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归纳总结12-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与归因.doc
5页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一、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对社会的整体看法对他人、群体(人际)及自己的知觉(自我)社会化、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均以此为基础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一)认知者的经验——认知(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人格(三)认知者的情绪 ——情绪思考:作为咨询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社会知觉?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定义印象:是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印象形成:将认知客体在头脑中归类、明确它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的定向的过程(内隐、认知过程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首因效应: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 第一印象的机制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较大 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光环效应——爱屋及乌 ◆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刻板印象 (有色眼镜)◆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例:北方男人粗犷、豪爽南方男人细致、拘谨官员皆腐败,警察都徇私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一)加法模式 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
比如A者与B者,二者的特征如下:(二)平均模式有些人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把他人的多种特征的评价分值累加,而是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三)加权平均模式(四)中心品质模式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真诚、热情是积极的中心品质,虚伪、冷酷是消极的中心品质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四、印象管理(一)印象管理的定义个体对自我形象的控制二)印象管理的作用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的期待三)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4、投人所好第三单元 归因 一、归因的定义 二、行为原因的分类 (一)内因与外因 内因:个体内部,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内归因 外因: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综合归因: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兼有二者内因和外因的影响;综合归因。
讨论:夫妻吵架时应该对问题怎么归因会更好? 幸福的婚姻将伴侣的问题归于外因 不幸的婚姻将伴侣的问题归于内因(二)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稳定性:内因中人格特点、能力;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 易变性:内因如人的情绪易变,外因如气象气候条件则易于变化三)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可控性:努力与否 不可控:智力因素、工作难度三、控制点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 内控者 外控者四、归因原则(一)不变性原则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眼见不一定为实 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联系(二)折扣原则——凯利提出 存在其它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在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打了折扣(三)协变原则——凯利三维理论 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 1. 特异性信息 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 高:“我只在乎你” 2. 共同性信息 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高:“大家都爱你” 3. 一致性原则 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
高:“无论你生老病死,贫穷富贵我都在乎你”一位叫玛丽的小姐看一个小丑表演时笑得厉害:三高则外归因“特异、共同低,一致”高“内归因”五、影响归因的因素(一)社会视角丢钱包者:治安不好,倒霉;他人说法:自己不小心(二)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自我卷入)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三)观察位置“挤公交”效应(四)时间因素(归因的情境性)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顺应自然,接受规律【例-单选】第一印象的作用机制是( )A.近因效应 B.光环效应C.刻板印象 D.首因效应网校答案:D【例-单选】光环效应是一种( )的现象A.社会适应B.信息干扰C.先入为主 D.以偏概全网校答案:D【例-多选】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掌握包括( )的信息A.协调性 B.特异性 C.共同性 D.一致性网校答案:BCD【例-多选】失败时人们往往外归因,这属于一种( )A.自我障碍 B.自我价值保护倾向C.自我防卫 D.动机性归因偏差网校答案: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