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深度研究.docx
27页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第一部分 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概述 2第二部分 地震构造的基本特征 5第三部分 地震危险性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9第四部分 地震危险性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10第五部分 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的构造因素分析 14第六部分 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的人为因素分析 17第七部分 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的环境因素分析 21第八部分 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应用 25第一部分 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概述关键词关键要点地震活动与构造背景1. 地震活动与构造背景密切相关,构造活动强烈或不稳定的区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2. 地震构造是指地震发生的区域,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地震活动性,如板块边界、断裂带、褶皱带等3. 地震构造可以分为活动构造和非活动构造,活动构造是指在近期内发生过地震或具有发生地震的潜在可能,而非活动构造是指在可查的历史时期内没有发生过地震或几乎没有发生地震可能的构造地震危险性1. 地震危险性是指地震发生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与地震活动性、震中烈度、震中距、场地条件等因素相关2. 地震危险性评价是地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确定地震发生时对生命和财产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为抗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3. 地震危险性评价通常采用概率方法,即根据地震活动性、震中烈度、震中距、场地条件等因素,计算出地震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程度,从而 оцінити地震危险性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关系1. 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具有密切关系,地震构造是地震危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2. 地震构造活动性越强,地震危险性越高;地震构造的类型,如断裂带、褶皱带等,也会影响地震危险性3. 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关系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地震构造活动性、震中烈度、震中距、场地条件等因素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1. 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有多种,包括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法、经验地震危险性评价法、半经验地震危险性评价法等2. 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法是最常用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地震活动性、震中烈度、震中距、场地条件等因素,计算出地震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程度,从而 оцінити地震危险性3. 经验地震危险性评价法是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统计分析地震发生的规律,推断地震危险性,其结果相对简单,但准确性较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影响因素1. 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包括地震活动性、震中烈度、震中距、场地条件等2. 地震活动性是地震危险性评价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地震活动性越强,地震危险性越高。
3. 震中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地面振动的剧烈程度,震中烈度越大,地震危险性越高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应用1. 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应用包括地震区划、抗震设计、灾害预警等2. 地震区划是指根据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将地震活动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地震危险区,为抗震减灾提供依据3. 抗震设计是指根据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确保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时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振动,从而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 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概述 地震构造与地震孕育一、地震构造1. 构造类型构造类型是影响地震孕育的基础因素之一构造类型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和块体构造2. 构造活动性构造活动性指构造所处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强度构造活动性可分为活构造、弱活动构造和不活动构造3. 构造变形类型构造变形类型指构造变形的基本方式和特点构造变形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抬升、构造下沉、构造倾斜和构造褶皱等4. 构造规模构造规模指构造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向度的空间范围构造规模的大小是评价地震危险性一个重要依据二、地震孕育1. 应力积累地震孕育的基础是弹性应力的积累地震构造区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发生弹性变形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的弹性极限被突破,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地震。
2. 地震震源区地震震源区指震源所在的地段,其范围与地震的规模紧密相关3. 地震震源深度地震震源深度是指震源距地表的距离震源深度大小对地震波的影响较大,震源越浅,地震波强度越大,破坏力也就越大4. 地震震源机制地震震源机制指地震发生时的断层运动方式地震震源机制可分为走滑型、逆冲型、正断型和正断型 地震危险性评价一、地震危险性概念地震危险性指地震发生造成破坏的可能性的大小地震危险性评价是地震危险性的定量描述,是地震区划和地震工程设计的基础二、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1. 活动构造法活动构造法是根据活动构造的特征和活动性,评价地震危险性的一种方法根据活动构造的活动性特点,将活动构造划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并根据活动构造的活动性特点,评价地震危险性2. 历史地震资料法历史地震资料法是根据历史地震资料,估计未来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烈度的一种方法历史地震资料法根据历史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源位置、破坏程度等资料,来估算未来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烈度3. 地震动危险性分析法地震动危险性分析法是根据地质、构造等因素,预测地震动波动的强度和特性的一种方法地震动危险性分析法根据地质、构造等因素,预测地震动波动的强度和特性,并根据地震动波动的强度和特性,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价。
