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农村老年教育教学设计的构想.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冷***
  • 文档编号:157377258
  • 上传时间:2020-12-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2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农村老年教育教学设计的构想论农村老年教育教学设计的构想 2018/11/08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从农村常住人口结构的实际出发发展老年教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在增加教育有效供给的同时,研究老年教育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从学校教学设计理论出发,以区域为单元,对老年学习需求和群体学习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教学资源的整合思路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想,以达成学习者、学习资源及其呈现方式、学习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之间的最佳匹配 老年教育;学习需求;学习资源;呈现方式;教学设计 由于学习者的广泛性和老年“大学”资源的稀缺性,老年教育必须解决教学有效供给的问题而从教育供给的角度审视,一方面,需要满足老年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顾及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由此,教学设计必然成为老年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同于学校教育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统一的质量标准,老年教育必然是见“仁”见“智”的为以有限的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学习的需求,本文在共享性与个性化的矛盾交织中选取一个特定的点———“区域”,并视某个“特定”区域为实施老年教育的一个基本单元,进而讨论基于其上的教学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一、基于教学设计的老年教育 (一)学校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也称为教学系统设计一般认为,主要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进行分析、规划并实施的总体方案由于学习人群、学习内容的不确定性,很难去评价教学设计的水平,甚至难以精确地给出“教学设计”的定义,但这并不妨碍从具体的教育活动出发,去勾勒出相应的设计方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过程中的学是内因,是取得学习效果的关键,而教只是外因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在于对目标、任务、受众、环境和绩效的把握加涅和布里格斯把教学设计分解成若干程序,其中包括: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考虑的部分;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确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确定教学内容的结构和顺序;分析特定内容的教学目标;确定基于教学内容的行为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开发、选择教材和媒体;评定学习者行为;教师方面的准备;形成性评价;现场试验及修改;总结性评价;系统的建立和推广 (二)老年教育教学的设计环节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虽然是基于学校教育的课程而设定的,但对于老年教育的教学设计仍具一定的指导意义。

      1学习需求和动机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的广泛性和学习目标的发散性决定了老年学习需求的全方位和多样化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成人学习动机量表》,针对目前老年群体的特征,其学习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情感需求型———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希望通过学习增进人际交往,充实自己,缓解心理孤独感;二是技能获得型———获取适应老年生活的养生保健知识、烹饪技能、隔代教育技巧等;三是自我实现(求证)型———当代(60岁以上)老年群体中的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错失了学习的机会,在退出工作岗位后,他们有时间、有实践积累的基础,希望通过努力,圆自己的大学梦;四是休闲娱乐型———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新时代,学会并参与诸如歌舞、摄影、书法、绘画、钓鱼、棋牌活动等也成为老年休闲的重要方式总之,休闲化、知识(技能)化、充实感、成就感构成了老年学习的基本目标和动机数据表明,老年学习是一种自主而非利益驱动(或功利性较弱)的学习,也是一种缺乏显性外在压力和功利化动机的自觉学习 2资源呈现方式资源呈现方式受技术因素、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老年学习者在媒体的选择、视听方式的配置、学习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需求。

      事实上,老年人在学习媒体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上面临着诸多两难的选择:由于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他们往往重于阅读,但受视力退化的影响,可能会转向偏重于听说;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对于体验学习的方式更乐于接受,但教育的供给方顾虑到老年人年事已高,担心在学习活动中出现闪失;他们偏于安静,但为消除老年生活的孤独感,又希望有一定的便于相互之间交流沟通的物理空间;他们希望自由地学习,却又具有技能、视力等方面的弱势这就必然要求具备多种媒体呈现的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因人而宜的学习方式,随机的学习安排,最终形成“有组织的无序状态”的学习模式 3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时序由于老年学习动机的多元化和需求的多样性,其学习内容也必然呈现出基于学科的“课程”内容的分散性,表现为学习者个体选择性差异和其所选“课程”的发散性学科可以细分,学习却是浑然一体的”,由于老年学习者的学习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所以无法从学科分类的角度去考量老年群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时序性这就要求教育的供给方必须有充分的资源准备,并科学设置灵活的学习机制 4教学目标及其评价老年学习似乎是一场没有明确线路、没有目的地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如何去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就成为一个极为困难的研究课题。

      基于消减孤独、获得知识或技能、充实自己、完美人生的目标,教学供给方和学习者虽然有一个总体、模糊的目标设定,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找到恰当的评价方式,但这种评价所带来的激励效果却未必有效虽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通过考试方式去评估“课程”学习的成效,不能出台任何的负面激励的措施,但从老年教育的供给侧立场出发,对于教学目标依然可以给出相对刚性的评价指标,其核心点可以归结为学习者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以及与主流价值观的契合程度参与度的评价应该是基于定量的指标体系;获得感的评价则侧重于定性的描述性考核;契合度的评价则重在学习内容的考量 二、老年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基于老年学习的特殊性,其教学设计的核心必然聚焦于对学习者的深度分析、学习资源的整合和教学策略的研究上 (一)老年学习者的特征 对老年学习进行需求分析,是推动老年教育的必要前提,而把握老年群体的特点,是明确的限制性条件老年教育的对象是60岁以上的长者,他们不仅有特定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身心状况等方面的共性特征,更有基于不同区域(包括城乡差异)、不同亚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性的地域性和个性化特征本文以苏中地区农村老年教育作为特定的对象进行研究。

