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论述评.doc
7页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论述评 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论述评 【作 者】冯建军 【作者简介】冯建军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生 210097 【内容提要】现象学作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之一,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在历史地考察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流派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现象学与心理学结合的原因,从方法论的角度,归纳了现象学在心理学中的内涵,并作了简要的评论最后指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要走出误区,其希望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 【关 键 词】西方心理学/现象学/实证主义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总体上有两大哲学思潮影响着整个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即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以实证主义为发端,人文主义以现象学为基础因此,在西方,实证主义和现象学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两大对比基础”(注:T.H.黎黑著,刘恩久等译:《心理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455页国内也有学者把它们作为支撑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两大方法论(注:刘翔平:《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心理学报》,1991年第3期,第299-305页其中,对于实证主义,国内有较多的文献分析了它对西方心理学派别的影响和在方法论上的涵义,但对现象学在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分析文献不多,已有的也多偏重于分析现象学对心理学流派的影响,对心理学为什么选择现象学以及现象学在心理学中的方法论涵义探讨较少。
本文试图在回顾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流派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对现象学在心理学中的方法论问题作些探讨 一 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心理学与现象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象学以“现象”为对象,研究人的意识,研究各种体验、行为和行为相关项,以现象学还原法为基本方法按照这种还原法,我们将排除属于每一种自然研究方式本质的认识障碍,并转变它们固有的片面注意方向,而专注于探究先验的纯粹意识领域,从而达到我们所说的特殊意义上的现象学领域因此,现象学是一门关于被先验还原了的现象的本质科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是针对冯特的作为经验的、事实的科学心理学而提出来的,它和研究意识的意动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胡塞尔又说:“不论现象学必定认为对心理学方法论具有多大意义,不论它为后者提供的‘基础’多么必不可少,它本身(已经是作为一门观念科学)绝不是心理学(注:胡塞尔著,李幼蒸译:《纯粹现象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43页胡塞尔在说明现象学与心理学区别之时,也肯定了现象学对心理学的方法论意义所以,德国心理学家卡茨(katz,D.1884-1953)提醒人们,了解当代心理学必须了解现象学的方法1.现象学心理学的早期探索现象学在二十世纪初由胡塞尔介入心理学而为格式塔心理学所采用的。
但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形成,又直接得益于布伦塔诺(Brentano,F.1838-1917)的意动心理学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相对立,他反对冯特的心理学研究经验,而主张心理学研究意动胡塞尔的现象学受传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以意向性概念和心理现象的分类为基础”(注:高觉敷主编:《西方心理学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8页真正对内容心理学的动摇,是符茨堡学派符茨堡学派的代表人物屈尔佩(Kulpe,O.1862-1915)是冯特的弟子,早年时属于内容心理学派,但是他对思想的实验所得到的相反的结果使他转向布伦塔诺,而终止于半内容半意动的二重心理学二重心理学的产生,是对冯特和布伦塔诺的调和,二者的对立,使之对内容和意动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但二重心理学从根本上说,还是偏重于意动形质说是格式塔学派的前身,其重要代表厄棱费尔(Ehrenfels,C.V.1859-1932)试图反对内容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对知觉的解释,用意动心理学常用的经验的方法,探讨空间和时间的形式究竟是一种新性质或它种性质的集合,他的结论是前说他认为,对事物整体的知觉,不附于事物已有的元素中,应该成为一个新元素,即一个形质。
形质说是对元素主义的一种批判,但这个批判是不彻底的,因为它把形质又作为一个新元素看待,而不是提供心理分析的一个新观点补救这个缺点而于1912年对元素主义作同样批判的,则为格式塔心理学2.现象学对心理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变革:格式塔取代构造主义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后,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声誉,以经典物理学为楷模,把实证主义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冯特利用第一代实证主义孔德的实证论,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经验,提出了内容心理学受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第二代实证主义的影响,铁钦纳(Titchener,E.B.1867-1927)提出了比内容心理学更趋极端的构造主义心理学,“可以把构造主义共同遵循的学科模型假设概述为:心灵主义、感觉主义、元素主义、联结主义、(反对解释的)描述主义”(注:T.H.黎黑著,刘恩久等译:《心理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272页就心理学发展的进程来说,实证主义方法论倡导摒弃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开展实证研究,这对于心理学摆脱思辩哲学的束缚,提高科学地位,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极为推崇的带有浓厚经验论色彩的元素分析和经验实证的观点,又使刚刚起步的心理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至于在冯特和铁钦纳那里,心理学被牢牢拴在实证经验的木桩上。
