能力;,(5)参与国际事务,要求人对世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批判吸收能力;,(6)开放的社会,要求人更富有合作精神和鉴别能力;,(7)面对开放的社会和多种文化的影响,为保证我国的独立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人能更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什么叫人才?粗略地说就是具有较高才能的人较精确地说,人才是指社会实践中表现出具有较深的专门知识,较强的能力、较好的素质,并以其创造劳动对社会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人下面做一些解释说明:,知识结构是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他条件相同而知识结构不同的人才他们所起的作用、作出贡献的大小将不相同。

      人才个体的知识结构可以形象地划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l 型: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但基础知识较狭窄,横向知识(例如对于工科人才指人文、管理知识,文科人才指自然科学知识等)较缺乏2.型: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宽的基础知识,但横向知识较缺乏3.T型: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横向知识,但基础较狭窄4.工型: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横向知识,而且基础知识较宽5.x 型:指具有双工字型的交叉知识,例如相关学科的双学位者的知识结构属此6.大工型:指除具有一定专门知识和横向知识外还具有跨科类的基础知识,如兼有工科、理科、社会学科及思维学科的主要基础知识国家要求大学生将来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因此上述第1,2,3三种知识结构是不合理的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工型,同时鼓励条件较好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向x型发展,甚至取得双学位;或者大学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形成这种知识结构这里的工字型交叉,实际上是表示多个专业知识的交叉,并不一定限于两个专业对于智力特别高,思维敏捷灵活,而且勤奋好学,胸怀大志的学生来说,宜以大工型做为自已的长期奋斗目标具有这种知识结构(当然同时也要培养相应的能力和素质)的人,很有可能在交叉学科上,特别是在学科综合上作出杰出的贡献。

      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要大步前进,没有一定数量的这种人才是不行的现在,我国具有这种知识结构的人才屈指可数,如果今后有几十、几百个或者更多,那么我国在加入WTO后国力将更强大,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必将发展得更快、更健康、更协调,这些人才必将在为人类造福的崇高事业中发挥特殊的作用,作出杰出的贡献还应指出,当前美国人才平均每人一生流动12次以上,欧洲共同体各国的人才每5年转岗1次我国清华大学最近的调查表明,该校70%的毕业生平均3年改行1次,据1998年7月中国科协在全国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国有企业科技人员下岗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效益状况,即使是效益较好的企业中,科技人员下岗的比例仍占40%,而“知识老化、专业技能单一、适应能力差”已成为当前我国国企科技人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这一原因,下岗的科技人员中再就业率仅为19.5%,这也足以说明过去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学工的不懂经济、学经济的不懂技术,学文的不懂自然科学总之,科学技术、经济、环境与社会分离,毫无交叉知识可言其实,“转岗”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科技发达、国家进步的一种标志关键问题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要锐意改革,使我们培养出的高级人才尽快适应这种历史潮流。

      总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归根到底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有创造性的,适应性强的人才,这是我们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的“文科生”是指区别于理工科学生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文史、经济、法律、管理等在我国“文科”与“理科”的区别比其他国家更为明显导致的思维缺陷也更加突出,其原因是:,0-1-3 我国文科生普遍存在的思维缺陷,(1)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经历了几千年,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科举制度主要以文章选拔官吏重诗文、轻技术、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科举制度的限制下,知识分子只能沿着封建统治者已设计好的阶梯攀登科举制度发展的极至就是“八股文”的泛滥成灾,严重地禁锢了中国人民的头脑当秋风骤起、落叶纷飞之时,我们的先人想到的是吟诗作赋:象“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等都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美妙诗句。

      而当树上的苹果落地时,牛顿联想到的却是使得地球上诸如导致苹果这样物体落地的力会不会就是使月亮绕地球做轨道运动的力?由此,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并不想贬低我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只是针对传统观念中重文轻理、重政治轻科技的弊病,提出非议2)我国实行了多年的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在我国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影响深远,根深蒂固,反映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思想、考试制度、评价标准和教学方法,等等对于我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和弊端,四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都曾做过深刻的分析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教授说,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从大的原则开始,从已经了解的、最抽象的、最高深的原则开始,然后一步一步推演出来这种教育哲学是要你“在你的脑子里分清什么东西是你懂的,什么东西是你所不懂的;不懂的东西不要去沾它,你要沾的东西是懂的;然后来了一个老师,拉着你的手,走到你还不懂的领域里,一直到你完全懂了为止这种方法可以使你少走弯路,使你一步一步地、完完整整地把一门又一门学科学好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这怎么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呢!,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远哲教授对台湾的教育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台湾的教育其实不是教育,而是在做训练的工作,不断重复已经学会的东西,没有培养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他还举例说:“台湾企业界能拿到世界第一的是王永庆、张荣发、许文龙;他们三位都有共通点,就是‘没有上过大学’可能就是没有受到大学教授‘误人子弟’的教法,他们解决问题的做法不同,不依照常规,方式较为大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探究与实践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大洲和大洋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地图的阅读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探究与实践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海陆变迁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pptx 【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经纬网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地球的运动——自转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气候(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2025-2026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地理】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pptx 【地理】土地资源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水资源+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交通运输+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多样的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农业第一课时导学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