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相互作用》课程教学大纲.docx
2页海气相互作用IIAir-Sea Interactions II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1学分课程总学时:16学时,其中讲课:16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海洋科学导论、大气海洋数据处理与分析适用专业:海洋技术、海洋科学及大气科学相关专业教 材:自编讲义开课单位:海洋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主要介绍大气、海洋气候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气候多圈层的相互联系以及影响气候 的大尺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通过讲述物理过程、观测及模拟数据结果,使学 生掌握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识,了解当前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热点;通过介绍与学习有 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有关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开展趋势本课程为专业方向课程,以讲授法为主,配合课堂讨论与文献阅读促使学生深入分析问 题,主要掌握海-气间物质及能量交换的基本状况及基本物理过程,了解ENS0基本机制及研 究方法,认识不同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以及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性质等引导学 生结合前期所学知识分析课程的内容难点在于观测与数值模拟的不确定性如何在海气气候 系统中表达。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概述(2学时)(1) 了解气候系统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海洋系统的基本特征及重要性;(3)理解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过程;重点: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研究内容难点:了解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和化学过程.海气外表过程(3学时)(1) 了解海气外表过程的基本概念;(2)掌握海气物质交换的基本物理过程;重点:海气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及物理与化学过程难点:理解过程及研究方法.海洋的作用(讲课4学时)(1)认识海气相互作用中的海流;(2) 了解温盐环流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3)理解风与海流的相互影响的本质;(4) 了解Sverdrup和Ekman模型的基本概念;重点:风与海流的相互影响难点:Sverdrup模型及输送的作用机制. ENSO (讲课4学时)(1) 了解ENSO的基本概念;(2) 理解ENSO事件中海洋的变化;(3) 了解ENSO的可能机制及研究方法重点:ENSO中热带海洋的变化难点:ENSO机制的多样性及不确定性.中高维的海气相互作用(讲课3学时)(1)掌握中高维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差异;(2) 了解海气相互作用中的海冰;(3)理解遥相关的内涵;重点:中高维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差异难点:理解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1・2次,课程论文:1篇;(2)考核方式:课程论文等;(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论文成绩综合计算;五、参考书目1、《当代气候研究》,气象出版社,1991年,叶笃正,曾庆存,郭裕福编著;2、El Nino, La Nina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 Academic Press, INC, San Diego, Ed. S.G.H. Philander, 1994。
3,Earth's Climate, The 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 AGU Book, Washington DC Ed. Chunzai Wang, Shang-Ping Xie and James A. Carton, 200404、《海一陆热力差异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第三卷),气象出版社,2005年,刘屹岷等 编著;5、《陆气相互作用对我们气候变化的影响》,气象出版社,2005年,董文杰编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