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学教学课件:重症监测治疗.ppt
88页重症监测治疗Intensive CareIntensive Care概述•重症医学(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CCM) 是是一门研究危重病症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的科一门研究危重病症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的科学•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集中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重症病例进行病是集中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重症病例进行病理生理功能的监测和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理生理功能的监测和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ICU是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窗口ICU是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窗口概述概述ICU的模式ICU的模式 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ICU ICU ((((general ICUgeneral ICU))))专科专科专科专科ICU:ICU: SICU,外科ICU (surgical ICU) CCU,冠心病监测治疗ICU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unit) RCU,呼吸系统疾病ICU (respiratory disease care unit) ECU,急诊ICU (emergency care unit) PICU,儿科ICU (pediatric ICU)概述概述ICU的收治对象ICU的收治对象主要收治那些经过严密监测和积极治疗后有可能恢主要收治那些经过严密监测和积极治疗后有可能恢复的各类危重病人复的各类危重病人: :•1.1.严重创伤、大手术及器官移植术后病人严重创伤、大手术及器官移植术后病人•2.2.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不稳定的病人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不稳定的病人•3.3.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不稳定的病人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不稳定的病人•4.4.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病人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病人•5.5.心肺复苏后的病人心肺复苏后的病人ICUICU工作内容工作内容监测:监测:呼吸功能监测、循环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循环功能监测、 肾功能监测、神经功能监测、体肾功能监测、神经功能监测、体温监测等温监测等治疗:治疗:氧治疗、呼吸机治疗、循环系统氧治疗、呼吸机治疗、循环系统 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心排出量(CO) CO=SVxHR 4-8L/min心脏指数(CI) CI=CO/BSA 2.8-4.2L/(min • m2)每搏量(SV) SV=CO/HR•.1000 50-110ml/beat每搏指数(SI) SI= SV/BSA 30-65ml/(beat • m2)每搏功(SW) SW=(MAP-PAWP)xSVx0.136 119g • m左心室每搏功指数 LVSWI=1.36(MAP-PAWP)SI/100 45-60g • m/m2右心室每搏功指数 RVSWI =1.36(MAP-CVP)SI/100 5-10 g • m/m2体循环阻力(SVR) SVR=(MAP-CVP)8/CO 90-150kpa • s/L (800-1600dyne.s.cm-5)肺循环阻力(PVR) PVR =(PAP-PAWP)8/CO 15-25 kpa • s/L (150-250dyne.s.cm-5)循环循环监测监测桡动脉穿刺测压桡动脉穿刺测压呼吸系统的监测和治疗1.1.呼吸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 §主要监测肺通气功能、氧合功能和呼吸机械功能,以帮助判断肺功能的损害程度、治疗效果以及组织器官对氧的输送和利用状况。
§常用呼吸功能监测参数: 1)潮气量;2)呼吸频率;3)死腔量/潮气量;4)二氧化碳分压;5)氧分压;6)血氧饱和度;7)肺内分流量;8)肺活量;9)最大吸气力呼吸呼吸监测监测脉搏氧饱和度脉搏氧饱和度脉搏氧饱和度脉搏氧饱和度( ( ( (SpOSpO2 2 2 2) ) ) )监测监测监测监测 和和和和 呼气末二氧化碳(呼气末二氧化碳(呼气末二氧化碳(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ETCO2 2)监测)监测)监测)监测呼吸治疗呼吸治疗 1))氧治疗:氧治疗:氧治疗是通过不同的供氧装置或技术,使病人的吸人氧浓度(FiO2)高于大气的氧浓度以达到纠正低氧血症和提高氧供的目的 2)机械通气的应用:§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呼吸衰竭可由肺氧合功能或呼吸泵功能障碍而引起前者是因肺病理改变引起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障碍,后者临床表现以CO2排出障碍为主,也可继发低氧血症 急性肾衰竭与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与急性肾损伤Acute Renal Failure (ARF)Acute Kidney Injury(AKI)一、概述一、概述定义:ARF是指短时间内发生的肾脏功能减退,即溶质清除能力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氮质代谢产物积聚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将AFR归于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标准•48h内血肌酐升高>0.3mg/dl;或者•血肌酐水平大道基线水平(7天前水平)的1.5倍•或尿量持续6h少于0.5ml/kg.h二、二、病病 因因可分为三类:可分为三类:•肾前性肾前性•肾性肾性•肾后性肾后性(一一)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Pre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出血、休克、脱水、心脏疾病、出血、休克、脱水、心脏疾病、过敏等致过敏等致有效循环血量有效循环血量↓药物等致药物等致肾血管肾血管收缩收缩 