      从地理位置看,江苏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由南到北,呈现出明显的由高到低的梯次状况选取苏中地区为研究对象,对于研究和推动江苏的老年教育更具普遍意义对于当下该区域内农村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粗略的描述:1在农村留守人口中占比较大苏中地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留守人员中,老年人占比为27.3%,青少年占比为50.9%,青壮年(主要为女性)占比为21.8%2受教育水平较低60岁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其文化层次以初中和小学毕业生为主,也有少量高中毕业生苏中地区的局部统计数据表明:农村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6.7年,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占1.2%、初中教育的比例约占75.3%、小学教育的比例约占18.5%,半文盲为5%多数没有接受过文化知识方面的继续教育,部分人员接受过农村实用技术(如养殖、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培训由于他们青少年时代处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对于接受学历继续教育、参与学习的热情普遍不高3生活水平较富余局部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苏中地区经济、教育发展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农村人口中的多数处于基本小康层面,约15%的农户达到中等富裕水平,74%的农户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11%的农户在温饱线之上。

      如果身体状况许可,老年群体大都处于劳作状态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他们亦有富余而集中的农闲时间4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从生活习俗看,苏中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文化娱乐)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征由于传统观念和生活环境所限,他们的活动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大多安土重迁,不愿离乡离土现代信息技术虽然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令他们更多地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但尚未真正影响到其生活方式5精神需求带有“下里巴”特质该年龄段的老年人大多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特定的时代背景确立了他们特定的文艺欣赏风格、艺术审美倾向和学习生活方式地方戏曲、地方文化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农村家庭伦理和战争题材的故事片是其电视消费的主要产品在农闲时间消遣上,地方特色棋牌是其主要休闲娱乐方式打麻将更是一种日常的休闲活动6“读书无用”的观念尚有一席之地一方面,“读书无用”论的历史余毒未尽,使得中老年的读书学习难以成为一种风尚;另一方面,受限于生存状态和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重教(青少年学历教育)不重养(养老及老年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育的供给方如何精准发力、吸引老年人普遍参与成为农村老年教育的难点所在综上所述,从学习者分析的视角,以有用、有益的资源,采取为这一特定人群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让区域内更多的老年人身在其中、乐在其中,是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切入点。

      (二)老年教育资源的特性 1老年教育资源的一般特性老年教育资源包罗万象,包括文字资源、数字化资源、体验性学习资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一是包容性从学习内容上看,老年教育资源具有广泛性,涉及古今中外各门学科,包罗万象,浩如烟海二是导向性在中西方文化交融、各种文化思潮激荡、真伪科学博弈、精华与糟粕的扬弃过程中,新时期老年教育的内容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的理念、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由此进行学习资源的选择取舍三是开放性老年教育的资源不囿于学科专业的系统性,也不局限于行业职业的特殊技能,它冲破了一切可能存在的壁垒,使得老年学习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展开由于老年教育的公益性这一基本属性,要求区域内的一切教育资源(特别是公共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方面的资源)都应尽可能对老年人开放四是休闲性从学习需求分析,不难看出,老年教育的内容应偏重于实用性、趣味性、欣赏性无论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或者烹饪茶艺、保健养生,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休闲性事实上,专业性强、前沿学科、尖端科技、小众偏门等,很难成为老年教育资源五是发散性不同于一般学科专业教育资源的分层分类,老年教育资源既有断面的信息,也有对历史的追根溯源,甚至对相关教育内容的拓展。

      不止于知识点的碎片化,还包括基于学科体系的分散性,其内容往往呈现出“形”散于学科分类而“神”聚于个体学习者兴趣的矛盾性特质 2老年教育资源的区域特性区域性学习资源是老年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老年教育资源应该努力适应多样化的需求,其中既要解决普适性的问题,也要面对特色化的矛盾而区域特色化教育资源中所包含的一定的地缘文化及其一系列文化特征和文化符号,是老年教育的特质和生命所在解决区域特色化资源的供给是各区域的责任,如何打造区域特色化资源成为当前面临的共性问题鉴于特定区域的学习对象、学习目标、评价机制并不相同,社区教育资源需求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一致性是相对的老年教育资源需求的个性化主要根源在于城乡差异、年龄差异、文化层次差异、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差异化的学习研究无疑是个浩大的工程,由于组织构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的不同,相对而言,城乡、年龄、文化层次不同带来的需求差异,可以通过供给侧改革更好地加以解决,而个体差异则需通过个人自我调适的方式加以解决所以,针对老年教育特色化资源的需求,从区域化入手讨论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教学设计,成为老年教育供给侧的必然选择首先,区域性资源广泛存在于地方文化的宝藏之中农村老年人关注身边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