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讲座:区域活动.doc
32页专题讲座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指导 刘洪霞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各位幼儿园的老师朋友们:大家好 ! 今天,我们一起要谈论的课程是 —— 幼儿园区域游戏研究与指导 该课程的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特点和教育意义;第二,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第三,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方法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大问题: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教育意义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家的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也是孩子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游戏是幼儿的内在需要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 孩子们天生就喜欢玩耍 第二,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虽然孩子们是在幼儿阶段,但是他们特别愿意模仿成人的游戏,也特别愿意和同伴之间摆弄物品第三,幼儿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孩子们没有游戏,那就没有童年! 现在我们就看一个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的案例,看看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这是小班的两个孩子在玩娃娃家的游戏 其中左侧的这个男孩,他是娃娃家外面的人;右侧这个女孩,在娃娃家里当孩子首先咱们看到老师做的这个玩具材料非常适合小班的孩子。
老师是用两个露露罐,中间挖上一个洞,再接上一根管子,作为孩子们学语言的一个玩具 一个人说、 一个人听,这个玩具孩子们非常喜欢 他们经常把听筒放到嘴边,另一个听筒放到自己的耳边,自说自话当然,到了一定阶段,他们也期待和同伴一起玩咱们看这两个拿听筒的小朋友,都是用嘴在说,这也是小班的特点 —— 他们都愿意当说的,不喜欢当听的这个男孩子在和娃娃家里面当女儿的小孩在一起玩, 这时候娃娃家的妈妈发话了, 她先对男孩说:“谁让你进来的?出去!” 又对女孩说:“谁让你跟他玩了?” 看得出,这个女孩很犹豫 但是她又很听妈妈的话,她立刻就松手了,这个听筒就落到地上了 这个男孩子第一次受到挫折 但是他没有气馁,他接着在这里招呼女孩 对她说:“过来呀,玩吧没关系!” 咱们再看女孩的动作和表情, 她用手捂着嘴,头侧向一遍说明她的心里在犹豫,他非常想跟这个男孩子玩,又因为自己在娃娃家是当孩子的 所以她又觉得应该听妈妈的话, 她的心里在做斗争 这个男孩在第二次受到挫折以后, 又想了一个办法 他把这个小姑娘叫到了娃娃家的门口边, 让她一条腿在门里、一条腿在门外, 并且把话筒递给她 看的出这个女孩仍然在犹豫,她手里虽然拿着说话的话筒,但是她没有放在嘴上说,而是竖起小耳朵,在听着:妈妈是不是又发现了。
而这个男孩子实际上是让她钻一个常轨的空子 如果妈妈说:“ 谁让你跟他出去玩了?” 那她就会说:“一条腿在外面呢,我在外面呢 如果妈妈说:“谁让你出去了?” 那她就会说:“我这一条腿在里面呢!” 这就是一脚在门里、一脚在门外,看!孩子们多么有智慧呀! 又被妈妈发现了,女孩子被妈妈呵斥回家了 男孩子第三次受打击, 他依然在那坚持着说:“喂!出来玩吧!” 见女孩不敢动,他又改变了方式,说:“别怕她,明天你当妈!” 这时候他又从角色里跳出来了 咱们看的出,这个女孩子虽然是背向男孩, 但是她捂着嘴,仍然是一副心情很不情愿的表情 她非常想跟男孩子玩,但又觉得要听妈妈的话 第四次受到拒绝,男孩子仍然很坚持 他又继续想办法:“既然不让她跟我玩,那我就找别人去!” 这时候,他来到拼图小组 有个小朋友正在玩接龙的拼图 他把话筒递过去说:“来吧,跟我玩会儿吧!” 这个小朋友拒绝了,说:“ 不!我不想玩!” 他又强行把话筒递给他 另外一个孩子使劲向回推 这时候,这个男孩降低了自己的目标 他说:“一下!就一下!” 这个孩子说:“ 不行!我在玩拼图呢!” 他第五次又受到拒绝 这时候,他又转变了目标 放在了对面小朋友的身上。
