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晶材料简介与几种胆甾型液晶材料的合成.doc
9页长 春 理 工 大 学科 研 训 练 报 告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院 0806211 班姓 名 刘春雨 时 间 第19,20周 地 点 西区实验楼114 指导教师 宋静 目 的:通过科研训练,使大三本科生初步接触科研工作,做好从学习到科研的衔接过程,按照“分配科研训练题目→题目初步了解→广泛搜索文献资料→文献综述→拟定实验思路→进行简单实验→撰写科研训练报告,谈体会和心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设计合理实验方案的能力,规范的实验操作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液晶材料简介与几种胆甾型液晶材料的合成一 液晶的简介和分类随着人们对液晶的逐渐了解,发现液晶物质基本上都是有机化合物,现有的有机化合物中每200种中就有一种具有液晶相显示用液晶材料是由多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现已发展成很多种类,例如各种联苯腈、酯类、环己基(联) 苯类、含氧杂环苯类、嘧啶环类、二苯乙炔类、乙基桥键类和烯端基类以及各种含氟苯环类等人们通常根据液晶形成的条件,将液晶分为溶致液晶( Lyot ropic liquid crystal s ) 和热致液晶( Thermot ropic liquid crystal s) 两大类。
1.1 溶致液晶将某些有机物放在一定的溶剂中,由于溶剂破坏结晶晶格而形成的液晶,被称为溶致液晶比如:简单的脂肪酸盐、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溶致液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中,与生命息息相关,但在显示中尚无应用1.2 热致液晶热致液晶是由于温度变化而出现的液晶相低温下它是晶体结构,高温时则变为液体,这里的温度用熔点( Tm) 和清亮点( Tc ) 来标示液晶单分子都有各自的熔点和清亮点,在中间温度则以液晶形态存在目前用于显示的液晶材料基本上都是热致液晶在热致液晶中,又根据液晶分子排列结构分为三大类:近晶相(Smectic) 、向列相(Nematic) 和胆甾相(Cholesteric) 1. 2. 1 胆甾相液晶这类液晶大都是胆甾醇的衍生物胆甾醇本身不具有液晶性质,其中只有当O H 基团被置换,形成胆甾醇的酯化物、卤化物及碳酸酯,才成为胆甾相液晶并且随着相变而显示出特有颜色的液晶相胆甾相液晶在显示技术中很有用, TN、STN 等显示都是在向列相液晶中加入不同比例的胆甾相液晶而获得的另外,温度计也应用于此液晶1. 2. 2 近晶相液晶虽然目前液晶显示技术中主要应用的是向列相液晶,而近晶相液晶黏度大,分子不易转动,即响应速度慢,被认为不宜作显示器件。
但是向列相液晶显示模式几乎已接近极限,从TN 到STN 直至FSTN(Formulated Super Twisted Nematic) 格式化超级扭曲向列,对其应用没有新的理论模式因而,人们将目光重新转移到了近晶相液晶上,目前各近晶相中的手性近晶C 相,即铁电相引起人们广泛兴趣铁电液晶具备向列相液晶所不具备的高速度(微秒级) 和记忆性的优异特征,它们在最近几年得到大量研究1. 2. 3 向列相液晶向列相液晶又称丝状液晶在应用上,与近晶相液晶相比,向列相液晶各个分子容易顺着长轴方向自由移动,因而黏度小,富于流动性向列相液晶分子的排列和运动比较自由,对外界作用相当敏感,因而应用广泛向列相液晶与胆甾相液晶可以互相转换,在向列相液晶中加入旋光材料,会形成胆甾相,在胆甾相液晶中加入消旋光向列相材料,能将胆甾相转变成向列相2 液晶显示中所用液晶材料的主要分类液晶材料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性质,兼有液体与晶体的特性,一方面,液晶具有流体的流动特性;另一方面,液晶又呈现出晶体的空间各向异性,包括介电特性、磁极化、光折射率等空间各向异性液晶分子的部分有序排列还使得液晶具有类似晶体的、能承受扰乱这种秩序的切变应力。
