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研究应用生培养专项方案.doc
8页专业代码:105709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专业学位硕士硕士培养方案一、 学科概况: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在校、院领导重视培植及老一辈中西医结合教授率领下,形成了稳定研究方向和良好学术积淀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于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近三年负担各类科研课题163项,获科研经费661万元,并取得多项省部级结果及专利有国家临床关键专科3个:脾胃病科、神志病科、护理学科;国家中医关键专科(含建设项目及培育项目)6个:脾胃病科、神志病科、肾病科、肛肠科、护理学科、中医预防保健科;国家中管局关键学科3个:针灸学、脾胃学、中医预防医学(培育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键专科协作组组员单位2个: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势病种“胃缓(胃下垂)”牵头单位1个;省级中医关键专科9个:脾胃病科、中医康复科、中西医结合肾病专科、中医脑血管病专科、中西医结合心力衰竭专病、中医妇科、呼吸科、中医肛肠科、乳腺科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硕士生导师达120人,其中有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同领域中享受较高学术地位,形成了完善中西医结合学科体系。
依靠福建中医药大学三所临床医学院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单位作为教学基地,临床及科研能力强二、培养目标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含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中西医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同时掌握必需现代医疗技术,含有较强传承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临床研究能力,身心健康,善于沟通,能够独立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一)政治方面: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医药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实施党卫生工作方针含有较强职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热爱中医药事业,能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二)业务方面: 1、掌握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领域扎实基础理论、宽广专业知识、娴熟临床技能,含有较强传承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能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处理问题,含有独立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康复保健等工作 2、含有较强临床思维和分析处理临床实际问题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不少于6个三级学科)领域内常见病、危重病、疑难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成卫生部颁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要求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相当于高年资住院医师临床工作水平。
3、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科学研究基础方法,含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4、含有一定教学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含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力,掌握本学科中国外学术发展动态三)身体素质方面: 含有健康身体和心理素质,含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三、 研究方向1.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研究、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肾脏病系统临床研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神经内科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肿瘤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风湿免疫疾病临床研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研究;2.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一般外科疾病临床研究、肝胆外科疾病临床研究、泌尿外科疾病临床研究、神经外科疾病临床研究、肿瘤外科疾病临床研究、麻醉及疼痛诊疗临床研究;3.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妇产科疾病临床研究;4.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儿科疾病临床研究;5. 中西医结合五官科学:眼科疾病临床研究、耳鼻喉疾病临床研究;6.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骨伤科学疾病临床研究;7. 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急诊危重病研究;8. 中西医结合影像科学:脑功效MRI成像、肛瘘影像MRI成像、消化系统影像MRI成像。
四、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脱产硕士学制3年,学习年限3-5年,最长不超出6年临床轮训时间33个月轮训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24个月,在中医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西医基础技能第二阶段培训时间为9个月,经过以轮转为主强化培训,深入提升中医专科疾病诊疗能力,掌握相关学科西医基础技能,熟悉相关辅助科室检验检验内容和诊疗方法 五、培养方法和方法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和中医临床医师毕业后教育有机衔接,实施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培养模式依据《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临床轮转,完成整个培训并经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和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按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完成相关培养步骤,考评合格,经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硕士硕士学历证书;经学位委员会评定,审核经过者授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硕士生在二级学科范围内临床轮转同时,必需在要求学习期限内完成国家对中医临床专业硕士生硕士课程修读要求,学位论文水平标准根据学位授予标准进行 硕士培养方法灵活多样,实施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方法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硕士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硕士必修参与必需学术讲座、学术汇报、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硕士自觉能力、动手能力、表示能力和写作能力训练和培养。