这时候他把听筒递给了男孩 男孩也没有积极地接 这个发起游戏的小朋友就降低了自己的目标 对他说道:“那我说,你听,总行吧?” 终于这个男孩子欣然接受了 他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通过我们刚才看这个游戏 我们可以看到 —— 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发展价值是非常高的 因为,在这里他们学会了确定目标、学会了跟同伴交往、学会了交往的策略 那我们看第二方面:什么是幼儿真正的游戏呢?也就是,幼儿园的游戏有什么样的判断指标呢?第一,游戏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也就是我们的游戏定位于孩子们的自主游戏 是他们自己愿意来玩的,他们自己选择伙伴,他们自己选择主题的 第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这样也就解答了我们一些老师的困惑,比如他们说:“当我们玩商店的时候我们给他真的放上一个橘汁,真的放上一包薯片,反而孩子们交往行为少了 比如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案例:当“商店”里有了真的橘汁以后,一个“售货员”一直在用手把着装有橘汁的大杯子如果有人来买,小朋友递给他“钱”,就用嘴一指,售货员立刻给他倒上一杯,而且自己还先要喝一口他们之间交往的语言反而变得非常的少了因为售货员知道只要有人来,肯定要买橘汁来的小朋友也不用多说了所以,游戏中更多的是要用假想的材料。
而且假想的材料变化非常多比如一根雪糕棍,它可以一会儿当搅拌的物品,一会儿当勺子在吃饭,一会儿又给孩子当试发烧的温度计所以每一个玩具材料都可以变换无穷第三是咱们的游戏没有社会实用价值,也没有社会义务,也不直接创造财富 如果我们的游戏是为了完成什么,那对孩子来说,这就不再是游戏了我们有一所幼儿园,紧挨着中药厂药厂的家长拿来一些中药丸包装盒里的隔板插纸当放到幼儿园以后,小朋友非常喜欢他们把它斜着插、横着插,插成一条长长的龙一样的东西家长一看,孩子也喜欢,就对老师说:“我们这个中药盒的插板纸都是外包的我们要请下岗女工帮我们摆好既然孩子喜欢,那我就分给你们一些, 干脆你带着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连玩带插这样还能挣些班费 老师欣然同意了就要了一批这种插板但我们想想,一开始孩子插纸板是可以随意插如果我们要完成任务的话,那就需要放在一个纸盒里,只能插成“井”字这样,孩子们就不高兴了,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尤其是当老师提出要求:“ 每个人必须插 20 个,才能离开这个组这就不再是游戏了后来很多人拒绝来这个组,只好老师们加班加点,把这个任务完成了 第四,游戏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什么是孩子的游戏?就是看他们自己玩的是否开心、自己玩的是否高兴。
一会儿,我们会举具体的图片案例来说明 第五,游戏是幼儿自由选择的,也是有自由发展可能性的也就是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性那我们给的玩具材料,既然让他自由选择,就一定具备可选性 比如说,美术区就不能只是把画画儿分成一组,把泥工分成一组,把废旧物制作分成一组当孩子们在做纸盒的时候,他们需要用橡皮泥来当汽车的轱辘但是在另一组,无法选择所以我们的选择性必须要很强 尽量不要按照材料分组要按照孩子的游戏需要来分这些游戏材料 第六,游戏的难度要和幼儿的能力相匹配比如说拼图如果我们的拼图,在孩子玩了三十分钟、四十分钟依然都拼不完的时候,孩子们可能就会放弃 再比如,小班经常投放一种套娃的玩具这种套娃是从大到小,有十个对应的不同的套娃的高度小班的孩子还区分不出相对的大和小所以他们总是套不回去 有时候就不爱玩了当然,我们也允许孩子在玩套娃的时候,一开始大的放下面、小的摞上面而不是玩儿玩具本身的功能那老师们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可以把套娃隔两个去掉一个、隔两个去掉一个,或者隔一个去掉两个使我们小班初期接触到的套娃是明显的大、中、小 第七,游戏的要求是没有评比的压力,不寻求或者担忧游戏以外的评价和奖赏有个幼儿园精心设置了科学区,投放了很多有意义的、有趣味性的玩具材料。