三、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未来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烈度2. 地震动危险性分析结果3. 地震危险性等级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可用于地震区划和地震工程设计第二部分 地震构造的基本特征关键词关键要点地震断裂的发育及分布1. 地震断裂是引起地震的地质构造,也称活动构造或断裂带,它在地震构造体系中的分布、规模、多少及活动性均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2. 地震构造按形成时间分古地震构造和新构造两类,其中新构造是地震发生的源地,其发育方向、分布形式、活动性、活动速度等,学术界已形成大量的认识成果3. 地震断裂的识别主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现今地形地貌要素的地震构造控制性;二是近期的地质活动对地貌构造的改塑作用;三是第四纪地质作用的特殊性;四是地层变形的特征地震构造的几何特征1. 地震构造的几何特征是地震构造外形的空间要素,主要包括地震断裂的空间位置、走向、延伸长度、分布密度等,这些几何特征可通过外部地质调查或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反映2. 地震断裂的空间位置主要指其相对位置,如相对山体、水系、盆地、平原等的分布特征;走向指地震构造的主体发展方向,延伸长度指地震断裂两端在地表或地下近乎连续的长度范围。
3. 地震断裂的分布密度指单位面积内地震断裂的分裂程度,是地震构造的整体表现形式,也是识别活动断裂带地震危险性强弱的重要依据地震构造的活动性1. 地震构造的活动性是指地震构造在一定时期内的活动状态,包括两方面: 构造在现今是否具有活动能力,现今活动构造的活动范围多大,活动速度有多快,活动的部位和方式是什么2. 地震构造的活动性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现代地壳运动观测记录、断层的持续活动、地震活动、地表的构造变形、地质构造的地表形迹、地貌发育特征、新构造活动的现代过程3. 地震构造的活动性是地震构造危险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其识别结果主要受观测资料、地质理论、研究方法、观点等的影响地震构造的变形特征1. 地震构造的变形特征是指地震构造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变形体,包括各种类型的褶皱、节理、断层等地质构造,是地震构造的重要特征2. 地震构造的变形特征主要受构造应力场、地层岩性及厚度、地壳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构造应力场和地质构造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3. 地震构造的变形特征是地震构造性质、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是地震构造危险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地震构造的规模等级1. 地震构造的规模等级是指地震构造所具有的能量规模,它是地震构造危险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2. 地震构造的规模等级主要由地震构造的长度、宽度、断距、滑动面倾角、活动能力、断层分类等因素决定3. 地震构造的规模等级可通过地震构造的几何特征、活动性、变形特征等综合确定地震构造的类型1. 地震构造的类型是指地震构造按其不同特点划分的种类,主要包括断层型地震构造、褶皱型地震构造、地堑型地震构造、地垒型地震构造、岩溶型地震构造等2. 地震构造的类型主要受构造应力场、地层岩性及厚度、地壳结构等因素的影响3. 地震构造的类型是地震构造危险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地震构造的基本特征地震构造是地震发生的地方,它是地壳中具有破裂和滑动的构造部位,是地震能量释放的根源地震构造的基本特征包括: 1. 构造类型地震构造的类型主要有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岩浆构造 断裂构造:指地壳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和错动的构造,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场所断裂构造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和剪切断层等 褶皱构造:指地壳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和褶皱的构造褶皱构造可分为向斜、背斜和单斜等 岩浆构造:指地壳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熔融形成岩浆,并侵入或喷出地面形成的构造岩浆构造可分为岩浆岩体、火山岩体和火山碎屑岩体等 2. 构造规模地震构造的规模大小不一,可以是几公里到几千公里不等。
构造规模越大,地震的能量释放就越大,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 3. 构造活动性地震构造的活动性是指其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小构造活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构造应力、构造变形速度、构造错动类型、构造介质性质等构造活动性越高,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 4. 构造破坏性地震构造的破坏性是指其发生地震时对地面建筑物和人员生命财产造成的破坏程度构造破坏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震震级、震源深度、震中位置、构造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等构造破坏性越大,对地面建筑物和人员生命财产造成的破坏就越大 5. 构造危险性地震构造的危险性是指其发生地震时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程度构造危险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构造活动性、构造破坏性、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构造危险性越高,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就越大 6. 构造分布地震构造在地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在板块交界带、地震带上和地质活动频繁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构造最集中、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7. 构造演化地震构造在地质历史时期内不断地演化和发展,其活动性、破裂模式、几何形状和空间分布都会发生变化构造演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构造应力场、构造变形速度、构造介质性质等。
构造演化是地震构造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三部分 地震危险性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关键词关键要点【地震危险性评价的目的】:1. 识别和评估地震危险,包括地震的可能性、强度和发生时间2. 为地震灾害做好准备,包括制定应急计划、建设抗震建筑和培训人员3. 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经济损失地震危险性评价的意义】:地震危险性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地震危险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目的和意义包括:1. 识别和评估地震危险性,为地震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地震危险性评价可以识别和评估地震危险区域、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概率等,为地震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地震科普教育等,以降低地震灾害的风险2. 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提供指导地震危险性评价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