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信息课.doc
3页如何上好信息课(1)能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 (2)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3)能灵活运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4)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并且指出“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 为了使课堂真正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摇篮,教师要上好一堂信息课我认为至少应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为了能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前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我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保持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师生相互沟通,建立互信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动参与热情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式接受,关键看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去组织、激发与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热情就会急剧提升 (3)实施分层教学,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热情 (4)评价激励,建立自信 (二)正确处理好自主性学习与课堂效率关系 有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开展自我探究、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对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我们必须清楚,信息技术课在初中段每周只有1课时,课堂效率很重要,在课堂内开展自主学习的本身是以时间为代价,教学的任何改革都是为了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率,讲效率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时间观念,争取以较少的时间解决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或者基本上解决问题)在观摩课、优质课评比中,由于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这对关系,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屡见不鲜记得在全省信息技术教学能手教学观摩课上,有一堂《网络搜索》课给我记忆犹新,一上课老师就给学生提出了三个科学小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好,老师们赞不绝口,教学基本功、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程度也无可挑剔,但遗憾的是:一堂课整整拖延了10分钟,作为一堂好课颇为争议相反,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在课堂上的效率,无止尽地让学生做重复性练习,“题海战术”、“血汗教学”,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整堂课老师像牵牛似的牵着学生鼻子完成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抹杀了学生学习主体性。
所以,新教师要上好一堂信息课,在关注自主性学习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自主性学习与课堂效率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做好合作学习这篇文章 在课堂上,新课程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彻底的变化,学生乐于合作、乐于探究信息技术课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通过合作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Office办公系统就是依靠上千程序专家团结协作的结果,如此庞大的系统仅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开发任务的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做好这篇文章 (1)科学分组目前,信息技术课一般都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合作学习分组千万不可照搬其他学科的做法,一律按照物理位置分小组,这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使部分微机空闲)、学生无事可做、一人包办的现象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和文件交换完全可以借助聊天工具如NetMeeting,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聊天工具“虚拟”分组在网上“虚拟”分组,不仅能真正实现各尽其能、各显神通的合作,而且能更好帮助学生提高信息交流的能力,体现学科自己特色 (2)分工要明确,主题要有合作价值合作学习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明确,合作学习的主题要具有多元性、发散性和集成性(即具有合作的价值)。
如果分工不明确,分了组学生就不知道做什么;主题没有合作价值,学生就不可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回答同一问题,失去合作的意义 (3)任务设置努力趋向整合型信息技术教育从强调基础论、工具论过渡到现在的学科整合论,这是学科从重知识转向重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传授本学科知识与操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学科教育要努力趣向整合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重视学生信息反馈,以学促教 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最忌讳的现象是教师无事可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内信息反馈以学促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活生生的课堂、活生生的人,学生在课堂上难免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及时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不断调整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具体措施 (五)做好课堂教学延伸与拓展 拓展在教学中是一种对知识的延伸,作为信息技术课我认为拓展主要分为:“思想的拓展和技能的拓展” 思想的拓展,大家知道,除了认知目标,技能目标还有情感目标,比如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之后老师就问同学们这作品好不好,好在那里,当然如果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说的非常好,而我们信息技术要上出自己的特色,技能的拓展也同样重要,但现在目前教师往往倾向于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拓展。
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现象将会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教学内容拓展和延伸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拓展学科前沿、计算机文化、信息的安全与法律保护等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前瞻性技术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如:CPU发展情况(包括中国“龙芯”),美国的比尔·盖茨与微软公司现状,中国软件发展的创业过程(求伯君与WPS、王江民与KV3000);在介绍从Internet获取信息有关内容时,可以介绍《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增强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不只是“教”好教材,而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用”好教材,对教材实施二次开发,做好课堂教学延伸与拓展工作 (六)对于学生作品既是评价 评价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的一个特色环节,我个人认为:“基于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特点,信息技术教育评价应更着重于完成的过程”研究表明,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应推行一种“文件夹”的评价(我们也称为电子学档)这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为基础,将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与评价活动统一起来的评价方法文件夹”是一种以表示学生努力成长达到某种程序的文件的集合,具体存放学生的作品,学生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作为日常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我个人认为“文件夹”式的评价应是一个发展的趋向他才真正的面向了我们的全体学生 我相信一个事实:每个有事业心的教师,都希望自己能上好一堂课,培养出一大批有出息的学生但怎样一节课才算是一堂好课, 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我们必须一堂一堂地去积累,这是每位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经过的一段亲身阅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