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十二章亲子游戏.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78897360
  • 上传时间:2022-09-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二章亲子游戏一、亲子游戏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出现了大量关于亲子游戏的研究,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亲子交往,特别是亲子游戏对儿童发展意义重大亲子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亲子游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亲子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 亲子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 Tami-LeMonda,C.S.& Bornstein,M.H.(2000)的研究表明亲子间的假想游戏有利于儿童建构其对社会的认识¨ Storm,R.D.(2002)对3600位13岁以下儿童的父母的调查发现,亲子游戏具有许多特殊的意义,它有助于孩子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比孩子在伙伴游戏或单独游戏中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父母重视孩子的游戏并参与其中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Stern,D.(1999)对母婴游戏中母亲发音的音调、强度、速度、停顿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母婴间的有声对话是一种超常对话,它更像是母亲在想象的对话形式中的独白,因为,虽然婴儿少有回声,母亲一般都当作他回答过了正是在这种对话中,婴儿从母亲那里接触了说话——停顿的时间模式和成熟的时间结构,从而学到了怎样按正常对话交流所要求的那样去依次讲话。

      一般到婴儿三个月大时,婴儿与母亲就可以形成一种交替讲话的模式亲子游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 Fagan,Jay;Dore,Martha M.(1993)对亲子游戏中母亲的反应类型及其对幼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游戏中忽视型母亲对幼儿反应不积极,而且与非忽视型亲子游戏相比,忽视型亲子游戏中的幼儿发展适应性能差¨ Russcll(1997)等对亲子游戏模式及其对幼儿与同伴游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此研究中,父母的游戏行为被界定为三种模式,即指导者、协助者、共同游戏者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游戏,父母采取的行为模式不同玩具游戏中父母多采用协助模式,而在运动建构游戏中多作为指导者研究发现,协助模式下的幼儿在与同伴的游戏中显示出更多的兴趣这表明在亲子游戏中,以幼儿为中心,父母只作为协助者,幼儿具有相对独立的探索及交往机会,真正实现了游戏的本质——主体性,因而在与同伴的社会性交往中,能更独立、更投入地与同伴游戏¨ Mize,J.,Pettit,S.&Brown,R.(1997)研究发现,3-5岁儿童的竞争能力和胜任能力会因母亲积极参与他们的游戏而有较大的提高,儿童在父母的参与(如安排游戏机会、监督儿童游戏中的互动行为)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亲子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 ¨ Johnson,J.E.(1997)指出,婴幼儿与成人的社会游戏包含相互的参与、轮流和重复的动作,如来回推拉玩具、扮鬼脸等这其实是一种社会互动,并以游戏的方式在进行,不论是语言表达还是非语言表达都处在一种愉快、欢笑的气氛中,因此有一种不带期望、夸张的或异于寻常的正向情感的交流,有助于婴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 Stern,D.(1993)强调,早期的亲子游戏蕴含一种情感调整的过程——即如何跟他人一起玩并分享快乐,这种情感调整过程对婴儿来说是充满乐趣的大量研究已证实,愉快的、相互参与的互动正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特征,有助于婴儿形成积极的安全依恋¨ Damast,Amy Melstein et al.(1996)研究发现,在亲子游戏中,父母亲总是以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式来进行,而且母亲在有一定的关于游戏发展知识的情况下能更好的与幼儿游戏,并且能提供给幼儿适宜的有挑战性的游戏机会母亲对幼儿早期发展影响非常重要,但母亲只对幼儿部分人格特性的塑造有影响,幼儿完美人格的塑造离不开父亲的作用通过亲子游戏,婴儿与父亲也能形成依恋,而且这种亲子游戏能培养幼儿敏感的挑战力等品质(Gossmann,Karin.1997)。

