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茶树育种学》知识点.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81928893
  • 上传时间:2024-01-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5.91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种质资源一、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二、 茶 树的变异 〔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物候期、理化等特性〕1. 营养器官的变异( 1 ) 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不大 2 ) 树姿:分开、半开展和直立三种 3 ) 芽形:分细长、细短、长肥和短肥 〔如大叶种的芽较长肥〕( 4 ) 芽茸毛:分少、中、多,是比拟稳定的性状 5 ) 叶形: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 6 ) 叶片大小: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品种间叶片大小差异显著,( 7 ) 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之分,品种间差异显著2. 生殖器官变异(1)花:花冠〔大、中和小花〕;萼片数〔4〜7〕;花瓣数〔5〜16〕;雄蕊数〔70〜320〕;花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粉红〕 ;柱头数〔2〜7、个别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中和基部〕 ;子房〔有毛和无毛〕等 2 ) 果形:形状随果实种子数目而异球形1 、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 4、梅花形 5 3 ) 果室数:以3 室为多 4 ) 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那么形。

      3. 花粉:花粉粒外表分外壁和壁2 层萌发孔类型是花粉系统发育上的重要特征之一4. 物候期变异 〔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中芽>迟芽 >早芽,氨基酸含量:中芽>早芽 >迟芽〕5. 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 〔多酚类:20~45%、氨基酸:1~6%、咖啡碱:1~5%〕三、 茶 树的进化和植物学分类1. 茶树的进化茶树原产地:原产中国说、原产印度说、原产东南亚说、二元说茶树进化主要表现:由乔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叶片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花冠由大到小,酚氨比由大到小等2. 植物学分类( 1 ) 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sinensi〔s L.〕 O.Kuntze 2 ) 虞富莲:我国绝大多数栽培品种可以归属于茶种及普洱茶变种和白毛茶变种,特征如下:茶[CamelliasinensiS_.)O.Kuntze]: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长江南北各产茶省及闽、粤乌龙茶产区普洱茶[Camelliasinensivsar.assamica(Masters)Kitamara] :乔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华南、 西南大叶红茶生产区 白毛茶(Camelliasinensivsar.pubilimbaChang): 小乔木或乔木,主要分布在XX 及的东南部( 3) 福鼎大白茶品种Camelliasinensicsv.Fuding-dabaicha四、 种 植资源的概念及类别1. 种植资源的概念种质〔 Germplasm〕 :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库〔基因库〕 :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全部遗传物质,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包括品种、类型、野生种及近缘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也称遗传资源2. 茶树种质资源的类别( 1 ) 根据来源划分: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2 ) 根据亲缘关系划分: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五、 种 植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1. 广泛开掘和收集种质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原因:( 1 ) 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有更丰富的种质资源才能完成 2 ) 不少珍贵资源大量流失,急待开掘保护 3 ) 防止新品种遗传根底的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种质资源2. 种植资源考察围:茶树起源中心、栽培中心和遗传中心进展3. 种质保存〔Germplasmconservation〕( 1) 概念: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使个体中所含有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有高的活力,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 2) 保存的方式分为种植保存、种子保存、离体保存和基因文库a) 种质保存:就地种植保存,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异地种植保存,种质圃中,采取集中与分散保存的原那么。

      b) 种 子保存:木本植物种子分为正常型 〔脱水耐受〕 、 中间型 〔脱水中度耐受〕 和顽拗型 〔脱水不耐受〕三大类c) 离体保存:用离体的分生组织、花粉、休眠枝条等保存种质资源试管保存,必须作定期的继代培养和重复转移,增加了工作量,易产生遗传变异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多酚类含量高,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平台还未完善d)基因文库:分为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4. 种质资源的利用:直接利用、间接利用、潜在利用六、 品 种1. 概 念: 指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 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 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和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茶树群体2. 茶树品种的属性: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时间性3. 良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茶叶品质、增强适应性和抗性七、 四 大茶区及特点 〔根据生态环境、行政和茶类划分为四大茶区〕 :华南茶区:种质资源丰富,大多为乔木或小乔型的大叶种,野生茶树几乎各省都有;西南茶区:种质资源丰富, 、等地有乔木或小乔木型野生大茶树;江南茶区:多为灌木型中小叶种,少局部为小乔木叶种;江北茶区:多为灌木型中小叶种。

      八、 主 要育种目标 :高产稳产、品质优良、不同发芽期、抗性强九、 特 异优茶树资源 〔指具有一般茶树资源不具备的一些特异性状〕氨基酸 >6%、茶多酚 >45%、咖啡碱 <1%或>5% ,或发芽期特早〔大于标准种10d〕第二章引种一、 引 种的概念和意义1 .概念:将茶树从现有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2 . 引种驯化的意义: 〔 1 〕是栽培茶树起源与演化的根底〔 2〕丰富和改变了茶树品种类型,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3〕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二、 引 种驯化的原理1 .遗传学原理:G+E=P〔G是基因型、E是环境、P是表现型〕2 . 生态学原理:气候相似论、限制茶树引种驯化的主要生态因子1) 温度: 〔主导因子〕低温及极限最低温度往往是茶树品种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低温和极限低温及持续时间;影响气温变化的地理位置、纬度及海拔高度;寒冷地区引种应注意茶树抗寒性和采取有效栽培措施2)降水:工 700 mm/年,生长季节w100 mm/月,不利于茶树生长3) 土壤pH:茶园土壤pH 4.5〜6.5, pH >5.5生长缓慢,对茶树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三、 南 茶北引的性状变异1 . 树 型:植株矮化,最低分枝部位降低。

