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22年新苏教版.pdf
12页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精品教案全册最新整理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第 一 单 元 物 质 的 变 化1.蜡烛的变化【教学内容】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认识了大量的诸如水、空气、土壤、动植物、天体等物质变化的具体事实本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蜡烛为例,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变化,通过探究发现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两大类本课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做一支蜡烛通常学生见到的蜡烛都是买来的,对于蜡烛是怎么做出来没想过,更没有做过本环节让学生亲手做一支蜡烛,在感受制作快乐的同时,认识到蜡烛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第二部分,先做蜡烛燃烧实验,通过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和白瓷碗底部的变化,认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再通过对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比较,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条件允许,可以再做纸片燃烧实验,让学生加深认识)第三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加深对两类变化的理解,同时意识到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教学目标】能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两类变化的不同。
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蜡块、硬纸板、小刀、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或铁盒、易拉罐)、试管夹、模子、棉芯、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白瓷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第1页的一首小诗:树叶慢慢变色,烛火轻轻摇曳,老屋门上的锁,长满锈斑,诉说着时光一切变化,就在我们的身旁,悄然呈现2.朗读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写了哪些物体?这些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首小诗写了树叶、烛火、老门上的锁三种物体树叶慢慢的变了颜色,烛火慢慢地燃烧,老门上的锁长满了锈斑3.谈话: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是不是一样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内容,探索物质的变化4.揭题:今天让我们从身边熟悉的物体-蜡烛开始,一起来探究蜡烛的变化板书课题:1.蜡烛的变化二、学习新课活动一:做一支蜡烛1.谈话:你们会做蜡烛吗?让我们动手来做一支蜡烛吧2.出示课本第2页 的4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做一支蜡烛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3.所需材料:蜡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皿、试管夹、蜡烛模子、棉芯等4.制作方法:将蜡块切成碎屑加热蜡屑成蜡油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倒入模子里等蜡油凝固,蜡烛就制成了5.注意事项: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在制作蜡烛过程中,不要用手去触摸烧热的东西,以防止烫伤6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按照步骤制作蜡烛,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蜡烛的制作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导7 .全班交流,(1)展示同学们制作好的蜡烛2)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哪些变化?(3)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什么?活动二:探究蜡烛和纸点燃后发生的变化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1 .谈话:我们刚刚制作了一支蜡烛,虽然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蜡烛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下面我们来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后的现象2.出示课本第3 页上面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这三幅插图,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3.所需材料:烧杯、抹布、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等4 .实验方法: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5 .实验注意点: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要用一块干抹布,以免烫手将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的时候也要用一块干抹布,以免烫手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火安全6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7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会有变化吗?烧杯内壁上会有水雾出现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上会有变化吗?会有变化,本来透明的烧杯会变得模糊,烧杯内壁上会有一层白色固体出现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它的底部会有什么现象出现?白瓷碗的底部会被熏黑了,用手抹一抹,是一层黑灰8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在实验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分别是水、二氧化碳、炭黑等实验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1 .谈话:下面,我们来点燃一小张纸,看看纸点燃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出示课本第3页点燃纸的实验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了解实验方法3.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4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这一小张纸在燃烧前、燃烧时、燃烧后分别是怎样子的?燃烧前:白色固体,片状燃烧时:出现红色的火光和黑色的烟雾,白色固体片状慢慢转化为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燃烧后:全部转化成黑色粉末状固体5.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这张纸在燃烧后变成了不一样的物质,同时还发出了大量的光和热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活动三:探讨物质的变化分类1 .:通过刚才制作蜡烛的活动,以及燃烧蜡烛和纸张的实验,我们发现物质的变化是不一样的那么物质的变化又分为哪些类型呢?每一种类别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呢?2 .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的一段文字: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3.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大类?每一类物质变化都有什么特点?4 .全班交流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两大类物质变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区分的标准是什么?这两大类物质变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类是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区分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产生新物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表现为什么现象呢?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者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
