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红色铁骑90年 下 红色铁骑的铠甲.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53986968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66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红色铁骑90年 下 红色铁骑的铠甲   坦克,经过了二战时的辉煌,迎来了新时期的曙光两大阵营的对垒,使世界并不太平;核战争的魔影,使坦克的身价倍增二战后进行的多种核效应试验和战术演练表明,“坦克是核战争条件下理想的作战工具”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军方采取了渐进式的坦克发展模式这一时期,在充足吸收二战中宝贵的实战经验和教训,并广泛吸纳二战后新的技术结果的基础上,苏联人快速研制出战后第一代坦克――T54/55中型坦克其性能远远强于美国同一时期的M48中型坦克;从1954年至20世纪60年代早期,T-54/55坦克的总生产数量高达6~7万辆,一样超出了M48坦克的生产数量苏联坦克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巨大优势,成为悬在北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当初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华约国家惧怕美国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惧怕北约国家的海空军优势,而北约国家则惧怕华约国家的装甲优势,担心“钢铁北极熊”会在一个早晨踏破柏林墙,横扫欧洲大陆值得庆幸的是,冷战虽冷,但并没有转化为“热战”  T-54/55坦克大致上含有以下多个突出特点:  第一,充足继承和发扬了T系列坦克的一贯风格,总体性能好,三大性能综合平衡,结构较简单,乘员易于操控。

        第二,充足考虑了核战争条件下的作战特点,采取了抗压、抗弹性能好的半圆形炮塔,加上采取了自动化的三防装置,整车的密封性好,适于在原子条件下作战  第三,优先考虑火力的打击力采取的100毫米坦克炮,在20世纪50年代堪称是中型坦克之最火炮口径大于同一时期的M48坦克和英国的“百人队长”坦克百人队长”坦克直到5/2型才采取105毫米火炮  第四,可靠性好,便于大量制造  T-54/55坦克前后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军队中服役,至今仍是40多个国家的现役装备这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中国的第一代国产59式中型坦克,就是在T-54A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  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还研制成功T-10M重型坦克、PT-76水陆坦克和13TR-152轮式装甲输送车全方位地展现出“世界第一坦克大国”的风采其中,T-10M重型坦克那带横向倾角的车体首上装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花絮,这里还要介绍一个奇特的苏联四履带式坦克在20世纪50年代,列宁格勒坦克设计局的托洛亚诺夫设计组设计出一个适合于原子条件下作战的奇特的四履带式坦克,研制代号为“279项目”因为这种坦克最终未能定型,因此大家只好称它为“279项目坦克”――未出笼的“钢铁猛兽”。

