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金属凝固理论重点总结.pdf

27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67289666
  • 上传时间:2024-07-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2M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金属凝固理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能量起伏 :金属晶体结构中每个原子的振动能量不是均等的,一些原子的能量超过原子的平均能量, 有些原子的能量则远小于平均能量,这种能量的不均匀性称为“能量起伏”2.结构起伏 :液态金属中的原子集团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时而长大时而变小,时而产生时而消失,此起彼落,犹如在不停顿地游动这种结构的瞬息变化称为结构起伏3.浓度起伏 :不同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在金属液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这种成分的不均匀性称为浓度起伏4.熔化潜热 : 将金属加热到至熔点时,金属体积突然膨胀,等于固态金属从热力学温度零度加热到熔点的总膨胀量,金属的其他性质如电阻,粘性等发生突变,吸收的热能5.充型能力 :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6.成分过冷 :由溶质再分配导致的界面前方熔体成分及其凝固温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过冷7.热过冷 :仅由熔体实际温度分布所决定的过冷状态称为热过冷8.宏观偏析 :又称长程偏析或区域偏析,指较大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为铸件各部位之间化学成分的差异9.微观偏析 :微观偏析是指微小范围(约一个晶粒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按位置不同可分为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

      10. 微观偏析(1)晶内偏析 : 在一个晶粒内出现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常产生于有一定结晶温度范围、能够形成固溶体的合金中2)晶界偏析 :溶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富集与晶界,使晶界和晶内的化学成分出现差异它会降低合金的塑性和高温性能,又会增加热裂倾向11. 宏观偏析:(1)正常偏析:当合金溶质分配系数k<1 时,凝固界面的液相中将有一部分被排出,随着温度的降低, 溶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高, 当 k>1时相反正常偏析存在使铸件的性能不均匀,在随后的加工中难以消除2)逆偏析:即k<1 时,铸件表面或底部含溶质元素较多,而中心部分或上部分含溶质较少3)V形偏析和逆V形偏析:常出现在大型铸锭中,一般呈锥形,偏析中含有较高的碳以及硫和磷等杂质4)带状偏析 :它总是和凝固的固- 液界面相平行5)重力偏析 :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出现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常产生于金属凝固前和刚刚开始凝固之际枝晶偏析 :由于固溶体合金多按枝晶方式生长,分支本身分支与分支间的成分是不均匀的,故称为 ~12. 正偏析: 指溶质含量高于其平均溶质含量的区域13. 负偏析 :降低该区的溶质浓度,使该区C5降低,产生的偏析。

      (溶质含量低于其平均溶质含量的区域)14. 重力偏析 :由于沿垂直方向逐层凝固而产生的正常偏析和固液相之间或互不相容的液相之间有的密度不同,在凝固过程中发生沉浮现象造成的15. 过热度 :指金属熔点与液态金属温度之差16. 过冷度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称为过冷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7. 正吸附 :当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升高而下降时,表面吸附量为正值,即为正吸附18. 负吸附 :当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加时,表面吸附量为负值,即为负吸附19. 热裂 :铸件在凝固期间或刚凝固完毕,在高温下收缩受到阻碍产生的现象20. 冷裂 :铸件应力超出合金强度极限而产生的现象21. 铸造应力 :铸件在凝固或冷却过程中,发生线收缩,有些合金还发生固态相变,引起体积的膨胀或收缩时产生的应力22. 顺序凝固 :铸件结构各部分,按照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部位,最后是冒口本身凝固的次序进行的凝固方式23. 同时凝固 :铸件各部分之间没有温差或温差尽量小,使各部分同时进行凝固的方式。

      24. 析出性气孔 :金属液在凝固过程中,因气体溶解度下降而析出气体,形成气泡未能排除而产生的气孔25. 反应性气孔 :金属液与铸型之间,金属与熔渣之间或金属液内部某些元素、化合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孔26. 流动性 :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是金属的铸造性能之一,与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27. 粗糙界面 :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只有50% 左右为固相原子所占据,这些原子散乱的随机分布在界面上形成一个坑坑洼洼呕吐不平的界面层28. 平整界面 :固相表面的点阵位置几乎全部为固相原子所占据,只留下少数空位或在充满固相原子的界面上存在有少数不稳定的孤立固相原子从而形成了一个总的来说平整光滑的界面29. 一次氧化物 :金属熔炼过程中及炉前处理中产生的氧化物称为一次氧化物30. 二次氧化物 :金属液在浇注及充填铸型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称为二次氧化物31. 近程有序排列: 金属液体则由许多原子集团所组成,在原子集团内保持固体的排列特征,而在原子集团之间的结合处则受到很大破坏这种仅在原子集团内的有序排列称为近程有序排列32. 粘滞性 :在流体力学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动力粘度,另一个是运动粘度。

      33. 表面张力 :液态金属表面层的质点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力,物体倾向于减小其表面积,这相当于在液态金属表面有一个平行于表面且各向大小相等的张力,这个张力就是表面张力34. 机械阻碍应力: 铸铁件冷却到弹性状态后,由于收缩受到弹性阻碍而产生机械阻碍应力它可表现为拉应力和压应力,当机械阻碍一经消除应力也随之消失,所以它是一种临时应力二、问答题1. 液态金属的停止流动机理纯金属和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停止流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过热量未完全散失前为纯液态流动b)冷的前端在型壁上凝固结壳c)后边的金属液在被加热的管道中流动,冷却强度下降如图2—4c所示,由于液流通过I 区终点时,尚有一定的过热度,将已经凝固的壳重新熔化,为第II 区所以,该区是先形成凝固壳, 又被完全熔化 第 III 区是末被完全熔化而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固相区,在该区的终点金属液耗尽了过热热量在 IV 区, 液相和固相具有相同的温度——结晶温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由于在该区的起点处结晶开始较早,断面上结晶完毕也较早,往往在它附近发生堵塞。

      前端液态金属凝固收缩,形成吸力,产生喇叭状缩孔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停止流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有过热,纯液态流动b)温度低于液相线,析出晶体析出的晶体顺流前进,并不断长大前端冷却快,晶粒粗大c)前端晶粒达到一定数量,结成一个连续的网络,阻碍后边的液态金属流动,流动停止所联成的网受到后面液态金属向前的推力,造成前突特征2. 液态金属的停止流动机理纯金属、共晶合金、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型壁处凝固结壳,柱状晶相接触,通道中心合并,流动停止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宽,枝晶就越发达,液流前端出现较少的固相量,通道阻塞,亦即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液态金属便停止流动纯金属、 共晶合金或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有良好的流动性,降低了凝固成形中冷隔、热裂、缩松等缺陷的产生反之, 宽结晶温度范围合金由于流动性差,往往会有较多的缺陷产生3、试分析中等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停止流动机理答:过热能量散失尽以前,金属液也可以纯金属液态流动温度下降到液相线以下,首先生成了一批小晶粒,在型壁上长成细而长的柱状晶,空隙的液体继续流,流动过程继续生长柱状晶,在液体温度不段下降时,出现等轴晶,阻塞通道介于两者之间,出现枝状晶时,温度不产生大量晶粒,但是生长到一定程度,等轴晶大量析出。

