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问题小说的特征.doc
3页从现实主义浅析问题小说的特征文学院 11 级汉语言文学(4)班:陈慧摘要:问题小说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小说这类小说多以知识青年的生活为题材, 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定义的问题,讽刺黑暗现实,支持社会改造,追求个性解放,鼓吹婚姻 自由,男女平等等观念代表作家主要有有冰心、卢隐、王统照、许地山等人问题小说 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 需要,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结果,后来的问题小说不断发展,但始终没有脱离作家关心 现实的这一优良传统问题小说作为时代的特殊产物,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本文主要从现 实主义分析冰心,王统照等问题小说家的作品特征 关键词:问题小说 五四 现实主义 爱的哲学 一、问题小说的出现一、问题小说的出现“五四”时期,随着大量的翻译,介绍西方现实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文学 文章作品的出现,使得现实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这些文学作品反响很大, 引起了理论界的极大兴趣而受到“五四”时期我国国情影响,这些西方的现 实主义作品在传播到中国并被消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带上了浓重的民族特性 和时代特点这时期发展起来的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和写实 “为人生”强调 文章应该直面人生,直面劳苦大众。
文章应该摈弃无用的华丽和粉饰,应该以 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生活为重点 “写实”则强调了文章应该以客观反映 现实的写法,反对无病呻吟,以文学为游戏,卖弄文笔艺术文学研究会致力 于反抗昏暗的封建社会制度,这和西方现实主义思潮中反抗资本主义是不同的, 这也是由我国封建制度作为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第一大阻力及根本原因的国情 决定问题小说体现了文学研究会早期的成果以冰心、卢隐、王统照、许地 山等作家为主要力量,问题小说在文坛上开始发展二、问题小说的写作内容二、问题小说的写作内容从描写内容上看,青年知识分子问题是五四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而“问 题小说”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也主要反映在青年对其人生路径的探讨和在追求人 生理想过程中出现的迷茫庐隐的《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等就是描写 知识青年对“人生是什么”所发出的焦灼而苦闷的呼问《海滨故人》写五个 女青年从学校踏入社会,各自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最终的结局是热情消退, 上进心丧失,甚至自我毁灭《或人的悲哀》则更为明显,亚侠在爱情与人生 的大海中沉浮,苦苦思索人生的意义,可是找不到出路,只有焦虑、悲愁和失 败这些人肩负着时代的沉重包袱,热情地寻求理想人生,却落得个矛盾而彷 徨的空洞结局。
三、问题小说的主要写作特征三、问题小说的主要写作特征(一)问题小说中的写实 问题小说的一大特征是写实冰心以创作时间之长,创作水平之高,创作 作品数量之多成为问题小说的主要代表她于 1919 年 8 月的《晨报》上,发表 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 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1]之后所 写的《斯人独憔悴》 、 《去国》 、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 ,都展现了时 代背景下青年学生的生活现状在她的小说《斯人独憔悴》中,爱国青年学生 颖铭和颖石因在学校参加了反帝斗争的活动,校长告知其父亲后,身为官僚政 府官员的父亲就停止了他们的学业,将他们关在家中,但他们却无力做任何的 反抗,只能在苦闷中低吟“······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颖石说:“唉, 处在这样黑暗的家庭,还有什么可以说的,中国空生了我这个人了 ”[2]在小 说中可以看到,一个受了新式思想教育的学生在祖国面临亡国危机时,渴望尽 自己的力量为救国尽一份力,却被生生地困在家里,还要被迫做自己厌恶的工 作时,是一种无力的绝望。