      二、亲子游戏的发生发展(P224-226)在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既早于家庭内的伙伴游戏,也早于集体教养场所中的伙伴游戏及师生游戏学前期儿童特别是在进入幼儿园之前的儿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和父母或其他抚育人在一起,亲子游戏的发生、发展就显得更加自然和常见亲子游戏的发生和发展延续于学龄前的整个童年期,甚至到小学阶段或更长婴儿时期是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 三个月左右,出现最早亲子游戏的迹象¨ 六七个月,孩子可以和成人玩极短时间的“躲猫儿”游戏¨ 1岁左右,当孩子偶然发现某种好玩的嬉戏因素时,会立即主动发起和构建游戏¨ 1岁后,孩子的游戏丰富,可大致分为两类:嬉戏性游戏和教学性游戏三、亲子游戏的特点亲子游戏与集体教养机构中的儿童游戏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卷入了家庭成人这样一种具有亲情关系或抚养与被抚养关系的交往对象成人在亲子游戏中与儿童结成了两种关系,一种是横向的、对等的玩伴关系,一种是纵向的、不对等的应求关系这两种关系,融为一体,使亲子游戏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情感性¨ 发展性情感性亲子游戏中,成人与孩子的玩伴关系是以共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亲子感情作为基础,因此,这种游戏带有明显的“亲情”性质。

      亲子游戏又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是亲子交往的最好方式发展性¨ 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自游戏和伙伴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更丰富、更益于认知发展¨ 亲子游戏中儿童社会性交往水平高于伙伴游戏中的交往水平¨ 亲子游戏有助于儿童语言发展¨ 亲子游戏有助于安全依恋形成,有助于儿童活泼开朗性格形成¨ 亲子游戏有利于儿童的安全、健康与发展四、亲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亲子活动的设计¨ 1.确立亲子活动目标 通常每一次的亲子活动都要围绕一些目标的达成而设计,目标主要针对宝宝和家长两者的需求而定,目标所涵盖的各个方面应通过一次亲子活动中的不同活动内容来体现,具体活动内容和难易程度的安排则要依据宝宝的不同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宝宝的发展、亲子的情感交流、家长科学育儿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促进婴幼儿良好的发展,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方式方法;增加父母(家人)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扩大婴幼儿交往范围,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 2.明确亲子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和相应方法在亲子教育活动中通常安排以下五类活动:一类为调动和训练感觉器官的活动,目的是让婴幼儿在视、听、触、嗅等感受中刺激脑细胞和中枢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

      比如:游戏《谁在叫》,让宝宝看动物图片2~3个,游戏中发出动物的叫声,请宝宝找到动物的图片;第二类为引导婴幼儿进行大肌肉和精细动作的训练,以发挥各种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育比如:感统的各类运动锻炼平衡、攀爬等大肌肉运动能力第三类是对婴幼儿进行形象化的语言教育,有效地开发孩子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比如:手指游戏中伴随形象生动的语言,边玩边说中刺激手部的触觉第四类是通过适当的艺术感染和熏陶启动其心灵和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和丰富情感比如:音乐的运用在亲子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除了音乐的自然渗透外,也有音乐律动、美术游戏等专门的游戏活动第五类是发展婴幼儿的认知能力,通过对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好奇心等的培养,促进感觉经验的获得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认识形状,触摸形状,找相应形状的物品,促进对形状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3.在设计亲子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亲子活动所服务对象是0~3岁婴幼儿和他们的家长,一个班通常8~10个宝宝为宜亲子活动所服务对象是为目标、准备、过程、家庭延伸、相关资料五个部分在制定亲子活动计划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适宜性:亲子的活动组织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确定活动目标,并安排与目标相配套的活动内容。

