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艺术.ppt
90页外国美术史第四章 辉煌多姿的艺术景象 ——17、18世纪欧洲艺术n17至18世纪的欧洲,是各国在政治制度、宗教、自然科学和艺术诸方面发展和探索的时代,整个欧洲呈现出一派多姿多彩的面貌人类自文艺复兴觉醒之后,以新的人生观和科学手段探索自然的奥秘,以更加活泼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去观察自然和认识世界,产生了一大批伟大的学者和艺术家n艺术呈现出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的多元化局面巴洛克、罗可可、古典主义、写实艺术等各种风格倾向相互交织,并行发展,各领风骚第一节17、18世纪意大利艺术n16世纪以来,意大利艺术中的样式主义不过是昙花一现在一片沉寂中,罗马教廷为恢复教会的荣耀,开始招募各方艺术家到罗马来装点教会,企图将罗马变成基督教世界中最美的城市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n所谓“风格”意味着一件作品是依照某种特定方式构成的,它本身有着内在的和谐一致,但又明显的区别于其他风格,故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风格的形成,是某一时代艺术发展成熟的表现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Baroque style))n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Baroque style),),“巴洛克巴洛克”是一种风格术语是一种风格术语,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
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作品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界巴洛克风格的在绘画方面的最大代表是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在建筑与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贝尔尼尼 一、发扬古典美的卡拉奇及其追随者n当16世纪意大利样式主义风格盛行时,来自波伦亚的卡拉奇兄弟却并未追随这股潮流他们反对矫饰,力图使文艺复兴的理性原则和古典美发扬广大,同时他们也倡导自然的写生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艺术就是保持古代艺术的古典美,综合文艺复兴大师的艺术,再加上通过写生而得到得自然生动的形象n作品不但有古典美,也有17世纪的光线处理安尼巴莱·卡拉齐n安尼巴莱·卡拉齐在继承中有自己的独创,他突破了大师们原有壁画的构图,巧妙地将独幅画形式置于其中,他的壁画重新恢复了欧洲纪念碑式的优秀传统,成为17世纪欧洲画家们的真正学院(即正道)他还是欧洲古典风景画的奠基人。
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极力实践,将“自然美”和“理想美”结合起来,并吸取了“古代人和拉斐尔艺术中最精美的成 分” 雷尼《黎明女神》卡拉瓦乔的写实主义n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意大利语:Michelangelo Merisi detto il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基督下葬基督下葬》》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1573-1610年)基督下葬仪式,原本是神圣而庄重的,而在卡拉瓦乔的笔下,仅仅是平凡而简单的贫民葬礼场面,画家以现实生活事件和人物,描绘了神圣的宗教题材作者善用聚光、强烈明暗对比画法布置画面,塑造人物主次形象,是卡拉瓦乔艺术风格特征,他不受自然光源的影响,从表现画家创作意图出发,构成画面的均衡、呼应和节奏美感 圣彼得受难圣彼得受难,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 1601年,画布油画,230x175厘米,罗马,圣玛利亚德尔波波洛教堂切拉西礼拜堂捧果篮男孩,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 卡拉瓦乔1593年,画布油画,67x53厘米,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圣马太蒙召圣马太蒙召》,1600年完成后立刻引起轰动。
