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链运输要求.doc
5页1. 范围本标准提出了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的技术要求、操作及设备维护等本标准适用于易腐食品道路机动车辆冷藏运输活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标志 GB 9237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T 13306 标牌GB 5296.1 消费品使用说明 总则GB/T 21145-2007 运输用冷冻机组JB/T 7666 制冷和空调设备名义工况一般规定JB 8890 往复式内燃机 安全要求JB/T 4330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JB/T 7249 制冷设备术语QC/T 450 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JT/T198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 650 冷藏保温厢式挂车通用技术条件参考文献 Agreement on the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Perishable Foodstuffs and on the Special Equipment to be Used for such Carriage (ATP), Inland Transport Committee,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United Nations, as Amended on 7 November 2003. 易 腐食物国际运输及其特种运输设备条约(ATP), 欧共体内陆运输委员会,联合国,2003 年 11 月 7 日修订。
3. 术语和定义3.1 保温厢体一种由保温侧壁、保温门、保温地板和保温顶板制成,可以限制内外热交换的厢体3.2 运输用制冷机组 mechanical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s一种机械式制冷系统,用以运输途中货物的温度控制,主要包括:压缩机、动力装置、风冷冷凝器组件、风冷蒸发器组件、制冷管路及电气、控制系统等3.3 带冷源的保温厢体一种装备非运输用制冷机组的冷源,例如添加或未添加盐的冰块或固体二氧化碳等的保温厢体3.4 带运输用制冷机组的保温厢体一种装备运输用制冷机组,可以控制厢体内部温度的的保温厢体3.5 性能系数(COP) 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机组制冷量与机组能耗之比,(其值用 W/W 表示)3.6 冷藏车安装带运输用制冷机组或冷源的保温厢体的车辆3.7 保温车安装不带运输用制冷机组的保温厢体的车辆3.8 冷藏货物需要控制温度的货物4 带运输用制冷机组的厢体的型式与基本参数4.1 厢体的型式按温度控制分为:a)单温厢体:机组只对厢体内进行单个温度控制b)多温厢体:机组对厢体内多个相互隔离的空间进行不同温度的控制4.2 保温厢体的参数4.2.1 普通保温厢体,其总体传热系数 K 值小于或等于 style="font-size: ; font-family: '宋体'; vertical-align: super;">2.K。
4.2.2 高度保温厢体,其总体传热系数 K 值小于或等于 style="font-size: ; font-family: '宋体'; vertical-align: super;">2.K对于宽度超过米的运输设备的壁厚至少为 45 毫米4.3 带运输用制冷机组的保温厢体的参数当外部平均温度为+30°C 时,各级别的带运输用制冷机组的保温厢体的空厢体的内部温度 ti应能够在 6 小时内降低到以下温度,并能够持续保持该温度4.3.1 A 级:t i可在+12°C 和 0°C 间4.3.2 B 级:t i可在+12°C 和-10°C 间4.3.3 C 级:t i可在+12°C 和-20°C 间4.3.4 D 级:t i小于或等于 0°C4.3.5 E 级:t i小于或等于-10°C4.3.6 F 级:t i小于或等于-20°C4.3.7 B 级、C 级、E 级和 F 级保温厢体的总体传热系数 K 值应小于或等于 style="font-size: ; font-family: '宋体'; vertical-align: super;">2.K4.3.8 运输用制冷机组的制冷量应大于厢体传热负荷的倍。
5 冷藏货物的运输要求 5.1 冷藏货物应用冷藏车或带冷源的保温厢体的车辆运输5.1.1 食品不得与非食品货物混装禁止与任何危险货物同车装运5.2 冷藏货物运输的温度监控5.2.1 冷藏货物运输过程中,应在厢体内回风通道中放置至少一台经校准的温度记录仪5.2.2 温度记录仪应能记录全部运输过程各时间点温度值记录的时间区间不得大于 15 分钟5.2.3 温度记录仪应在车辆装运货前开启并进行记录5.2.4 运输过程的温度数据应保留不少于 180 天5.3 车辆运输途中应监控车内温度变化情况发现温度异常,应采取措施,确保货物温度6 冷藏货物的装载、卸货及交货要求6.1 货物装运前,应将车辆预冷或预热至预定产品载货所需的运输温度常见易腐食品的温度控制要求见附录 A6.2 货物在装车前,应检查并记录冷藏货物的温度检查方法见附录 B6.2.1 出库温度应不高于货物所需要的运输温度6.3 车辆装运货物时,应保证厢体内的气流循环畅通,以消除厢体内各部位由于传热或货物本身发热而产生的热负荷6.3.1 货物与厢体顶板、前板距离不小于 150mm,与后板、侧板、底板间应保持足够距离,宜采用不小于 50mm 的导流槽。
6.3.2 厢体门宜装门帘6.4 在户外货场装卸货物时应关闭制冷机组6.5 车辆装载、码放完毕,应及时关闭厢门,并检查门密闭情况完成装载后检查制冷机组设定温度,确保符合货物要求的温度6.6 车辆卸货时,应尽快操作分卸时,应及时关闭货厢门,以维持车厢温度必要时应控制分卸次数6.7 在交货时,应出示收货时的记录并将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数据交给收货方7 冷藏车的保养及清洁要求7.1 冷藏车出车前应确认车厢的卫生条件能满足承运食品要求7.2 运输业务结束后,冷藏车厢体内应进行清洗定期或必需时,应进行消毒清洁后厢体内应无杂物、无油污、无异味7.3 冷藏车每次运输后,应检查车辆和与温控有关的各种机械设备、装置、设施及电子记录装置等,确认其处于良好技术状态7.4 应根据运输制冷机组生产厂商的维修保养要求,定期对制冷机组进行保养7.5 应定期检查厢体的密封性,检查密封车门的橡胶密封条、门栓、铰链处等,保证车门与门框密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