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服装结构设计(上装)知识讲解.ppt

122页
  • 卖家[上传人]:youn****329
  • 文档编号:133163203
  • 上传时间:2020-05-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59MB
  • / 1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袖子的结构设计第一节袖窿及袖子的结构设计 一袖子的分类袖子可分成两大类 无袖 有袖 短袖中袖 中长袖长袖 宽松袖 合体袖 连身袖 二袖窿的设计原理 袖窿的形状设计来源于人体腋窝的截面形状 腋窝呈蛋形 要把人体腋窝的立体形状转化为平面袖窿 一种方法是确定前胸宽和后背宽 文化式原型的前胸宽计算公式为B 8 7 4cm 后背宽为B 8 6 2cm 窿门宽为B 4 7 6cm 另一种方法是确定前后冲肩量 1袖窿门宽度的设计 合体型服装袖窿宽 宽松型服装袖窿窄 袖窿深的设计 袖窿深的设计 要依据服装款式品种及风格而确定 原型的袖窿深为B l2 13 7cm 为合体型服装的袖窿深 紧身服装的袖窿深可在此基础上抬高0 1cm 较宽松服装可加深1 3cm 宽松服装可加深3cm以上 袖窿造型线的设计 为合体的袖窿和袖子 为较为宽松的袖窿和袖子 为宽松的袖窿和袖子 三袖山高与袖肥的关系 在AH不变的前提下 袖山越高 袖肥越小 袖子越合体 袖山越低 袖肥越大 袖子越宽松 袖山高范围 宽松的袖山高在9cm以下 比较宽松的袖山高10 12cm 比较合体的袖山高在12 15cm 合体袖的袖山高在15cm以上 四袖山高与袖窿深 贴体度的关系 低袖山的袖子结构 对应的袖窿应开得深度大 宽度小 呈窄长形 袖子和衣身较为宽松 高袖山的袖子结构 对应的袖窿应深度浅 宽度大 形状接近原型袖窿 袖子和衣身较为贴体 第二节无袖 一正常肩点附近 用于日常服装中 腋下点上抬 cm左右 使服装不暴露 二小于肩点 常用于礼服中 裸露较多 袖窿设计自由 三大于肩点 腋下点一般要下降 下降的程度视款式的合体情况决定 第三节短袖 一般短袖的长度在原型袖片上取袖肥线下5 8cm 1普通短袖 2变化短袖 3泡泡袖 根据效果图的泡泡袖风格 为整个袖山膨松的形状 对袖山进行剪切 拉开所需要的袖山抽褶量 抽褶量大小根据款式确定 画顺袖山弧线并放出膨松所需要的耸起量 4喇叭袖 特征为袖口有均匀的波浪 根据喇叭袖所需波浪量在袖子上添加纵向辅助线 将袖子进行剪切展开 最后将袖口弧线修顺 5灯笼袖 特征为袖山袖口都有褶 形似灯笼 根据灯笼袖造型在袖子上添加纵向辅助线 剪切后 平行拉开 画顺袖山弧线和袖口弧 6半袖 袖长为8cm 先作出较为贴体的袖山 不用作出袖身 然后根据效果图确定袖长作横向分割线 修顺袖口线 因半袖衣身袖窿下半部分为没有装袖子的无袖形式 所以衣身袖窿深线不宜开得太低 一般在腋下点上抬1cm 第四节宽松袖 中 长袖 女式衬衫袖的袖山较为合体 袖山高可取12 14cm 袖中线为直线 袖山弧线的吃势控制在1 5cm左右 袖长 56 袖口 24 第五节合体袖 一一片合体袖 袖口尺寸 25cm 袖中线向前移 cm 前袖口 袖口 后袖口 袖口 画出肘省 省量是前后袖弧线差量 转省 二两片合体袖在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原理上 断缝比收省更能达到理想造型效果 因此 通过肘省转移而得到的两片袖结构比一片袖造型更加丰满美观 两片合体袖 前AH 22 后AH 23袖长 56 袖口 24前借量 3 后借量 1 5 两片袖结构设计时注意以下细节 1 袖山为较贴体风格 袖山高尺寸在15 19cm 袖身为弯身型 即袖身往前偏 先设计好成型袖 再设计前后袖缝借量 由于袖缝露在外面不美观 最好能把它藏在腋下 所以小袖借量给大袖 这就是大小袖的互补 一般偏量 5 常用前袖缝偏量在2 5 3 3cm之间 根据面料风格及熨烫性能而异 归拔性能好的面料 偏量可大些 反之则小些 2 后袖缝偏量一般从上面1 5cm左右逐渐过渡到袖叉处消失 由于前后袖缝偏量都不大 反射前后大小袖片上的前后袖缝长度差异也不大 制作袖子时稍作拉伸或归拢处理即可 3 以中等厚度面料为例 袖山吃势控制在2 3 