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汇总.docx
4页高一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汇总 专题一: 1、分封制:P6①目的:扩大统治范围,稳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封建指分封建立). ②内容:周武王把必须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③权力: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④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⑤评价: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遥远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开展,兼并斗争的起先,周王室的地位减弱了 2、宗法制:P6 ①目的:稳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 ②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安排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评价:有利于凝合宗族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今日生活的影响:宗庙、宗祠、族谱、重男轻女等观念 3、皇帝制度的由来和特征(07、08):P12皇帝制度始于秦始皇。
①由来:统一六国后,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根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或诏、玺)具有人治、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根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 4、郡县制:是春秋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P9 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③特点:垂直管理 作用:与分封制相比拟,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形成了中心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心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稳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记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分: 分封制与宗法制联系,以血缘关系为根底;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郡县的官吏皇帝任免;诸侯国具有独立性,易发生地方割据;郡县那么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心集权加强和国家统一 元:行省制P16 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及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 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心集权,特殊是调整好中心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5、皇权相权之争: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减弱 唐朝 中心:三省六部制: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公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吩咐),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评价: 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限制和监视,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缔造而六局部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明朝 中心: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供应参谋的内侍机构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行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清朝 设军机处: 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须要,设立军机处②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洁,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
③军机大臣负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标记着君主专制到达了顶峰 6、监察制度: 秦: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监察制度最早确立与发端 汉:汉武帝时,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部,每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最早地方监察系统中心由御史大夫主管监察机构 唐元: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明:厂卫制度 7、科举制度: 古代选官制度经验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朝创立科举制 利:打破贵族政治、保证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追求公允公正的角度来看,有必须的合理性 弊:考试内容多为四书五经,特殊是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选拔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缔造意识的人 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