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兰州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1.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6221666
  • 上传时间:2021-10-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3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附件:“十二五"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2012年9月28日修订)发展规划处二一二年九月第一章 总体战略 3第二章主要任务 4第三章学科建设 5第四章人才培养 7第五章科学研究 10第六章社会服务 U第七章 文化传承创新 12第八章 国际交流与合作 13第九章队伍建设 14第十章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15第十一章 校园建设 17第十二章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18第十三章主要战略指标 20实 施 22兰州大学“十二五”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2011-2015 年)根据教育部要求,结合兰州大学实际,为进一步明确学校在“十 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特制定本规划XX. — 刖 S2006年至2010年,学校组织实施了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经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学 科结构与类型更趋完善,重点及特色学科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规 模适增、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整体实力增强、成果丰硕;人才队伍总 量增加、结构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国际交流日趋活 跃,国际合作更加深入;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基本办 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职工待遇提高;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有力, 大学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学 校总体办学实力及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声誉日著,百年名校焕发出 勃勃生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 阶段党和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 要(200笊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A 2020年)》,这三 个纲要一起构成新世纪新阶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 顶层设计的三个方面,必将引领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 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兰州大学地处西部要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继 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中,担负着特殊重要的使命,面临着非常 难得的发展机遇2010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颁布《关于加快推进 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决定继续实施“ 985工程” 教育部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将深入开展改革创新试点,推进协同创新, 推动高校全面提高质量,这将为我校加快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步伐提供 强大的政策支持尽管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国际知名的高 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还有差距,国家赋予学校的责任更大,社会寄予 学校的期望更高。

      学校在发展建设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学科结 构不尽合理、整体实力有待提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不够完善; 师资队伍总量不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数量偏少;自主创新与社会 服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学校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 扩大;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需要进一步 改善;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内部治理结构尚未形成等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十二五”以至更 长时期内,学校在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客观条件 不会改变,学校在资源获取、队伍稳定、经费筹措等方面存在的特殊 困难仍将长期存在,而且还会面临更加激烈的校际竞争和巨大的外部 压力站在兰大新百年的起点,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脚踏实地,求真务 实,奋发有为,谋求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第一章总体战略(%1)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 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坚持内涵提 升、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 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二) 发展思路紧密围绕办学目标,始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根本,把师资队伍作为基本依托,把学科建设作为战略举措,把科 技创新与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责,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把国际 合作作为有效途径,把大学文化作为深厚土壤,进一步突出特色、强 化优势,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进入质量提高、创新主导、结构优化、总 体协调的新阶段三) 战略目标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 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使学校具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 本内涵和制度框架,成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汇聚中更加 重要的“人才高地”、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更具活力的“创新基地”、 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更为突出的“战略要地”第二章主要任务(四) 实施学科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学科 水平,优化学科结构,完善学科布局按照“有特色、高水平”的要 求,加强学科交叉融合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建成若干个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的学科,一大批国内领先的学科,形成符合办学目标、完善 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五) 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战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 律,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考 试方法,改革教学管理,注重素质教育及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

      增 加实践教学比重,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验 平台建设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使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更加贴 近行业企业的需求六) 实施科研卓越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出卓越的 研究成果;强化服务社会功能,提供卓越的社会服务提高基础研究 水平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研究项 目,密切跟踪国家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要,提高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推进协同创新七)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深入实施“萃英人才建设计划”, 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优秀群体坚持引进和培养并 重方针,汇聚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创新能力、 发展潜质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造就领军人才和集聚创新团队根据岗 位性质的不同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协调推进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 技术支撑队伍的建设A)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保障机制建设,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 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深化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建立更加广泛的 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拓展合作办学和培养人才的新途径,扩大派出 及接受留学生的规模,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形成更加开放的办 学格局。

      九)实施管理创新战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 度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为 契机,全面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研究制定《兰州大学章程》, 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第三章学科建设(十)坚持“强固重点,集成优势,发挥特色,鼓励交叉,突出 创新,促进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遵循学科发展规律, 围绕重点学科整合资源,构建学科群着力培植特色优势学科,使更 多的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加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 级学科建设,加强专业学位授权类型及应用性学科建设,促进各学科 间的协调发展十一)稳固基础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发展应用学科,培育新 兴学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稳固和发挥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 科学、草业科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的优势与特色,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学 科和现代工程学科等应用型学科,大力促进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工 程力学、信息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 程和制药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等学科的发展着力促进医学、药学学科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统计学、材 料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力学的交叉融合,促进基础医学与临 床实践的结合,加强转化医学研究,进一步提高医学学科的水平。

      优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 济学、民族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等具有国家重点学 科或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建设;加快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 学、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法学、教育学、哲学、艺术、体育等 学科的建设鼓励跨学科、跨学院联合,积极构建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创新交 叉学科管理机制,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面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互 动、集成,以利于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形成一批新兴、交叉学科领 域十二)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继续实施“ 985 工程”、“211工程”,支持重点学科做强做精;充分发挥重点学科 的辐射作用,带动相关学科的成长与发展十三)健全和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 和规范学科管理职能,从体制上保障学科建设的战略地位,完善学科 建设管理的制度体系,统筹学科建设目标,有效指导学科建设,建立、 健全学科发展的长效机制十四)建立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制度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 点,充分考虑学科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制定多元化评估指标体系,探 索建立科学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制度,强化学科建设的投入产出考核, 通过实施绩效拨款等措施,实现投入效益的最大化、资源配置的最优 化。

      第四章人才培养(十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巩固 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及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以提 高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探索完善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着力培养既有优良品德,又有健全人格; 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乂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有 宽广国际视野,又有浓郁本土情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十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促进学生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 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满足个性化的 需求倡导精英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十七)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 试点项目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为契机,以“萃英学 院”建设为抓手,认真研究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科学制 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配套的评价、考核及管理制度通过 加强通识教育与实践教学环节,创设全英文环境,实施“3+1” (3年 国内、1年国外)学制,构建寓教于研、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教学机 制,探索建立研究型、国际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十八)改革招生制度改革自主招生考试内容、形式和录取方 式,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规范普通高考招生录取程序,保证本 科生的生源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调整研究生结 构,增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促进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协调发展; 完善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体系,重点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高水平 导师倾斜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 制度,保证信息公开,维护公平公正十九)实施“兰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深化教学管 理改革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完善教师教学质量 评价制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科学、多样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标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注重素质教育,加强通识教育课 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行双语教学、 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在 部分专业试行小班教学完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 体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积极 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建立联合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