卡拉瓦乔增强的明暗对照法使得主题极富戏剧性,同时精确观察带来的写实把情感的强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现在人们把这种明暗对着法的增强形式称作暗色调主义暗色调主义,其兴起归功于卡拉瓦乔卡拉瓦乔同时代的画家对此持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些人公开指责他有各种的感觉缺陷,特别是他不讲作画章法,坚持写生但绝大多数人把他当作艺术的那“救主来欢迎时,罗马的画家被这种新颖的画风所吸引,特别是年轻画家都聚集在卡拉瓦乔身边,称赞他是绝无仅有的自然模仿者,把他的作” 品视作奇迹卡拉瓦乔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才能,他能把重要事件的经过以一个非常活泼的场景表现出来《以马忤斯晚餐》描述门徒认出基督的时刻:在旅馆主人眼中,之前他是一个哀悼耶稣去世的旅行者,但这一刻之后,他就成了救世主三、巴洛克雕塑大师贝尔尼尼n济安济安·劳伦佐劳伦佐·贝尼尼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又名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主要的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另外,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
《阿波罗与黛芙妮》是罗马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的初恋故事,他的初恋对象为河河神彼纽斯彼纽斯的女儿黛芙妮黛芙妮此故事的其中一位主角黛芙妮是河神之女儿,她不愿受拘束,只想在山林逐鹿猎禽禽,最怕碰触婚姻与爱情另一方面,太阳神阿波罗下凡人间,因与爱神丘比特丘比特起争执,遂被其爱情金箭射中故当他遇上黛芙妮,登时爱火中烧,神迷心狂黛芙妮被吓得慌张起来,夭夭逃亡阿波罗满心爱情渴望,一下把她追上了此时,黛芙妮向父亲呼叫,宁愿毁了自己的美貌,也不要讨人喜爱河神答应,她的身体身体便慢慢变成一棵月桂树树了这砖雕塑表现了故事结局的壮丽场景,阿波罗冲向黛芙妮、刚要触摸她的一刻 贝尔尼尼《大卫》祭坛雕塑《圣德列萨祭坛》的成功,标志着贝尼尼雕塑的顶峰的到来在这件作品中,贝尼尼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它反映了人的尊严、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是贝尼尼创作中的积极成分,也是与一般的巴洛克艺术的不同的地方 第二节 17世纪法兰德斯艺术n17世纪法兰德斯占主导地位德是巴洛克风格艺术,它主要受宫廷、教会和贵族审美趣味的左右,同时也受意大利艺术的一定影响这时法兰德斯艺术表现为富丽堂皇,富于动感和色彩艳丽的艺术风格,造型上更接近意大利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艺术的神秘、朴实,富于民俗气息的作品已大异其趣了。
鲁本斯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画家,即使宗教神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但他还是以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绘神界人物,正如法国美术史家丹纳所言:他的作品表面上涂着一层天主教的圣油,而骨子里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一切都是是异教的在鲁本斯的作品中体现出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美好理想、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艺术形象肯定人的力量和人生的欢乐,他善于运用健康丰满、生机勃勃的形象,洋溢着乐观与激情的性格,去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与趣味 《劫夺吕西普的女儿》鲁本斯《下十字架》鲁本斯《妇人》第三节 