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汽器不锈钢换热管胀管施工方案.doc
8页目 录1.概况 22.编制依据 23.胀管工机具 24.胀管工艺 35.胀管质量检验 76.安全注意事项 77.胀管施工人员及联系 81.概况某某工程采用BN12-1.9/0.3型补汽凝汽式汽轮机,其配套的凝汽器型号为二流程二道制表面式N-2000型,冷却面积2000㎡凝汽器内部换热管采用316不锈钢管,规格为φ25×0.7,数量共3920根,单根长6540mm,与凝汽器两端管板采用胀接连接为保证胀管施工质量,满足凝汽器安装技术要求,特编制此胀管施工方案2.编制依据l 凝汽器安装图,图号0-0801-3220-0000-11l 厂家提供“不锈钢换热管胀管工艺”l 类似工程施工经验3.胀管工机具3.1管板管孔内表面打磨工具l S1J-FF02-25型电磨 1只(磨头最大直径φ25mm)l 砂布磨头 20只(清除孔内表面涂漆或锈蚀等)3.2 胀管工具l DZ-A 600W型单头数控3辊胀管机l 胀管机技术参数:220V±10%额定电压600W功率1%~15%扩管率φ6mm~φ32mm胀管直径0.5mm~2.0mm胀管壁厚可胀管材 铜、钛、不锈钢胀管速度3~6秒/根3.3 换热管管端加工机具l 自动切割机J393型(380V) 1台(切除管道多余长度、满足下料尺寸)l 电磨 (换热管管端内壁打磨用、与管孔内表面打磨共用)3.4 测量工具l 内径千分尺 测量范围20~25(mm) 1只l 游标卡尺 测量范围0~150(mm) 分度值0.02mm 1只4.胀管工艺 穿管质量检验胀管管板管孔内表面清理换热管管端清理试胀板试胀4.1 管孔及管端清理 管孔清理l 穿换热管前,管板管孔内表面的油漆、铁锈、灰尘等使用配砂布磨头的电磨人工清理,至露出金属光泽。
清理时不得使用砂轮磨头,不能过度打磨,不能使管孔变成椭圆型孔l 凝冷器两端管板厚40mm,按图纸技术要求,胀管长度为25mm,因此靠近端部25mm厚度范围管孔内表面必须清理至符合胀管要求,无漆、无锈、管孔不变形至露出金属光泽l 清理管孔内表面时,应逐个检查管孔的制造质量,发现异常应记录并正确处理 换热管下料及管端清理l 换热管下料长度应在实测凝汽器两端管板之间的距离,加上两端露出管板各3~5mm确定因管板尺寸较大(直径φ2954mm),上、下、左、右及中部均应测量,防止因管板制造及焊接引起的变形尺寸较大,导致上部与下部或左侧与右侧管板之间的距离尺寸偏差较大l 确定各区域换热管长度值后,采用自动切割机切除多余管子,管口附着的残余毛刺铁屑利用砂轮头电磨研磨管口平整,便于胀管器进出l 换热器下料及清理时,对于每根管子的外观均应进行检查,防止管子中部出现有变形、破损等影响试压试漏的缺陷存在,有缺陷的管子不得使用4.2 穿管l 穿管前,利用丙酮或四氯化碳充分清洗管孔内表面及换热管两端外表面,确保胀接处洁净无杂物l 穿管顺序空冷区横隔板(共10块)安装焊接穿凝汽器两侧空冷区各149根管子 穿凝汽器两侧空冷区各149根管子 穿上部管子(两侧各920根)穿中下部管子(两侧各891根)l 穿管穿管时不应强行敲打,要注意不可损伤管端和管孔,穿入的换热管外表面应无压扁凹坑、针孔、裂缝、夹质或划伤等缺陷。
穿管后管端伸出管板平面的长度为3~5mm4.3 试胀l 为掌握胀管机的性能,控制好胀管率在3%~6%范围,在正式胀管前,应进行试胀工作对试样(试胀管板、换热管)进行检查、比较、观察,其胀口应无裂纹胀接过渡部分应均匀圆滑,喇叭口根部与管孔结合状态应良好,并检查管孔壁与管子外壁的接触印痕和啮合状况,管壁减薄和管孔变形状况,确定合理的胀管率l 试胀板采用δ=40mm厚、尺寸250×400mm钢板,材质Q235B,钻φ25.2~φ20.5mm管孔10个,管孔尺寸与凝汽器两端管板管孔尺寸相一致l 试胀时采用正式换热管,单根长度200mml 胀管率受管板管孔及换热管可测量条件等因素影响,采用内径控制法计算胀管率,计算公式如下: Hn = (d1-d2-δ)/d3×100%式中:Hn — 采用内径控制法的胀管率 d1 — 胀完后的换热管实测内径(mm) d2 — 未胀时的换热管实测内径(mm) d3 — 未胀时的管板管孔实测直径(mm) δ — 未胀时管孔与换热管实测外径之差(mm)l 胀管机的操作见以下章节相关描述4.4 胀管 胀管顺序l 为防止胀接过程凝汽器两端管板产生变形及已胀好的胀口产生松弛现象,胀接程序应妥善安排,一般按管板圆周成“十”字形对称进行胀管,并先胀出水侧换热管。
胀管器操作方法与步骤l 接通220V电源,显示屏出现4个“0”,表示已通电;l 胀接前先按设置键,后按选择再按上调键,最后按复位,复位后显示屏出现4个“0”,即可胀管l 将电流调至2400mA,适用φ25mm不锈钢管胀接l 利用内径千分尺及游标卡尺测量相关尺寸,计算试胀胀管率,是否在3%~6%范围l 对试胀件进行灌水检漏,是否出现“欠胀”或“过胀”现象l 在胀接过程中,胀管器是按顺时针旋转到设定的电流,管子胀好后驱动电机会自动逆时针反转退出,以此往复工作l 在胀管过程中,若出现胀管器被卡死或闷车现象,驱动电机不能反转时,应立即停机,按退出键扣动电机开关退出胀管器l 机头开关从胀管启动开始,一直到胀管器自动退出后方可断开 胀管注意事项l 按胀管顺序进行胀管操作,先在管板“十字”形位置(圆周四点及中心处)各胀2~4根标准管,且先胀出水侧l 正确使用胀管器,避免损坏机器或破坏管子,胀管时不得用胀管器撬管口l 胀管完毕后,换热管扩大部分的过渡区,应圆滑过渡无明显棱角,防止过胀现象出现,以免造成管子出现裂缝5.胀管质量检验l 胀管完毕后,凝汽器汽侧进行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充满整个冷却管的汽侧空间,并高出顶部换热管100mm,维持2h应无渗漏。
l 灌水试验前,凝汽器弹簧支座处的临时支撑尚不能拆除灌水试验后应及时把水放尽,并封闭两端水室盖板,进行水侧的严密性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5MPa,稳压10min,不降压无渗漏合格6.安全注意事项l 凝汽器换热管穿管后,如内部需要照明,必须使用36V安全行灯进行照明,严禁使用交流灯泡进行照明l 胀管器电源为220V 50H2单相交流电,所使用的接线板及电源插座应有可靠的接地线l 胀管器所有部件不能被雨淋,电源线及控制电缆应避开热源及锋利物具控制器应放在不易被压、砸、撞击及易跌落的地方7.胀管施工人员及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