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循环经济旅游业发展模式探究.doc
9页基于循环经济旅游业发展模式探究【摘要】循环经济是21世纪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最佳模式文章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出发,分别构建了循环型旅游业的一般发展模式,并以桂 林恭城红岩为实证,论述了循环型旅游业在产业层面的具体 模式关键词】循环经济 桂林 旅游业 发展模式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 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包括对景区旅游资源及环境的破 坏、就业环境的恶化等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在呼吁旅游业 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旅 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理念相结合,促进资源的保护与循 环利用目前,循环经济正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发展循环 经济是21世纪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最 佳模式一、理论基础k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 初步提出,是针对直线单向传统线性经济模式而言的传统 线性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其特点为两头(开 采、排放)高、中间(利用)低;循环经济则是一种资源一产 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特点是两头低、中间高循 环经济就是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提出应该循环有 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并融环境保护理念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中。
循环经济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 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希望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经 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强烈冲突循环经济有其可以遵循 的“3R原则”左卩减量化原贝* Reduce,再利用原贝仄Reuse \ 再循环原则(Recycle )b减量化原则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流和能量流,换句话说,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 污染再利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能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 用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 能够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2、循环型旅游业循环型旅游业是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到旅游业中,从 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旅 游产业这个角度来看,循环型旅游业是指根据执行服务来创 造价值的第三产业的特点从旅游服务产品与设施的设计与 开发,到整个旅游过程,都要考虑消除或使之尽可能地减少 旅游企业、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直接与间接的负面影响,从 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此意义上引入“循环型旅 游业”这个概念循环型旅游业严格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运用生态 学规律指导旅游经济活动,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活动中实 现'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以达到 “合理开采、高效利用、最低污染”的目的,把旅游业清洁生 产、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和旅游者的可 持续消费融为一体,从而使旅游经济系统和谐纳入到旅游系 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二、循环型旅游业的一般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型旅游业有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不同层面,这些层面是由小到大依次递进的,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平台1、企业层面企业层面发展循环型旅游业,就是将循环经济的“3R原 则”应用到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对旅游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和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进行综合研究,使旅游企业实行 清洁生产和资源的综合利用1 )旅游景区方面景区的管理者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为目标,降低景区污染物的排放;应考虑旅游景区的生态 承受能力,尽量减少景区的生态成本投入;有针对性地编制 旅游解说系统,加强游客对景区旅游资源的认识与生态环境 保护,同时引导规范游客和工作人员的行为符合循环经济模 式,通过生态教育使旅游可持续观念深入人心2)旅游饭店方面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新的设 计和技术,将单位产品的各项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 先进标准许可的范围内除此之外,选址应处于交通便利之 处,减少因交通带来的物质与能源消耗;餐饮剩余物用于动 物的饲养;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并逐渐开始使用可循环重 复使用的日常用品等3 )旅行社方面在产品的设计方面贯彻循环经济原则, 重点开发推介生态旅游产品和低能耗的旅游产品。
在旅游要 素的组合中偏向注重循环经济的企业,如绿色饭店餐馆等; 在接待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导游员的作用对游客施加影响,方 便推广循环经济的理念4)旅游交通方面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控制噪音从而 达到控制污染和治理污染的作用,景区内旅游交通的建设 应尽可能使用太阳能或电能驱动的交通工具,或者以步代 车企业发展循环型旅游业,其模式如图1所示2、产业层面产业层面发展循环型旅游业,要求旅游的相关利益群体 按照生态学原理,通过不同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 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发展生态性 经济推行生态旅游,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 产生量与排放量,改善利用旅游资源的技术水平,使有限的 旅游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如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要按 照生态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产业链组合 在一起,通过企业间的废物交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减 