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题.ppt
11页教育学原理专题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框架•第一讲:本体论什么是教育?——教育活动本体意蕴的探询 第二讲:学科论 迷惘的教育学与教育学的迷惘——中国教育学立场的探•第三讲:人性论基础•第四讲:教育与文化•第五讲:教育与社会•第六讲:价值论为什么而教?——百年教育变革的价值基础追思•第七讲:课程论教什么?——当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第八讲:教学论——学习论怎样教?——课堂教学的概念、目标与评价学会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第九讲:德育论 学会做人——现代学校德育的理论与实务 第十讲: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 谁来教?——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十一讲:制度论学会选择——教育体制改革路在何方第一讲 •一、一、“教育教育”概念的界定概念的界定•1、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就认为“教育是美好生活作准备”;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则认为,“教育不是为生活作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记得一位西方学者,提出“教育就是一种训练”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广义上,教育是指对一个人的身心和性格产生塑造性的影响的任何行动与经验。
…….在专门技术性的意义上,教育就是通过各级学校、成人教育机构和其他有组织的媒介,有意地把上一代的文化遗产和所积累的知识、价值和技能传给下一代的过程•2、从中国汉语词源上看“教育”这个词的涵义我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结合起来理解,就是上辈对后辈或未成年人的积极影响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古希腊词源中,“教育”一词与“教仆”一词相关前两者的共同涵义就是人类社会中抚育未成年人的这种特殊活动的概括•4、从与动物的“教育”比较来看,人虽然首先是个“自然人”并且具有动物的一些属性但所谓动物的“教育”只停留在动物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行为的“传授”,它不可能把“类”经验转化给“个体”经验举例:海豚的训练以及羊的训练有限尤其重要的是,动物界学习或教育毫无人的道德意义或道德追求但是人的教育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人的角色:个体;社会;类主体•综上所述,教育活动是指有意识的以具体个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它不同于以物或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从完整意义上,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上的教育泛指一切培养人的人类社会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它是一个终身教育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而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实施的教育,专指以培养未成年人为主的“学校教育活动”,但是,即使是学校教育的实施与运行,其活动的展开又离不开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
二、教育活动本体意蕴的追问二、教育活动本体意蕴的追问•我们必须深入反思教育的本质(精神)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或精神是培养集真(理智)、善(意志)、美(情感)价值于一身的以培养和提升人的审美情感为核心的个体社会化的活动•1、审美是一切教育和文化的基础美既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个体生命的体验,美是生命和生活的源泉•2、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精神就是求真陶行知先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3、良好的教育还需要具备一种重要精神就是求善它通过道德教育来引导,是伦理学研究的范畴三、教育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形态•所谓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它并不包含活动中涉及到的所有要素举例:如果你是一个私立学校的举办者,你来办学首先要考虑的有些要素是什么?“钱”还是“人”具体说来,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学生和老师;课程;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包括制度与文化等要素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最为基本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中介其中,教育中介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以及教育环境等因素。
•1、如何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2、如何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3、要处理好在规范与自由的关系•4、要处理好学校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组织形式依据教育活动的组织程度和制度化水平,可以将教育形态进行分类如:正规教育中的一般学校教育、特殊的思想政治和法律教育;非正规教育中家庭教育、职业组织教育、文体组织教育以及社区教育四、教育不是什么?四、教育不是什么?•透视一:教育不是应试和职业训练所•透视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透视三:教育不是支离破碎的事物•透视四:“教育不是工业生产”•透视五:教育不是供人取悦的花瓶与摆设•教育活动的一个永恒主题是无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教育实践者都要面临的如何克服求真、求善与求美三种价值观念的冲突笔者主张,第一,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教育改革既要倡导科学精神,又要强调人文关怀;既要发展科学并确立知识的价值,又要反对知识霸权和话语垄断;既要以人为本,又要反对个人主义;既要强调自由,又要反对无政府主义第二,要还教育一个本来面目必须从整体的观念方面去领会、理解和把握学校教育范畴,在终极意义上,教育的本质和精神在于“求真、求善、求美”第三,坚决反对“唯应试教育”,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善待宝贵的童心。
切记教育活动是一把双刃剑,教育者要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第四,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让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千世界都充满爱的芬芳,人人做到“和而不同”、“以德服人教育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而更主要是个人与社会心智的成长当代教育改革的侧重点是加强以情感体验和兴趣为中心的个体情感教育第五,唤醒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态度与兴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教育有没有本质?”如果有的话,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结合教育的历史与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2、举例和反思:与西方教育制度相比,中国教育究竟最缺什么?诺贝尔奖为何与中国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