      4、采用高温出炉,低温浇铸的工艺措施,为什么可提高合金的流动性?答:高温出炉: 使一些难熔的质点熔化, 未熔的质点和气体在浇包中镇静有机会上浮而使金属净化,提高流动性低温浇铸,一般来讲,浇铸温度越高,充型能力越强但是温度过高,会使金属吸气更多,氧化严重,充型能力幅度减小,所以最好是,高温出炉,低温浇铸5、高温出炉,低温浇注为什么可以改善铸件性能因为提高金属液的出炉温度有利于夹杂物的彻底熔化、熔渣上浮,便于清渣和除气,减少铸件的夹渣和气孔缺陷;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则有利于降低金属液中的气体溶解度、液态收缩量和高温金属液对型腔表面的烘烤,避免产生气孔、 粘砂和缩孔等缺陷因此,在保证充满铸型型腔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6. 试应用凝固动态曲线分析铸件的凝固特征,根据铸件的动态凝固曲线能否判断其停止流动的过程答:①某一时刻的各区宽度,L、L+S、S 、L+S宽度分别为,逐层、体积、中间凝固方式②结壳早晚:停止流动的过程:两线重合或垂直距离小,流动管道中晶体长大阻塞而停止流动结壳早结壳正常结壳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两线垂直距离大,液体中析出晶体较多,连成网络而阻塞。

      两线垂直中等,管道壁有一部分柱状晶,中心有等轴晶,使剩余的液体停止流动7 如何由实验确定单相合金的动态凝固曲线?单相合金的凝固区间结构特点及其对缩孔缩松,热裂等铸造缺陷的影响图 4-6 为凝固动态曲线,它是根据直接测量的温度—时间曲线绘制的首先在图4-6a 上给出合金的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把二直线与温度—时间相交的各点分别标注在图4-6b 的 (x / R , τ) 坐标系上,再将各点连接起来,即得凝固动态曲线纵坐标x 是铸件表面向中心方向的距离, R是铸件壁厚之半或圆柱体和球体的半径由于凝固是从铸件壁两侧同时向中心进行,所以当x / R=1时表示已凝固至铸件中心图4-6c 为根据凝固动态曲线绘制的自测温度开始后2 分 20 秒的凝固状况根据凝固动态曲线可以获得任一时刻的凝固状态8 试述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和流动性之间在概念上的区别,并举例说明答: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能力影响因素:金属液体的流动能力,铸型性质,浇铸条件,铸件结构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与金属本身有关:成分,温度,杂质物理性质其流动性一定, 但充型能力不高, 可以改变某些因素来改变, 流动性是特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

      9 充型能力与流动性的联系与区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充型能力与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及铸型性质等因素有关是设计浇注系统的重要依据之一流动性:液态金属本身流动的能力流动性与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充型能力与流动性的关系:充型能力是外因(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和内因(流动性)的共同结果外因一定时,流动性就是充型能力充型能力弱,则可能产生浇不足、冷隔、砂眼、铁豆、抬箱,以及卷入性气孔、夹砂等缺陷10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第一类因素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 1)金属的密度ρ1;2)金属的比热容c1;3)金属的导热系数 λ1;4)金属的结晶潜热 L ;5)金属的粘度 η;6)金属的表面张力σ;7)金属的结晶特点第二类因素铸件性质方面的因素1) 铸型的蓄热系数2) 铸型的密度 ρ2; 3) 铸型的比热容 c2 ;4)铸型的导热系数λ2;5)铸型的温度;6)铸型的涂料层;7)铸型的发气性和透气性。

      第三类因素浇注条件方面的因素:1)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t 浇; 2)液态金属的静压头 H;3)浇注系统中压头损失总和;4)外力场(压力、真空、离心、振动等)第四类因素——铸件结构方面的因素: 1)铸件的折算厚度 R;2)由铸件结构所确定的型腔的复杂程度引起的压头损失措施 :金属方面( 1)正确选择合金的成分(2)合理的熔炼工艺铸型方面:调整铸型,减小铸型中气体反压力(降低型砂中的含水量和发气物质的含量,提高砂型的透气性)浇注条件方面( 1)浇注温度( 2)充型压头( 3)浇注系统的结构铸件结构方面(1)折算厚度大(2)铸件的复杂程度11、怎么从相变理论理解液态金属结晶过程中的生核、成长机理?答:相变理论:相变时必须具备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金属结晶属一种相变过程:热力学条件即过冷度TΔ——驱动力 ΔGV 动力学条件:克服能障热力学能障 ——界面自由能 ——形核动力学能障——激活自由能ΔGA ——长大若在体系内大范围进行,则需极大能量,所以靠起伏,先生核——主要克服热力学能障,然后出现最小限度的过渡区“界面”,此界面逐渐向液相内推移——长大(主要克服动力学能障) 12 合金结晶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从生核开始直到凝固结束,在整个结晶过程中,固、液两相内部将不断进行着溶质元素的重新分布的过程。

      结晶是一个非平衡过程,对于平整界面有偏差,所以不仅由Ko 决定证明Ko为常数: Ko=C*s/C*l=(To/Ks)/(To/Kl)两直线斜率比为常数13、何谓凝固过程的溶质再分配?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溶质再分配: 合金凝固时液相内的溶质一部分进入固相,另一部分进入液相,溶质传输使溶质在固-液界面两侧的固相和液相中进行再分配影响溶质再分配的因素有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14、何谓成分过冷判据?成分过冷的大小受哪些应诉的影响?它又是如何影响着晶体的生长方式和结晶状态的?所有的生长方式都仅仅由成分过冷因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决定吗?答: (1)成分过冷判据001kDkmCRGLOL即:判据条件成立时,则存在成分过冷;反之,不会出现生分过冷2)成分过冷的大小受以下因素影响 a、合金本身:0Cm0kLD b、工艺因素:LGR(3)无成分过冷小成分过冷较宽成分过冷宽成分过冷方式平面生长胞状生长枝晶生长等轴枝晶状态单晶、柱状晶胞晶柱状枝晶等轴晶(4)晶体的生长方式除受成分过冷的影响外,还受到热过冷的影响。

