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二模块复习--006答案.doc
7页复习题 第 周语文必修二 编号:006第 1 页 共 7 页必修二模块复习---文学常识填空1、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中国北宋大文学豪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2、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 ,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 ,汉代为代表的“辞赋” ,魏晋以后的“骈赋” ,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 ,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 、欧阳修的《秋声赋》 、苏轼的《赤壁赋》 3、余光中(1928~ ) ,中国当代诗人、散文家,现居台湾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 ,散文集《听听那冷雨》 。
4、徐志摩(1896~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人名章垿,字志摩,曾用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主张诗歌创作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 、 《翡冷翠的一夜》 、 《猛虎集》 ,散文集《落叶》等5、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宋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6、范晔(398~445) ,字蔚宗,祖籍顺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 ,南朝刘宋时期的杰出史学家,著有《后汉书》 ,与《史记》 《汉书》 《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7、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新郑人,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 。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8、傅雷(1908~1966) ,翻译家,文学评论家著有《傅雷家书》 ,译著有《高老头》 9、乔治·桑(1804~1876) ,法国 19 世纪著名女作家,浪漫主义女性文学和女权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有《木工小史》 《安吉堡的磨工》等 10、契诃夫(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11、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87) ,字子长,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著《史记》──被近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语) 12、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记帝王, “世家”述诸侯, “列传”叙人臣, “表”为大事年表,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13、莫泊桑(1850~1893) ,19 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大师” 复习题 第 周语文必修二 编号:006第 2 页 共 7 页14、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变形记》 《中国长城》 《乡村医生》等卡夫卡被誉为“20 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 必修二模块测试复习---文言文测试1、下列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B )A 清 风 徐 来 举 酒 属 客 ( 嘱 托 ) B 比 好 游 者 尚 不 能 十 一 ( 十 分 之 一 )C 京 师 学 者 咸 怪 其 无 征 ( 预 兆 ) D 去 来 江 口 守 空 船 ( 来 来 往 往 )2、 下 列 “为 ”的 词 性 是 动 词 的 是 ( D )A 为 击 破 沛 公 军 B 皆 且 为 所 虏 C 何 辞 为 D 窃 为 大 王 不 取 也3、 下 列 加 点 字 解 释 有 误 的 一 项 是 ( A )A 不 然 籍 何 以 至 此 ( 户 籍 ) B 相 与 枕 藉 乎 舟 中 (枕 着 、 垫 着 )C 自矜功伐(夸耀)D 籍 吏 民 ( 登 记 )4、 “若 入 前 为 寿 , 寿 毕 , 请 以 剑 舞 , 因 击 沛 公 于 坐 , 杀 之 。