肾血流灌注急剧肾血流灌注急剧↓GFR↓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功能性肾衰功能性肾衰)肾小球损伤肾小球损伤肾间质疾患肾间质疾患GFR↓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器质性肾衰器质性肾衰)(二二)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Intra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坏死 肾实质损害肾实质损害肾缺血、肾毒素致肾缺血、肾毒素致(三三)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Post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见于从肾盂到尿道的尿路急性梗阻ARF三大临床表现•尿量明显减少少尿--------少于400 ml/d无尿--------不足100 ml/d•血肌酐,尿素氮急剧升高•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ARF分为两个阶段• 少尿期• 多尿期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少尿期临床表现1.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高钾血症•高镁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低氯血症•低钠血症•水中毒•酸中毒“三高、三低、三中毒、一倾向”2. 代谢产物的积聚:呕吐,头疼,烦躁,无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氮质血症•尿毒症3. 出血倾向:常有皮下,口腔,胃肠出血.•由于血小板的质量下降•凝血因子减少•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多尿期临床表现少尿少尿7~14天后天后24h尿量增加至尿量增加至800ml.尿量增加的三种形式:尿量增加的三种形式: 突然增加突然增加 逐步增加逐步增加 缓慢增加缓慢增加尿量增加并不一定病情减轻尿量增加并不一定病情减轻,,多尿期易出现:•感染•低血钾临床表现为全身虚弱,易发生感染加上低血钾而死亡五、诊五、诊 断断•病史及体格检查病史及体格检查•尿量和尿液检查尿量和尿液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清肌酐血清肌酐>177 mol/L血清尿素氮血清尿素氮>18 mmol/L•电解质测定电解质测定•其它检查:其它检查:影像学、肾穿刺影像学、肾穿刺六、六、治治 疗疗少尿期治疗:少尿期治疗:•控制水分和电介质:控制水分和电介质:记录记录2424小时出入量,输液量小时出入量,输液量= =显性失水显性失水+ +非显性失水非显性失水- -内生水内生水严禁摄入钾,适当补充钙严禁摄入钾,适当补充钙•营养:营养: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预防和控制感染: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护理,避免使用肾毒性抗生素加强护理,避免使用肾毒性抗生素•纠正酸中毒: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血液滤过碳酸氢钠,血液滤过腹膜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少尿期治疗:少尿期治疗:•预防和治疗高血钾预防和治疗高血钾>5.5mmol/L>5.5mmol/L时时①①静注静注10%10%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钙 20 ml20 ml②②静滴静滴5%5%碳酸氢钠碳酸氢钠 100 ml100 ml③③高渗糖高渗糖+ +胰岛素静滴(胰岛素静滴(25 g Glu 25 g Glu ++ 6 U RI6 U RI))>6.5mmol/L>6.5mmol/L时,血液透析时,血液透析•透析疗法透析疗法腹膜透析:适于非高分解代谢腹膜透析:适于非高分解代谢血液透析:适于高分解代谢,病情危重者血液透析:适于高分解代谢,病情危重者多尿期治疗:多尿期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功能监测,控制氮质血症肾功能监测,控制氮质血症•增进营养,增进营养,补充蛋白质补充蛋白质•治疗原发病治疗原发病•防止各种并发症防止各种并发症七、七、预防预防•注意高危因素:严重创伤、大手术、全身性感染、持续低血压•抗休克治疗:•预防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对肾小管的毒性:碱化尿液,甘露醇•特殊手术的术中术后肾功能保护:速尿,多巴胺•区分肾前性和肾性ARF:出现少尿时,应用补液试验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actue hepatic failureactue hepatic failure((AHFAHF))概念概念急性肝功能衰竭(AHF):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在短期内出现肝脏功能急剧恶化,导致肝脏功能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从而表现为进行性神志改变和凝血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一、一、病因病因1.病毒性肝炎2.化学物中毒3.外科疾病4.其他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二、二、诊断标准诊断标准诊断标准:1.既往无肝炎病史,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起病后2周出现极度乏力、伴明显的恶心、呕吐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3.迅速出现2度以上的肝性脑病4.出血倾向明显5.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6.病人黄疸急剧加深 三、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早期症状 非特异,恶心呕吐,腹痛,黄疸•2.意识障碍•3.肝臭•4.出血•5.并发其他器官系统功能障碍•6.实验室检查四、四、疾病预防五、治疗•1.病因治疗•2.一般治疗•3.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4.预防感染•5.肝性脑病的治疗•6.人工肝支持•7.肝移植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心心 肺肺 脑脑 复复 苏苏可以导致可以导致呼吸呼吸呼吸呼吸心跳心跳心跳心跳骤停骤停骤停骤停急 病创 伤中 毒溺 水触 电其他其他: :麻醉麻醉/ /手术意外手术意外…………复苏技术发展的重要概念复苏是使心跳呼吸停止而处于临床死亡期的病人重新获得生命的急救措施CPRCPRCPCRCPCRu心跳骤停 (Cadiac Arrest)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失去泵血功能。