一开始孩子们趋之若鹜,都愿意去科学区玩后来,过了几天,孩子们不再去了 老师就问小朋友 :“你们为什么不爱去科学区了?”孩子说:“我怕您让我们说有什么新发现原来在游戏讲评的时候,老师经常问小朋友,尤其是科学区的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呀?跟小朋友说一说!”孩子就是为了回避老师的这个要求,而不去那里玩了 那我们来观察分析两张图片我们看一看,哪一个是真正的游戏呢?先来看左边的图片左边的图片上三个小朋友在玩汽车,老师还把一些道路的标识放在了桌面上但咱们大家看一看,孩子的动作都是呆板的,都是每个人把着自己的汽车而他们的表情也都不是很丰富为什么汽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而他们在这个环节里却没有表现出兴奋和游戏的快乐呢?是因为我们的地点的选择:我们把玩汽车放在了桌面上,既不能开也不能走, 而且马路也非常短,所以孩子们只能拿着自己的汽车看似在玩儿,实际上这不是让孩子有选择的、快乐的游戏 咱们再来看看右侧的图片右侧是在娃娃家里和制作区中都在给外面的小鸟做鸟窝我们看,孩子们的表情非常丰富,有的非常专注有一个男孩急得都跳到桌子上了!虽然有个小小的越轨行为,但这是孩子们的游戏因为他们非常期待自己为小鸟做成鸟窝,这个男孩一看到一个小女孩想先来剪、后来画。
他就着急地说:“必须先画好,否则你插上就没法再画了!”因此,虽然有了这个越轨行为,反而他们这是真正的游戏那我们再来看第三,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直接制约着游戏的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首先我们看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原则 我们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原则 第一方面是适宜性原则首先玩具材料要适合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说我们小班,在拼插的玩具和镶嵌的玩具,这两类的玩具的玩耍过程中,如果仅仅有插片那孩子插什么都又像,又不是而他们又没有那么多社会经验我们不妨把插片上选出一片,贴上长长的触角和两个眼睛让孩子们感觉,一插就是在插长长的虫子这样他们的兴趣就非常高如果我们大班,一般都爱好这种挑战性比较强的游戏有时候我们需要把一个挑战性强的任务交代给孩子,让他们用多种方法去完成比如说我们可以把矿泉水瓶削一半把里面放上积木、塑料片、曲别针、橡皮泥等告诉小朋友:“这里有六个相同的水瓶,里面放着不同的材料,谁能够不把瓶子倒过来,又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呢?”第二,要适应已有经验我们的玩具材料跟区域环境的创设就要跟孩子的经验相一致比如小班是融合性的游戏基本上娃娃家里既有温度计,又有几把小梳子也就是我们的美发区、我们的医院都和娃娃家融合在一起。
儿童还没有单独对社会角色那么全面的了解,这样的安排就比较适合孩子的特点第三,要适应孩子的能力技能就像我们刚才举到的套娃和拼图的案例如果我们的拼图块数非常多,也不是不能玩 因为在市场上买的玩具不是按照我们的一岁、一岁这样的年龄段来区分的很多玩具写着 3 至 6 岁可以玩,甚至是 4 至 8 岁可以玩那我们怎么来改变呢?比如像拼图,我们可以在比较难、块数较多的拼图投放时,先把 4 块粘成一块,用透明胶在后面粘住四块拼图,使它的难度降低过一段时间再把它剪开,以适应儿童增长的能力和水瓶第四,要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中、大班的玩具材料要具有挑战性 中、大班的孩子特别愿意竞争,有些挑战性任务的玩具材料就可以多投放几种尤其是拼图这一类玩具材料孩子们都已经拼完以后,觉得轻车熟路,想寻找新的挑战这时候老师不妨一个计时器或者一个沙漏放在这个区域里让小朋友看,当沙漏倒过来以后,一分钟之内,你能拼出多少块?这就是一个新的挑战 第二个原则是发展性原则 我们的玩具材料投放还要给孩子提供发展的可能首先,环境灵活多变我们的环境要随着孩子的需要作调整比如我们幼儿园很多玩具柜下面都安了万向轮如果今天孩子们对娃娃家特别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