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PPT课件.ppt

36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85835852
  • 上传时间:2024-09-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95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一、玉米大斑病一、玉米大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  §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良种; 2 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3  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症状: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

      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 2号、商单 4号、丹玉 6号等;自交系有吉 63、辽1311、自330等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3.加强栽培管理 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4.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千克,隔 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三、玉米圆斑病三、玉米圆斑病§症状玉米圆斑病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可深达穗轴病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曲子粒变黑、干批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水浸状,淡绿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

      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由于穗部发病较重,所以带菌种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种子不能发芽而在土中腐烂,有时引起幼茵发病或枯死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以及果穗子粒上潜存的菌丝体均可安全越冬,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抱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萌发侵入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办法 l.加强检疫 应特别注意不从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我国发病严重的主要是吉63自交系2.药剂防治 可在玉米吐丝盛期进行,重点喷洒果穗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75公斤喷雾,一般连喷2次,间隔7-10天 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 §症状:病菌侵染叶片、叶鞘及茎秆以叶片与叶鞘连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至红褐色,小病斑有时汇成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褐色粉末,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发病规律: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适宜的环境条件即可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游动孢子必须在叶面或叶鞘有水的情况下才能游动,当气温适宜时,即可侵人表皮。

      七八月份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密度过大,田间郁蔽,发病重 §防治办法1.农业措施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深翻土壤,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降低湿度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及时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长,以提高抗病力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2.药剂防治 以苯来特和氧基萎锈灵防效好,每亩用药100克加水50千克叶面喷雾  五、玉米纹枯病五、玉米纹枯病§症状:主要为害玉米叶鞘、果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糊,病斑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状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可见到茂盛的菌丝体,后结成白色小绒球,逐渐变成褐色的菌核有时在茎基部数节出现明显的云纹状病斑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 §发病规律 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病,逐渐向上和四周发展,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病情发展快,吐丝灌浆期受害重玉米连茬种植,发病重;高水肥、密度大,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7-8月份降水次数多,降水量大,易诱发病害  §防治办法1.种植抗病品种  叶片大小适中并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田间通风透光好,发病轻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力。

      在发病初期,剥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叶鞘,可减轻发病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20%粉剂25克,或农抗120水剂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茎叶喷雾 六、玉米锈病六、玉米锈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长圆形、黄褐色、粉状病斑,并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生长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发病规律在南方温暖地区,病原菌以夏孢子越冬来年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病斑上产生夏孢子,可以在田间重复侵染,并由南至北随季风传播,逐渐扩大蔓延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高的相对湿度(100%)有利于锈病发生和发展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早熟品种一般易发病,马齿型品种比较抗病氮肥施用过多,会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办法:一是选用抗病杂交品种;二是合理施肥,施用磷钾肥;三是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重时隔15天再喷1次 §七、玉米黑粉病七、玉米黑粉病§1、症状: 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玉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组织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

      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瘤较小,直径仅l-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产生黑粉茎节上和穗上病瘤较大,直径可达15厘米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长出囊状或角状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仅个别小花受侵产生病瘤,其它仍能结实;全穗受害可成为1个大病瘤 §2、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孢子萌发适温26—30℃玉米植株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组织伤口处有利于病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发病较重§3、防治办法:§(1)种植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抗病杂交种§(2)消灭侵染菌源 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要在地头堆放,作堆肥时需经腐熟,并及时消除田间内的病残体,以减少越冬菌源§(3)改进栽培措施 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玉米螟,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销毁,减少田间传播为害 §八、玉米丝黑穗病§     1、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雌、雄穗抽出后表现症状发病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发病较晚的常果穗受害病果穗较健穗短,顶端尖,不抽花丝,整个果穗变成病瘿,后期苞叶张开,内部黑粉散落后,残留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似乱发状。

      雄林早期受害,整个花序变为厚垣孢子团§       2、发病规律:玉米丝黑穗病一年侵染1次,无再侵染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粪肥和种子上越冬厚垣抱子在土壤中遇到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菌丝,由玉米幼芽入侵,最后进人雄花和果穗,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玉米播种后至五叶期,土壤温度湿度是否适宜,一是影响病菌入侵的主要因素 §3、防治办法:§(1)选用品种 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2)拔除病株 发现病株,及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并带出田外深埋§(3)农业措施 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秸秆肥要充分堆沤发酵深翻土壤,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玉米的抗病性§(4)药剂拌种 选用15%粉锈宁或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 九、玉米茎腐病§1、症状:为全株表现症状的病害,玉米乳熟至腊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状有的病株在雨后出现急性症状,全株急骤青枯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可见到红色病症 § 2、发病规律:玉米茎腐病田间以病株残体、病田土壤和种子带茵为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在玉米播种后至抽雄吐丝期陆续由根系侵人,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

