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班主任教学工作案例100例(9).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62891491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班主任教学工作案例100例(九) 第五章 新课程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促进发展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哲学所产生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价值多样性及其扩展哲学价值的多样性对课程的影响就是课程价值的多样性及其扩展新课程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了课程价值的融合,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的问题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发展,指向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课程目标所确定的是面向国民基本素质的基础教育,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它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三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人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知识的容器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生活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发展目标上的融合课程的目标不只是使学生更富有知识,而且应使他们更聪明,更高尚      精神糖果  [案例]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育才小学的校长时,一次他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站在那里准备挨训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时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诧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侮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给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 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选自《陶行知教育文集》)     [评析]   校长与学生间别致新颖的“情感交流”结束了,留下了一件教育的“艺术珍品”这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的第一功能是交往,而不是教育教师语言的魅力在于能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王友用泥块伤人,陶校长没有简单地用纪律制度去逼他就范,却从“砸人”事件中、事件后发现了王友的闪光点——诚恳的态度陶行知用四块糖果来强化其闪光点,使批评教育的过程变成了其改过自新的强大动力这四块“精神糖果”正是滋养王友心灵成长的维生素、营养品谈话中陶校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感化他、暗示他、诱导他、开启顿悟、循循善诱,给他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时间,激发王友自我进步的主动性可见,四块糖果不仅“甜”了王友的口,更“甜”了王友的心谈话的结果,大家不难想象    联系我们的教育,有些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教师和学生谈心的时候,往往教师说得苦口婆心,学生听得心烦意乱,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的教师只满足于把心掏出来,而不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一片赤心置于学生的腹中,使其真切感到教师的关爱;有的教师虽有心谈心,却无意“交心”这样的教师怎能获得谈心的佳效呢?    面对后进的、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当用发现的目光看学生的世界。

      即使在最难教育的学生面前,教师也要信心百倍,透过学生气人的一面,看到他可爱的一面,看到他的热情上进,看到他的正直善良,看到他的纯洁的心灵天空交流时,教师的话语应少一份“理”、多一份“情”、添一份“趣”只有这样,师生思想上才会产生共鸣,感情上才能得到沟通,心灵将会碰撞火花来    当然,有时一次谈话便能打开学生心中的“闷锁”,使其顿悟有时也会出现“顶牛”、“谈崩”,以至久说不服、久感不化的情况不良行为的反复,正体现了儿童有极强的可塑性行为反复,不一定属于“屡教不改”;久谈不化,更不能断定其“不可救药”要提携后进,鞭策先进;要根治“病患”,攻克“顽症”还需要教师执着、坚韧,经得起考验,败而不馁,攻坚不已那么,后进跃先进,浪子喜回头,思想之花璀璨,精神硕果累累,就将是个“春去秋来”的时间问题了    总之,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是点燃学生激情的火种,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催化剂”,是帮助学生鉴别真理的“过滤器”因此教师找学生谈话都应显示一种艺术,要体现一种意境和气韵,以打动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心灵;要饱含一种意蕴和哲理,以引起学生的思索,启迪学生的智慧;要奉献一粒“精神糖果”,以润泽学生的心田,照亮学生的人生。

            [思考]      1、反思自己或同行对后进学生、问题学生、犯错误的学生教育经过,与同行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各列举一例),并借用成功的经验对失败的案例进行再研究    2、“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是点燃学生激情的火种,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催化剂’,是帮助学生鉴别真理的‘过滤器’联系自己的教育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美丽的圈套    [案例]                 新学期开始,学校安排我任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几乎不到一个学期就要更换一次班主任,有少数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他们专门和老师对着干,甚至有个别学生曾经制造过事端,让学校因担负连带责任而被告上法庭学校老师、学生家长近乎残酷的训诫使部分学生自暴自弃,造成“破坏性行为”越来越严重    我接班后最初不动声色,先观察并分析了班里几个影响最大的“坏学生”的多方面因素,掌握了治理班级的第一手材料在观察和分析中我发现有个叫王成的学生,不仅经常搞恶作剧,还三天两头地与男生打架,与女生逗贫嘴,对老师不讲礼貌,是扰乱班级秩序的“头号人物”不过我也发现他身上的优点是“仗义”为了降住这匹“烈马”,我特意给他设了一个“美丽的圈套”。

