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docx
2页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城市建筑|设计作品|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WORKS OF DESIGN 作者单位: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 · 510655)收稿日期:2022-04-29 2005年度广东省注册建筑师优秀建筑创作奖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 冼剑雄 ■ Xian Jianxiong Guangdong Maritime Silk Route Museum 作为中外文化的探索者,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更是对话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碰撞、交流之路而有“海上敦煌”之称的宋代沉船“南海1号”,则如远古绝唱,媲美西域丝路上的敦煌飞天壁画,记载着千年传奇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概念正源于这种文化碰撞它既需要满足沉船在馆内展示和存放的特殊功能,也应是一座能将海上丝路的需求与不朽的建筑艺术融会贯通的优雅建筑 上工守神,下工守形在构思博物馆的方案时,设计师一直围绕着“海洋”和“古沉船”这两个主 题进行思考,并避免从外观的单纯模仿来表达“船”的意象,而通过与“船”相类似的结构系统,以及空间特性上的共同点来契合主题,充分表达其内在的文化、逻辑关系。
设计师在古船体的原始结构形式——“舱体”结构上找到了思维的切入点舱体”的构想,隐喻了船只的组成结构舱体拱形的受力形式更是大跨度空间合理的结构形式,为“南海1号”的水下存放提供了最适合的空间在椭圆舱体这一单细胞概念上进一步拓展开去,延伸出了“关联舱体”概念,五个大小、高低各异的椭圆形舱体包括六大功能系统:展示系统、服务系统、后勤及安全系统、科研系统、库存系统和设备系统由功能需求生成 的“关联舱体”结构系统清晰反映了博物馆的功能与空间,各功能系统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逻辑关系清晰、明确而外部形体呈现为优美延展的连续曲线,动态的轮廓与起伏的海面相互呼应,面向大海开放的姿态见证着先人勇于开拓的冒险精神 由于博物馆紧靠海边,钢结构的使用必须谨慎,最终选用了混凝土为主的结构系统以抗腐蚀为解决大跨度结构难点,设计师在预制组件与现浇混凝土之间作了多方案比较,最终选择现浇混凝土来完成本次设计,并摒弃过多的室内装饰,将纯结构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结构形态也使“舱体”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且施工简单,有效降低了建造成本和二次装修的投入■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