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版).doc
9页《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教学设计2011 国培历史班 王娟 1 摘要:从学生最切身的经历来让他们发现人类文明的原因、内容、实质,让学生对文明有自己的体验,由自己周围的生活推知历史文明起源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敬畏自然,感受人类早期文明与今天在需要上的相通,包括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需求,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浅显通俗地用课堂体现、渗透关键词: 文明 需要 大河流域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及教学目标简介针对初中开始学科性知识,通过本科教学,结合教材知识逻辑和学生学习逻辑构建历史课的逻辑,把文明这一核心词引入愉悦教育和让学生学会存的理念,思考解题:为什么在什么时期在大河流域产生最早的文明?针对学生逻辑排序:人的生存需要水,水对早期文明重要, ,土地肥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到课题我们人类如何从幼儿时代走到今天?美国土质怎么样,非洲现有人种为什么没有孕育文明?文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中国的文明,江南开发很晚,而黄土地从耕作经济角度,特别在原始时期,是黄河冲积平原,这地方好活,所以人就往这聚,今天也是那发达人往那聚。
“好活”跟历史自然联系,所以知识扎在生活里课堂有意利用移情这种心理元素让学生参与历史,觉得好玩,在通过知识逻辑的结合提升大家都聚来了,问题就产生了,土地全一样吗,有富饶、贫瘠临水、平坦、坑洼,谁都愿意站好地方,这就需要管理, ,强有力的统治者被需要,产生了法老,专制主义才适合这样的时代,怎样统治——物化金字塔,怎样控制(有效组织)——《汉谟拉比法典〉 〉 ,种性制度,把要讲的文明史什么,根据学生水平与条件划思路图,一举学生逻辑,对知识解读形成历史逻辑,在发展历史逻辑,要告诉学生最重要的概念,列出关键词,通过这节课了解人类文明产生于人类的需要历史变智慧,在政治上讲等级,今天看来很糟糕,但那时是智慧文明是人类的需要{金字塔,法典,种性}——迁移到自己生活中1 作者简介:王娟,女,45 岁,89 年开始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近三年担任初三 历史、初一二历史教学工作职称:中学一 级语文教师,大 专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二、教学过程设计导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孕育出光辉灿烂的中国文明,同样在亚洲其他一些大江大河地区也滋养催生了辉煌的上古文明生: P9 地图后说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西亚两河,南亚印度河流域和东亚黄河流域被称为四大古文明区,又称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问:为什么大江大河会孕育古代文明?这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思路:水源充足,饮水方便,利于植生和农牧并提供交运便利,调节气候环境这一切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人类文明早期更如此既然江河是大自然对人类恩赐,我们应爱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合理利用人们都聚来了,就需要管理,1. 金字塔(1) 地理环境——借助地图1. 古埃及优越地理位置非、亚、欧三大洲交汇点,靠河近海2. 尼罗河滋育古埃及文明:引导学生回顾所写有关尼罗河地理特点,指出尼罗河定期泛滥给下游古埃及农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利条件,因而股息狼的历史学家——希罗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师强调: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会自动产生物质文明,只有经过古埃及人民才能有收益,人与自然合理结合才是培育物质文明之路人都聚来了,怎么有效管理?(2) 政治环境简介古埃及国家出现:约 3500 年,尼罗河下游出现一些小国,后形成上埃及下埃及南北两王国约 3100 年,古埃及初步统一法老专制统治 P10 小字生读,领会法老在古埃及处高统地位,还是法老至高无上,集权一身的专制统治,才有可能动员国家浩大人力物力财力——金字塔?(3) 形成结构:这是本目重点,详评述:外观(P10 第二段小写)以控制数据认识到金字塔建造的“早”(历史悠久)外形高大(外表壮观)体现“重” (工程量大)为了使学生有直观感可举实际的例子,高几层楼 底周长=公交几站 占地=几个操场第二内部结构 P11 插图了解金字塔复杂神秘的内部结构,这里有许多匠心独具的设计,内含力学的原理。
4) 建造经过:尽在他是石头建筑,经历了取石、运石、垒石三个阶段,最小每块 2.5吨,最大一条石板 2000 多吨重,五六千年前,没有起重机,靠人力,有个人在2.5 吨前就是一只蚂蚁对一头猪活牛广大劳动人民从设计到施工,付出了大量心血,使金字塔得以矗立数千年而不倒,成为古埃及文明最著名的标志5) 反应关系:金字塔是法老动用国力大兴土木而建成的,建造目的是为了延续生前统治权威,故金字塔成了不平凡的建筑物6) 历史之谜:金字塔作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而引人注目,成为世界著名旅游景点,同时也流传着许多待解之谜,例如:建造者是奴隶而是平民?见他材料是来自远处石块还是就地取材的合成石料?金字塔的几种几何尺寸是否有特殊含义?依《金字塔待解之谜》 (程永福编)并结合 P11 页讨论提出一些疑问,推荐相关书目,并激发学生读史对于金字塔介绍:录像、影片、多媒体、展示——直观印象,其旁附属狮身人面一笔带过是谁怎么样有效组织古代两河流域的?一、汉谟拉比法典(1) 、历史情况:a、约前 3000 年,两河流域已形成国家吗,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此后,当地政治变动犹如一个大舞台充满了此来彼去的定居部落和游牧部落的争夺。
