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IPA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33704107
  • 上传时间:2022-01-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05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IPA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董本清 卫杲旻摘 要:信息技术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未来从业者,其就业能力必将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深度起到重要影响作用本研究运用IPA(Importance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即“即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对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标的重要性及满意度进行评价本文构建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IPA四象限分析图,并且根据评价结果,从宏观政策机制层面、中观高校教育、社会管理层面以及微观个体成长层面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关键词:IPA;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TP301.4 :AAbstract:IT indust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gines of modern economy.As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IT will work in this industry after graduation,their employability will bring significant impact to the levels and depth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The study evaluates the importance and satisfaction level of the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IT by means of Importance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IPA),constructs the IPA four-quadrant model to evaluate the employability index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IT,and propose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from the macro level of national policies,the medium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al management,and the micro level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Keywords:IPA;information technology;college students;employability;improvement strategy1 引言(Introduction)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跨界融合和深度应用,将推动“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运行。

      在此背景下,产业对于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需求量、需求规格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扩大,其就业形势之严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连就业前景广阔的软件、通信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遭遇了就业困难虽然市场在人才供需整体上处于需大于供的状态,但市场供求的匹配度差距越来越大,其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缺陷本研究通过IPA分析法对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进行分析,针对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2 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2.1 就業能力的内涵国外部分学者将就业能力界定为人格特质,认为个人特质是就业能力中最主要的因素,就业能力是个人特质与其他人力资本等因素的结合[1];部分学者将其界定为综合能力,认为就业能力是与环境交互过程中体现的综合能力,如知识、技能、态度等[2]国际劳工组织曾经这样阐述就业能力:它是个体能够获取工作、在工作中进步,同时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3]国内多数学者从雇主视角出发,将就业能力界定为岗位胜任力,以技能为核心,以人力资源的使用为导向,重点体现岗位需求和岗位匹配性[4]。

      综合以上定义,本研究将就业能力定义为就业者个体所拥有的在就业市场中有竞争力的、能够适应行业需要及用人单位职位需求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结合,适配而稳定的就业能力可以帮助就业者应对劳动力市场中不断的变化,获得适合自身发展且满意的工作2.2 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传统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特征不同[5],信息技术产业作为第三产业支柱,对人才知识储备的复合型、技能的实践性、跨语言跨文化沟通的国际化要求较高部分学者对毕业生能力现状与企业的需求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对于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选择,用人单位通常重点考虑就业者与公司战略发展的适配度(包括就业者个体的成熟度、文化理解力、语言能力等)、可转换技能(包括创新能力、潜在领导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个人态度与动机等)和专业实力等硬技能(包括各种与专业及职位相关的技术水平)3 IPA分析法(Importance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IPA))IPA分析法,即Importance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由Martilla和 James在1977年提出,通常译为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或重要性—满意程度分析法。

      IPA分析法最早应用于对工业产品的研究,其方法简单实用,测量结果清晰明了,后逐渐被应用于教育、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研究之中IPA分析模型将重要性评价数据列为坐标横轴,表现性评价列为坐标纵轴,以重要性评价数据和表现性数据的总平均值作为横轴、纵轴的分割点,将空间划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代表优势区、保持区、改进区和重点改善区其中,优势区是重要性和表现性都高的区域,该区域内的要素需要继续保持;保持区是重要性相对偏低、表现性较高的区域,该区域内的要素属性为供给过度,不宜可以追求;改进区是重要性和表现性都较低的区域,该区域内的要素无需优先发展;重点改善区是重要性高、表现性低的区域,该区域内的要素亟需加强改进IPA四象限模型图如图1所示IPA分析法一般用于分析各要素指标在需求方心目中重要性与其实际感知间的差异通过建立IPA四象限模型图,来确定指标属于优势区、保持区、改进区和重点改善区的哪一个区域,从而制定不同的解决对策,达到需求方满意度的最大化依据IPA分析法对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进行测评的具体操作的主要步骤如图2所示4 指标体系的构建(Establishment of the index system)研究在构建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时遵循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科学性、前瞻性的原则。

      综合考虑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差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等因素,结合《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等国内外工程教育标准、CDIO对工程教育能力培养的指导意见及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能力表征等,拟定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备选指标集群采用德尔菲法,选取18位在该领域研究较为突出的专家对评价指标的合理程度进行评判并作出相应修改,依据专家的修改意见及评价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最终确立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指标体系[6],包括职业素养、专业能力、通用能力(表1)其中,职业素养指标反映的是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面的综合素质,以应用型人才的德才兼备等综合素质为特征进行评价与衡量,包括职业道德、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要素专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专业能力指标的设计反映了专业认知及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包括计算机原理认知与操作能力、系统理论设计与开发能力和应用系统的使用与创新能力要素通用能力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有普适性、可迁移性、发展性、综合性及高度概括性等特征,通用能力指标包括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9个要素。

      5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Questionnaire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5.1 问卷设计与调查根据上述能力指标体系设计问卷问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学历、供职单位、职务等第二部分是就业能力感知,主要对选取的15个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标的重要性(重要程度)和绩效表现感知(满意程度)的一个记分量表该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将重要性划分为“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五个等级,绩效表现也划分为“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五个等级,分别记为1-5分,分值越高表示越重要或越满意数据采集工作自2017年10月起,至2017年12月结束调研对象主要为信息技术企业高管、业务部门主管、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门主管等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500份,共回收2367份,回收率94.68%,去除无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为90.8%,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地区18个省市145个大中小规模的典型信息技术企业5.2 数据统计与分析在统计学与计量学的观点中,信度和效度是评定问卷所收集的测量结果稳定性、可靠性及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統计软件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进行了信度检验通常克朗巴哈信度系数介于0到1之间,如大于0.60表示可被接受,介于0.80—0.90则代表问卷信度非常好经检验,本调查问卷整体的信度系数为0.824本研究还从逻辑效度与构想效度两方面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分析,问卷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223—0.746,问卷抽取出的因素累积方差解释量达61.373%这表明问卷信度、效度很好,适合进行IPA分析信息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评价及绩效表现问卷调研成果见表2由此可见,整体上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重要性平均值4.30分远远超过绩效表现平均值3.21分,绩效表现与重要性的差值达到1.09,如图3所示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6 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IPA分析(IPA on the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IT)首先建立关于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IPA四象限模型,以重要性为横轴、绩效表现为纵轴,两轴的垂直相交点定位在重要性均值4.30和绩效表现均值3.21上,基于相交点画出垂直于两轴的四个象限。

      将15个不同就业能力要素的绩效表现和重要性的得分值分别作为X、Y值,用○表示就业能力要素绘制在IPA方格上,用F1—F15表示各个能力要素,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第一象限为就业能力高重要性、高表现性象限落在第一象限的要素有职业素养指标中的F1(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指标中的F4(计算机原理认知与操作能力)及通用能力指标中的F7(学习能力)F12(团队合作)四项,表明行业需求方对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及实现就业的基本素质表现认可度较高第二象限为就业能力低重要性、高表现性象限没有要素指标落在第二象限,表明不存在过度努力的要素第三象限为就业能力低重要性、低表现性象限落在第三象限的要素有F2(科学精神)、F3(人文素养)、F8(抗压性)、F10(主动性)、F11(计划性)、F14(创新能力)、F15(择业能力)七项,其中五项要素属于“通用能力”指标,两项属于职业素养指标,反映出行业需求方对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