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笔下的古代改革者.doc
2页许倬云笔下的古代改革者邓聿文近来读史,忽然想起历史上那些改革者的结局泱泱中华5 0 0 0年,曾产生过很多光耀 一时的改革人物这些改革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改革者木人的命运不一,很多人结局不好, 让人不免想去探究其中的原委台湾知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从历史看人物》一书中,总结了古代改革者失败的几个 原因,其中报根木的因素是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此外,很多时候也可能是改革者木身才能不足, 茯至眼高手低而白招败局商鞅、王莽、王安石、张居正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四个改革家,时间差距拉得比较长, 他们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四种不同的改革类型当然,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结局或下场都不怎么妬 四人中除王安石得以善终,还被封为“荆国公”夕卜,其余三人的结局都很惨而王安石Z所以能 够善始善终,一是遇到了一个欣赏和支持他的宋神宗;二是也与整个宋朝对待十大夫的开明政策 有关有宋一朝,对知识分了和知识分了出身的士大夫,相对来说还是很宽容的,宋朝开国皇帝 对知识分子有“不杀”的戒令,以后历代赵氏子孙都遵守这一戒令,所以在宋朝看不到士大夫反 对皇帝而被后者诛杀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王安石的命运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即使如此,王 安石也因变法被流放过,他的大儿了还因此被迫自杀。
其他三人,商鞅可能要算中国古代改苹者中最悲剧性的人物鞅生活在战国诸侯争霸的时 期,他白魏入秦,提出了废井出、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具制等一報套变法求新的 发展策略,英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但商鞅以激进而残酷的方式推行变法,为建威信而不念私情, 以至“渭水尽赤,号哭Z声动天地”,尤其他主张彻底废除I口的世卿世禄制,损害了以太子为代 表的旧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其保护伞秦孝公一死,鞅就遭受旧贵族诬陷,车裂而死王莽则是改革者中的异类莽的异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以皇帝Z身兼任改革者, 这在中国古代绝无仅有这大概与莽篡汉白立有关;二是莽的改革带有浓厚的理想和复古成分, 所以许倬云先生说他是食古不化的“书呆子”其根据《周礼》设计改革蓝图,乂依井出制为模 式,颁布“王田令”,“私属令”、“五均”、“六管”等,以过时的复古和空想行动来改革时弊,结果自是处处碰壁,改革未见其利,先见其弊,最终引來各地动乱,以致国灭身亡,自己被 —•商人所杀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书生意气方面,其可与王莽有一比 但安石的书生意气主要体现在性格执拗方面,不像王莽在改革内容上复古安石为改革有些急于 求成,很多法令缺少深思熟虑,草率出台,特别是为了保证实施,用了一些品行不端的人,致使 变法遭到当时多数士大夫的反对,连白己的弟弟都不赞成,最后导致变法出现许多问题。
不过,与王安石的不通批故,不会权变相比,张居正则很有权谋,变革先从吏治开始,制 定考成法,确保了改革的贯彻执行居正的失误在于没有端正与皇帝的关系,尽管皇帝年幼,但 臣子就是臣了,切不可因白己一时位高权重而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更不可凌驾于皇帝Z上他没 有明白这点,所以尽管改革成效卓著,但在自己死后,顽固派反攻倒算,全家包括妻儿老小几乎 全被迫害致死,他木人也差点被神宗皇帝开棺戮尸这些改革者的悲剧命运告诉我们,面对顽固的守I口势力,改革者需要有“天变不足畏,m 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和勇气,但要改革成功并避免个人悲剧的发生,在具体的改苹中 必须讲究方式方法,策略和手段,不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更不能与民争利现实中那些失败 的改革者,除了触犯既得利益外,多半是因个人操守、政治压力或改革越了界,而惨淡收场的作者系《学习时报》副编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