        它的战斗全重为60吨,属于重型坦克范围,关键武器是1门130毫米火炮,辅助武器是1挺毫米并列机枪,火力相当强大车体的装甲厚度达成了305毫米炮塔为卵圆形,车体为近似椭圆形,装甲倾角极大假如去掉炮塔,车体活像一个“大飞碟”更绝的是,它有四条履带,活像一条大爬虫采取的液气悬挂装置在当初是相当优秀的,它能够使坦克的重心降得更低,像螃蟹一样趴在地上,使原子爆炸的冲击波极难倾覆它车体内部设计了很多夹层,填充防辐射物质,能够有效地将贯穿力极强的快中子转化为慢中子  据认为,采取这种很规结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坦克抗冲击波的高压和抗倾覆能力无疑,在这方面,它是无和伦比的不过,它的缺点也是突出的,如行动装置的结构复杂,造价极其昂贵,车内空间狭小,内侧履带和负重轮维修困难,甚至连乘员的上下车也挺费劲这么,尽管279项目坦克于1957年制成了样车,并顺利地经过了审查,但最终未能定型生产  279项目重型坦克仅制出1辆样车,这辆珍贵而奇特的坦克样车,至今仍为俄罗斯坦克博物馆中的珍品国外有的坦克评论家认为,“只有在科学幻想小说中才能见到这么的坦克”,它是“明日的战车”279项目坦克,尽管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但设计人员的大胆探索和创新精神,还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比较,我们再列举美国于1945年前后研制的四履带式T-28重型坦克它的战斗全重达90吨,关键武器是1门10 5毫米火炮,而且无炮塔,实际上它只是四履带式的自行突击炮T-28重型坦克也未能最终定型它的技术含量比279项目坦克要差一大截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堪称是苏联坦克装甲车辆的鼎盛时期表现在:  第一,坦克的生产数量连续增加,战后的第一代坦克和第二代坦克相继问世从T-54/5 5坦克到T-62坦克研制成功,中间的间隔不到10年时间,只有8年的样子这在和平时期是很不平常的T-54/55坦克加上T-62坦克的总数在10万辆以上,令西方国家望尘莫及  第二,T系列坦克快速向世界各地扩散,不但华约各国装备大量的苏制坦克,连部分中东国家和非洲、中南美洲的部分国家也装备数量不等的苏制坦克,T系列坦克的履印,遍布环球五大洲  第三,配套成龙不但中型坦克的装备数量巨大,苏联还开创了步兵战车的先河,BMP步兵战车成为世界上最早大量装备部队的履带式步兵战车,也是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的步兵战车轮式装甲输送车的装备数量也在2万辆以上另外,空降战车、装甲侦察车、多种保障车辆等一应俱全战斗配套装甲车辆的发展,显著提升了苏军坦克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

      这里还要附带说明一件事是,苏联人一直不认可“主战坦克”这一叫法,一直称之为“中型坦克”,即使到了T-72坦克仍称之为“T-72中型坦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不得已悄悄地“随了大流”  第四,我们说“这一时期是苏联坦克的鼎盛时期”,还在于这一时期北约各国仅研制出M60坦克、“豹”1坦克和“酋长”坦克等,尽管这些坦克在质量上和T-62坦克相比各有千秋,但在数量上却根本无法和苏联坦克相比华约国家的巨大的“装甲优势”,成为它们对抗北约国家的一张王牌  在这里,仅列举一例便能够说明问题1968年初,捷克斯洛伐克的杜布切克上台,想搞一点“自由化”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布拉格之春”苏联老大哥”岂容“小弟兄”有不一样的声音!于是,在1968年8月20日深夜,20万苏联军队、几千辆苏军坦克,包含最新式的T-62坦克和T-10重型坦克在内,再加上纠集的波兰、东德、保加利亚、匈牙利几国军队的坦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布拉格及捷克全境杜布切克也被押送到莫斯科“会谈”对于这种赤裸裸的军事占领行为,北约各国  尽管反应极为强烈,但也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个中的原因自然十分耐人寻味很快,捷克人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示威的群众高呼:“你们有坦克,我们有真理”!1969年3月28日,在场国际比赛中,捷克冰球队战胜了苏联冰球队。

      为此,数十万捷克群众自发地走上布拉格街头狂欢,高呼“狠揍俄国佬!”,“坦克不能阻止我们前进”!不过,正义的呼声并不能把俄国佬的坦克赶出去  严格地讲,苏军占领捷克的事件,并不能算是一场战争,只能算是一次军事行动因为多个集团军的20万人马没有放一枪炮,坦克哗哗地开过去实施占领,军事行动就结束了这一样是耐人寻味的一件事  这一时期苏军装甲兵的发展也几经周折在赫鲁晓夫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期间,宣扬的是“没有武器、没有军队和没有战争的世界”,并认为“战争的结局取决于使用火箭核武器”,陆军和海军存在的意义已大大减小在此期间,苏军前后淘汰兵员240万人,1964年还撤销了陆军司令部这使得20世纪60年代早期苏军装甲部队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的影响不过,这段时间并不很长  到了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在军费不停增加的同时,军队加强了炮兵、坦克兵、空降兵和海军的建设勃列日涅夫抡起了“三板斧”头-斧”是1967年恢复了陆军司令部,健全了领导体制;“第二斧”是从1969年起,将陆军师从140个扩编到170个左右;“第三斧”是加强陆军的快速机动能力和火力20世纪60年代末期,苏军摩托化步兵师炮兵的一次火力齐射的投弹重量比1939年增大了30倍,坦克的数量增大了15倍,装甲输送车和其它装甲车辆增加了36倍,苏联陆军的人均机动功率,从1939年的3马力增加到30马力。