直到公元前 1894 年,古巴比伦在两河流域中心地区兴起b、古巴比伦起初是弱小之国,到第六代里汉莫拉比是强大起来,并大体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强国2)发展经过:P12 插图及第二段小字,不补充3)内容实质引导先读 P15“课外学史”部分条文内容,从中剖析维护私有制度和古代统治秩序的实质4)历史地位:说明这是迄今所知的世界时尚第一步较完善残文法典顺便介绍成文发以前,人类社会通过“习惯法” 、 “成文” 、 “完备”表现在法典的成文达 282 条,内容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较全面反映当时社会阶级关系3. 种姓制度(1)背景:(一)地域环境:地处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又一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后来,该文明扩展到恒河流域借助地图地理位置,说明这两条河在古印犹如中国黄河长江. 历史演变:是在 4000 多年前,印度河流域就出现了早期国家到前约 14 世纪,来自由中亚的雅利安人逐渐侵入并征服印度河土著居民,取得了支配地位此后,雅利安人一边扩建一边建立一批小王国至公元前 6 世纪雅利安约有二十余个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印度地区2)内容种姓的产生, 处于印度以原始社会影响阶级社会过渡之时。
种姓的区分, 最早用来区分雅利安人和被征服土著居民,后来也用以区分雅利安人中社会的地位不同的上层成员和下层成员种姓的类别,生读 P12-13 有关种姓类别特征,在笔记上将有关内容制成表格归纳表格形式不限种姓的差异:从各种姓权和地位看,第一二两种姓属于统治阶级,三四属于被统治阶级,首陀罗地位尤其低下种姓的实质:P13 页小字,补充:种姓差别巨大鸿沟,指出:上层为了维护自己利用宗教(婆罗门教)提倡立神化种姓制度,利用法典强化自己特权地位因此种姓制实质是建立在压迫基础上的等级制这种制度后沿袭多年,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20 世纪 40 年代的印度独立后,其宪法明文规定不承认种姓制度,但事实上种姓制度影响至今仍根深蒂固4.佛教的产生(1)兴起背景①产生原因: 在种姓制度中,婆罗门把持了最高特权地位这种等级制不但遭到广大下层民众反对,也引起刹帝利和吠舍上层强烈不满婆罗门特权得益于其手中宗教武器婆罗门教,于是佛教均分反对婆罗门教的新兴宗教流派便应运而生了②产生经过: 生读 p13 小字 小结时间 公元前 6 世纪发源地 古印度创始人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2)早期教义“倡导众生平等”设问,众生平等的种姓制度同种姓制度新的规定有何不同?它的提出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思路: 尽管“众生平等”主要是指宗教生活中的平等,但客观上有助于冲破种姓界限,冲击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因而佛教在当时有进步,也得到了广大下层群众的拥护,很快便广泛传开来3)对外传播:可以在地图上指出并说明佛教兴起后传播路线,如从古印度转到东南亚和中亚,公元前后,通过中亚传入中国,后由中国传入朝鲜后来佛教成为世纪三大宗教之一影响深远例如,佛教在中国有众多信徒和深刻影响,让生回忆(七年级上)需向生指出:佛教史作为婆罗门教的对立面上的,因而对广大民众有一定吸引力但其交易在本质上说又有些消极因素,这些因素以后被统治阶级支持利用成为通知他们思想的工具当然,佛教教义中所包含的“行善积得 ”“乐善好施”等内涵,在历史条件下仍有其社会意义今天的“小悦悦事件”中的拾荒老人告诉我们,佛教的内涵对今天普通人是有积极意义的人都喜欢到好活的地方,黄河流域河,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和恒河流域;因为人都聚来,需要管理和有效组织,就有了法老金字塔和汉谟拉比法典,这些是人类早期的智慧,我们今天说的文明,随着我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的需要,会推动更多的像今天了解的金字塔,法典,一样更多的文明会出现:我们国家的法制更健全,像西安大雁塔等人们对宗教文明的需要的见证,会越来越多,文明也在不断产生,相信大家都能看动脑筋,关注生活,产生需要,共推文明!三、 教学成效反思1、文明, 什么时期 为什么在大河流域产生最早的文明(第一幅)① 人的生存② 对早期文明重要③ 美国土地土质怎么样? 非洲先有人种为什么没有孕育文明,中国的文明江南开发的很晚,黄土地以耕作角度,特别是原始时期,这里形成了冲积平原。
这地方好活人统迹象,今天也是那发达的原因2、大家都往这聚,问题就产生了土地会一样码? 贫瘠、临水、平坦、坑洼,谁都愿占好地方?3、 (1)怎样管理 就需要管理 ——金字塔(强有力的统治者被需要(金字塔前)——产生了法老,专制主义才适合这样的时代2)怎样控制(有效组织)——法典 4、需要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西亚西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东亚黄河流域古埃及 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莫拉比法典作用: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地位:已知世界史上首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公元前 6 世纪创始人: 释迦牟尼早期教义:倡导众生平等反对种姓界限流传 传向南亚各地 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地古印度社会等级制四大等级通过这节课了解人类文明产生于人类的需要本节课设计的魂是使教学落实在知识与人格的完美结合,即教与育在这节课结合在一起讲授法突出一个中心,文明;一条线索,人类文明产生于人类需要注重学生逻辑与历史逻辑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历史怎么发展附板书参考文献: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老师的讲座世界通史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策历史教师教学用 陕西教育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论文鉴定表论文题目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设计指导教师 李岩 职 称 教授论文作者 王娟 班级 2011 国培历史班鉴定评语本文通过《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的教学设计诠释了历史课的设计要有灵魂。
设计以学生逻辑为主,以人类需要产生人类文明的观点构建课堂对教学的有效性综合反映在整个课堂的各环节中,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主体明确,是一篇 优秀的文章初审成绩优秀 指导教师签名:李岩2012 年 12 月 5 日终审成绩 系主任签名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