即使液晶具有切变弹性模量对于实际显示器件性能的影响,液晶材料有许多技术参数,包括光电参数与物性参数,主要有介电各向异性Δε、双折射率Δn 、体积黏度η、弹性常数K、相变温度Tm/ Tc (熔点\ 清亮点) 和液晶电阻率ρ等根据液晶的上述特性产生出来的光电效应,把液晶对电场、磁场、光线和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变化在一定下装换成可视信号,就可以制成显示器,即液晶显示器件目前,各种形态的液晶材料基本上都用于开发液晶显示器,现在已开发出的有各种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分散液晶、双(多) 稳态液晶、铁电液晶和反铁电液晶显示器等而在液晶显示中,开发最成功、市场占有量最大、发展最快的是向列相液晶显示器按照液晶显示模式, 常见向列相显示就有TN (扭曲向列相) 模式、H TN (高扭曲向列相) 模式、STN (超扭曲向列相) 模式、TF T (薄膜晶体管) 模式等其中TF T 模式是近10 年发展最快的显示模式2. 1 TN ( Twist Nematic) 扭曲向列型液晶材料TN 型液晶材料的发展起源于1968 年,当时美国公布了动态散射液晶显示(DSM2LCD) 技术但由于提供的液晶材料的结构不稳定性,使它们作为显示材料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1971 年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 TN2LCD) 问世后,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TN2液晶材料便很快开发出来;特别是1972年相对结构稳定的联苯腈系列液晶材料由Gray G等合成出来后,满足了当时电子手表、计算器和仪表显示屏等LCD 器件的性能要求,从而真正形成了TN2LCD 产业时代TN2LCD 用的液晶材料已发展了很多种类它们的特点是分子结构稳定,向列相温度范围较宽,相对黏度较低不仅可以满足混合液晶的高清亮点、低黏度,而且能保证体系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联苯环类液晶化合物的△n 值较大,是改善液晶陡度的有效成分嘧啶类化合物的K33/ K11 值较小,只有0. 60 左右,在TN2LCD 和STN2LCD 液晶材料配方中,经常用它们来调节温度序数和△n 值而二氧六环类液晶化合物是调节“多路驱动”性能的必需成分TN 液晶一般分子链较短,特性参数调整较困难,所以特性差别比较明显2. 2 STN( Super TN) 超扭曲向列相型液晶材料自1984 年发明了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STN2LCD) 以来,由于它的显示容量扩大,电光特性曲线变陡,对比度提高,要求所使用的向列相液晶材料电光性能更好,到80 年代末就形成了STN2LCD 产业,其代表产品有移动、电子笔记本、便携式微机终端。
STN 型与TN 型结构大体相同,只不过液晶分子扭曲角度更大一些,特点是电光响应曲线更好,可以适应更多的行列驱动STN2LCD 用混晶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酯类和联苯类液晶化合物,这两类液晶黏度较低,液晶相范围较宽,适合配制不同性能的混晶材料另外为了满足STN 混晶的大K33/ K11 值和适度△n 的要求,通常需要在混晶中添加炔类、嘧啶类、乙烷类和端烯类液晶化合物调节混晶体系的△n 通常用炔类单体、嘧啶类单体乙烷类单体等K33/ K11 值对STN2LCD 的阈值锐角有很大影响, 较大的K33/K11 值使显示有较高的对比度为了提高K33/K11 值,往往需要在混晶中添加短烷基链液晶化合物和端烯类液晶化合物2. 3 TFT( Thin Film Transistor) 薄膜晶体管显示型液晶材料由于采用薄膜晶体管阵列直接驱动液晶分子,消除了交叉失真效应,因而显示信息容量大;配合使用低黏度的液晶材料,响应速度极大提高,能够满足视频图像显示的需要因此, TF T2LCD 较之TN型、STN 型液晶显示有了质的飞跃TF T2LCD 用液晶材料与传统液晶材料有所不同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物化稳定性、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之外, TF T2LCD 用液晶材料还须具备以下特性:低黏度、高电压保持率、与TF T2LCD 相匹配的光学各向异性( △n) 。