17世纪荷兰艺术n荷兰在17世纪初获得独立,称为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17世纪上半叶,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儿已建有几所大学,开始定期出版刊物和报纸荷兰信仰新教,人民有较多的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因此,在荷兰产生了一种不同于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国家的文化艺术新风尚n信奉新教的荷兰人生活简朴,吃苦耐劳他们并不欣赏法兰德斯的豪华之风,在审美趣味上也没有接受巴洛克风格他们更偏爱淳朴,写实的严谨作风画幅小巧,忠于自然一、重要画家介绍n弗朗斯·哈尔斯是荷兰早期的艺术代表,一个极有个性的肖像画家在他的画中总是充满欢快奔放的情绪,健康愉快的笑脸,富有感染力的生气勃勃的市民形象。
因此有人称他“笑的画家”n哈尔斯的技法也别具一格,他的用笔轻快敏捷,流通奔放,带有明显的笔触,给人一挥而就的印象,作品就像速写似的生动弗朗斯·哈尔斯《吉普赛女郎》《结婚像》,油画,140厘米×166.5厘米,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荷兰弗朗斯·哈尔斯(Frans Hals,约 1580~1666年) 两位新人分别弗朗斯·马萨和贝阿特丽斯·范·德·兰恩《手持头颅的青年》(Young Man holding a Skull) 1626~1628年完成,油彩,画布,92厘米×88厘米荷兰法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 ,约1580~1666年)伦勃朗n17世纪荷兰最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不仅是油画家,历史画还是著名的铜版画家在风俗画、历史画、肖像画和风景画等方面都有非凡的造诣n伦勃朗的不同凡响首先表现在他对对象内在气质的深刻理解上他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并不那么完美,却能体现出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表现出微妙的精神状态,洋溢着灵魂的美和高尚,十分耐人寻味伦勃朗油画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伦勃朗《自画像》伦勃朗《戴金盔的人》. 二、荷兰小画派画家n维米尔善于概括细节,简化形体,画中的内容表现比较单纯。
但却经过了画家严格的推敲,他的作品因而显得精致、简朴和宁静他还善于通过对一两个人物及简单器物的精心安排和描绘,将世俗生活诗意化,在乎平凡中发掘出美的画面,总是表现出稳定、安宁和谐和静穆的气氛n维米尔在用光方面也别具一格,同伦勃朗集中的强光不同,他喜欢画撒满整个室内的漫射光,光线十分柔和,使他的画显得更加精巧和高雅维米尔《倒牛奶的妇人》维米尔《织花边的女工》维米尔《读信的少女》维米尔《画室》维米尔《小街》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霍贝玛霍贝玛喜欢表现宁静淳朴的田园风光霍贝玛《林荫小道》第四节 17、18世纪西班牙艺术一、17世纪西班牙艺术 直到15世纪末西班牙才赶走统治这块土地达700年之久的阿拉伯人,建立了统一的天主教封建国家,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土壤 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效仿意大利的文化,同时也受到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画家这些画家以模仿意大利艺术为宗旨,在艺术上的觉醒比意大利整整晚了一个世纪 在意大利艺术的影响下,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出现了样式主义艺术代表人物是埃尔·格列柯 格列柯格列柯是一天才而又非常复杂的人物,他的作品象一块多棱镜,曲折地反映了西班牙16世纪下半叶动荡的社会和没落的旧贵正走向崩溃而叹息,一方面为自己的苦闷、矛盾和没有出路发出来自肺腑的挣扎。