要让自己放下对祖国的爱,成为邪恶势力的拥护者 甚至卖国者,是“五四”时期很多青年的无奈现状 《超人》也是冰心五四时期 写的暴露社会黑暗,探索人生道路的“问题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的 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何彬在开始的时候对一切都很排斥,拒绝交际,后来 由于深夜被一阵惨淡的呻吟所困扰,出钱给病人看病,最后被病人即小朋友禄 儿的行为感化,从此改变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的故事全文看似只写 一个简单而普通的人物前后转变的过程,却锲合了五四青年当时的愿望和要求, 发人深省冰心作为一个女性青年知识分子,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具有深刻的责 任感,这份责任感带动了冰心作品对当时社会各种问题的直接反映 《斯人独憔 悴》中身为官僚政府官员的父亲与作为爱国青年学生的儿子之间的矛盾,其实 就是封建势力与民主思想的对抗而在《超人》中主人公何彬因为理想与现实 的差别而压抑内心的爱其实也是一种矛盾冲突冰心的“问题小说”就是通过 这样一种不可调和的相互抵抗的矛盾,来真实地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另一位问 题小说的代表人物王统照的作品中也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点小说《山雨》是 王统照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成熟的标志,也被认为是最能代表王统照的风格、奠定 他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作品。
小说《山雨》展现了 20 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中国 胶东大地上普通的农民因兵匪灾祸而导致的生活颓败,小说在日常事务的细致描 写中充分展示胶东农民的性格和心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这两位作家的作品 中我们能看到,问题小说作家们关心现实,社会,具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但问题小说由于急于表达对现实的批判,难免具有抽象化和观念化的缺点问 题小说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问题小说中爱的哲学 问题小说的另一大特征是爱冰心初期的“问题小说”只是问病源,不开 药方,后期冰心的作品则注重爱的关怀和传播这就是“爱”的哲学 《寂寞》 着重描写了家庭、母爱的温暖,表现为真切、具体的是儿童晶莹无暇的纯美心 地着重描写了家庭、母爱的温暖,表现为真切、具体的是儿童晶莹无暇的纯 美心地小说以极其单纯的情节,描写了小小和妹妹相识到熟悉到友爱,在到 妹妹的寂然离去后那种惆怅的心情,无不注入了作者那母性的关爱 “他掀开竹 帘子,母亲和一个年轻的妇人坐着他连忙上去鞠了躬,婶婶把他揽在怀里, 没有说什么,眼泪却落了下来 ”[3]仅仅两笔,已把当时的气氛,一个母亲失 去爱子的悲戚,逼真的表现出来把婶婶那种天生的母爱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
爱的哲学是当时弥漫在五四文坛的温馨气息怀抱着拯救破败现实的善良愿望, 同时受到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滋润,使初登文坛的作家们以爱的精神作为文章 的主要表达思想叶绍钧、王统照通过优美温暖的文字寄托对“爱”与“美”的追求;许地山以基督教宽容、忍耐的博爱精神表达对人性、社会的救赎;冰 心、陈衡哲等女作家则用永恒的母爱去去唤醒人性中柔软的成分其中,冰心 是爱的哲学观念的最典范的代表,她的作品中涌动着爱的潜流冰心的爱的哲 学是对“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人生的,是爱呢,还是憎?”这一问题给出的答 案,人类相爱,人与自然和谐是这一哲学的内涵,母爱、童心和自然是其文学 表达的主题模式另一方面,王统照的小说也体现着爱的理念王统照小说创 作的中,从一开始就是对“爱”与“美”的玄想与执着追求,贯穿在这些作品 中的基调更确切他说是展示“爱”与美“的幻灭 《微笑》中美丽的女犯人在无 意中的一次微笑,竟然感化了小偷阿根这个神秘的微笑,使阿根出狱后“成 了个有些知识的工人” [4]然而,黑暗、丑恶的现实不允许清醒的作家完全按 照自己虚幻的理想去描绘生活,那个爱与美的化身的女犯人却处于终身监禁的 地位这是对于“爱”的破灭的叹息。
而写 1922 年的《湖畔儿语》透露了王统 照小说创作向某种新方向过渡的迹象小说《湖畔儿语》叙述的是一个十一、 二岁少年的悲苦人生,他的父亲在烟馆里跑堂,生母已死,后母为了生活被迫 沦为暗娼,为了不影响后母的营生,他每天就来到湖畔钓鱼以消磨时间,一直 要到深夜才能回到家里小说通过我和他对话引出的“儿语” ,表达了我的愤慨: “家庭啊!家庭的组织与所遇到的运命堕落啊!社会的生计的压迫呀!我本 来在这个雨后的湖畔,为消闲来的,如今许多的烦扰而复杂的问题,又在胸中 打起圈子来 ”[5] 作者由漫步湖畔欣赏黄昏景色到夜幕降临的美景消失,小顺 由儿时的幸福到少年的苦难,其经历的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幻灭问题小说中善 良唯美的观点,对当时的社会启迪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四、结语总的来说,问题小说结合了写实的现实主义和唯美的浪漫主义,但人物形 象化要求较少,人物缺少真实性削弱了文学的审美价值另外,问题小说注重 对抽象命题的提出和说明,缺乏客观的艺术表现手段,因此作品容易思想空滥 难以挖掘深层的社会根源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冰心 从“五四”到“五四” [2]冰心 斯人独憔悴 [3]冰心 寂寞 [4]王统照 微笑 [5]王统照 湖畔儿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