      苏联陆军“正沿着提升火力、突击力、快速力和机动力的方向发展”,使“坦克兵是陆军的关键突击力量”的地位得到提升这一期间苏军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关键有:T-62中型坦克、BMP-1步兵战车、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BRDM-2装甲侦察车和ASU-85空降战车等,到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又发展了T-72中型坦克和T-64中型坦克  T-62中型坦克是对付美国M60主战坦克的产物,1961年投产,1964年开始装备苏军196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首次亮相其总生产量达成约4万辆  T-62坦克的最大特点是率先采取了115毫米滑膛炮,是世界上最先采取滑膛炮的坦克火炮口径比M60坦克上的105毫米线膛炮大了10毫米,火力强大发射破甲弹时,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440毫米厚的钢装甲,能击穿上世纪60年代全部北约坦克的主装甲不过,它的火控系统较简单,由炮长昼间瞄准镜、主动红外夜视夜瞄镜、车长昼夜指挥潜望镜及双向稳定器等组成在后期出厂的T-62坦克上,才装上了弹道计算机和激光测距仪即使这么,在1500米的射击距离上,“静对静”的命中率也只有50%作为比较,M60坦克在2021米的射击距离上,“静对静”的命中率可达成90%。

      在机动性上,T-62坦克和M60坦克不相上下,但M60坦克的操纵性更加好些防护性上各有千秋,M60坦克比T-62坦克重了11吨,但T-62坦克的炮塔正面的装甲更厚些,外形低矮,整车高度低了近1米  这一时期,苏联在装甲武器发展上的另一个主要成就是,开创了步兵战车的先河尽管法国人早在1957年便制成了AMX-VTT步兵战车,但它是由AMX-13轻型坦克变型改装而成的而苏联于1966年研制成功的BMP-1步兵战车则是独立研制的,有专门的底盘,成为步兵战车的鼻祖  步兵战车是机械化战争的必定产物,处理了长久以来步坦协同不太好的难题,40多年来,步兵战车成为发展最快的装甲车辆车种之一BMP-1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为13吨,乘员3人,载员8人,采取73毫米低压滑膛炮和反坦克导弹相结合的混合武器方案,车上开有9个射击孔,乘载员可乘车战斗最大速度达65千米/小时,有水上浮渡能力,水上最大速度7千米/小时在以后研制的BMP系列步兵战车上,全部坚持有水上浮渡能力这一点也成为苏联/俄罗斯不再发展水陆坦克的原因BMP-1步兵战车的总生产量达成万辆,至今仍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步兵战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军方在发展履带式战车的同时,也对轮式战车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和BRDM-2轮式装甲侦察车便是经典的代表其中,BTR-60装甲输送车的总生产量达成万辆,BRDM-2装甲侦察车的总生产量达成万辆,数量均相当可观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世纪之交,苏联/俄罗斯的坦克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峥嵘岁月其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一个好端端的“苏维埃联盟”,“呼啦拉似大厦倾覆”,夜间就散了伙,分了家历时半个多世纪的“世界第一坦克大国”也从顶峰上跌落下来当然,这一过程是渐进的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就装备的坦克数量而言,苏联还是“世界第一坦克大国”,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苏联坦克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开始停滞不前到了1990年11月签署《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时,俄罗斯已不再是“世界第一坦克大国”而此时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仍拥有近万辆坦克苏老大变成了“俄老二”  在这里,我们把这30多年间再细分为两个阶段加以介绍: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至80年代末;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在第阶段中,苏联坦克还保持了一定的发展规模,研制出包含T- 64、T-72、T-80和T-80U等一系列主战坦克最值得提的是T。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