      不是所有的生长方式仅由成分过冷因素决定a、纯金属:无成分过冷b、过冷熔体的内生长,不一定存在成分过冷c、游离晶的形成造成等轴晶生长15. 热过冷和成分过冷仅由熔体实际温度分布所决定的过冷状态称为热过冷 由溶质再分配导致界面前方熔体成分及其凝固温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热过冷与成分过冷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仅受传热过程控制,后者则同时受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制约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界面前方的热过冷只不过是成分过冷在 Co=0 时的一个特例而已,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成分过冷的本质: 由于固液界面前方溶质富集而引起溶质再分配,界面处溶质含量最高,离界面越远,溶质含量越低由结晶相图可知,固液界面前方理论凝固温度降低,实际温度和理论凝固温度之间就产生了一个附加温度差△T,即成分过冷度,这也是凝固的动力成分过冷判据:000m(1)LLCkGRD k16、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有哪些?它对材质或成型产品(铸件)的质量有何影响?影响成分过冷范围的因素有:成分过冷的条件vGL<000)1(kDkCmLL-;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成分过冷的范围为△=000)1(kDkCmLL--vGL,上式中,00kCmL、、为不变量,所以影响成分过冷范围的因素只有DL、GL和 v。

      对于纯金属和一部分单相合金的凝固,凝固的动力主要是热过冷,成分过冷范围对成形产品没什么大的影响;对于大部分合金的凝固来说,成分过冷范围越宽,得到成型产品性能越好17 界面前方过冷状态对结晶过程的影响:(1)热过冷对纯金属结晶过程的影响:1)界面前方无热过冷下的平面生长2)热过冷作用下的枝晶生长(2)成分过冷对一般单相合金结晶过程的影响:无成分过冷,平面生长;成分过冷的出现和增大,胞状生长 - 枝晶生长 - 新的晶核并不断长大,由柱状枝晶的外生生长到等轴枝晶的内生生长 一般单相合金结晶时的界面生长方式和晶体结构形态取决于工艺条件和成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成分过冷18 何谓过冷度?为什么它是液态金属凝固的驱动力?过冷度就是平衡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即△T=To-T. △Gv=GL-Gs 只有当△Gv>0, 即 GL>Gs时结晶才能进行,所以说△ Gv就构成了相变的驱动力,△Gv=L(1-T/To)=L △T/To,△Gv的大小决定于△ T,L与 To均为定值,因此液态金属结晶的驱动力是由过冷度提供的19 如何认识“外生生长”与“内生生长”?由前者向后者转变的前提是什么?仅仅由成分过冷因素决定吗?外生生长: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称为“外生生长”。

      平面生长,胞状生长河柱状树枝晶生长都属于外生生长内生生长:等轴枝晶在熔体内部自由生长的方式则称为内生生长如果成分过冷在远离界面处大于异质形核所需过冷度,就会在内部熔体中产生新的晶核,造成内生生长,使得自由树枝晶在固液界面前方的熔体中出现外生生长向内生生长的转变的前提是:成分过冷区的进一步加大决定因素:外生生长向内生生长的转变是由成分过冷的大小和外来质点非均质生核的能力这两个因素所决定的 大的成分过冷和强生核能力的外来质点都有利于内生生长并促进内部等轴晶的形成20 试分析能量起伏和浓度起伏在在生核中的作用答:生核时必须有一定大小的晶胚,这需能量起伏, 使原子集团达到一定大小才能成核而浓度起伏对二相以上液态金属成核很重要,一定的浓度起伏才可能瞬时达到某一相的要求21. 均质生核机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过冷液体中存在相起伏,以提供固相晶核的晶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生核导致体积自由能降低,界面自由能提高为此,晶胚需要体积达到一定尺寸才能稳定存在3)过冷液体中存在能量起伏和温度起伏,以提供临界生核功。

      4)为维持生核功,需要一定的过冷度22、试述均质生核与非均质生核的区别及联系?答:均质生核: 在没有任何外界面的均匀熔体中的生核过程,均质生核在熔体各处几率相同,晶核的全部固液界面皆由生核过程所提供,因此热力学能障较大,所需驱动力较大,理想液态金属的生核过程就是均质生核;非均质生核: 在不均匀的熔体中依靠外来杂质或型壁界面提供的衬底进行生核的过程,非均质生核优先发生在外来外界面处,因此热力学能障较小,所需要驱动力较小,实际液态金属的生核过程一般都是非均质生核23 试述均质形核与非均质形核有何联系与区别非均质形核时,对形核剂有什么要求?一、 1) 均质形核:依靠液态金属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的形核2)非均质形核:依靠外来夹杂或型壁所提供的异质界面进行形核过程二、TLTGrrLCVLC0**22非均相等但334rV均frV334非4coscos323f非均质生核所需体积小,即相起伏时的原子数少三、2203*316TLTGLC均fGG**均非两种均需能量起伏克服生核功,但非均质生核能需较小非均匀形核理论可知,一种好的形核剂首先应能保证结晶相在衬底物质上形成尽可能小的润湿角 θ;其次形核剂还应在液态金属中尽可能保持稳定;并且具有最大的表面积和最佳的表面特性 ( 如表面粗糙或有凹坑等) 。

      24 试述均质生核与非均质生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分别从临界晶核曲率半径、生核功两个方面阐述外来衬底的湿润能力对临界生核过冷度的影响要满足纯金属非均质生核的热力学要求,液态金属必须具备哪两个基本条件?答: (1)TLTGrrLCVLC0**22非均相等但334rV均frV334非4coscos323f非均质生核所需体积小,即相起伏时的原子数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2203*316TLTGLC均fGG**均非两种均需能量起伏克服生核功,但非均质生核能需较小3)右图看出*非TTVf非即:对*r:与*非T的影响 . (4)生核功:fTLTGLC2203*316非T*能量起伏非Gf(5)纯金属非均质生核的热力学条件:VLCGr2*非fTLTGLC2203*316非液态金属需具备条件(1)液态金属需过冷 (2) 衬底存在25. 生核剂:一种好的生核剂首先应能保证结晶相在衬底物质上形成尽可能小的润湿角θ, 其次生核剂还应该在液态金属中尽可能地保持稳定,并且具有最大的表面积和最佳的表面特性。

      26、常用生核剂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条件和机理如何?常用生核剂有以下几类:1、直接作为外加晶核的生核剂2、通过与液态金属中的某元素形成较高熔点的稳定化合物3、 通过在液相中造成很大的微区富集而造成结晶相通过非均质形核而提前弥散析出的生核剂4、通过在液相中造成很大的微区富集而造成结晶相通过非均质形核而提前弥散析出的生核剂含强成份过冷的生核剂作用条件和机理:1 类:这种生核剂通常是与欲细化相具有界面共格对应的高熔点物质或同类金属、非金属碎粒,他们与欲细化相间具有较小的界面能,润湿角小,直接作为衬底促进自发形核2 类:生核剂中的元素能与液态金属中的某元素形成较高熔点的稳定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欲细化相间界面共格关系和较小的界面能,而促进非均质形核3 类 : 如分类时所述4 类:强成分过冷生核剂通过增加生核率和晶粒数量,降低生长速度而使组织细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7液态金属生核率曲线特点是什么?在实际的非均质生核过程中这个特点又有何变化 ? 答:实际非均质生核率受衬底面积大小的影响,当衬底面积全部充满后,生核率曲线中断,即不再有非均质生核。