由于格列柯远离生活和斗争,就必然导致他的艺术日益走上唯心主义甚至神秘主义的道路,因无法摆脱命运的摆布而暗自神伤 埃尔·格列柯《圣安德鲁和圣弗朗西斯 》埃尔·格列柯《修道士奥尔廷西奥·菲力斯·帕拉比西诺》n《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源出一个中世纪的传奇故事:奥尔加斯伯爵是托莱多的名绅,大财主,全名是唐·冈萨雷斯·鲁伊斯作为托莱多市民,他被选为卡斯迪拉教区的书记长,曾向圣多米教堂施过大笔财产由于他虔诚于教会事业,1312年死时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应埋葬在这个教堂内但当举行葬礼时,发生了惊人的奇迹:天国派了两位圣徒--圣斯蒂反与奥古斯丁--从天而降,亲手为他埋葬,把他的尸体送还大地 n有趣的是,这里所绘的葬礼参加者的穿着与格列柯是同一时代的服饰画家可能是想使三层世界,即天国、古代、现代结合成和谐的一体,以表现宗教观念的纯粹幻觉画上人物的细长形与苍白色的脸色,又使全画增强了情景的肃穆与崇高感除了前景的银白与金黄色之外,全画是以深蓝、红并配以强烈的灰褐色来衬托的;伯爵身上闪亮的甲胄和天上灰黑的调子,构成了真实与虚幻的视觉对比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 格列柯油画 1586-1588年 460×360厘米 托莱多圣托梅教堂藏n17世纪的西班牙虽是信奉天主教的封建国家,政治上保守落后,但在美术上却相继产生不少著名的绘画大师,西班牙绘画同时受到卡拉瓦乔主义的影响,称这种风格为小酒馆风格,即以描绘下层人民生活为主要内容,在绘画中强调人为光线的应用.委拉斯开兹n《宫娥图》:油画,×厘米,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年创作,被誉为欧洲三大名画之一,现收藏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最大的古代绘画博物馆——普拉多博物馆里,是镇馆之作。
这幅画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副皇室的“全家福”,甚至把画家自己也画进去整幅画把玛格丽特小公主作为亮丽的中心作为王室继承人,玛格丽特公主是当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希望画的右下脚有两个侏儒女孩据说那时侯宫廷里经常会招这种侏儒进宫作为皇室的宠物来养! n在画室的后面有一道特别的光彩,它并不是一幅画,而是一面镜子它没有呈现画中被呈现的东西,而是呈现出画家正在看的模特,而这些模特也正看着画家镜子通过把正在被画的人带进画中,起到了一种可见的置换作用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是国王菲力普四世和他的妻子玛丽雅娜两位人物,他们的确是画家正在作画的模特 委拉斯开兹《宫娥图》委拉斯开兹 教皇英诺森十世苏巴朗《圣母的童年》苏巴朗《静物》二、18世纪西班牙画家戈雅的艺术n戈雅的时代正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代生活在西班牙的戈雅受到时代气息的感染,成为一名封建旧传统的反叛者戈雅既是一位追求新的艺术造诣和风格的画家,又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陶器商陶器商》》 戈雅戈雅入皇家织造厂从事壁毯设计,这幅画是他设计的一幅油画稿这是一幅风俗画,当时西班牙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和生活被记录在画幅中:乘着马车的贵族男女,正穿过这条摆满什物摊点的小市场,商贩在向顾客叫卖自己的瓷碗,远景处人物也在交易。
戈雅以热烈的色彩对比,运用粗放写意的潇洒笔触,只求画面总体感觉效果,并不苛求细节的逼真,画中人物动势有时被夸张得幽默多趣,在内容和画法上都显示出浪漫情趣《裸体的玛哈》 在封建君主制的西班牙,笼罩着封建专制和黑暗的宗教裁判所的阴影,一切人性的艺术受到摧残,因此在西班牙的绘画中很少有像意大利那样开放的人体艺术委拉斯开兹的《镜前维纳斯》已是极为难得,而且还是借助于神话故事,而戈雅却描绘现实生活中的裸体玛哈,大胆地向禁欲主义挑战作品中着意表现了人性美和人体美 《《卡洛斯四世一家卡洛斯四世一家》》 戈雅从来不用画笔讨好任何人,体态上的缺陷、品格上瑕疵,都在画面上如实地画出来,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国王,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一律平等在《卡洛斯四世一家》中画家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其幽默的艺术表现力,描绘了国王一家人的丑态我们从这幅群像中看到,国王一家极端粗俗丑陋,是一堆穿戴皇族服饰的蠢货画中的国王长着一只鹰钩鼻子,露出自我得意的痴笑;王后伸着长颈,光着肥胖的膀子,装出一幅假正经的样子其他的人物个个显得笨拙无知就是这样的一群高贵的蠢人在统治着西班牙画家唯一没有讽刺的是尚处少年的王子和公主戈雅以无情的画笔为历史留下了一幅“衰落中的皇族”群像。
