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22年高三物理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docx
15页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22年高三物理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图所示,电池的电动势为3V,内阻为0.6Ω且R1=R2=R3=R4=4Ω两电表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读数为0.6A,电压表的读数为2.4VB.电流表的读数为0.2A,电压表的读数为1.6VC.电流表的读数为0.4A,电压表的读数为3.0VD.电流表的读数为0.8A,电压表的读数为2.4V 参考答案:D2. 为了增大LC振荡电路的固有频率,下列办法中可采取的是:( )A.增大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并圈中放入铁芯B.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距离并增加线圈的匝数C.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距离并圈中放入铁芯D.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并减少线圈的匝数参考答案:D3. 水平面上A,B,C三点固定着三个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0点,OABC恰构成一棱长为L的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为使小球能静止在0点,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 )A. B. C. D.参考答案:C【考点】库仑定律.【分析】对其中小球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和小球受到的库仑力,由库仑力公式可得出小球所带电荷量.【解答】解: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和A,B,C处正点电荷施加的库仑力.将A,B,C处正点电荷施加的库仑力正交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设α是A,B,C处正点电荷施加的库仑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将库仑力分解到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根据竖直方向平衡条件得:在竖直方向 3Fcosα=mgF=根据几何关系得cosα=解得q=故选C.4. 红外遥感卫星通过接收地面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探测地面物体的状况。
地球大气中的水气(H2O)、二氧化碳(CO2)能强烈吸收某些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即地面物体发出的某些波长的电磁波,只有一部分能够通过大气层被遥感卫星接收右图为水和二氧化碳对某一波段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吸收情况,由图可知,在该波段红外遥感大致能够接收到的波长范围为( ) A. 2.5~3.5 B. 4~4.5 C. 5~7 D. 8~13 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8~13的波段被水和二氧化碳吸收的较少,能够接收到,选项D正确 5. 显像管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没有磁场时,电子束将打在荧光屏正中的O点,安装在管径上的偏转线圈可以产生磁场,使电子束发生偏转设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方向为正方向,若使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由a点逐渐移动到b点,下列变化的磁场能够使电子发生上述偏转的是( ) 参考答案:C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开始时连续两个4 s的时间内分别通过的位移为24 m和64 m,则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m/s。
参考答案:2.5 117.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乙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和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参考答案:8.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探究小车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在实验室设计了一套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中A为小车,B打点计时器,C为弹簧测力计,P为小桶(内有沙子),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水平放置,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1)该同学在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上,从点迹清楚的某点开始记为零点,顺次选取一系列点,分别测量这些点到零点之间的距离x,计算出它们与零点之间的速度平方差△v2=v2-v02,弹簧秤的读数为F,小车的质量为m,然后建立△v2—x坐标系,通过描点法得到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乙所示,则这条直线的斜率的意义为___________.(填写表达式)(2)若测出小车质量为0.4 kg,结合图像可求得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N.(3)另一名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小车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合外力F(弹簧秤读数)的关系图像,但由于忘记了平衡摩擦力,则他得出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2F/m 1 B 9. 质量为m的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在运动中所受阻力恒定。
当汽车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时,发动机的功率是P1,则当功率是P2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率为 参考答案:10. 如图所示的器材可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其中L1为原线圈,L2为副线圈1)在给出的实物图中,将实验仪器连成完整的实验电路2)在实验过程中,除了查清流入检流计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应查清_______的绕制方向(选填“L1”、“L2”或“L1和L2”)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处于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参考答案:(1)(2)___ L1和L2; _ (3)___右_____ 端11.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b板与静电计金属球连接,a板、静电计外壳均接地,静电计的指针偏转开一定角度.若减小两极板a、b间的距离,同时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则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变小12. 为了测量所采集的某种植物种子的密度,一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适量的种子,用天平测出其质量,然后将这些种子装入注射器内;(2)将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相连,然后缓慢推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V,压强传感器自动记录此时气体的压强p;(3)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记录活塞在其它位置的刻度V和记录相应的气体的压强p;(4)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l/p-V图线,并推算出种子的密度。
1)根据图线,可求得种子的总体积约为_________ (即)2)如果测得这些种子的质量为7.86×10-3 kg,则种子的密度为______kg/m33)如果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操作过程中用手握住注射器,使注射器内气体的温度升高,那么,所测种子的密度值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参考答案:(1)(2分)(2)(2分) (3)偏小(2分)13.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落到A点时的瞬时速度为20 m/s,则小球经过A点上方12.8 m处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2 m/s,经过A点下方25 m处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取g=10 m/s2)参考答案: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如图甲所示,将一质量m=3kg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设阻力大小恒定不变,g=10m/s2,求(1)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阻力的大小f.(2)小球在4s末的速度v及此时离抛出点的高度h.参考答案:(1)小球上升过程中阻力f为5N;(2)小球在4秒末的速度为16m/s以及此时离抛出点h为8m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小球上升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空气的平均阻力.(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下落加速度,利用运动学公式求的速度和位移.解答: 解:由图可知,在0~2s内,小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1代入数据,解得:f=6N.(2)2s~4s内,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所受阻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设加速度的大小为a2,有:mg﹣f=ma2即 4s末小球的速度v=a2t=16m/s依据图象可知,小球在 4s末离抛出点的高度: .答:(1)小球上升过程中阻力f为5N;(2)小球在4秒末的速度为16m/s以及此时离抛出点h为8m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注意加速度是中间桥梁 15. (选修模块3-4)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1.5的棱镜用于某种光学仪器中。
现有一束光线沿MN的方向射到棱镜的AB界面上,入射角的大小求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及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的方向(不考虑返回到AB面上的光线) 参考答案:解析:由得(1分) 由得,(1分) 由<,可知C<45°(1分) 而光线在BC面的入射角>C,故光线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后,垂直AC面射出棱镜2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汽车以v0=10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刹车后经过2秒钟速度变为6 m/s,求:(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6秒内的位移;(3)汽车在运动最后2秒内发生的位移.参考答案: (1)根据运动学公式得a=代入数值得a=-2 m/s2方向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反.(2)当v=0时,t=-=5 s所以汽车刹车后5 s内的位移满足0-v=2ax代入数值得x=25 m.(3)最后2 s内的位移,可以等效为汽车反向加速运动x1=a′t代入数值得x1=4 m.17. 高台滑雪以其惊险刺激而闻名,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跃姿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某滑雪轨道的完整结构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其中AB段是助滑雪道,倾角α=30°,BC段是水平起跳台,CD段是着陆雪道,AB段与BC段圆滑相连,DE段是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忽略),在D、E两点分别与CD、EF相切,EF是减速雪道,倾角θ=37°.轨道各部分与滑雪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图中轨道最高点A处的起滑台距起跳台BC的竖直高度h=10 m.A点与C点的水平距离L1=20 m,C点与D点的距离为32.625 m.运动员连同滑雪板的总质量m=60 kg.滑雪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开始起滑,通过起跳台从C点水平飞出,在落到着陆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着陆雪道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均可视为质点,设运动员在全过程中不使用雪杖助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运动员在着陆雪道CD上的着陆位置与C点的距离.(2)运动员滑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参考答案:(1) 18.75 m (2)20 m/s(1)滑雪运动员从A到C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18. 如图10所示,在xOy平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