”这 句 话 加 点 字 解 释 有 误 的 是 ( B )A 若 : 你 B 请 : 请 允 许 我 C 因 : 趁 机 D: 坐 : 座 位5.下 列 加 点 字 解 释 全 正 确 的 一 组 ( A )① 然 不 自 意 (料 想 )能 先 入 关 ② 项 王 则 受 壁 , 置 (摆 设 )之 坐 上③ 卮 酒 安 足 辞 (推 辞 ) ④ 此 亡 秦 之 续 (连 续 )耳⑤ 其 意 (目 的 )常 在 沛 公 也 ⑥ 大 礼 不 辞 小 让 (谦 让 )⑦ 沛 公 起 如 (往 )厕 ⑧ 沛 公 则 置 (安 置 )车 骑A.① ③ ⑤ ⑦ B.② ③ ⑥ ⑧ C.② ④ ⑥ ⑦ D.① ④ ⑤ ⑧6、 下 列 加 点 字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组 ( B )A.妇 女 无 所 幸 今 事 有 急 , 故 幸 来 告 良 B 素 善 留 侯 张 良 安 帝 雅 闻 衡 善 术 学C 道 芷 阳 何 可 胜 道 也 哉 D 沛 公 不 胜 杯 杓 何 可 胜 道 也 哉7.下 列 每 组 内 加 点 字 解 释 相 同 的 是 ( B )A 固 一 世 之 雄 也 江 山 险 固 , 沃 野 万 里 B 火 且 尽 且 为 之 奈 何C 夫 夷 以 近 以 精 铜 铸 成 D 谁 为 大 王 为 此 计 者 何 辞 为 8.下列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D )A 辄 积 年 不 徙 (于 是 、 就 ) 再 迁 为 太 史 令 ( 第 二 次 )B 若 入 前 为 寿 ( 如 果 ) 寻 声 暗 问 弹 者 谁 ( 偷 偷 地 )C 因 以 讽 谏 ( 凭 借 ) 所 以 传 道 受 业 解 惑 ( ……的 原 因 ) D 故 遣 将 守 关 者 ( 特 意 ) 唯 命 是 听 ( 无 实 义 , 提 宾 作 用 ) 9. 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勿内诸侯 B. 令将军与臣有郤 山川相繆C.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苏子愀然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一时收禽10.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B )(1) 距关 (2) 长乐王回深父 (3)纵一苇之所如 (4)员径八尺(5)要项伯(6)因以讽谏(7)钿头银篦击节碎(8)不者 (9)具告以事A.(1)(2)(3)(4)(7)(8)(9) B.(1)(2)(4)(5)(7)(8) C.(5)(6)(7)(8)(9)D.(3) (5)(6)(8)(9)1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C )A.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寻 其 方 面 B. 铁骑突出刀枪鸣 约为婚姻C.秋 毫 不 敢 有 所 近 项 王 默 然 不 应 D. 举 孝 廉 不 行 因为长句 12.下列句子中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D ) 复习题 第 周语文必修二 编号:006第 3 页 共 7 页(1)公 车 特 征 拜 郎 中 (2) 整顿衣裳起敛容 (3)今者有小人之言(4)暮去朝来颜色故 (5)老大嫁作商人妇 (6)凄凄不似向前声 (7) 沛公居山东时(8) 秋月春风等闲度(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明年秋A.(1)(3)(5)(7)(9) B.(2)(4)(6)(8)(10) C. (2)(3)(5)(7)(9) D.(1)(2)(4)(6)(10)13、下列活用分类正确的是(B )(1)舞幽壑之潜蛟 (2)此其志不在小(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4)顺流而东也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侣鱼虾而友麋鹿 (7)始舍于其址 (8)名之曰褒禅 (9)火尚足以明也 (10)常在于险远 (11)大将军邓騭奇其才 (1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3)沛公军霸上 A、(1)/(2)(10)/(3)/(4)(5)(7)(8)(12)(13)/(6)(11)/(9)B、(1)(12)/(2)(10)/(3)/(4)(5)(7)(8)(13)/(6)(11)/(9)C、(1)(12)/(2)(10)/(3)(4)/(5)(7)(8)(13)/(6)(11)/(9) D、(1)/(2)(10)/(3)(4)/(5)(7)(8)(12)(13)/(6)(11)/(9)14、下列活用分类正确的是( A )(1)善留侯张良 (2)毋内诸侯 (3)臣活之 (4)吾得兄事之 (5)数目项王(6)籍吏民 (7)头发上指 (8)刑人如恐不胜 (9)沛 公 旦 日 从 百 余 骑 来 见 项 王 (10)拔剑撞而破之A、(1)/(2)(3)(9)(10)/(4)(7)/(5)(6)(8)B、(2)(3)(9)(10)/(4)(7)/(1)(5)(6)(8)C、(1)/(2)(3)(9)/(4)(7)/(5)(6)(8)/(10)D、(1)/(2)(3)(9)(10)/(5)(4)(7)/(6)(8)15、下列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未 之 有 也 A、 验 之 以 事 B、 籍何以至此 C、 客何为者 D 、 大王来何操 必修二模块测试复习题——近义词辨析选词填空1 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申明、声明),两次 (声明 、申明 )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谴责台湾当局的“”行径。
2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篡改、窜改)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至、以致)从前 神话、科幻作品中的一些难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