      2 .叶 片:叶片变小增厚,叶色加深上表皮增厚,栅状组织层次增多3 .生长期:随着降低的不同程度,发芽期相应推迟,年生长期相应缩短4 .开花结实:日照和气温的影响,花期缩短,结实率减少5 .抗 寒性:易受冻6 .化 学成分:茶多酚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增加四、 引 种驯化的工作程序和措施1. 明确引种目标和要求( 1) 生 态条件;( 2) 市 场的需求:市场需动态的,茶树一经种植,很难换种;( 3) 品 种适制性:当地生产、消费什么茶类,品种适制什么茶类;( 4) 品 种搭配:茶类搭配;早、中、晚生搭配;不同品质搭配;抗性搭配2. 先试后引( 1) 一 个品种的数量可少些,但引入品种个数,应尽可能多些;( 2) 多 点进展小规模试验证明可以引种直接利用时,再较大量地引种或就地建立母穗园3. 与栽培试验相结合4. 与繁殖相结合5. 防止病虫传播6. 引入的品种选择7.第三章选择育种一、 选 择育种的概念和作用概念:从茶树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拟、鉴定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作用:优中选优,简便有效〔利用自然变异材料选择优良个体个别性状发生了变化,一般保持原品种优点〕;连续选优,不断提高〔变异一选择一变异-选择〕二、 选 择与选择育种〔遗传是选择的保证,只有通过选择、繁殖,将有利的变异性状遗传下去,选择才有意义〕1. 出现自然变异的主要原因: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基因突变2. 遗传力:说明某一性状受到遗传控制的程度,分为广义遗传和狭义遗传。

      H2=VG/VP 遗传力介于 0~1 之间,遗传力大的性状选择效果好3.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1) 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变异幅度越大,选择潜力越大,选择效果越明显 2) 提高性状的遗传力:群体所处环境比拟一致时,遗传变异方差较大,那么选择效果好 3) 降低入选率以增大选择强度:降低入选率也就是提高选择标准,增加选择差三、 选 择的类别:一次选择和屡次选择;单株选择、集团选择和混合选择;独立淘汰选择和性状加权选择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繁殖,各单株单独种植成一小区,根据各株系表现进展鉴定集团选择法:是根据不同性状〔如发芽期、叶形等〕从群体中选出单株,把性状相似的单株归并到一起形成假设干集团, 不同集团分别采种或无性繁殖, 分别种植于小区, 以便集团间及与对照品种进展比拟试验,选出优良集团混合选择法:是从原始混杂的群体中按育种目标选出假设干优良单株,混合繁殖,种植于同一块圃地,与同龄对照种及原始群体〔即未经选择的群体品种〕进展比拟鉴定的选择法四、 茶 树经济性状的鉴定1.鉴定方法有: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本地鉴定和异地鉴定、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鉴定等。

      直接鉴定(Direct evaluation):根据目标性状的直接表现进展鉴定间接鉴定(Indirect invaluation):根据与目标性状相关的性状的表现来评定该目标性状2. 经济性状的鉴定:产量鉴定、品质鉴定、抗性鉴定〔寒、旱、病虫〕 、生物学特性鉴定、品种纯度和繁殖力鉴定 1) 产量鉴定 :根据采摘标准〔红茶和绿茶品种采摘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乌龙茶品种采摘小到中开面叶〕 ,分批适时采摘,统计单位面积鲜叶产量全年采摘计算法:统计春、夏、秋三季产量,这是工作量最大,但是最准确的方法季节采摘计算法:采摘一季或两季鲜叶,根据各季产量推算全年产量顶峰期采摘计算法:采摘顶峰期鲜叶,一般顶峰期产量占各季产量的 60% 以上,根据顶峰期产量推测全年产量新品种鉴定采取定植后第四年开场计产,统计全年产量, 连续三年 统计数据用二因子 〔品种间、年度间〕方差分析,计算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间绝对产量的差异性显著程度 2) 品 质鉴定 :按照标准采摘鲜叶,并加工成干茶,进展感官审评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其他干扰因素,使某品种的特有品质得到表现,绿茶用春茶采首批一芽二叶制烘青绿茶,乌龙茶采春茶首批小到中开面新梢,夏季首批制红碎茶,机械加工, 每一个品种的茶样不少于100g,妥善保存。

      茶样由专职审评师按NY/ T 787进展感官审评来确定,品质总分是感官审评时的外形、汤色、滋味、香气和叶底5 项因子加权后的总分3.早期鉴定〔Earlyappraisal是指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的主要性状进展的鉴定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是茶树育种的根本目标,是鉴定茶树品种好坏的标准五、 系 统选种的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