5cm 大小袖互补的方法 先在原型纸样上找出两条公共线 即设计成型袖 然后以公共线为界 大袖片增加的部分在对应的小袖片上去掉 从而产生大小袖片 偏量的大小对袖子的造型 加工有影响 前借量大 后借量小 这是因为袖子的前部尽可能使结构线隐蔽 以取得前片较为完整的效果 两片合体袖 前AH 23 后AH 24 袖长 57 袖口 25前借量 2 5 后借量 1 5 第六节连身袖 连身袖是指衣身的某些部分和袖子连成一个整体的袖子 在连身袖中 首先袖山高仍是连身袖结构的制约因素 这一点和以前讲的袖山高制约袖型的原理是吻合的 其次 袖中线与肩点的角度影响着袖与衣身的贴体程度 同时它和袖山高互为制约 对连身袖的宽松与贴身度的选择起指导性的作用 连身袖结构中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是袖山高 二是袖中线和肩点水平线的角度 连身袖 一中性连身袖 中性连身袖的画法 袖长55 袖口26 袖山高12 1在后片的肩点引出水平线和垂直线构成90度夹角 作角平分线 长度为实际的袖长 此线为袖中线 2袖中线上取袖山高为12 并从袖山高的落山点作袖中线的垂线为袖肥线 3按照连身袖的款式要求 画出连身袖后片的公共边线切于后腋点 G点附近 从后腋点至袖肥线上画弧 弧长与后片公共边线以外的袖窿剩余部分相同 弧度相同 方向相反 由此确定前袖肥 4后袖口为1 2袖口 5前连身袖的纸样处理与后片相同 二宽松型连身袖 宽松型连身袖的结构特点 袖山高小于 2 袖口加大 角度减小 袖中线向上抬高 袖窿开深 袖山降低的部分可作为袖窿开深量 前后袖山高一定要相同 但袖中线的角度前后可有差异 例 袖长 55 袖口 28 三合体型连身袖 合体型连身袖的结构特点 袖山高14 15 袖口稍小 角度增加 袖中线向下降低 后袖缝可作肘省 前后袖山高一定要相同 但袖中线的角度前后可有差异 作业 1 克夫短袖2 女衬衫泡泡袖 3 两片合体袖 前AH 23 后AH 24 5 袖山高 16 袖长 58 袖口 25 前借量 2 后借量 1 第五章领子的结构变化 领子的造型一般可分成以下几类 无领 只有领圈没有领身有领 1 立领 只有领底没有领面 2 翻领 领面领底连在一片上 如女衬衫领 3 企领 男衬衫领 领面领底是分开的 4 平领 坦领 只有领面没有领底 如铜盆领 5 翻驳领 由驳头和领子 折领 组合在一起 如西装领 衣领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无领 无领指只有领窝而无领身 用领窝线的造型表示领型的衣领结构 原型纸样是领口的最小尺寸 因此亦称标准领口 所有领型都要在前颈点 后颈点以外 无领的变化 1 横开领加宽 领窝线的变化前后配合 总是在肩斜线上 2 直开领加深 直开领是在前中线的上下移动 领窝线可以画成直的 也可以画成微带弧度的 后直开领深度一般在2 2 5cm 3 横开领 直开领同时加宽加深 领窝线的设计可以不受限制 前后领线配合以美观为主 一字领的直开领可以高于标准领口线 但必须适当扩展领口宽度 a U形领 b 船形领 一字领 c 方领口 第二节立领 1 立领的结构设计立领是指从领口线起始 沿着脖颈立起来 只有领座 没有领面 立领造型简洁 非常实用 是我国传统服装 旗袍的专用领型 故立领在国外就被称为中式领 1 立领的立体造型原理做一个直线式立领实验 先修正衣片的后领圈弧线 即抬高后颈点0 3cm 裁剪一块长方形的面料 长度等于前后衣片领圈的弧线长度之和 宽度是一设计值 一般 6cm 长方形的领子与衣身缝合在一起 其着装效果就如图 c 所示 领的上口远离脖子 与脖子之间存在许多空隙 直立领 如果将脖子与领子之间的多余空隙以省道的方式掐起来 就成为与颈部形态特征相吻合了 注意观察领子领片的上下端由于叠合都由原来的直线转化为弧线 领子的上端线变成凹弧 长度比原先有所减短 领子的下端线由直线变为凸弧 长度不发生变化 如果将领上口的空隙量叠合得再多一些 上口更加贴紧脖子 3 立领的平面结构设计方法 1 普通立领结构制图步骤如下 画两条垂直相交的直线 在竖直线上直接取立领的领宽 这里为4cm 在水平线上从左到右以前后领圈线长度之和取点 此点即是前中心点 竖直向上取起翘量1 5一2cm 将水平的直线分成三等分 连接靠前中心的等分点与起翘点 然后过起翘点作连接线的垂线 在垂线上取3 5cm 