目前针对TFT2LCD 用液晶材料的合成设计趋势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以氟原子或含氟基团作为极性端基取代氰基; (2) 在液晶分子侧链、桥键引入氟原子来调节液晶相变区间、介电各向异性等性能参数; (3) 含有环己烷,尤其是双环己烷骨架的液晶分子得到广泛重视; (4) 乙撑类柔性基团作桥键的液晶在液晶显示材料中,液晶材料大都是由几种乃至十几种单体液晶材料混合而成向列相液晶和胆甾相液晶目前已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液晶平板显示器上的应用,市场极大随着液晶化合物种类的不断增加,液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反过来,由性能- 结构之间的关系又可以指导具有新型结构、具备特定功能的液晶分子的合成单一的化合物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苛刻要求,通过将不同的液晶单体进行科学混配,则可以弥补相互性能上的不足之处这样,通过合成出在某些性能上具有独到之处的液晶化合物,并将其应用于混合液晶配方中,也能达到提高显示性能的目的二 胆甾相液晶自1992 年发现胆甾相液晶具有零场下多稳定相态织构现象以来,反射式胆甾相液晶显示(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简称:Ch2LCD) 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显示模式。
最突出的优点是具有零场记忆特性,在零电场时,能长期保持显示内容,其能耗只有TFT2LCD 的1/ 8 左右由于不需要偏振片和背光源,具有高反射能力和宽视角,能够实现类似纸般的阅读效果,特别适用于电子书籍阅读器、商业广告等领域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等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从事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发展很快2000 年开发出黄绿模式胆甾相液晶电子书籍 ,2001 年开发出黑白模式电子书籍2003 年已发展到全彩色模式e2book ,成为近几年液晶显示领域的一个热点显示用胆甾相液晶材料是由宽温向列相液晶组合物(Nematic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和手性组合物(Chiral components) 配制而成,具有平面织构(Planar Texture) 、焦锥织构(Focal Conic Texture)等多种稳定相态的液晶材料与其他液晶材料相比,胆甾相液晶材料的螺距较短、双折射率大、手性组分含量高1 胆甾相液晶材料的性能要求胆甾相液晶材料独特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它特殊的光学特性[7 ] 对于反射式液晶显示,其液晶材料必须满足Bragg 方程(1) ,即中心反射波长(λ0) 与液晶材料的螺矩( p) 及其平均折射率(n )成正比:λ0 = .n p (1)由于液晶材料具有介电各向异性、折射率ne 和no ,平均折射率(n ) 为( ne + 2 no ) / 3。
例如,若一液晶的ne = 1. 70 , no = 1. 50 ,为了反射出波长λ=550nm 的可见光,其螺矩应约为350nm另一方面,液晶显示的反射光谱波带(Δλ) 是与液晶材料的螺矩( p) 及双折射率(Δn = ne - no)成正比:Δλ = pΔn (2)从公式(2) 中可见,当p 值一定时, 在满足Bragg反射(即Δλ值一定) 的前提下, 提高胆甾相液晶材料的Δn ,有利于改善液晶反射效果液晶材料的螺距p 和手性掺加剂的螺旋扭曲力常数(Helical Twisting Power ,简称HTP 值) 及其在液晶组合物中的含量Xc 关系是:p = [ (HTP) Xc ] - 1 (3)胆甾相液晶材料的HTP 值是由手性分子自身性质决定当p 值一定时,手性分子的HTP 值越大,在其液晶材料中的含量( Xc)相对越少,越有利于胆甾相液晶的性能改善由于不同Ch2LCD模式具有不同的螺矩,只有通过调节不同HTP 值的手性组分及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