      相变、生核、成长中的热力学及动力学:(1)相变:热力学条件: ΔT ,可以提供相变驱动力V ΔG 动力学条件:克服热力学能障和动力学能障2)生核:克服能障:热力学(界面自由能)、动力学A ΔG (作用小,对生核率影响小)(3)生长:热力学能障:G ( A )KTi V F Δ > - ln ——取决于F A (处于过冷状态,且相变驱动力克服此能障)动力学能障: ΔGA 28、晶粒游离 :晶粒游离方式决定了铸件结晶中等轴晶“晶核” 的来源 铸件结晶过程中几种形式的晶粒游离:1) 游离晶直接来自过冷熔体中的非均质生核2)由型壁晶粒脱落、枝晶熔断和增殖所引起的晶粒游离 3)液面晶粒沉积所引起的晶粒游离除了非均质生核过程以外,各种形式的晶粒游离也是形成表面细晶粒区的“晶核”来源29、液态金属流动对铸件结晶中晶粒游离过程的作用主要是怎样通过影响其传热和传质过程而实现的?游离境直接来自过冷熔体内的非均质生核由型壁晶粒脱落、枝晶熔断和增殖所引起的晶粒游离液面晶粒沉积所引起的晶粒游离(1)传热方面:液态金属的流动加速其过热热量的散失,使全部液态金属在浇注后的瞬间(小于 30s)从浇注温度下降到凝固温度(2)传质方面:液态金属的流动导致游离晶粒的漂移和堆积,并使各种游离晶粒现象得以不断进行。

      同时改变界面前沿的溶质分布状态,加速流体宏观成分的均匀化30. 凝固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一般将金属的凝固方式分为三种类型:逐层凝固方式、 体积凝固方式 (或称糊状凝固方式)和中间凝固方式在凝固过程中铸件断面上的凝固区域宽度为零,固体和液体由一条界线(凝固前沿) 清楚地分开 随着温度的下降,固体层不断加厚,逐步达到铸件中心这种情况为逐层凝固方式铸件凝固的某一段时间内,其凝固区域几乎贯穿整个铸件断面时,则在凝固区域里既有已结晶的晶体, 也有未凝固的液体,这种情况为体积凝固方式或称糊状凝固方式铸件断面上的凝固区域宽度介于前两者之间时,称中间凝固方式凝固方式取决与凝固区域的宽度,而凝固区域的宽度取决于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和冷却强度(温度梯度)结晶温度范围越宽,温度梯度越小,越倾向于体积凝固方式31. 金属凝固方式与铸件质量的关系逐层方式凝固, 凝固前沿直接与液态金属接触当液态凝固成为固体而发生体积收缩时,可以不断地得到液体的补充,所以产生分散性缩松的倾向性很小,而是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位留下集中缩孔。

      由于集中缩孔容易消除,一般认为这类合金的补缩性良好在板状或棒状铸件会出现中心线缩孔这类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当收缩受阻而产生晶间裂纹时,也容易得到金属液的填充,使裂纹愈合体积凝固方式:凝固区域宽,容易发展成为树枝晶发达的粗大等轴枝晶组织当粗大的等轴枝晶相互连接以后( 固相约为70%) ,将使凝固的液态金属分割为一个个互不沟通的溶池,最后在铸件中形成分散性的缩孔,即缩松 对于这类铸件采用普通冒口消除其缩松是很难的, 而往往需要采取其它辅助措施,以增加铸件的致密性由于粗大的等轴晶比较早的连成骨架,在铸件中产生热裂的倾向性很大这是因为,等轴晶越粗大,高温强度就越低;此外当晶间出现裂纹时,也得不到液态金属的充填使之愈合如果这类合金在充填过程中发生凝固时,其充型性能也很差32、试述金属凝固方式,影响因素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答:金属凝固方式分为三种:当时,凝固趋向于逐层凝固,当1tt时,凝固趋向于体积凝固,二者之间,趋向于中间凝固t为结晶温度间隔,t为结晶开始温度与铸件表面温度差影响因素:结晶温度范围越小,温度梯度越大,凝固区域越窄,越趋向与逐层凝固反之,结晶温度范围越大,温度梯度越小,凝固区域越宽,越趋向与体积凝固。

      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1)逐层凝固具有良好的充填和补缩条件,产生分散性缩孔的倾向性很小,而是在最后凝固部位形成集中缩孔如果合理设置冒口,可使缩孔移入冒口,而且在凝固过程中收缩产生的晶间裂纹容易得到金属液补充,使裂纹愈合,故热裂倾向小 (2)体积凝固方式,补缩条件差,形成分散性缩孔,等轴晶粗大,热裂倾向大3)中间凝固方式的补缩特性,热裂倾向,充型性能均介于前两者之间33、铸件凝固过程的应力有哪些?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热应力、相变应力、机械阻碍应力34、凝固区间结构特征Ⅰ区(从液相边界到倾出边界)这个区的特征为固相处于悬浮状态而未连成一片,液相可以自由移动,用倾出法做试验时,固体能够随液态金属一起被倾出Ⅱ区(从倾出边界到补缩边界),这个区的特征为固相已经连成骨架,但液相还能在固相骨架间自由移动,这时某一部位的体积收缩能够得到其它部位液体的补充,而不至于产生缩孔或缩松Ⅲ区(从补缩边界到固相边界)这个区的特征为固相不但连成骨架而且已经充分长大,存在于固相间隙中的少量液体被分割成一个个互不沟通的小“溶池” 这时液体再发生凝固收缩,不能得到其它液体的补缩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铸坯质量影响最大的是Ⅲ区的宽度。

      可以推断凝固区域越宽,则Ⅲ区的宽度也就越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5. 使铸件的凝固方向符合“顺序凝固原则”或“同时凝固原则”:1)顺序凝固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按照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部分, 最后才是冒口本身凝固的次序进行,保证缩孔集中在冒口中,获得致密的铸件;2)同时凝固取工艺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之间没有温差或温差尽量小,使各部分同时凝固在同时凝固条件下,没有补缩通道不能简单地采用顺序凝固或同时凝固方式,而往往是采用复合的凝固方式36. 什么是定向凝固原则和同时凝固原则?如何保证铸件按规定凝固方式进行凝固?答:定向凝固(也称顺序凝固)就是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安放冒口,在远离冒口的部位安放冷铁,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靠近冒口的部位后凝固同时凝固, 就是从工艺上采取各种措施,使铸件各部分之间的温差尽量减小,以达到各部分几乎同时凝固的方法控制铸件凝固方式的方法:( 1)正确布置浇注系统的引人位置,控制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和铸件凝固位置; (2) 采用冒口和冷铁;(3 )改变铸件的结构;(4) 采用具有不同蓄热系数的造型材料。