      比如:0~6个月的宝宝所做的体操为被动操,而6~12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做主被动操亲子活动通常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由不同类型的活动构成不同的活动版块,形成动静交替、集体和自由活动相结合,灵活地将身体的、智能的内容相穿插,且环节安排合理有序2)指导性:教师作为亲子活动的专业人员,不仅带领家长和宝宝一起游戏、学习、锻炼还要向家长结合具体可操作行为传递科学育儿的理念每一新内容的引入,都要设计宝宝的玩法以及对家长的指导3)互动性:在“以关系为基础”的活动中,这一特点是贯穿始终的,所设计的亲子活动中要不断增加亲子间、机构人员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建立高质量的与人的关系,关注家人和宝宝的一对一互动,宝宝和老师的一对一互动,宝宝和其他宝宝的互动以及宝宝和环境、材料的互动,同时也要注意到安排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一对一互动比如:在音乐律动中安排宝宝和宝宝在音乐的最后一拍,相互拍打小铃:在自由时段安排和家长一对一交流育儿问题等4)开放性:亲子活动的内容安排和方式选择,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活动室、可以在室外、可以在公园,也可以是晚会型的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始终有宝宝的家人参加二)亲子活动的组织对教师来说,每一次的亲子活动组织都是一次示范教学,有明显的现场示范性、指导性与实践性特点。

      教师是婴幼儿和家长的双重指导者和引导者亲子活动这种形式的独特性和教师双重角色的独特性,形成了亲子活动组织过程的独特性 1.活动环境空间的变化运用 通常亲子活动的场地布局分为2~3个区域,其中有集合区、器械区、游戏认知区等集合区以地垫颜色的不同和其他区域分割,是宝宝和家长进行集体亲子活动的地方;器械区(动态区)主要摆放感统训练的相关器械,比如:滑滑梯、摇摇乐等,可以让宝宝自由游戏或者运动探险时段进入:游戏认知区(静态区)则为小型的动手操作区或者扮演区,比如:搭积木、看布书等,可以在自由游戏中进入为了给宝宝和家长增加新鲜感,一般2~4周会根据亲子活动主题调整区域位置,亲子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还可以有一些宝宝参与的作品,但不要过于满而复杂 2.组织活动环节的自然衔接 亲子活动中环节的过渡组织应自然流畅多以儿歌韵律或者教师说唱为主要形式衔接时间短,需要助教密切配合,在组织中要善用宝宝熟悉的歌谣、亲子游戏、音乐等时间,问候的方式可以不同问好、表演才艺都行,但每个宝宝都要逐一到老师那里问候,其他宝宝需要学会等待和鼓励;紧的时候体现在收拾整理进入下一环节时,比如:彩虹伞时间结束前的收伞,老师通常都会安排在游戏中,快速自然地收拾和整理。

      在组织每个活动中都要把习惯、礼貌培养蕴含其中;活动中的环节安排要体现动静交替;活动中的指导中要让歌谣和动作同步、用某种方式让宝宝能够感受到活动的开始和活动的结束;组织中重视引导亲情的互动伴随触觉、抚触、微笑、身体拥抱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亲子游戏是亲子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形式,比如:手指游戏、膝上游戏、生活游戏、益智游戏、运动游戏、音乐游戏等等 3.教师组织过程的角色转换 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中,有时要对宝宝说话,和宝宝交流眼神、语言,有时要和宝宝的家人说话,尤其是一个新的游戏出现时,先告诉宝宝游戏的名称,再告诉家长操作方法和此游戏的价值、玩法以及注意事项在此过程,要引导家长关注和宝宝的身体接触、目光交流以及语言和动作一致,使宝宝安全舒适地接受新的内容,如果宝宝有拒绝行为时,教师要指导家长用宝宝喜欢的方式安抚和等待 4.儿歌韵律音乐的多重运用 婴幼儿对于声音和音乐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每个婴幼儿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潜能儿歌韵律音乐在亲子活动中运用就如同语言的作用一样 (三)亲子活动中常用的几个时段:1、自由时间又称为唤醒时间,在这个时段的音乐应选择轻柔、流畅、旋律简单、有亲和力的音乐,所选音乐应可以起到情绪感染和愉悦身心的作用。

      2、线上活动又称为亲子走线,所选择的音乐是可以伴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律动像波尔卡、圆舞曲等活泼、节奏明朗、节拍适度的中外经典曲目较为适合3、环节过渡,一环节到另一环节,选择可以随时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