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1学科与学科教学.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14333725
  • 上传时间:2023-03-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科与学科教学一、学科: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讨论学科教育,首先总要谈到学科根据《辞海》的解释,“学科”这个词,包含两个义项:“①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史学、教育学等②教学的科目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著名学者王长纯在他的《学科教育学概论》中对此作过深入的研究,并且“将学科教育学中的学科规定为学科2,将作为科学门类的学科规定为学科1”我们认为,要研究“学科教育学中的学科”(即学科2),首先就要弄清楚“科学门类的学科”(即学科1),因为“学科1”是“学科2”的学术起源,也是它的学理支撑那么,人类的学科是怎样生成的,如何发展的呢?考察人类文明史和科技发展史得知,人类的学科是凭借着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生成的,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和劳动发展的马克思曾经说过:“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同时,尼罗河水泛滥成灾,冲破堤防,冲毁地界,洪水消退以后,人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需要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也就产生了算术和几何学又如鲁迅的说法,人类艺术的产生,起源于先民们在群体抬木头或者石头时所呼的号子,鲁迅将其称作为“杭育杭育派”年长日久,也就产生了西方奴隶社会早期古希腊、古罗马学校中所设立的一般文化课程“七艺”,也就产生了中国西周学校教育的“六艺”。

      尽管“七艺”和“六艺”之前还有漫长时期人类文明的积淀,但是,至少就是这“七艺”和“六艺”开启了作为学术分类的学科的先河当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总是在不断进化,地球总是在不断进化,人类也总是在不断进化,随着这种自然与社会的不断进化,人类文明的演进是历史的必然,学科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我们今天也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在那个“宇宙洪荒,混沌初开”的创世纪时代,学科的初创经历了人类文明肇始的漫漫长夜,又是多么的艰难!学科的产生,犹如煤的形成,历经人类进化的长期积累,是人类文明文化积淀的璀璨结晶学科的诞生,给人类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给人类文明增添了无限的动力和希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科的产生开创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初始根基,学科的产生加速了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正因为如此,今天回顾当初学科的肇始,我们现代人的心头总会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一种历史的敬畏感二、学科教育:时代前进的实然结果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文明历代累积承传,在人类生活和劳动的促成下,人类最原初的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之所以将这种人类最原初的教育活动称之为“教育”,是因为人类已经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人类,而人类的教育活动也有别于母鸟教雏鸟之类的生物生理本能。

      自从人类出现了教育,也就随即产生了学科教育这种教育形态打开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通过劳动,猴子变成了人;人在劳动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摸索、学习并积累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敬神祭祖、唱歌跳舞、射箭狩猎、骑马驾车、写写画画、数(shǔ)数(shù)计算等等;这些各式各样知识和技能的逐步累积与加工改造渐渐地形成了被后人称之为的最原始的学科,诸如礼、乐、射、御、书、数之类;人类在生生不息的延续繁衍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后代,使之形成了一种最原初的教育透过上述这种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历史现象,可以由此引申出这样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知识和技能,劳动创造了学科,劳动也就创造了教育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逻辑于是,“人—→知识和技能—→学科—→教育”,也就形成人类文明的一条发展链至于处于这条发展链上的“学科”与“教育”这两个环节孰先孰后,也就是说,究竟是先有学科后有教育,还是先有教育后有学科,迄今难于查考,学界亦无定论,似乎类似于先有蛋后有鸡还是先有鸡后有蛋之类的问题,我们可以姑且不管然而,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论定的,这就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了人便有了知识和技能,有了知识和技能便有了学科,有了教育——“学科”和“教育”是相伴相随,相依相存,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

      由此可知,学科既是人类知识和技能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既是人类生存之所需,也是人类教育之所托,学科以教育为手段传播知识和技能,教育以学科为内容延续文明培育新人,学科因教育而承传,教育因学科而显效,不管是由学科而教育,抑或是因教育而学科,“学科”与“教育”都是相依相伴、浑然一体的学科”与“教育”的天然融合,生成了人类学校教育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态——学科教育学科教育的出现是时代前进的实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上学科教育的历史发展轨迹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古埃及,为了计算尼罗河水涨落和恢复水毁地界,人类产生了天文学以及算术和几何学进入西方奴隶社会早期,古希腊、古罗马学校设立了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又称辩证法)前“三艺”和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后“四艺”在内的“七艺”,开创学校学科教育的先河公元5世纪,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覆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其学校教育除了少数宫廷学校和武士教育开设一点“三艺”“四艺”或“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诵诗)之类的学科而外,宗教教条成为当时的主要学科时至14世纪,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在学校教育中的垄断,人文学科开始兴起所谓“人文学科”,是指古希腊“七艺”中的文科“三艺”和拉丁文、希腊文等几个学科,其中文法学科备受青睐,因为当时的教育家认为文法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此外,有的学校增设了代数、绘画、测量等学科。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教育学科不断增加,学科教育空前繁荣一方面,经过中世纪的漫漫长夜,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力学、数学、天文学、机械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等打破经院哲学的束缚,超越宗教信仰的界线,获得了广泛和系统的发展到17~18世纪,学校教育中开始增设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自然科学的学科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由于科学进步推动了产业革命,数学的教学有了更大的需要,数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最受尊重的学科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学校教育中陆续增设了被称为“近代人文科”的许多学科,比如现代外国语、现代本族语、历史、地理等等学科教育伴随着人类的童年走来,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与时俱进,发展壮大,创造并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开启并推进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三、学科教育改革:时代变革的应然要求时代变革催生并成就了学科教育,学科教育既顺应也推动了时代变革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已经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与学科教育的演进史得到证明,并将在今后长久的岁月中继续得到证明面对当今时代,新世纪新时期的学科教育应当有所作为。