      37、试分析铸件凝固方式与产生宏观偏析的关系及采用离心铸造生产的铸件易产生带状偏析的原因?答:逐层凝固:正常偏析糊状凝固:枝晶间存在流动,不易产生正偏析、负偏析、比重偏析、带状偏析离心铸造:机械振动:破坏凝固前沿溶质富集区,使溶质富集区周期地形成层流凝固:边流边凝,溶质到达不到最后凝固阶段38、顺序凝固与逐层凝固,同时凝固与体积凝固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举例说明顺序凝固人为创造的凝固条件、方向同时凝固逐层凝固合金本身性能所决定糊状凝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9、单向凝固的原理是什么?答:首先,要在开始凝固的部位形成稳定的凝固壳,凝固壳的形成阻止了该部位的型壁晶粒游离并为柱状晶提供了生长基础,该条件可通过各种激冷措施达到;其次, 要确保凝固壳中的晶粒按既定方向通过择优生长而发展成平行排列的柱状晶组织,同时, 为使柱状晶纵向生长不受限制并且在其组织中不夹杂有异向晶粒,固液界面前方不应存在生核和晶粒游离现象,这个条件可由以下措施满足:○1 严格的单向散热○2 要有足够大的RGl,以便成分过冷限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 3 要避免液态金属的对流搅拌和振动,从而阻止界面前方的晶粒游离。

      40 说明结晶与凝固的区别及凝固组织对铸坯质量和性能的影响答:结晶是一种原子排列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状态过渡到另一种原子排列状态长程有序的转变过程结晶是从物理化学观点出发,研究液态金属的生核,长大,结晶组织的形成规律凝固是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其中,固态也可以为晶态,也可以为非晶态 凝固是从传热学观点出发,研究铸件和铸型的传热过程,铸件断面上凝固区域的变化规律,凝固方式与铸件质量的关系等凝固组织对铸坯的性能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就宏观组织而言,表面细晶区一般比较薄,对铸件的质量和性能影响不大铸件的质量与性能主要取决与柱状晶区与等轴晶区的比例以及晶粒的大小柱状晶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方向性,纵向好,横向差,铸坯在凝固或冷却过程中容易沿晶界产生裂纹等轴晶的晶界面积较大,杂质和缺陷分布比较分散,且晶粒的晶体取向不同,故性能的方向性较小,比较稳定晶粒越细,其综合性能越好,且抗疲劳性能也越高所以通常情况下,希望获得细密的等轴晶组织41 凝固时间的计算 :T=R2/K2,R为折算厚度,板型为厚度/2 ,球形为半径 /3 42. 试确定如下两种铸件的凝固时间(均为无过热注入砂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⑴厚度为100mm 的板型铸件。

      ⑵直径为100mm 的球型铸件⑶比较计算结果并讨论之答:43 铸件的偏析有几种类型,请分类叙述之微观偏析(1) 晶内偏析: 在一个晶粒内出现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常产生于有一定结晶温度范围、能够形成固溶体的合金中2)晶界偏析:溶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富集与晶界,使晶界和晶内的化学成分出现差异它会降低合金的塑性和高温性能,又会增加热裂倾向宏观偏析:(1)正常偏析:当合金溶质分配系数k<1 时,凝固界面的液相中将有一部分被排出,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高,当k>1时相反正常偏析存在使铸件的性能不均匀,在随后的加工中难以消除2)逆偏析:即k<1 时,铸件表面或底部含溶质元素较多,而中心部分或上部分含溶质较少3)V 形偏析和逆V 形偏析:常出现在大型铸锭中,一般呈锥形,偏析中含有较高的碳以及硫和磷等杂质4)带状偏析:它总是和凝固的固- 液界面相平行5)重力偏析: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出现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常产生于金属凝固前和刚刚开始凝固之际44. 晶内偏析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和消除措施晶内偏析长生条件:一、合金的凝固有一定的温度范围;二、合金结晶凝固过程中原子扩散速度小于结晶生长速度(不平衡结晶的结果)。

      一般的情况下,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愈大,12243226322212222323121001500.0520.055 105.04105.04105.04105151098.45.04105.04100216.71.67106616.71010.985.04 1098.438.969(10.98RmmmRkksDRmmms,)倍固两种形状不同,使得折算厚度不同造成凝固时间相差很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铸件结晶及冷却速度愈快,则原子扩散愈难于进行完全,晶内偏析现象愈严重因此,晶内偏析多产生于凝固温度范围较大,能形成固熔体的合金中影响因素:晶内偏析程度取决于合金相图的形状、偏析元素的扩散能力和冷却条件1)合金相图上液相线和固相线间隔越大,则先、后结晶部分的成分差别越大,晶内偏析越严重2)偏析元素在固溶体中的扩散能力越小,晶内偏析倾向就越大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冷却速度越大,则实际结晶温度越低,原子扩散能力越小,晶内偏析越严重但另一方面,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固溶体晶粒细化,晶内偏析程度减轻。

      因此,冷却速度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消除措施:均匀化退火、细化晶粒45 试分析枝晶间液体的流动对枝晶偏析程度的影响?答:枝晶间液体的流动对枝晶偏析程度的影响:从微观角度来讲,在枝晶间的流动:从热端→冷端:使冷端枝间偏析减弱;从冷端→热端:使热端枝间偏析严重;46 改善宏观偏析的基本方法根本措施:细化晶粒,增加细等轴晶数量基本方法:1、控制冷却速度(低过热浇注、提高外部冷却强度)2、生核处理3、悬浮浇注4、电磁搅拌5、防止铸坯凝固中出现鼓肚等变形6、改变铸坯重量和尺寸(减小重量和高度有利于减小偏析)47 普通铸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试述如何减少或者消除这种偏析答:对于微观偏析,采用长时间的扩散退火,可以予以消除或减轻消除宏观偏析,可以采取的工艺措施有:(1) 保证合金成分,使凝固过程中液体的密度差别减到最小因为液体的密度差是促使液体流动的因素之一2)适当的铸件或铸锭高度,因为液体的静压头愈大,流动愈会加剧 (3)加入孕育剂细化枝晶组织,使流动阻力增加,从而减小流动速度4)在凝固开始阶段,用加速液体对流的办法,可以细化晶粒,但在凝固过程中,应该使液体的对流运动停止, 如果自然对流速度较大,应该外加磁场使对流运动停止。

      5)加大冷却速度,缩短固液两相区的凝固时间48 什么叫一次氧化夹杂和二次氧化夹杂?怎样减少或防止二次氧化夹杂?金属熔炼过程中及炉前处理中产生的氧化物称为一次氧化夹杂物在浇注充型过程中生成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氧化物,称二次氧化夹杂物 方法有 1 正确的选择合金成分, 严格控制易氧化元素含量2 加入溶剂,金属液表面覆盖一层熔剂,能吸附上层夹杂物3 采用复合脱氧剂 4 避免金属液在浇注和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型时发生飞溅和涡流, 尽可能保证充型平稳5 过滤法 6 采用真空或在保护气氛下熔炼和浇注 7 为减铸型氧化气氛, 除严控制铸型水分, 还可以在型砂中添加附加物49、热裂的形成机理?答:热裂的形成机理主要有液膜理论和强度理论液膜理论认为, 热裂纹的形成是由于铸件在凝固末期晶间存在液膜和铸件在凝固中受拉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液膜是产生热裂纹的根本原因, 铸件收缩受阻是产生热裂纹的必要条件强度理论认为, 合金存在热脆区和在热脆区内合金的热裂应变低是产生热裂纹的根本原因,而铸件的集中变形是产生热裂纹的必要条件。

