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复习断句技巧.ppt
17页初中语文状语后置及断句技巧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七分 知识框图句子语法结构:句子语法结构:【状】(定)主+【状】谓+(定)宾【昨天早晨】,(年老的)父亲【费力地拖着笨重的行李】来到了(寒冷的)北京主语宾语文言文中:文言文中:主语(名词性):名词、数词、代词、名词性短语谓语(动词性):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宾语(名词性):名词性词语、数量短语、“的”字短语、从句、活用为名词的动词或形容词定语(形容词性):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状语(副词性):时间、地点(处所)、方位、工具(方式)、目的(文言文中由介宾短语构成状语)介宾短语:介词+名词/代词构成的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七分 知识框图状语后置结构:状语后置结构:(定)主+谓【状】+(定)宾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主语谓语谓语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主语谓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孰美)我同徐公比谁漂亮主语疑问代词谓语何不试之【以足】。
何不以足试之)为什么不用脚来试试呢?谓语 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拿当前的大事询问我谓语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七分 知识框图状语后置判别方法:状语后置判别方法:状语是专门用来修饰谓语(动词),而如果是状语后置的情况,它一定要符合这么一条规律“谓(动)+(宾)+(介)+名(代)”在这里的“介词结构”就可以理解成后置的“状语”了实际就应该是:“谓(动)+(宾)+【介+名】”得双石于潭上结合规律判断:“得”应该是“谓语动词”,“双石”作“宾语”,“于”是“介词”,“潭”是“名词”由此,根据上面两条,可以推断出这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成:翻译成:【于潭上于潭上】得双石得双石 从水潭上寻获两块石头从水潭上寻获两块石头师不必贤于弟子结合规律判断:“贤”应该是“谓语动词”,“于”是“介词”,“弟子”是“名词”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也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成:师不必翻译成:师不必【于弟子于弟子】贤贤 老师也不一定要比弟子有学问老师也不一定要比弟子有学问赵尝五战与秦结合规律判断:“战”应该是“谓语动词”,“与”是“介词”,“秦”是“名词”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也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成:赵尝翻译成:赵尝【与秦与秦】五战五战 赵国曾经和秦国有过五次战争赵国曾经和秦国有过五次战争申之以孝悌之义结合规律判断:“申”应该是“谓语动词”,“之”作“宾语”,“以”是“介词”,“孝悌之义”是“名词性结构”。
由此,可以推断出这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成:翻译成:【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申之 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七分 知识框图断句技巧断句技巧(一)名词断句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人称代词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是第二人称代词,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疑问代词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指示代词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示例示例】试用“定名词”的方式断句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七分 知识框图断句技巧断句技巧(二)虚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七分 知识框图断句技巧断句技巧(二)(二)虚词断句法虚词断句法示例示例】判断虚词断句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3.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七分 知识框图断句技巧断句技巧(三)对话标志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示例示例】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七分 知识框图断句技巧断句技巧(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者,也”“者也”等是典型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如如何何”“况况乎乎”“何(以)何(以)为为”“得无得无乎乎”“无乃无乃乎乎”等固定句式。
等固定句式示例示例】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2.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食帛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七分 知识框图断句技巧断句技巧(五)修辞方法断句法五)修辞方法断句法顶真: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例】具告沛公/沛公大惊【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对称: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反复:【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示例示例】1.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臧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2.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3.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七分 知识框图断句技巧断句技巧(六)总分关系断句法六)总分关系断句法示例示例】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3.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七分断句练习1.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邱,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2.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3.阅读下面语段请用“/”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有有大大略略者者不不问问其其短短有有厚厚德德者者不不非非小小疵疵家家给给人人足囹足囹圄圄空空虚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七分断句练习1.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邱,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恣其所安/久而益敬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2.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