六、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施学分制,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三部分组成,要求修满21学分教学方法采取课程讲授、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社会实践、跟师学习、专业训练和科研实践等多个形式重视名老中医药教授经验总结和传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临床和科研相结合课程学习参见下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时面讲课时开课学期备注公共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236181在校结合网络学习外语472361-2在校结合网络学习专业必修课临床科研思绪和方法354361在校结合网络学习中医经典医籍236241在校结合网络学习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和进展11818开题前在各规培医院讲课研究方向35418导师教导和自学相结合指定选修课医学统计学354361在校结合网络学习医学信息检索236241在校结合网络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11891在校结合网络学习备注:原专业关键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再开设依据《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外国语课程学习考试要求》(校办〔〕5号)文件精神,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426分及以上者,可提交相关证实材料经审核同意后免修外国语课程, 免修者课程成绩按80分计。
七、临床实践及科研、教学能力训练 (一)临床(生产)实践:硕士生经过临床能力训练,学会急诊处理、危重病人抢救、病历书写等临床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基础诊疗、诊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疗和判别诊疗、处理方法等,培养正确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严谨科学作风和高尚职业道德1、第一阶段:中医内科:培训时间为12个月硕士关键在呼吸(肺病)、心血管、消化(脾胃病)、急诊、内分泌、肿瘤、血液、肾病、神经(脑病)、风湿等专科门诊和病房及辅助科室轮转学习其中急诊为必需轮转科室,其它科室最少选择3个科室轮转中医外科:培训时间为2个月硕士关键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能够在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它专病专科)、中医肛肠科、中医皮肤科中选择科室轮转中医妇科:培训时间为2个月硕士关键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中医儿科:培训时间为1个月,硕士关键在儿科门诊和病房轮转学习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培训时间为3月,硕士关键在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门诊选择轮转学习中医骨伤科:培训时间为2个月硕士关键在急诊、门诊、病房轮转学习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培训时间为1个月,硕士关键在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门诊、检验室、诊疗室选择轮转学习。
辅助科室:培训时间为1个月,硕士关键在心电图、放射科、中药房轮转学习2、第二阶段:培训时间为9个月硕士依据预期从事专业选择在对应二级学科病房、门诊和亲密相关科室轮训医院轮转临床科室立即间安排:学科名称轮转时间(月)备注中医内科12急诊科为必轮科室中医外科2中医妇科2中医儿科1针灸科3推拿科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2中医耳鼻喉科1中医眼科辅助科室1可选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科室跟师学习半天/周选择相关学科指导老师,在门诊、病房跟师学习相关专科9累计33(二)科研工作: 硕士跟随其导师从事本专业临床医疗工作同时进行科研训练;选题应亲密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科研试验工作,学习文件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撰写学位论文 (三)教学实践:应加强对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最少安排4课时教学工作,并撰写教案、讲稿,制作课件,由教研室主任安排教学活动,并由教授组(含导师)对硕士教学能力进行评定八、考评和评定1、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生生将天天完成培训内容如实填入《福建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指导医师和导师定时审核后签字,作为年度考评关键内容及参与结业综合考评依据2、课程学习考评: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临床科研思绪和方法和中医经典医籍课程在校1个月完成,由福建中医药大学统一组织考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和进展、研究方向课由规培医院组织学习和考评;研究方向课采取导师或研究团体讲授、教导和硕士自学相结合方法,考评方法可采取试卷、文件阅读统计、导师经验总结等形式,考试成绩根据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由学科学位委员会于开题前统一报送硕士院。
3、出科考评、年度考评和结业综合考评均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评要求进行考评结束后,将成绩报送至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院九、开题和学位论文要求(一)开题要求:硕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修满学分后应按《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开题工作要求》等相关要求,在第3学期,最迟不超出第4学期初完成文件综述及学位论文开题工作二)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应结合中西医临床实际选题,突出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应反应硕士利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处理临床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是研究汇报、临证经验总结、专业文件研究、医案医话解析等论文撰写应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进行,并按《中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措施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基础要求和答辩工作要求》等相关要求,组织论文评阅、答辩等工作三)论文答辩: 1、硕士生按要求修满课程学分,完成其它实践要求,完成论文工作,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答辩申请程序:由硕士填写“毕业答辩材料”,导师审查硕士是否按培养方案完成课程学习及其它实践要求,学位论文是否符合要求,在学位申请书上写上对该生论文评语及提出是否同意论文答辩意见提交答辩材料和论文至中西医结合学科学位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科学位委员会组织论文预答辩。
预答辩经过后,硕士修改论文,并提交论文至中西医结合学科学位委员会硕士院进行论文抽查送审,中西医结合学科学位委员会负责送审未被抽查论文硕士针对评阅意见修改论文,中西医结合学科学位委员会审核“答辩委员会审批表”,审核同意后组织论文答辩 3、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和答辩规则按《福建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实施十、学位授予硕士完成学位课程考试、临床能力考评和学位论文答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