      50 影响热裂的因素有哪些?答: 1铸造合金性质○1 化学成分对热脆区的影响○ 2 化学成分与晶间层形态○ 3 晶粒形状及尺寸○ 4 合金的收缩量和相变铸型方面的影响浇注条件方面影响○ 1 浇冒口系统○2浇注工艺铸件结构的影响51. 防止热裂的途径根据以上讨论可知, 凡是能够减小热裂倾向性的因素均可据以制定出防止铸件产生热裂的措施合金成分、熔炼工艺(1) 在不影响铸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合金的化学成分,或选择热裂倾向性较小的合金2) 减小合金中的有害杂质应尽可能地降低钢中硫、磷的含量3) 改善合金的脱氧工艺,提高脱氧效果4) 细化初晶组织,对合金进行孕育处理以细化晶粒,消除柱状晶铸型方面(1) 改善砂型和砂芯的溃散性2) 采用涂料使型腔表面光滑以减小铸件和铸型之间的摩擦阻力浇注条件方面(1) 减小浇冒口系统对铸件收缩的机械阻碍(2) 减少铸件各部分温差3) 用冷铁消除热节的有害作用铸件结构方面(1) 两壁相交处应做成圆角;(2) 避免两壁十字交叉,将交叉的壁错开;(3) 必须在铸件上采用不等厚度截面时,应尽可能使铸件各部分收缩时彼此不发生阻碍4) 在铸件易产生热裂处设置防裂筋52.热裂形成的温度范围热裂是在凝固温度范围内临近固相线时形成的,此时合金处在固液态,又称为结晶裂纹。

      或者说热裂是在有效结晶温度范围形成的,所谓有效结晶温度范围,其上限指合金结晶形成枝晶骨架,线收缩开始温度,其下限为合金凝固终了温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53.铸件产生热裂、冷裂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产生热裂的条件是高温条件下铸件收缩受阻冷裂的条件式铸件中应力超出合金的强度极限54 铸件冷裂和热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其发生?铸件冷裂的影响因素:(1)大型复杂铸件由于冷却不均匀,应力状态复杂,铸造应力大而易产生冷裂(2)铸件冷裂倾向与材料的塑性和韧性有密切关系附: 冷裂是铸件处于弹性状态、铸造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产生的裂纹冷裂的预防与消除:(1) 、铸造应力的防止与消除:使铸件冷却均匀,减小各部分的温差,改善铸型及型芯退让性,减小铸件收缩时的阻力2) 、生产实际的工艺措施:反变形、设置防变形的“拉肋”、早开箱并立即入炉内暖冷、用浇注系统调整铸件的温度场影响铸件热裂的因素:合金性质、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型结构(1) 热裂的防止措施:(2) 改善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减少铸件收缩时的各种阻力(3)减小铸件各部位温差,建立同时凝固的冷却条件(4)改善铸件结构的设计55、试分析热裂与偏析以及与缩孔之间的关系:答:偏析与热裂一般来讲, 偏析促进热裂, 因偏析液会形成低熔点共晶物以液膜形式存在晶界,而产生热裂。

      若偏析液能形成高熔点固相夹杂,存在晶界,可以强化晶界使热脆区变小,不易热裂当低熔点存在偏析液较多时,可愈合裂纹,减轻热裂热裂与缩孔在铸件厚大部分产生集中缩孔时,此处易产生热裂, 因此处为厚大部位, 集中变形较大若铸件不产生集中缩孔而产生分散缩孔即缩松时,说明ΔΤf较大,即 ΔΤB较大,所以热裂倾向大56 如何获得 深过冷 ?答:深过冷快速凝固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有效的净化手段尽可能消除异质核心,使金属熔体保持在平衡液相线以下数百度,再在缓冷条件下快速凝固的一种工艺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1)设法消除可作为非均质形核媒质的杂质,容器壁, 以及外界随机扰动的影响,创造尽可能接近均质形核的条件,使熔体在形核前获得大的稳定的初始过冷度2) 选择某些合金和合金成分,其熔体固有特性应能保证在不太高的冷却速度下达到大的初始形核过冷度和发生快速凝固 熔滴乳化法: 将熔融金属液分成细小的液滴,这样在微小液滴里就形成了一个近均匀形核的条件, 有利于获得大的稳定的过冷度磁悬浮无坩埚熔炼法,玻璃混合料包裹合金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体法。

      57、铸件典型宏观凝固组织 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它们的形成机理如何?铸件的典型凝固组织为:表面细等轴晶区、中间柱状晶区、内部等轴晶区表面细等轴晶的形成机理:非均质形核和大量游离晶粒提供了表面细等轴晶区的晶核, 型壁附近产生较大过冷而大量生核,这些晶核迅速长大并且互相接触,从而形成无方向性的表面细等轴晶区中间柱状晶的形成机理:柱状晶主要从表面细等轴晶区形成并发展而来,稳定的凝固壳层一旦形成处在凝固界面前沿的晶粒在垂直于型壁的单向热流的作用下,便转而以枝晶状延伸生长由于择优生长,在逐渐淘汰掉取向不利的晶体过程中发展成柱状晶组织内部等轴晶的形成是由于剩余熔体内部晶核自由生长的结果58 铸件典型晶粒组织包括哪几部分?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各种因素怎样影响它们的形成变化?答:(1) 表面细晶粒区柱状晶区内部等轴晶区(2) a、表面细晶区的形成:传统理论:型壁附近熔炼体由于受强烈的激冷而大量生核,晶核迅速生长并相互抑制必要条件:型壁附近熔体内部的大量生核现代理论:充分条件:抑制铸件形成稳定的凝固壳层(通过型壁晶粒游离)b、柱状晶区的形成:开始于稳定凝固壳层的产生;结束于内部等轴晶区的形成;柱状枝晶的生长时择优生长,结果长成柱状晶。

