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辽金艺术之典范.docx
3页华严寺:辽金艺术之典范张兵山西大同,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辽金时期,契丹人、女真人敬畏天命,崇信佛 教,在陪都西京大同兴建了许多名寺巨刹,华严寺便是创建于这一时 期并保留至今的一处殿宇嵯峨、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佛教寺院建筑 群华严寺坐落于大同古城西南隅,以佛教华严宗经典《华严经》“慈悲 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其建筑、塑像、壁画、壁 藏、平茶(俗称天花板)、藻井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艺术 水平,是我国辽金艺术的典范,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华严寺坐西朝东,南北长208米,东西宽298米,创建年代尚待考证清初茅世膺碑记载,寺址早在北魏年间,即已建有寺院(已不知其名); 而明代石碑则记载该寺建于“李唐”之时这两种说法都无确切信物, 所以无法确认据辽史记载:“清宁八年(1062年)建华严寺,奉 安诸帝石像、铜像”而寺内薄伽教藏殿右侧梁下题记为辽重熙七年(1038年)建,较辽史所记又早24年从文献及建筑风格与艺术特 色看,应为辽代作品在辽统和年间(983年一1012年),辽圣宗为加强其统治,降旨全国 尊崇佛法,大力建造佛寺,抄刻经藏。
道宗皇帝还亲自撰写《华严经 随品赞》十卷,使佛教尤其是华严宗因此而大为盛行华严寺便是华 严宗盛行的必然产物当时在大同,除这座华严寺外,大同东关和口 泉镇还另有两座华严寺,只是其规模逊色许多据《辽史•道宗纪》 记载:“辽道宗清宁八年(1062年)耶律洪基巡视西京,令建华严 寺”,后扩建寺院及附属建筑,增建南北阁、东西廊、宝塔、斋堂、 影堂、厨库及陀罗尼经幢,等等,盛极一时《山西通志》卷一百六 十九记载:“北阁下铜石像数尊,其中石像五,男三女二,铜像六, 男四女二,内一铜人,衮冕帝王之像,余皆巾啧常服危坐,相传辽帝 后像此时的华严寺,不仅仅是拜佛念经和储藏经书的敕建寺院, 而且“奉安(辽)诸帝石像、铜像”,具有辽代皇室祖庙的性质,所 以其建筑规模宏大华丽,气势雄伟壮观,颇具皇室风范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入西京大同,战争的烽火使华严寺 遭受池鱼之殃这组雄伟壮丽的建筑群,除仅存薄伽教藏殿、斋堂、 影堂和宝塔外,其他建筑,如大雄宝殿等,都毁于兵火现存于薄伽 教藏殿内的金大定二年(1162年)《大金国西京大华严寺重修薄伽教 藏碑记》,真实记录了当年华严寺被烧毁的景况:“天兵一鼓,都城 四陷。
殿阁楼观,俄而灰之唯斋堂、厨库、宝塔、经藏、洎守司徒 大师影堂存焉而这5座建筑保存至今的只有经藏,即下华严寺的 薄伽教藏殿到金代,大同仍为西京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僧人通悟大师 等人对华严寺的残缺部分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重建现在的上华严 寺大雄宝殿,就是当年在被烧毁的辽代建筑旧址上重新修建的,距今 已有870多年当时除了重建寺院外,僧人慈慧大师还将失散大半的 经卷,按照辽藏目录,经过三年的访查和征集,一一补齐经过这次 大规模的修建,华严寺规模虽然比之于辽代清宁年间的盛况逊色许多, 但仍然不失为北方名寺巨刹金末元初,莘严寺军民杂居,稍显荒凉没落元武宗至大年间,慧明 大师再次重修据元至正十年(1350年)《西京大华严寺佛日圆照明 公和尚碑铭》记载:“大殿、方丈、厨库、堂寮,朽者新之,废者兴 之,残者成之,有同创建,本寺教藏零落甚多,或写或补,并令周足, 金铺佛焰,丹漆门楹,供设俨然,粹容赫焕香灯灿列、钟鼓一新…… 又于市面创建浴室、药局、塌房及赁住房廊近百余间"这是辽金以 来华严寺第二次大规模的修治与复兴元朝末年,战争烽火又使华严寺遭到严重破坏据明代《大同县志》 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华严寺被没收为官产,改大雄宝殿为大 有仓,直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才得以恢复。
宣德、景泰年间, 四川的了然禅师到大同说法,见华严寺十分衰败,发誓重修,于是便 在全国各地云游化缘两年,重修了殿堂、佛像、壁画及其他一些建筑 现大雄宝殿内的一些塑像、平秦、藻井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 时寺院的规模虽然又小了许多,但仍可谓勃然中兴明成化、万历年间,华严寺一分为二,各开山门,成为隔墙相望的两 组建筑群一一上华严寺和下华严寺上寺居西北,以大雄宝殿为中心; 下寺偏东南,以薄伽教藏殿为主殿清顺治五年(1648年),大同的明朝守将姜璘降清复叛,致使大同遭 受屠城之祸,华严寺又一次重罹浩劫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 修大同府上华严寺大殿暨添造禅堂廊尻记》载:“僧人化愚等人募修 遂兴土木之工,缺露者补葺完固,剥落者垩饰庄严……”清乾隆五十 九年(1794年)碑文记载:"……自四十年起工建修金刚殿,五十 年起盖天王殿,其高低皆与地平通中,新添暖阁抱厦……阙者补之, 露者盖之,妆塑神像,彩画殿楹,朱绿鲜明,金青灿烂,至五十九年 大殿完成而工告竣但是到了清末,连年战争又使这两组建筑群创 伤累累,破败不堪,日趋衰微,每况愈下嘉庆、光绪及民国时期寺 内虽各有修缮,但寺院规模日趋狭小,此时为华严寺衰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和省市人民政府多次组织对华严寺进行 维修保护,设立专门文物保护机构修殿建舍、扩院筑路、植树种花, 使其粹容赫焕,又获新生文化部、山西省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勘察调 研华严寺等大同古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华严寺为全国首批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华严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道教 全国重点寺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