纠正实证主义方法论给心理学带来上述之缺陷的是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与现象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格式塔心理学的三个创始人,惠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从理论上都接受现象学的传统格式塔心理学的真正诞生就源于“似动现象”的实验,从此以后,这三位创造人便自觉地结合在一起,“为拯救心理学避免元素主义、感觉主义和联想主义,并避免无意义的‘相加而成的关系’而引向现象和整体的自由研究”(注:E.G.波林著,高觉敷译:《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79页兹将格式塔所主张的观点和它所反对的德国十九世纪心理学的内容比较如下表中左边是格式塔心理学所主张的东西,右边是为格式塔心理学所反对的活动和概念:现象学的描述 对 元素的分析整体中形式的突现 对 联想的集合意义和物体 对 感觉的内容总之,现象学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方法论,它反对实证主义,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再是感觉要素,而是现象经验,经验不附有任何前提,是不偏不倚、毫无约束的中立经验现象学的中止判断(即加括号的办法)被认为是达到这一点的手段现象学的本质直观的方法和先验还原的方法,是格式塔理解事物整体意义的基本方法——内省法现象学的内省法,不排斥对象的意义的价值,是对即刻、当前经验的如实、直接的描述,其内省的经验是一个整体。
3.现象学对心理学方法论的第二次变革:人本主义取代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并没有将实证主义方法论摧垮,相反,在格式塔心理学兴起时期,作为对铁钦纳构造主义的改造,行为主义更加盛行,以至于本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一个时期内,美国的心理学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称自己是行为主义者行为主义不仅批判吸收了构造主义中的马赫主义传统,而且先后引进了孔德的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以及操作主义行为主义强调研究的绝对客观性,因此,它只把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一切心理活动都可归结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由刺激推测可能出现的反应或者由反应回溯到刺激本世纪5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已经听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不满之声人本主义者认为,行为主义仅仅研究人的外显行为,会使人失掉人性,并把人降为“一只较大的白鼠或一架较慢的计算机”(注:社·舒尔茨著,沈德灿等译:《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404页由刺激—反应所提供的关于人的印象,最好也只不过是不完全地呈现了人的本性,而最坏则可能是完全不正确的人本主义者争辩说,人比机器要复杂得多,不能使它客观化、数量化,并还原为刺激—反应单元1963年,在美国的Rtce大学以“行为主义和现象学:现代心理学两个对立的基础”为题,召开了一个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挑起了行为主义及其发言人斯金纳与现象学及其发言人罗杰斯之间的争斗。
这次会议已经听到了“象征着行为主义的临终呻吟”,60年代后期,实证主义已经悄悄地销声匿迹了,其标志是1969年出版的《逻辑实证主义的遗产》的论文集,因而行为主义哲学基础也随之消失了人本主义心理学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把行为主义研究的客体的人变为主体的人,全面地研究整体的人,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第一届主席布根塔尔(Bugental,J.)所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最终目标是,对一个活着的人所特有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还发表了声明,具体阐述了人本主义的四点目标:(注:杜·舒尔茨著,沈德灿等译:《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406页杨清著:《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34-435页第一,把注意的中心放在经验着的人身上,因此在研究人时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为主要现象的经验上相对于经验本身及其对于人的意义来说,各种理论解释和外显行为都被认为是第二位的第二,把重点放在人类特有的一些特性上,如选择性、创造性、价值观、自我实现,反对根据机械论的和还原论的观点来思考人类的问题第三,根据意义来选择研究问题和研究步骤,反对以丧失意义为代价去单纯强调客观性。
第四,要最终关心和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而且要对每一个内在潜能的发生发展感兴趣 二 心理学对现象学方法论选择的必然性心理学和现象学的影响是相互的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思想源于意动心理学家布伦塔诺,这足以说明现象学在形成时期,心理学对它的促进作用但以后,现象学作为方法论对心理学的影响更为巨大西方心理学在为什么会放弃实证主义而选择现象学作为方法论呢?1.纠偏性的需要从上面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在心理学百年历史中,现象学和实证主义之间一直进行着拉锯式的斗争现象学对心理学的两次变革,都出现在实证主义之后,并取代了实证主义这正说明,现象学方法论在心理学中的出现是对实证主义方法论偏差的纠正实证主义的心理学方法论本质上是一种机械论的世界观,它本身忽视人的地位和意义,以至于陷入还原主义、机械主义的泥潭,产生了心理学的危机而唯一看到实证主义的弱点并试图打破这种传统的就是现象学现象学针对实证主义排斥意识,漠视人,漠视人的主体性之偏差,指出心理学要以整体的人为对象,不仅研究人的经验,而且要研究更能触及人性的领域因此,美国学者指出,“胡塞尔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开发了新的可能性,使摆脱极端的科学教条和研究内部经验的心理学成为可能”(注:柯林斯主编:《心理学百科全书》(英文版),1984年版,第13页。
2.时代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的两个方面,似乎都有助于现象学方法在心理学中的运用,一个方面来自于一般的社会文化,另一个方面来自于物理学第一,对丧失人性的社会文化的反思20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口剧增,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科学的危机是科学丧失了它的活生生的人的意义,是科学对人的存在或人的生活的遗忘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已经使人丧失了人性,失去了人格和个性人不再被看作人了,而看成是巨大社会机器的一个无限小的部分有人认为,作为西方主流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强化了当代社会的这种失去人性的影响现代心理学所投射出来的人的形象,既是无意义的,又是简单化的”(注:社·舒尔茨著,沈德灿等译:《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408页反对现代社会中这种丧失人性的文化,导致了60年代后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第二,对物理学新观念的映照心理学处处以物理学为榜样早期的牛顿经典物理学所倡导的实证主义和原子观念在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时,曾被当作楷模20世纪初叶,物理学中由于“场”的概念的发展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