      c、内部等轴晶区的形成:过冷熔体直接生核;晶核形成网络;晶核来源:界面弱晶粒游离理论;形成过程游离晶沉淀即被捕获;激冷晶游离理论;临vvR;(3) 影响因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金属性质方面:强生核剂;ct;LG;对流利于等轴晶形成浇注条件:低浇注温度,强化液体对型壁冲刷的浇注工艺铸型性质和铸件结构:薄壁:2b↑;厚壁:2b↓三、计算题公式: 1:斯托克斯公式:22V=(-)g9r液杂,U0KT32kT=e粘滞系数 η式中——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时间; k----波尔兹曼常数; T----热力学温度; U----原子离位的激活能;δ——相邻原子平衡位置的平均距离当 F动 = F阻时,杂质的上浮速度为式(1-12) 为斯托克斯公式可见,液体的粘度η越大,杂质留在铸件中的可能性就越大例: 铝中的 Al203 ,当铝液为780℃时, η = 0.00l06 N·s/ ㎡,ρ液 g = 2400×9·81N/㎡ , ρ杂 g = 4000×9.81N/ ㎡,对 r = 10-6 m 的球形 Al203 , 其下沉速度为 v = [2(10-6)2× (4000-2400)9.81]/(9×0.00106) m/s = 0.0033× 10-3 m/S 2.H 附加压头公式:h=-2σ cos θ /( ρ g R) p=- 2σcosθ/R 为了平衡此附加压力,由液面高度差h 造成的静压力为p压= hρg 式中ρ ----液态金属的密度;g ----重力加速度。

      平衡时-2σcosθ/R=hρg ∴h=-2σcosθ/(ρg R) 3. 成分过冷判据:000m(1)LLCkGRD k4 凝固时间的计算 :T=R2/K2,R为折算厚度,板型为厚度/2 ,球形为半径/31、斯托克斯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方可应用?在充型过程中杂质在金属液的上浮或者下沉速度能否用此公式描述?022(9rv液杂)g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 斯托克斯公式(stoks ) :ge292杂液er条件:杂质上升过程保持或近似球形且上升很慢,且杂质很小(r<0.1mm) , 满足12Rer充型过程:杂质物半径很小,可使用stoks 公式2、 设钢液与砂型绝对不湿润, 钢的密度为 70003/ cmg表面张力为 1.5N/m,求其填充 5mm 的薄板时所需的附加压头,计算说明什么?答:mgphmp174. 08. 97000102. 1/N102 .1105. 215 .12Rcos2r23233附说明浇铸5mm 钢板需要的压头不高,可以满足四、证明题:1、设状态图中液相线和固相线为直线,证明平衡常数k。

      Const设液相线和固相线的斜率分别为Lm和Sm,如上图:液相线: T*-Tm =Lm (Cl*-0) ①固相线: T*-Tm =Sm (Cs*-0) 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②÷①得:TmTTmT--**=**LLSSCmCm= 1 即**LSCC=SLmm=k0 由于Lm、Sm均为常数,故k0=Const. 2 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假设图PQ线是'SC (tT时固相成分)与界面处固相成分' 'SC 的算数平均值试证:00' '2kCCS证明:2' ''0SSCCC00'CkCS2' '000sCCkC)2(200000' 'kCCkCCS其它1.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Scheil公式01*00(1)kSSCk Cf01*0kLLCC f2. 固相无扩散,液相只有有限扩散:初期过渡阶段: 在结晶初期, 生长的结果导致溶质原子在界面前沿进一步富集溶质的富集降低了界面处的液相线温度,只有温度进一步降低时界面才能继续生长这一时期的结晶特点为:随着固液界面向前推进,固、液两相平衡浓度C*S与 C*L持续上升,界面温度不断下降。

      稳定生长阶段: 界面上排出的溶质量与扩散走的溶质量相等,晶体便进入稳定生长阶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Cs*=C0,界面前方0( )eLRxDLCxC001-k1+k后过渡阶段: 到生长临近结束,富集的溶质集中在残余液相中无法向外扩散,于是界面前沿溶质富集又进一步加剧,界面处固、 液两相的平衡浓度复又进一步上升,形成了晶体生长的最后过渡阶段3. 液态金属结晶的驱动力:两相自由能的差值ΔGV为结晶的驱动力00(1)VTL TGLTT,对于给定金属,L 与 T0均为定值,△ GV仅与△ T有关因此,液态金属结晶的驱动力是由过冷度提供的过冷度越大,结晶的驱动力也就越大,过冷度为零时,驱动力就不复存在所以液态金属在没有过冷度的情况下不会结晶4. 液态金属结晶过程:首先,系统通过起伏作用在某些微观小区域内克服能量障碍而形成稳定的新相晶核;新相一旦形成,系统内将出现自由能较高的新旧两相之间的过渡区为使系统自由能尽可能地降低,过渡区必须减薄到最小原子尺度,这样就形成了新旧两相的界面;然后, 依靠界面逐渐向液相内推移而使晶核长大。

      直到所有的液态金属都全部转变成金属晶体,整个结晶过程也就在出现最少量的中间过渡结构中完成由此可见, 为了克服能量障碍以避免系统自由能过度增大,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是通过形核 和生长 的方式进行的在存在相变驱动力的前提下,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需要通过起伏(热激活) 作用来克服两种性质不同的能量障碍(简称能障),两者皆与界面状态密切相关一种是热力学能障,它由被迫处于高自由能过渡状态下的界面原子所产生,能直接影响到系统自由能的大小,界面自由能即属于这种情况;另一种是动力学能障,它由金属原子穿越界面过程所引起,原则上与驱动力的大小无关而仅取决于界面的结构与性质,激活自由能即属于这种情况前者对形核过程影响颇大,后者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则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而整个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就是金属原子在相变驱动力的驱使下,不断借助于起伏作用来克服能量障碍,并通过形核和生长方式而实现转变的过程5、减少和消除铸造应力有哪些方法?答:减少:○ 1 合金方面,选择弹性模量和收缩系数小的合金材料○ 2 铸型方面,尽量使铸件在冷却过程中温度分布均匀○ 3 浇铸条件,内浇口和冒口的位置应有利于铸件各部分温度的均匀分布○4 改进铸件结构,避免产生较大的应力和应力集中。

      消除:○ 1 人工时效,去除残余应力的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应根据合金的性质铸件的结构以及冷却条件不同而做不同的规定○ 2 自然时效,将具有残余应力的铸件至于露天场地经数月至半年以上自然消除应力○ 3 共振时效,调整震动频率使铸件在震动过程中交变应力和残余应力叠加,使应力消失6、测试流动性式样的方法有哪些?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用浇注“流动性试样”的方法衡量的,流动性试样的类型比如:螺旋形、球形、U形、楔形竖琴形、真空试样等等7、试分析影响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因素,列举获得细等轴的常用方法影响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因素:液态金属的成分、铸型的性质、浇注条件、冷却条件获得细等轴晶的常用方法:(1)向熔体中加入强生核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控制浇注条件:a、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b、采用合适的浇注(3)铸型性质和铸件结构:a、采用金属型铸造;b、减小液态金属与铸型表面的润湿角; c、提高铸型表面粗糙度4)动态下结晶细化等轴晶:振动、搅拌、铸型旋转等方法8、何谓“孕育衰退”,如何防止?孕育衰退: 大多数孕育剂有效性均与其在液态金属中的存在时间有关,即存在着随着时间的延长,孕育效果减弱甚至消失。