《伊莎贝拉·德·波塞尔》 画中人是西班牙一位翻译家的妻子、画家的朋友戈雅以豪爽的笔触和单纯的色彩塑造了一个西班牙年轻妇女的美的典型画中人侧身转首看着画外,这使半身肖像产生动态的变化美,画家用心刻画人物的面部,那双明亮透露出自尊自信而坚定神情的大眼睛,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少妇充满青春生命力的健美身体和袒露的胸颈,隐含着诱人的魅力,她没有宫廷贵妇的娇媚和矜持,更没有珠光宝气,在朴实无华中表现出画家的审美理想和画中人的精神气质,是西方肖像画中的精品柯尔宾斯基曾评论这幅肖像时就说过:“波塞尔的自然美和饱满的生命力,使我们心神迷恋 戈雅 汲水女,1808 - 1812 年,68x52cm ,布 油彩 ,布达佩斯美术博物馆 戈雅〈1808年5月3日的枪杀〉1814 年 ,266x345cm,布 油彩,马德里 普拉多博物馆 第五节 17、18世纪法国艺术n17世纪法国艺术 17世纪的法国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统治,逐渐巩固和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法国成为欧洲典型君主专制国家当时杰出的诗人、戏剧家、画家和建筑师几乎都同宫廷有联系 美术上以希腊罗马艺术为楷模,以模仿写实为基本手段,在观察对象的基础上复制美的概念,强调理性和客观,排斥情感和主观的艺术思潮。
普桑作品普桑作品普桑作品n18世纪法国艺术 1、罗可可艺术 18世纪的法国艺术随着路易14去世,路易十五登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庄严宏伟的古典主义风格开始为一种享乐主义的艺术所取代,这就是罗可可艺术风格,又被人们称为路易十五风格 罗可可原意为“贝壳装饰”或“岩状装饰”它起初是指建筑和室内陈设中的一种装饰风格,后来则泛指18世纪路易十五时期流行于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国的一种艺术风格它是一种高度技巧性的装饰艺术,表现为纤巧、华丽繁琐和精美,多用 S形和旋涡形的曲线这种风格曾风靡一时,它追求视觉快感和舒适实用,并有排斥和贬低精神内容的倾向发舟西苔岛西苔岛. 1717年,129×194厘米,巴黎卢浮宫 让·安托万·华华铎(1684~1721)维纳斯的胜利布歇布歇油画1733年51×63厘米藏斯德哥尔摩国立美术馆 启蒙运动时代的艺术家n18世纪的法国艺坛并非罗可可艺术一统天下,也有不少艺术家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启蒙运动是18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反封建思想文化运动进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罗可可艺术,主张用艺术描绘普通人的生活,以理性反对纯感官的刺激,在法国掀起了向荷兰大师的风俗画和静物画看齐的新趋势。
在这个艺术的新趋势中表现得最杰出的画家有夏尔丹和格瑞兹等人n有一位法国评论家评论夏尔丹说:“在夏尔丹之前,法国只有静物自从有了他,才开始了‘静的生命’--就象英国人和德国人对静物的叫法(Still-Life)那样这段评语形象地称赞了夏尔丹的静物画的魅力他在静物画上确有自己独到的天赋,为了表达这种静止物象的“生命”,夏尔丹一改早期静物画的富贵气,尽量不用浓艳的色彩和闪光的器皿摆设,让静物展现其本来的面貌在他的画面上,从不展现精心描画的野味或豪华的餐具1730年后,他所表现的静物对象是属于中产阶级厨房里的普通物品,那些极其平凡的厨房器物,一旦再现在画上,它们的幻象反而显出很强的“生命感”无怪百科全书派哲学家狄德罗要称他为“大魔术师”《鳐鱼》是他最成功的作品 餐前的祈祷 夏尔丹1744年 49×38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持羽毛球的姑娘 夏尔丹1740年 油画 82×66厘米 乌菲齐美术馆藏 吹肥皂泡的少年 夏尔丹油画 1730年 88×70厘米 藏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年轻的女教师 夏尔丹61.6×66.6厘米 藏于伦敦国立美术馆 市场归来 夏尔丹1739年 油画 47×38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铜水箱夏尔丹1733年 28×23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烟斗和水壶烟斗和水壶夏尔丹 鳐鱼鳐鱼 规格:114×146厘米 收藏:巴黎卢浮宫 作者:【法国】夏尔丹夏尔丹《静物》夏尔丹《银盘》n夏尔丹的家具简单又略显陈旧(《蛋糕》),这就是他的生活。
