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2章教学设计-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docx
12页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 .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2. 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 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4. 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二、过程和方法1 .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 风带的特点2 .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3 .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 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2 .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1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2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 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教学难点】1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2 .东亚季风环流形成。
教具准备】地球仪、胶条、用投影胶片自制红蓝箭头,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挂图) ,投影片:空白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表格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复习内容】 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 1006佰帕〕4 1009佰帕)高空地面」「fZZZ//Z//Z热冷桢图1 板图2(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 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 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 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 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 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 P36第一段,思考:1 .什么是大气环流?2 .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1 .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2 .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板书】一、大气环流及意义【引入】“大气环流是怎样的呢?" 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板书】二、三圈环流【指导看书】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P36—38,思考三个问题:1 .做了怎样的假设?2 .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的因素?3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解】(备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正,强调三圈环流的形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必须认真听教师边板书,边讲解)首先,假设地表均匀,地球静止不动,地球上大气将如何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箭头演示】第一步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赤道空气受热上升(红箭头向上指)一到高空形成高气压 ,极地空气冷却下沉(蓝箭头向下指)一高空形成低气压,赤道大气由高空流向极地(红箭头向北弯,用胶条与蓝箭头底部相连) ,极地大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蓝箭头向南弯,并用胶条固定在地球仪上) ,形成单圈环流板书】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形成单圈环流高中地理【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36的活动部分,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学生回答】 不能,因为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教师总结,继续启发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刚才所说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运动的地球上大气受几个力的作用?【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解】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 来研究在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请看地球仪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箭头演示】第二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师生互动】(备注:师生互动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讲解】首先,讲解低纬环流的形成:赤道地区空气因受热而上升,致使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称为赤道气压带而极地地区空气因冷却而 下沉,致使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这样,高空的水平气压气压梯度力就是 由赤道指向极地(启发学生思考得出) 设计如下的师生问答()启发提问】空气由赤道流向北极,将形成什么风向的风?【学生回答】南风启发提问】风能一直向北吹吗?【学生回答】要受到地转偏力的影响启发提问】风向要怎样?向哪偏转?偏转为什么风?【学生回答】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备注:教师用手势或身体表示)【启发提问】高空的磨擦力大小?【学生回答】小。
备注:教师进一步指出:可忽略为零) 启发提问】因此,南风最终会偏成什么风?【学生回答】西风启发提问】回答的很好正是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 30附近南风偏转为北风这样,赤道流向极地的气流还能北上吗?【学生回答】不能启发提问】那会怎样呢?(要启发学生讨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 】下沉 启发提问 】 对 气流最终在北纬 30°附近下沉 那么, 30 °附近的近地面的气压将会怎样 ?【 学生回答 】升高 启发提问 】形成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这样,大气就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能沿直线运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不能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 】非常正确 (演示并引导学生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就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备注:然后让学生画图体会中、高纬环流的形成由指导优生为学生们讲解、师生共同认识完成) (略)【 启发提问 】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地球上共形成了几个环流圈呢?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有三个,即:A.低纬环流圈 B.中纬环流圈 C.高纬环流圈 总结板书】 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备注:请同学们将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画在笔记本上)【 启发提问 】请考虑在纬度 0 度、北纬 30 度、 北纬 60 度、北纬 90 度的近地面高低气压状况如何?把它们标在图中(提醒注意是近地面) 。
如果在南半球会怎样?(学生讨论,并找一位同学将高低压各称标在示意图上)【总结概括 】由于大气环流,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指挂图) : 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记忆方法是:气压带高低相间分布 -- 高、低、高、低、高、低、高 这里高压与低压的成因并不相同: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启发提问】 在高低气压带之间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存在, 于是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你能否根据高低气压状况, 画出风向?如果在南半球风向如何? 找一同学将风向画到示意图上总结】 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分别是(指挂图) :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低纬(东北)信风带、低纬(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记忆方法是:风带东西相间分布 --东、西、东(信) 、 (信)东西、东板书】 ( 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巩固练习】 做游戏,方法如下: 将全班分为七个小组,分别代表南北半球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教师提问,各组按要求回答,限时三秒,回答正确则为小组加一分,累计分多的小组为胜。
如教师说:赤道空气受热上升,代表赤道的同学立刻回答 "东南信风 " 即加一分; 又如教师说: 到 S 之间是什么风带?代表信风带的同学立刻回答 "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即可得一分……高中地理【启发提问】 请同学们读课本 P39图2. 11,讨论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形成原因春分日秋分日【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季节移动,使气压带和风带也产生了移动,在北半球 一般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板书】(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 是地球表面均匀,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是复杂的多,下节课我们再 继续学习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大气环流及意义二、三圈环流1 .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形成单圈环流2 .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 (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I I I I90° N 60° N 30° N 0°(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第二课时【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三 圈环流是在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 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那么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海陆 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进行分析。
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容量)【讲解】夏季冬季1【结论】随着季节变化在大陆上不同性质气压系统的交替出现和大洋上气压系统强弱的变化 显著地影响气压带的风带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特别是在北半球,气压系统呈块状相间分布思考】结合P40页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从 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北 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什么不同?图二13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教学设计ffi2.14 7月时於平面等压线分布【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板书】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呢?【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海陆热力的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由于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的大,导 致在同一纬度上海陆热力的差异在同一纬度上,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因此,陆地上形 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而夏季则是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因此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 洋上形成高气压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辽阔,性质较单一,因此气压带较好地保留了带状分布的特点; 而北半球则海陆相间分布,使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的、低的气压中心,气压带呈块状分 布。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认识北半球气压带的块状分布特点 7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样副热带高气压带就被切断,只残留在 海洋上;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 烈,这样副极地低气压带就被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