少或杜绝废物的排放,形成产业间的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旅游业是一种由消费驱动形成的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 性和依托性它不仅直接需要旅游资源,也需要农业、工业 及其他产业的支持,在产业层面循环型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如图2、图3所示3、区域层面区域层面发展循环型旅游业,表现为根据3R原则,通过 建立相对完整的生产、消费和循环体系,在区域范围和第一、 二、三产业各个领域构建产业生态链,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 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同时,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生 态旅游,把区域的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和区域管理统一 组织为生态网络系统以预防污染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 动为特征,以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 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循环型旅游区域体系较为复杂,涉 及区域产业体系、生态体系及基础设施体系,是更高层面的 循环经济三、个案分析--以恭城红岩为例 仁概况红岩村位于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县城14公 里,总面积8平方公里,村内农户95户,390余人红岩 村山清水秀,果海连绵;历史遗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民 风纯朴、民族风情浓郁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乡 村旅游,红岩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先后荣获广西 “全区生态富民示范村”、广西农业系统“十佳生态富民样板村” 荣誉称号,2006年2月又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 红岩村正逐步成为广西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地、新农村建设的 样板、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科技普及推广的先导、农民增 产增收的园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2、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红岩村经济发展非常落后90年代 以来,红岩村村民不断探索发展“养殖--沼气--种果”三位一 体的生态农业,上山垦荒种月柿,屋前屋后建栏养猪,家家 户户建起了沼气池。
人民生活逐步富裕,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乡村旅游初见端倪21世纪初,红岩村村民开始走上生态旅游的路子,从三 位一体发展到“养殖--沼气--种果--加工--旅游”五位一体 的生态农业模式并投资兴建了瑶族风雨桥、滚水坝、梅花 桩、观景台、月柿节主会场、旅游登山道、停车场等旅游设 施,建起了 50多幢农家别墅,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相互配套的旅游服务2003年“十一”黄金周正式推出乡村生态旅游2006年2月,红岩村通过桂林市、广西区以及国家旅游 局的验收,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称号,其知名度得 到很大的提高2006年7月广西区旅游发展现场观摩点评 会在红岩村召开,各级领导、各行业专家为红岩村的旅游发 展献计献策红岩村的旅游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3、分析(1 )物质利用的再循环红岩村组织村民上山垦荒种月 柿,在房前屋后建栏养猪,家家户户建沼气池利用人和猪 的粪便,以及其它各种农家肥,装入沼气池,经过高温发酵、 杀菌,产岀沼气、沼气液和沼气渣其中沼气通过管道可供 做饭、炒菜和照明使用,沼气废液和残渣引入农田、果园作 基肥,这种肥料不仅减少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增加了土 壤的肥力,而且保证了在水果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一滴农药和化肥,产出的水果多为无公害水果,既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这种“养殖__沼气__种果”的三位—体的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物质利用的再循环原则, 见图4红岩村以沼气为纽带,两头抓养殖业和种果树,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循环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全村月柿面积达780 亩,远销全国各地,2005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2 )生态农业、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组合循环发展模式 恭城红岩村从生态农业、乡村生态旅游等多角度出发,不仅 在农业生产系统内部形成了物质循环综合利用的模式,而且 延伸了生态链、产业链,建立起了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相互促 进的互动模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增收模式,也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循环型旅游业在产业层面的发展模式,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柿子种植产生的优质柿子产品可以通 过三个渠道进行消费,第一是通过环保型简单包装后进行绿 色消费,然后将消费后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第二是将 柿子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制造出的成品(柿饼、柿糕、柿子等)通过绿色消费,同时,柿子制醋剩余的废渣可以作为 土壤肥料,供给其它养殖或为柿子种植施肥;第三是将柿子 种植或柿子制作成品过程作为旅游资源来吸引旅游者,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让旅游者通过亲身体验和亲自采摘品尝或进 行简单的成品操作来感受旅游的乐趣,让旅游者体会劳作的 乐趣,给旅游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旅游活动后的废渣同样 可以作为土壤肥料返回到柿子的种植过程中,形成资源的循 环利用红岩村通过采取“养殖一沼气一种果一加工一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模式,将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对资源进行多层 次利用,以农业促旅游、以旅游兴农业,实现了经济与生态 的协调统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体现了循环型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可持 续发展注:本文为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基金项目, 编号:桂科软05112009o )【参考文献】[1] 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00(3)o[2] 王利朋、李茂青:浅议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 续发展的对策[J] •嘉兴学院学报,2007(2)o[3] 陶卓民、芮晔:旅游景点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资源与环境,2002(12)o[4] 何智能:试论循环经济与旅游业发展[J] •湖南农业大 学学报(社科版),2005(6)o[5] 李云霞、杨萍:试论循环经济与循环型旅游业[J].经 济问题探索,2006(4)o[6] 程道品等:恭城红岩村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7(1)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