          一天放学时,我在二指宽的纸条上写了一句话:“家长同志,您的孩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然后,我把王成叫到办公室,把折叠好的纸条交到他手上,对他说:“把这个纸条交给你的家长,让家长签字后明天早上再送给我,但送去和送回都不准拆开看想想看,小孩子能不看老师和家长写的是什么吗?    第二天,他第一个到校,喜滋滋地把家长写有“孩子有进步,我非常高兴,谢谢老师”的纸条交给我那一天,我注意观察了他,一天中他特别规矩,也特别精神我暗想:我的“圈套”奏效了!   从此,我和每个学生保持“单线联系”,时不时地给他们一个纸条,上面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写有“您的孩子热爱劳动”、“您的孩子书读得很好”、“您的孩子作文写得很棒”、“您的孩子团结同学,讲文明、有礼貌”,等等,并暗中与家长联系好,一定要写上鼓励性的回言,每次仍然要求学生不看纸条   半个学期过去了,我从未惩罚过任何一个学生,我们班不仅班级秩序井然,而且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纪律、卫生、文体活动样样争先见此情景,老师们纷纷向我询问用了什么法术?我对他们说:“我设了一个‘美丽的圈套’,那就是……”      【评析】   尽管我们很不愿意针对正在发展、成长着的中小学生提及“差生”、“后进生”这样的字眼,但我们确实也回避不了这类学生的存在。

      虽然这类学生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是很少的一部分,但他们经常表现出的对教育教学秩序干扰作用以及”反社会”倾向是不可低估的既然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存在,我们更不能排斥他们,那么我们就必须寻找有效的教育转化他们的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有一双慧眼,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更要有一颗匠心,抓准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有力动因   案例中的老师是睿智的,他能“不动声色”地“观察分析班里几个影响最大的‘坏学生’的多方面因素”,“掌握治理班级的第一手材料”,从而设计了一个“美丽的圈套”正是这“美丽的圈套”,使得一个个“坏学生”、一匹匹“烈马”发掘出自身蕴藏的独特的个人潜能,并在宽容、鼓励、赏识的氛围中得到发扬光大  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也说,“ 好言一句三冬暖”,青少年学生血气方刚, 自我意识 、自尊心理尤为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

      在生理、心理、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 更是如此案例中的老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用其锐利的目光捕捉到学生稍纵即逝的闪光点,采取“单线联系”的独特方式,使学生由尊重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信心,由信心形成自律,进而激发起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慧眼的功效,更是匠心的魔力!   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克服主观上的“晕轮效应”(即好生一切都好,差生一切都差),用我们敏锐而友善的目光,独到而缜密的思考,真诚而无私的爱心,去善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思考】     1、在你的学生中选择一位你认为最难转化的“后进生”,试着换一目光,换一种方式,看看是否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2、做一个调查:学生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学生最希望老师或同学了解自己哪个方面?家长眼中的孩子是怎样的?家长希望老师以怎样的方式形成家校合力?                爱,无声的教育  [案例]             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有一次他的一名弟子行窃,被当场抓获,其他弟子要求盘圭禅师把此人逐出,但盘圭没有理会不久之后,那名弟子恶习难改,再偷窃,又被当场抓住,众徒再度请求盘圭惩治,哪知盘圭依然不予发落。

      众徒十分不满,联合写了一张陈情书,表示若不将窃贼开除,他们就集体离开盘圭读了陈情书,把弟子们全部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高兴,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但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我要把他留在这里,即使你们全部离开也一样   热泪从那位偷窃者的眼中涌出,涤净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如烟消散     [评析]     读到这则故事,我们不禁被盘圭禅师大慈悲的胸怀所感动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该是他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可我们现在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在我们现代有些老师的眼里,盘圭禅师无疑是傻的,他居然会放弃绝大多数好的生员,而去接受一个最差的生员;盘圭禅师也是一名最笨的教师,他不把精力放在能早出成绩、能提高自身知名度的“窍门”上,而是煞费苦心的去教化一个不值得教化的学生,多么迂拙!  是的,比起盘圭禅师,现代有些教师是聪明多了,可是也就是这样的“聪明”,使我们的教育失去了根基教育,需要呼唤爱的回归,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震撼另一个心灵。

      盘圭禅师的故事不仅向我们告知了这样一个真理,同时也用它完美的结局证实了——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我们往往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