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势力与日本紧紧捆绑挣扎乏力.pdf
2页张作霖势力与日本紧紧捆绑挣扎乏力他依靠日本人的援助成为 “ 东北王 ” 的代价就是与日本紧紧捆绑在一起,这会儿想拆也拆不开了郭松龄的倒戈和失败让张作霖明白,能靠的只有日本郭松龄反奉事件凸显张作霖命运为日本所控虽然张作霖自觉羽翼丰满,想逐步摆脱日本的控制可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拉拢英国受挫,引进美国势力收效并不明显,他所能依靠以图逐鹿中原的外国势力,依旧只有一家:日本他依靠日本人的援助成为 “ 东北王 ” 的代价就是与日本紧紧捆绑在一起,这会儿想拆也拆不开了为了奉系军阀自身的利益,张作霖不时向日本的侵略要求耍无赖,但在这背后体现出的却是他无奈的现状:除了日本他再没有其他势力可供依赖,否则直接求别家即可,还用得着耍无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郭松龄反奉事件1925 年 11 月 23 日,手握重兵的奉系军事将领郭松龄在河北滦州发表反奉宣言,公开声讨张作霖,并将所属的奉系第三方面军改称 “ 东北国民军 ” ,声势逐渐壮大郭松龄发电要求张作霖下野,并由其子张学良任东北军总司令,提出在东北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起初进军顺利: 27 日国军占领山海关,而后逐渐占领连山、锦州等军事要塞,一路势如破竹,连连告捷,直逼奉天城。
张作霖惊恐万分,一度做好打算弃城而逃日本人在作壁上观良久后,最终选择了继续支持他们的 “ 老朋友 ” 张作霖,打着 “ 不干涉 ” 幌子,以各种方式较为隐蔽地支持了奉张, 如当郭军一鼓作气直捣张作霖奉天老巢之时,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白川义则分别于 12 月 7 日和 15 日发表名为不干涉实为偏袒张作霖的声明: “ 不准郭军通过南满铁路或在附属地二十华里以内作战 ” 这极大地遏制住了郭军的进攻势头,给张作霖以缓冲和重新军事部署的时间在此情况下,郭松龄虽然发电抗议但仍然按照日本的要求采取了徒步行军绕远包抄奉天的军事战略 18 日至 20 日,郭军占领了白旗堡、柳河沟、新民等重镇 22 日便发动了总攻不料,此时情势却急转直下,巨流河一战,郭军大败24 日早晨,郭松龄夫妇乘大车出逃,不幸被王永清部俘虏,在押解回沈阳途中惨遭杀害在郭松龄反奉的过程中,郭表态: “ 张作霖为了个人的权利出卖国家,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无论如何我是不能苟同的 ” ,而与此同时,张作霖分两次与日本签下密约,一次六项:一、 割让海城以南各县;二、 承认二十一条中关于满蒙的部分;三、 让与鸭浑两江航行权;四、 东三省之铁路、矿山均为中日办;五、 日人在东北三省及东部蒙古有自由居住权、土地所有权,遇有必要时设置警察权;六、 参加奉军之日兵,有战死者,每人给恤金一万日元。
另一次五项:一、日本臣民在东三省和东部蒙古,均享有商租权,即和当地居民一样有居住和经营工商业的权利;二、间岛地区行政权的移让;三、吉敦铁路的延长,并与图们江以东的朝鲜铁路接轨和联运;四、洮昌铁路所属各线均准许日本人开设领事馆;五、以上四项的详细实施办法,另由中日外交机关共同协商决定这两个条约的卖国尺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当初日本逼迫袁世凯接受的《二十一条》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日本决定保张作霖,从而直接插手干涉反奉作战,最终保证张作霖得以逃出生天张作霖自己也知道这次卖国卖得太狠, 因此, 事件平息后, 日本多次要求张履行郭松龄事件中所许的承诺, 但张作霖却借词推脱,无限期地推延正式办理签约手续使出了惯常的耍无赖的手段,就是拖着不办但这件事已经清楚的表明,紧要关头,能够救张作霖的,只有日本人,这直接导致了一个后果:张作霖的命运实际上攥在日本人手里,张式耍无赖能否成功,决定的是日本人而非张作霖无赖耍得有多坚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