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昭陵导游词沈阳昭陵详尽导游词范本.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沈阳昭陵导游词沈阳昭陵详尽导游词范本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接待大家来沈阳清昭陵旅游今天有幸陪伴大家一起游览,我很欣喜,下面我将和大家游览沈阳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昭陵 沈阳由于坐落在浑河(古沈水)之北而得名,是中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着非比寻常的人文景观它是多民族共同开发的历史名城,至今已有7200年的文明历史、2300年建城史的塞外名城是清朝的发祥地,所谓“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宫两陵”更是不成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 (清朝的建立) 那么,在这片神秘的黑土地上,大清王朝是怎样建立的呢?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宏伟民族世事沧桑,朝代更迭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由于朝政u败,明军分散,再加上当时整个中国发生严重的旱灾,良田颗粒无收然而,在这严重的饥荒之年,苛捐杂税有增无减于是农人纷纷揭竿而起,展现了以李自成等几十只农人起义军可是,虽然李自成起义军斗争烈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建立了“大顺”政权,但由于没有重视建筑稳定的根据地,最终被入关的清军摘取了告成果实。
就这样,清朝在起义军的推波助澜下,取代了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76年的明朝,座殿紫禁城,成为中国历史上其次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皇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结果一个封建王朝此后,拉开了清朝统治中国296年(1616-1911),比明朝整整多了20年的漫长序幕 (陵仆人概况) 清朝共有12位皇帝,10位葬在关内的河北,2位葬在关外的辽宁管内除末代皇帝溥仪葬在华龙陵园外,其余九个皇帝,5位葬在清东陵,4位葬在清西陵关外的2位皇帝即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今年我们参观的就是清朝其次代开国君主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皇太极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皇太极的生平皇太极姓爱新觉罗氏,满族,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死于崇德八年(1643年),终年52岁,后金其次代君主,大清创造者之一,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1626年太祖去世,他被推举继汗位,年号天聪1636年去汗称帝,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更女真为满洲,后通陈满族皇太极是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17年,完善八旗制度,与蒙古建立稳定联盟,屡屡给明军以沉重打击,着名的萨尔浒和松锦大战成为我国军事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术的典范。
最终统一了东北全境,缔造了历史上结果一个封建王朝,并为之取代明朝登上中原舞台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和重大历史付出的君主 陵墓是历史的见证是记载着重大事情的场所,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一向认为,陵墓关系到帝运之盛衰,国祚之长短因此,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显示和象征着皇权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不惜动用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使用最好的材料和最高的技术来举行建立 (三京、三陵介绍) 清初关外有“三京”、“三陵”三京”九时兴京——现辽宁新宾;东京——现辽阳;盛京——现在的沈阳三陵”就是新宾的永陵,即祖陵,安葬着肇、兴、景、显四祖;沈阳东郊的福陵,也称东陵,安葬着清朝第一代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昭陵位于沈城北部,又称北陵,这里安葬着清朝其次代开国君主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盛京三陵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共同构成了清代皇家陵园 在二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社会里,每一个皇帝都有一群后妃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着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他们葬在昭陵宝顶西侧的二百米处的贵妃圆寝,全称叫宸妃、懿静大贵妃园寝,又称贵妃园。
由于年久失修,只有遗迹可寻这种陪葬制度表达了封建君王“事死如事生”的愿望,也表达了忠君思想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昭陵建筑概括) 昭陵位于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占地330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崇德八年(643),历时八年,于顺治八年(651年)初步完工昭陵的主要建筑是顺治、康熙年间建立的随着对汉文化的逐步认同,乾隆和嘉庆各朝又做了若干增建和改建到嘉庆六年(1801年)全部竣工可以说,它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修建时间跨度较大,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它是从平地而起的,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片面布在平面布局的中轴线上,两侧各建筑采取对称形势分布它既吸取了前代明陵的建筑优点,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优点,又融会了满族陵寝建筑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确定程度上表达了清入关前满族建筑艺术的演进处境它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陵墓,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过去的昭陵范围) 过去的昭陵陵区四周设有三排木桩做为养护标志这些木桩分为红、白、青三种颜色每根木桩高9尺,直径6.7寸其中,红柱在风水红墙之外一里的地方,周边共有128根;白桩在红桩之外,两者相距10大到20丈不等,白桩共有90根;青桩在白桩之外约十华里,共有40根。
青桩的范围是东起二台子,西至小韩屯,北起三台子,南至保安寺按这个范围粗略计算,东西南北各不少于十五华里在此范围内全属昭陵法定养护范围清朝《大清律》明确规定:“红桩以内寸草为重,白桩以内遏止樵采,青桩以内遏止烧造”而且对进入陵区者以情节轻重又有细那么处置规定可见界桩是大清法律的象征,大有令人望桩生畏之感如今,这些界桩随着清朝的消亡早已荡然无存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