虽然是著名的画家,路易十五还在凡尔塞拨下一间房子作为他的画室,但他终生与富贵保持着距离,他唯一的旅游只是到过一次枫丹白露森林n30年代获得学院会员称号后,他成为一众院士中独树一帜的画家,大胆地描绘下层市民的生活,把中产阶级和市井民众的家庭生活真实地、富有新意地表现出来,他笔下的人物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健康感、生动感这种普通市民身上的"美"是同时代画家们不曾接触,也是不能容忍的,与他有嫌隙的同僚说他是"把厨房硬拽进了艺术沙龙",原因是这些人的审美意识与他喜爱并为之描绘的厨娘、儿童、仆妇、教师的形象产生了根本的冲突夏尔丹《面包》格瑞兹作品格瑞兹作品格瑞兹作品《《鸽子与少女》 n乌东是法国卓越的雕塑大师他生活在充满伟大历史事件的年代中:旧政权在法国告终、美国革命、法国革命、拿破仑的兴衰……它们影响着艺术的发展,提倡社会改革,尊重科学的精神都对人的理性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n乌东受到了百科全书派的影响,并且由于接受了法国大革命的洗礼,得以冲破贵族化的罗可可艺术的包围,以新的艺术观和社会实践在雕塑史上树立了自己的突出地位出于对当时进步学者所尊敬,乌东投以巨大的热情,制作了一系列杰出的雕塑。
他的雕像作品能够充分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思想及个性从古罗马以来,雕塑史上以肖像为专长的大师,乌东可谓首屈一指他能够通过人物丰富而复杂的特征来表达其形象;他还善于抓住人物脸部灵活多变的表情,把肖像雕塑同环境气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伏尔泰是卓越的哲学家、批评家、戏剧家,在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人物这个坐像是乌东在伏尔泰经过多年流放,胜利地回到巴黎之后立即制作的《伏尔泰像》 陶土像,作者是法国雕塑家乌东,创作于1778--1780年,现藏于法国法布博物馆 伏尔泰被表现为身穿古代宽敞的长袍,身躯前倾,面带嘲讽微笑的形象宽松的长袍几乎遮盖了年逾80的伏尔泰的孱弱身躯,其流畅概括的衣纹又显示出稳重的造型感,使人物产生一种庄严高尚的气质,俨然是一位古代先哲这位思想家虽年岁已高,但颜容仍然焕发着锐气逼人的智慧和魄力,特别是眼部的雕刻,妙不可言地表现了眼睛的透明晶亮和由此流露出的人物内心的无穷奥秘 乌东并没有完全陷入对表现人物的自然主义的模仿,而是依照不同人物的性格,寻找出富兰克林所独有的特征,对他的高尚灵魂作了深刻的表现作者从时代背景出发,探寻到人物的心灵深处,以哲理的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他用现实主义手法,形象逼真地刻画对象,使之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为肖像雕刻的发展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富兰克林像》《女猎神狄安娜》 铜像,高210厘米,法国雕塑家乌东于1776年创作了石膏像,又在1780年创作了云石像,最后于1790年根据石膏像铸造出铜像,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女猎神狄安娜》是乌东为普鲁士的萨克森--哥达公爵所作在制作云石像时,因材料性脆易碎而在单足着地的左腿侧加上了一丛芦苇,并在左胯添加了箭袋石膏像和铜像则没有,仅是左手持弓、左足点地的裸女奔跑形象此作品既有体块与线条极为纯粹的古代雅趣,又有刻意塑造真实肉体的时髦风尚奔跑的狄安娜体形修长,婀娜多姿,动作轻盈如飞,显然是从枫丹白露派演化出来的情致云石像因有芦苇和箭袋,雕饰华美,则显出较多的罗可可趣味 n试论意大利文艺复兴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