常见的前领中心宽度小于后领中心0 5cm 以微凸的弧线画顺领底口线 用与领底口线相类似的弧线画顺领上口线 为使立领成型后 领前中心能竖直 即与前门中心呈平行 将领前中心线撇进约0 3cm 2 旗袍领 见图 旗袍领是我国传统女装 旗袍的特用领型 也常见运用在其他的中式服装上 3 翘度较大的立领这款立领是比较趴向脖子的 也就是领子的倾斜程度较大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选择大一些的起翘尺寸 同时注意要相应地挖大衣身的领圈 否则可能会出现太抱紧脖子的弊病 大翘度立领 大 大起翘立领 大翘度立领 第三节翻领 翻领是由一片领组成的翻领 底领两部分 翻领是指后面有领座 而前面沿着翻折线自然消失的关门领 翻领根据衣片领圈开口的大小 领座的高低 领宽的大小 领尖的形状以及所使用材料的不同有很多种变化 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1 翻领的立体造型原理以翻领的领座高和领面宽之和为宽 前后衣片的领圈弧线长之和为长作一长方形的样板 再以此样板裁剪长方形的面料缝合到衣身上 着装效果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见 装领线外露明显 下翻困难 如果在长方形领的外领口剪切以加长领外口线的长度 见 a 经过剪切 领面就完全可以盖住领座 图 b 是经立体剪切后的领子的平面展开图 由图可以看出 领子的样板已经由原先的长方形转变为现在的带有弧度的形状了 领子底口线的长度没有改变 但形状已由原来的直线变化为一条凹弧线 领外口线由原来的直线变为凸弧线 且长度变长 由此得知 领底口线弧度的凹度大小是制约翻领成型后立体造型的关键 2 翻领的平面结构设计原理 在翻领的平面制图中 习惯以直上尺寸来量化翻领领底口线的凹度 如图选取了A B C三个样板 直上尺寸分别为1 5cm 4 5cm 7 5cm 各自以三种不同的线型表示 各个样板的成型效果图也由图给出 仔细观察可知直上尺寸越小 领底口线的弧度越小 领外口弧线越短 成型后领子的领座越高 如图 a 的效果 反之 直上尺寸越大 领底口线的弧度越大 另外口弧线的长度越长 成型后领子的领座越低 越趋向于平领造型 如图 c 的着装效果 3 翻领的平面结构设计方法 根据款式的领子特征修正衣片的领圈线 前后侧颈点都挖大0 5cm 前颈点下降2cm 画垂直相交的两条直线 在竖直线上取直上尺寸 即领座高 领面宽 直上尺寸的选择通常凭经验确定 2一4cm是常用的数值 一般都能形成外观优美的领型 过直上尺寸点作竖直线的垂线 在此垂线上取后领圈弧线长度 再过此末端点以前领圈弧线长度向水平线截取一点 此点即为领子的前中心点 为了翻领的领底口弧线在前中心部分与衣片的领圈线比较接近 取三等分点下凸0 3cm取弧线 在竖直线上取领座高3cm和后领面宽4 5cm 最后依据领尖的大小和角度设计出理想的领外口线 领外口线是一条设计线 取决于领子的形状 第四节男式衬衫领 男式衬衫领是男式衬衫的经典领型 它由领座和领面拼接而成 这个领型如今也广泛地应用在女衬衫中 该领子的领座是立领结构 遵从立领的造型原理 即立领的起翘尺寸越大 领座就越倾向脖颈 有抱紧颈部的趋势 反之 立领的起翘尺寸越小 领台就有越远离脖子的趋势 男式衬衫领的领台起翘量常用1 5 2cm 领面遵从翻领的造型原理 即翻领的直上尺寸越小 领面就越贴紧领台 反之 领面与领台之间的空隙就越大 如图立领的高度取3cm 领面取4 5cm 这是一个常用的男式衬衫领的领台和领面的宽度取值 领面的前中位置在领台的前中点基础上往后中心方向移动0 5cm 男式衬衫领取料一般取直丝 衬衫领由立领和翻领组合而成 领面翘比底翘2倍稍小 领面较为贴紧领座 造型较伏贴 男衬衫领的变化 拿破仑领结构特征 面翘大于底翘越多 翻领与领座的空隙越大 翻领翻折自如 第五节平领 平领是指领座极低 几乎整个领子摊在肩膀上的一类领子 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翻领 但如果与领线完全吻合 缝线露在外面 不够美观 如果缩小领子外围 使领子竖起一个小领台 可产生一种微妙的造型效果 平领根据领宽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