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长江特大洪水分析.docx
4页98年长江特大洪水分析摘要: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造成415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551亿元在这次洪水中,降水量没有超过1954年, 但水位却是比1954年高,这是一个不得不让人深思的问题关键字:洪水 水位 围湖造田生态学定律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1998年我国长江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场洪 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这场洪水的成因可以分为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起着绝大部分的作用,可人为因素同样有着 不可推卸的作用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 么1998年的长江十流洪水位都高于1954年以下为相关的资料显示:1954年与1998年长江全流域两次特大洪水比较项 目地名1954 年1998 年降水量(6月10日一8月24日长江流域平均 /mm)674577平均水位/m沙市44.6745.22螺山33.1734.95九江22.0823.03汉 口29.7329.43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而1954年的安全蓄洪量约为400立方米,1998年的蓄洪量为100亿立方米,这其中的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亿立方 米。
这其中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们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着眼于人为因 素,从生态学方面分析这一问题首先,介绍生态学三定律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 有无数效应,其中的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多效应原理)生态学第二定律: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相互联 系原理)生态学第三定律: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该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有任何干扰(勿干扰原理)根据以上的生态学三定律,我们不难看出长江的洪水与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 有着不可推卸的联系接下来,我们试着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我们的一系列的活 动与这次长江特大洪水之间的联系我认为这次的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的主要人 为因素表现在这几方面:盲目的滥采乱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天然湖泊减少, 蓄洪能力下降;因开矿、采石、筑路、挖渠等活动影响长江流域山体的稳定,易 引发山洪灾害;长江流域的水库水坝等分洪、防洪措施仍不够完善与全面,并且 存在人为的豆腐渣工程;、改变着自然原有的生态系统,从而导致了气候的异常、 自然灾害的频繁1) 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 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 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
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 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 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 24亿吨,每年从 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 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 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 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 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 1/5,还有数百个中 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坡耕地和泥石流的水土 流失问题最为突出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历史上曾达到60%至85%到80 年代一度降至10%左右沿江两岸有的只剩5%至7%上游几条主要支流流域森 林覆盖率大多不到3%,其中19个县市不到1%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河床 抬高另外,人为活动的叠加作用使长江源区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 坏在江河源区,“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带有普遍性,简单耕作、粗放管理、 掠夺式经营等使水土流失更加频发。
应该注意的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 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种不利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 件是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而各种人为因素又是极其活跃的动因当植被良 好的时候,大部分地区因自然侵蚀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并不严重,只有在人为因素 参与之后,土壤的侵蚀作用才被加强由于人为因素的加入,反过来又促进了自 然因素对土壤侵蚀的作用,使得水土流失不断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尤其是大量森 林采伐之后,水土流失量更是显著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为因素在水土 流失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2) 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沿江两岸许多地方水利设施建设过密、过 滥,人为地切断了湖泊与长江的天然联系,导致与长江相连的湖泊数量由100多 个减少到现在只剩下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3个湖泊被人为切断与长江的联 系后会带来一系列危险:湖泊面积逐渐变小,导致蓄洪防洪能力逐年降低,水路 交通受阻,内涝经常发生;此外,由于鱼类回游受阻,造成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 环境遭到破坏后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目前长江流域约有湖泊面积14000平 方公里,接近全国湖泊面积的1/5,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由于泥沙 大量淤积,洲滩迅速发育。
根据遥感解译统计,仅长江中下游湘、鄂、赣、皖、 苏五省因围垦而消亡的湖泊面积就多达1.2万平方公里,致使湖泊对江河的调蓄 作用日益减少3) 围湖造田同样也是这其中的重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湖泊在迅 速减少,仅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就减少了 543个据长江中下游的湖南、 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湖泊资料的统计,解放初原有湖泊面积达2. 9万平 方千米,到了20世纪80年代,保留的面积仅为1. 9万平方千米,消亡了1万多平 方千米的湖泊面积,素有“千湖之省”美称的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有1066个湖 泊,目前仅剩309个湖泊被誉为“水乡泽国”的江苏省境内水网密布,湖荡众 多,自1957年以来,因围湖造田所削减的湖泊达1500多平方千米,消亡的湖泊 已有40多个围湖造田首先是加快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如:湖北省由于湖泊不断减少, 萎缩后的湖泊已基本丧失了原有的调蓄功能,造成水旱灾害面积呈逐年增长趋 势,20世纪50年代平均46万多公顷,80年代增长到170多万公顷,90年代以来的 八个年头里,除1993年外都大大超过80年代的水平。
其次是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 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鱼的种类不断下降,数量减少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 我国不少地区曾出现大面积围垦湖泊,与河争地的热潮据统计,全国被开垦的 湖泊至少有100多万公顷,损失淡水资源调节量350亿立方米近些年来,随着各 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流域用水量剧增,湖泊来水量减少,入不敷出,水位下降, 面积缩小,致使一些湖泊消失,一些大湖面积也大为缩小4)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沿江流域的工业化发展也得到了一个飞速的 提升,然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据统计,现在长江流域工业废水 和城市污水的年排放量已达25 0多亿吨,同时由地表径流、船舶、生活垃圾、工 业固体废物引起的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在多数城市及主要城镇江段存在不同程 度的岸边水质污染带问题长江正是一条黄金水道,又是一个天然的排污口,因 此从长江上游至下游,沿江一字排开大量工矿企业:上游的小型炼焦、炼矿企业, 下游的大型钢铁业、造船、拆船业等重污染企业各种工业垃圾,废渣、废土、 生活垃圾倾入长江沿长江而下堆积如山,使河道变窄,河床提高,淤积阻塞, 严重影响蓄水泄洪能力纵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长江面临的环境状况非常严峻,我们正在一步步 地失去自己的家园,同时却盲目地陶醉在GDP粗糙地增长。
为此,我们应当作出 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我们所身处的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 善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重点在于提高森林覆盖率,实行应退耕还林,在进行流域的 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进行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科学的规划论证,努力遏制新的 水土流失产生;改变库区以往那种粗放耕作、掠夺式的土地经营方式,推广生态 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模式的、具有库区特色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经过综合 整治,改变库区的局部气候,减轻或防治由于自然灾害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坚决 杜绝围湖造田,退田还湖,可以进行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改革,退田还湖,搞多种 经营,发展水产养殖,实行湖区生态立体开发,既可调蓄又可发展经济,一举两 得河道整治要有利于长江防洪、减少水流阻力、通畅泄洪和满足航运同时加 强长江防堤,对于长江十堤,则要根据1998年特大洪水的检验,找出薄弱环节, 再根据灾后对堤防隐患的全面探测,划定堤段安全等级,提出消除隐患和加固堤 防的方案,分期分批予以实施另外,洪涝灾害的预测、监控贵在及时、快速 建议完善沿江水文观测网络、气象预报体系和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手段3S(即空 间定位、卫星遥感和 地理信息系统)对洪涝灾害进行动态跟踪监测和数据库建 设。
对于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工业生产,强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 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管理,在工业、交通、建设和兴建住宅时,尽量节约用地,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充分发挥现有耕地生产潜力和防 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发利用宜荒地,沿海滩等各种土地资源,禁 示糊乱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与此同时,要严格控制其生产生活垃圾的排放小结通过这个长江98年洪水这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这其中有着许多自然 因素,但我们认为的因素在其中也同样有着相当大的一部分影响我们看似一些 不起眼的行为其实带来的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生态学定律告诉我们,在我们生 活的环境中,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 应,其中的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 融对此,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我们的任何行为或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该对 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 理,努力建设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