      解决办法:在保证孕育剂均匀溶解的前提下,应采用较低的孕育处理温度9、影响铸件的缩孔和缩松的因素有哪些?请叙述集中防止铸件缩孔和缩松的方法影响缩孔和缩松的因素:(1)影响缩松缩孔大小的因素:金属的性质、铸型条件、浇注条件、铸件尺寸、补缩压力(2)影响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缩孔和缩松的因素:铸铁成分、铸型刚度防止缩松、缩孔的方法:顺序凝固、同时凝固控制缩孔和缩松的工艺措施:使用冒口、 补贴、 冷铁是防止缩松缩孔的最有效的工艺措施加压补缩法是防止产生显微缩松的有效方法10、阐述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晶核生长的方式由固液界面前方的温度剃度GL决定,当 GL>0时,晶体生长以平面方式生长;如果GL<0,晶体以树枝晶方式生长11、影响枝晶间距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枝晶间距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什么关系?纯金属的枝茎间距决定于界面处结晶潜热的散失条件而一般单相合金与潜热的扩散和溶质元素在枝晶间的行为有关枝晶间距越小,材质的质量越好,因为这样做可以减少枝晶偏析12、什么叫做界面的不稳定性?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当界面处于平衡状态时,如果受到外界作用的影响,系统经过一个过渡过程仍然能够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说明界面是稳定的否则界面是不稳定的。

      原因:生长速率,成份过冷13、宏观缩松和显微缩松在形态、分布特征和形成过程上有何区别?与气体析出相伴生成的显微缩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对铸件质量有和影响?如何防止和消除显微缩松?答:宏观缩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形态:铸件内部比较密集的小孔洞,可见到枝晶末梢分布:冒口下、浇口根部、厚大热节中心、铸件轴线处形成过程:凝固区域较宽,倾向于糊状凝固方式时,固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到形成的细小孔洞分散且得不到外部金属液的补充而造成的(枝晶分隔后的熔池)显微缩松:形态:与微观气孔很难区分,且经常同时发生的,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分布:晶间和分枝之间,各种金属铸件或多或少都存在形成过程:枝间或分枝间液体收缩得不到补充与气体伴生的条件:HasgPrPPP2对铸件质量影响:1)降低铸件力学性能,尤其冲击韧性、延伸率↓↓ 2) 降低铸件的气密性和物理化学性能 3)一般铸件常常不作为缺陷防止和消除:在高压下浇注和凝固,机械振动、电磁场离心力、减少气体、控制晶粒大小。

      14、四类因素中,在一般条件下,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可控的?提高浇铸温度会带来什么副作用?答:一般条件下:合金与铸件结构不可控制,而铸型和浇铸条件可以控制,浇铸温度太15. 减小铸造应力的途径减小铸造应力的主要途径是针对铸件的结构特点在制定铸造工艺时,尽可能地减小铸件在冷却过程中各部分的温差,提高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减小机械阻碍可采用以下具体措施:合金方面在零件能满足工作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弹性模量和收缩系数小的合金材料铸型方面为了使铸件在冷却过程中温度分布均匀,可在铸件厚实部分放置冷铁,或采用蓄热系数大的型砂, 也可对铸件特别厚大部分进行强制冷却,即在铸件冷却过程中,向事先埋没在铸型内的冷却器吹入压缩空气或水气混合物,加快厚大部位的冷却速度也可在铸件冷却过程中,将铸件厚壁部位的砂层减薄预热铸型可减小铸件各部分的温差在熔模铸造中, 为了减小铸造应力和裂纹等缺陷,型壳在浇注前被预热到600~900℃为了提高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应减小砂型的紧实度,或在型砂中加入适量的木屑、焦炭等,采用壳型或树脂砂型,效果尤为显著采用细面砂和涂料,可以减小铸型表面的摩擦力浇注条件内浇口和冒口的位置应有利铸件各部分温度的均匀分布,内浇口布置要同时考虑温度分布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匀和阻力最小的要求。

      铸件在铸型内要有足够的冷却时间,尤其是采用水爆清砂时,不能打箱过早, 水爆温度不能过高但对一些形状复杂的铸件,为了减小铸型和型芯的阻力,又不能打箱过迟改进铸件结构避免产生较大的应力和应力集中,铸件壁厚差要尽可能地小,厚薄壁连结处要合理地过渡,热节要小而分散15、.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人工时效、自然时效、振动时效16. 晶体的生长主要受以下几个彼此相关的过程所制约:① 界面生长动力学过程;② 传热过程;③ 传质过程17. 界面的生长机理和生长速度1、连续生长机制——粗糙界面的生长较高的生长速度2、二维生核生长机制——完整平整界面的生长生长速度也比连续生长低3、从缺陷处生长机制——非完整界面的生长1) 螺旋位错生长; (2) 旋转孪晶生长;反射孪晶生长生长速度比二维形核生长快,仍比连续生长慢18、说明缩孔缩松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答: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孔洞,称为缩孔容积大而集中的孔洞称为集中缩孔,简称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成为分散性缩孔,简称为缩松预防措施:防止铸件中产生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则使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建立良好的补缩条件,尽可能地使缩松转化为缩孔,并使缩孔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地方。

      这样在铸件最后凝固的地方安置一定尺寸的冒口,使缩孔集中于冒口中,或者把浇口开在最后凝固的地方直接补缩,既可获得健全的铸件19、等轴晶组织的获得和细化:等轴晶细化能使杂质和缺陷分布更加分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各项性能一般说来, 晶粒越细,其综合性能就越好,抗疲劳性能也越高细化原理 :通过强化非均质生核和促进晶粒游离以抑制凝固过程中柱状晶区的形成和发展就能获得等轴晶组织非均质晶核数量越多,晶粒游离的作用越强,熔体内部越有利于游离晶的残存,则形成的等轴晶粒就越细具体措施 :(1) 合理控制热学条件1) 低温浇注和采用合理的浇注工艺2) 合理控制冷却条件;(2)孕育处理1) 合理选用孕育剂①生核剂②强成分过冷元素孕育剂2)合理确定孕育工艺(3)动态晶粒细化1)振动 2)搅拌 3)旋转振荡(4)等轴晶枝晶间距的控制20、从原子尺度看,决定固—液面微观结构的条件是什么?各种界面结构与其生长机理和生长速度之间有何联系?它们的生长表面和生长防线各有什么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1、试分析常见气体以不同形态存在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27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2. 为什么说收缩是铸件中许多缺陷产生的基本原因铸造合金从液态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其体积和尺寸缩减的现象称为收缩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 液态收缩金属液态时由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体积收缩2. 凝固收缩熔融金属在凝固阶段的体积收缩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3. 固态收缩金属在固态时由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体积收缩固态收缩对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影响很大,是铸造应力、 变形和裂纹等缺陷产生的基本原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27 页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