      身处当今的变革时代,学科教育应当顺时应变,锐意改革,以期继续成为时代变革的助推力,这是学科教育与时俱进的神圣使命 (一)理论变革:更新学科教育理念论及学科教育的理念,核心的问题,首先应当明确学科教育的功能直白地说,学科教育是干什么的?以往人们的理解,一种认为学科教育就是教学生怎样学习学科知识的,现在看来,这种理解失之浅陋;另一种则认为是研究学科怎样进行教学的,甚至认为只是研究学科教学法的,这种理解也就更狭隘了果真如此诠释,学科教育就只是中小学各门学科(课程)任课老师的事,甚至只是师范院校各门学科教学法(学科教学论)老师的事果真以此实施学科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中小学的科任老师,还是大学的教学法老师,都难于独立承担并顺利完成学科教育的艰巨任务无论是从1897年南洋公学特设师范院首开“教授法”和“各科教授法”来看,还是从1904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奏定学堂章程》开启现代新学制(癸卯学制)来看,中国百年学校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了上述结论我国学科教育的道路始终处于摸索之中,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在黑暗中徘徊适逢当下 “学科本位”的批判浪潮,学科教育更是无所适从,前路渺茫因此,新世纪新时期的学科教育改革,首先需要廓清理论认识的误区,厘清学科教育的概念,更新学科教育的理念。

      什么是学科教育?简言之,学科教育就是学科的教育,或者说,是科学的教育正如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教育一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对举,指的是教育的范畴,实施教育的空间学科教育指的是教育的内容,也就是用学科的科学内涵进行教育,一个一个学科进行教育正如本文开头所引述的王长纯先生对学科概念的厘定,是用“学科1”进行“学科2”的教育学科1”是科学,是人类文明的积淀,人类文化的结晶;“学科2”的教育则是人类文明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承传在这里,“学科1”是神圣的,“学科2”的教育则是严肃的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承传文明,培育新人用什么来承传文明、培育新人呢?用的就是人类文明的科学成果,也就是神圣的“学科1”从本质上来看,学科和学科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校教育的应然“本位”现在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难道可以否定和抛开以代表人类先进生产力、反映人类文明和进步、严肃而又严密的科学知识为内核的学科而去另外寻求其他什么万应灵丹吗?倘若如此,会不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重蹈20世纪50~70年代那种“教育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覆辙?明确了学科教育的基本内涵,我们就可以理解学科教育的主要功能:学科教育就是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学科的教育承传文明,培育新人。

      当然,学科教育要进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这是基本的但是,光有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透过或者凭借学科,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学校教育是承传文明、培育新人的,而学校教育的这种功能或者目标的实现,主要有赖于门类众多的学科教育,即使是学校德育,也要更多的倚重于学科教育正因为如此,学科教育就不是少数几个科任教师所能胜任的,学科教育是学校所有教师的事,也是校长的事,当然,也是从事学科教育研究的教科院所教研员们和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教师们的事学科教育就是学科或者科学的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且陶冶心灵、塑造人格;它是学校教育承传文明与培育新人的主要阵地学科教育是校长、所有教师、学科教育教研工作者和学科教学论研究工作者共同的事业——这就是学科教育的新理念二)体制创新:强化学科教育队伍强化学科教育队伍,首先,也要更新学科教育队伍的理念按照以往的观点,似乎从事学科教育的人员就是高师院校几个搞教学法的老师,这实在是一个认识的误区这种认识沿袭已久,贻误亦深依照前述正确的理念,“学科教育是校长、所有教师、学科教育教研工作者和学科教学论研究工作者共同的事业。

      这样一个宏大的事业,岂是区区几个高校教学法老师所能承担得了的!单凭少数几个人的单打独斗,势单力薄,势必顾此失彼,贻误事业,百余年来我国学科教育效果不能尽如人意,长期遭遇社会舆论批评的尴尬局面,已是前车之鉴因此,学科教育队伍的建设也要同学科教育理念的更新相匹配,创建一支由中小学校长、各科任课教师、教科院所教研员和高校学科教学论教师联合构建、共同从事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研究的学科教育工作者队伍第二,必须改革学科教育队伍的体制这支庞大而强有力的队伍,应当由四种人构成一是校长以及教导主任等管理工作者,二是各科教师这些实际工作者,三是教科院所的教研工作者,四是学科教学论教师这些理论工作者,这四种人应当采取恰当的组织与运作方式,协调一致,抱成一团,融为一体,形成学科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共同体,齐心协力全面开展并整体推进学科教育的神圣事业第三,亟需充实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和研究曾经盛极一时,该学科的教师队伍初具规模,各类教学科研活动也渐成气候,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学科教改浪潮的消退,学科教学论队伍日趋衰落,学科教学论研究日渐式微,使本来贫瘠的学科教育理论研究更加滞后于教学教改实践,贫困的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