活动四:下列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1.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属于哪一类变化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2.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6幅插图,提问:看一看这6幅图中是什么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3.谈话:除了书上列举的这6种现象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的变化?他们又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4.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并且进行分类说明理由三、课堂总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变化有的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有的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课后,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质变化,看看他们究竟属于哪一类物质变化板书设计】1.蜡烛的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2.铁钉生锈【教学内容】钢铁生锈是一个普遍现象,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大约有1/4被锈“吃掉二不仅如此,还会因为设备锈蚀,引起停工停产,产品质量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铁生锈的原因及防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让学生探究铁钉生锈的过程,明白铁钉生锈的原因,进而理解各种防锈方法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以铁钉为引子,让学生用眼看手摸的方法,初步认识铁锈在颜色、光滑度、软硬等方面的特征,知道铁锈是红褐色、比较松软、容易脱落的一种物质其次,引导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生锈的铁制品,从而了解生锈现象广泛存在及生锈与铁制品所处的环境有关第二部分,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教材提供了用锤子敲、用砂纸磨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发现铁锈与铁的不同,从而确定它们不是同一物质第三部分,运用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铁生锈的原因这部分内容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第二个活动是做铁锈生成实验教材提供了范例,意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即从提出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开始,到作出假设“铁在水里容易生锈”,然后制定实验方案,在观察现象和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得 出 结 论“铁在有水和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这个活动非常重要,它不仅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更重要的是落实本单元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第四部分,教材提供五幅图片,介绍各种防锈方法及蕴含的科学道理教学目标】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铁和铁锈的不同,知道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理解铁制品生锈的原因。
能够理解生产生活中各种防锈方法及其原理,愿意将防锈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在方案设计和修改的过程中,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积极反思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长处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铁生锈的原因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坚持长时间观察实验现象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量筒、大烧杯、试管夹、细铁丝学生分组材料:铁钉、生锈铁钉、锤子、砂纸、试管、蒸储水、食用油、干燥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蜡烛的变化,知道蜡烛在燃烧后产生了新物质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讨铁钉生锈后的变化板书课题:2.铁钉生锈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锈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铁钉是我们常见的一样东西铁钉很容易生锈2 .出示几根生锈的铁钉,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锈是什么样子的?3 .学生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等工具仔细观察铁钉上的锈,描述铁钉上的锈是什么样子的铁钉上的锈呈红褐色,非常松软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层粉末状的红褐色,用手一摸,这些红褐色的铁锈就会粘到手上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提问:除了铁钉上的锈之外,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生了锈的铁制品?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4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些插图,想一想这些图中的什么东西生锈了?5.列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生锈的铁制品。
6.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生锈的铁制品,了解更多的生锈的铁制品活动二:研究铁锈与铁的不同1.过渡:铁生锈了,铁锈和铁一样吗?是同一种物质吗?如果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铁和铁锈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铁锈和铁的不同2.出示课本第6页上面的两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两幅插图,初步了解比较铁锈与铁不同之处的方法3 .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区别铁锈和铁的不同之处4 .全班交流(1)分别敲击铁锈块和铁钉,发现有什么不同之处?分别敲击铁锈块和铁钉,发现铁锈块比较脆,容易断裂用力敲击铁钉,铁钉除了微微变形之外,没有其他变化用砂纸摩擦铁锈块和铁钉,发现用砂纸摩擦铁锈块会有红褐色的粉末出现,摩擦后的铁(2)锈块就会恢复原来的金属光泽用砂纸摩擦铁钉,铁钉没有什么变化5.讨论:你认为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成分不同,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铁的成分就是铁颜色不同,铁是灰色固体,铁锈是红褐色固体铁锈和铁除了在颜色、光泽、软硬方面的不同外,在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等方面也不不同铁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就会生锈,铁经过化学变化就会生成铁锈活动三: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L过渡:刚刚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铁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铁锈,那么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提出猜想3.出示课本第6页“探究铁钉生锈条件”的实验图片,学生观察实验图片,并且认真阅读旁边的实验资料,初步了解本次探究实验的材料及方法4.实验材料:铁钉、试管、蒸储水、食用油、干燥剂等5.实验方法:把铁钉放在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