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单元教案设计(最全).pdf
36页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部分微小世界全单元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1.2怎样放得更大1.3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7微生物与健康1.11.1放大镜教学设计放大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科学态度目标: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通过放大镜走进微小世界; 能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放大镜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生正确、 规范使用放大镜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等,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课前准备:课前准备:PPT 课件、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不同类型的纸张、各种纺织物、圆柱体透明器皿、玻璃片、平面镜片、水)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一、问题导入在人体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外界接受的信息最多。
那么请你们猜一猜人的肉眼能看清的最小物体有多大呢?(1/5 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放大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放大镜,放大镜是怎样使用的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出示放大镜,对于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谁能介绍一下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呢?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 (可能学生会说 “把物体放大” ,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 实验中在教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收藏家欣赏藏品、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 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等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列举使用领域三、尝试使用、掌握放大镜的操作三、尝试使用、掌握放大镜的操作邀请学生说说:放大镜是怎么放大物体的 移动的是什么?不移动的是什么?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教师巡视预设学生回答:两种移动方法,一种是移动放大镜,一种是移动物体四、师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四、师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放大镜,感受放大镜的特点;教师提出问题: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有谁了解过放大镜的结构?谁了解放大镜的特点?预设学生回答:1.中间厚,边缘薄;2.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3.放大镜具有放大的特点。
教师总结:我们使用放大镜时,是把物体放在焦距以内,这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在 1 倍焦距以内)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中间需要有一个凸起的、透明的透镜,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凸起的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五、再次使用并认识放大镜的作用五、再次使用并认识放大镜的作用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类型的纸张、 各种纺织物用肉眼观察到的和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到的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物品倍数肉眼作业本报纸棉布丝绸5 倍10 倍20 倍教师总结:利用放大镜,我们原来看不到的画面,现在可以看到了,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细微的地方 不同纸张和布料的纤维是不同的,我们通过放大镜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不同的地方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对于熟悉的放大镜,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信息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 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1.21.2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2.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局里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 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课前准备:课前准备:PPT 课件;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纸筒、剪刀、胶带可以用来观察的物体,如:花蕊、纸纤维、昆虫等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的发展, 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物体的像放得更大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板书课题)二、认识显微镜二、认识显微镜1.光学显微镜最早的光学显微镜是由荷兰人詹森父子共同制作的 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他就是光学显微镜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进,现在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 倍左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 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机械部分:镜座、 、镜柱、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 (旋转器)简称“旋转器” 、镜台(载物台)、调节器照明部分: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光学部分:目镜、物镜显微镜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高2.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简称电镜, 英文名 Electron Microscope (简称 EM)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装置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之上的,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 0.2m,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 0.2nm, 也就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 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缩写为 STM它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 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4K)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因此它在纳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三、小组合作:自制显微镜三、小组合作:自制显微镜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 世界上第一台放大镜是由詹森父子发明出来的,我想当时他们是为了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接着他们会思考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 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放大镜的基础上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做到放得更大?预设:可以做显微镜布置实验任务: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局里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量词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反复试验几次,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借助纸筒和胶带,参考教科书上的方法,制作一个显微镜发放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纸筒、剪刀、胶带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四、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四、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请同学们收集一下身边可以用来观察的不同种类的物体, 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去观察他们吧提出问题:1.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2.和只用一个放大镜时有什么不同?学生分小组对比讨论,引导结论:在显微镜下微小世界真奇妙五、总结延伸五、总结延伸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动手尝试制作了简易显微镜,并且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力我们身边的微小世界, 相信大家都收获满满, 在收获的同时不要忘记也要学习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1.3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 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形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2.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通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2.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事例;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明白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老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2.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2.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 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形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2. 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课前准备:课前准备:PPT 课件、 显微镜 6 台、 纸张、 小昆虫、 小草等适合观察的物体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关于显微镜的知识:1.一个放大镜和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物体的特点;2.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二、介绍常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二、介绍常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台式显微镜使用方法对光:置显微镜于固定桌上,对好光源放片: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用标本夹夹住, 调节标本移动螺旋,使观察的目的物处于物镜正下方调焦: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标本靠近,若目镜中出现目的物,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目的物清晰(粗的为粗准焦螺旋,细的为细准焦螺旋)高倍镜的操作定位:先用低倍镜观察,将目的物移至视野中央换镜:旋动转换器换高倍镜,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基本齐焦调焦: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视野清晰。
注意载物台上升时,防止镜头与载玻片强力接触,损坏镜头或载玻片2.手持式显微镜体积小,便于携带,特别适合移动检测、现场检测,大小重量只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 1/10,突破传统显微镜使用空间的局限性观测物体可以将显微放大的图像直接显示在屏幕上,便于观察,而且可以实时拍照、录像,记录检测数据,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在显微图像软件处理上, 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实现画面反色、 黑白、倒置、 对比等画面调节功能, 同时还可以对显微图像进行数据测量 (长度、角度、直径等) ,最高精度达 0.001mm手持式显微镜可以连接多种显示设备(电视、电脑、投影) ,便于多人同时分享、讨论,数码教学等手持式显微镜可以提供多种供电选择, 电脑 USB 供电、 干电池供电、锂电池供电,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现场检测!根据观察物体及使用环境的的不同,可以提供多种光源(荧光、红外等) ,最大限度满足使用需求!三、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玻片三、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玻片首先用肉眼观察微生物玻片, 并记录下特征 (透明、 无明显目标) 接着使用显微镜观察,要求学生会对光、调节焦距、安放和移动玻片标本外,还必须使可见光能够穿透过被观察的物体, 这样才能看清楚物像。
因此, 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