      玉米灌浆至成熟期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雨量与发病关系密切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3、防治办法:§     (1)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病自交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以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2)实行轮作 深翻土地,清除病株残体,秸秆充分发酵后再施用等,以减少土壤茵源 十、玉米干腐病§1、症状:玉米生长期均可被害,以生长后期被害较重为害茎秆和果穗茎秆基部和果穗处的茎秆生褐色、黑褐色、紫红色大病斑,严重时茎秆从病部折断病果穗穗轴变松,易折断,病穗下部子粒变褐色无光泽,粒间常有白色菌丝体,病穗与苞叶粘连,不易剥开§ 2、发病规律: 玉米干腐病以菌丝及分生抱子器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玉米生长季节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的浸染和发病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播种后降水多、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幼苗长势弱,容易发病 §3、防治办法:§(1)农业措施    选育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3年轮作,秋季深翻士壤,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等,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2)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4小时。

      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1、症状: 主要在果穗和子粒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籽变红褐色,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结在一起贴于果德上不易剥离十一、玉米穗腐病和粒腐病 §2、发病规律: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8-20℃,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利于病害发生冷凉地区生育后期遇低温多雨,发病重§3、防治办法:§(1)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消灭病残体进行种子消毒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注意防虫、减少伤口充分成熟后采收,充分晾晒后人仓贮存§(2)药剂防治  参照玉米干腐病防治 十二、玉米矮花叶病§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重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退绿小点或斑纹,沿叶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病情进一步发展,叶片上形成较宽的退绿条纹,尤其新叶上明显,叶色变黄,组织变硬,质脆易折断。

      有的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紫红色条纹,最后干枯病株黄弱瘦小,生长缓慢,多数不能抽穗而死亡少数病株虽能抽穗,但穗小,子粒少而秕瘦根系易腐烂 §2、发病规律:§玉米矮花叶病的初侵染毒源来自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初春,越冬蚜虫复苏后,在新长出的带毒杂草嫩叶上取食而获毒,有翅蚜虫迁飞将病毒传播到春玉米及杂草上,以后在春、夏玉米上为害,造成病害流行夏玉米收获后,蚜虫又回到杂草上越冬6-7月份如天气干旱,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而利于蚜虫繁殖、迁飞,发病重春玉米早播、夏玉米晚播均发病重§3、防治办法:§(1)农业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二是春玉米适期早播,能避病增产;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增加玉米自身的抗病力及时拔除病苗、病株,减少再侵染源§(2)药剂防治 在小麦乳熟期蚜虫迁飞高峰,及时喷药2-3次药剂参照麦蚜防治 十三、玉米螟§1、症状:成虫黄褐色,体长10-15毫米,翅展22-35毫米,前翅有2条波状横纹,横纹间有2个暗斑,后翅色略浅,也有2条波状纹卵扁圆形,长约1毫米,由20-60粒呈鱼鳞状排列成块,初产卵乳白色,渐变淡黄色、黑褐色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25毫米,体背腹面乳白色蛹纺锤形,红黄褐色,体长15-18毫米,腹部末端5-8根刺钩。

      §2、发病规律:在河南省每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或穗轴内越冬春季化蛹,羽化卵产在叶片背面,初龄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成虫有趋糖、趋暗、趋湿特性§3、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 在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采用各种方法处理寄主秸秆和穗轴,杀死越冬虫体也可选用抗虫品种抑制玉米螟的人侵为害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杀§(2)药剂防治 心叶期是防治该虫的关键时期,可用 50%1605乳油 500毫升加适量水,拌25千克细沙,每株施l-2克颗粒剂也可用辛硫磷敌百虫、西维因等颗粒剂或毒土丢心打苞露雄期用 90%晶体敌百虫 2000倍液灌药杀死雄穗中的幼虫穗期对用50%敌敌畏、甲胺磷、1605乳油或90%晶体敌白虫 800-1000倍液点滴雌穗 十四、玉米线虫病§1、症状  §      玉米根部受外寄生线虫为害后,根群发育受抑,根的数量减少,地上部生长不良,发生严重的植株矮小、黄化,对产量影响很大根结线虫能引起肿瘤,根腐线虫引起褐色病斑,严重的烂腐§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玉米收获后,线虫的幼虫和卵散落在土壤或粪肥里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也可通过人、畜和农具携带进行传播,在田间主要靠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3、防治方法§ (1)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深翻50cm,起高垄30cm,沟内淹水,覆盖地膜,密闭15—20天,经高温和水淹,防效90%以上§(2)轮作 发病重的田块应与葱、蒜、韭菜、水生蔬菜或禾本科作物等进行2—3年轮作§(3)必要时选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亩1.5—2.0kg或滴滴混剂每亩,于定植前15天撤施在开好的沟里,覆土、压实,定植前2—3天开沟放气,防止产生药害此外也可用95%棉隆,每亩用量3—5kg或3%甲 基异柳磷颗粒剂10—15kg但要注意防止药害和毒害 谢          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