u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对心跳、呼吸停止病人实施急救而采取的措施u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是针对心跳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并使患者脑功能得以恢复的所有手段2005年年AHA对对CPR指南进行了修正指南进行了修正 时间就是生命!1818秒秒后脑缺氧后脑缺氧3030秒秒后昏迷后昏迷6060秒秒脑细胞开始死亡脑细胞开始死亡6 6分钟分钟脑细胞全部死亡脑细胞全部死亡1010分钟分钟不可逆转的死亡不可逆转的死亡4 4分钟内为抢救的黄金时间,分钟内为抢救的黄金时间,所以要强调现场复苏所以要强调现场复苏一旦呼吸心跳停止一旦呼吸心跳停止什么叫现场?“生存链”的4个重要环节 (Chain of Survial)①①尽早识别并启动紧急医疗尽早识别并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服务系统(EMS)(EMS);;②②尽早进行尽早进行CPRCPR;;③③尽早以除颤器除颤;尽早以除颤器除颤;④④尽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尽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①①②②③③④④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4,4个环节中早期电除颤是挽救个环节中早期电除颤是挽救病人生命最关键的环节。
病人生命最关键的环节心跳骤停的判断心跳骤停的判断 意识消失或对刺激无反应意识消失或对刺激无反应 呼吸停止或不正常呼吸停止或不正常 大动脉搏动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无需摸脉搏(因专业人员有无需摸脉搏(因专业人员有35%错判)错判) 力争力争10秒钟内完成,及早开始复苏,秒钟内完成,及早开始复苏, 存活率就会越高存活率就会越高 复苏步骤复苏步骤 发现病人失去知觉后:Ø轻摇并呼叫,判断神志状态(轻摇并呼叫,判断神志状态(1010秒)秒)Ø迅速呼叫他人协助,拨打急救中心迅速呼叫他人协助,拨打急救中心Ø将病人置于仰卧位(外伤病人注意保护脊将病人置于仰卧位(外伤病人注意保护脊柱、颈、腰部),背部衬托硬物柱、颈、腰部),背部衬托硬物Ø跪或站在病人肩部,开始复苏跪或站在病人肩部,开始复苏 复苏后治疗复苏后治疗 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 PRT心肺脑复苏分为三个阶段心肺脑复苏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心肺复苏初期心肺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 BLS 后期心肺复苏后期心肺复苏 (高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C:建立人工循环:建立人工循环 CirculationA: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 AirwayB:进行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 BreathingD: 除颤除颤 Defibrillation一、初期复苏一、初期复苏 basic life support, BLS电机械分离电机械分离 心脏停搏的类型心脏停搏的类型 心室停顿心室停顿心室纤颤心室纤颤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q心脏按压是通过间接或直接按压心脏,以形成暂时人工循环的方法 Ø维持心脏的充盈和搏出Ø诱发心脏的自律性搏动Ø预防重要器官(脑)因较长时间缺血缺氧导致的不可逆性改变分为:胸外心脏按压 开胸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external chest compression)Ø原理:胸泵机制,心泵机制。
Ø心泵机制:心室受胸骨和脊柱的挤压而泵血Ø胸泵机制:胸腔内压力的增减,类似心脏挤压 心跳骤停早期,心脏瓣膜功能较好,心泵机制为主随缺血时间延长,瓣膜功能逐渐丧失,逐渐以胸泵机制为主Ø并发症:肋骨骨折,内脏损伤,血气胸A AB B成人成人 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单人)(单人)(单人)(单人)C: 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成人胸外心脏按压(双人)(双人)(双人)(双人)A --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 : 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及分泌物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及分泌物 用托下颌法、提颏法或抬颈法防止舌下坠造用托下颌法、提颏法或抬颈法防止舌下坠造 成呼吸道阻塞成呼吸道阻塞 有条件可借助器械,如口咽、鼻咽通气道、有条件可借助器械,如口咽、鼻咽通气道、 气管内插管等法气管内插管等法 昏迷病人舌和会厌阻塞上呼吸道昏迷病人舌和会厌阻塞上呼吸道托下颌法托下颌法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头提颏法仰头提颏法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头抬颈法仰头抬颈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口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气管导管气管导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喉镜喉镜气管插管气管插管B: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口对面罩、口对气管内插管、口对气管造口人工呼吸•面罩和简易呼吸囊人工呼吸•气管内插管和简易呼吸囊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机口对口人工呼吸:成人气量约800~1000ml,频率10~14次/分,有效时可看到胸廓起伏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口)口对口)口对口)简简易易呼呼吸吸器器通气面罩通气面罩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简易呼吸器)(简易呼吸器)Breathing:进行有效人工呼吸:进行有效人工呼吸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是 BLS 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呼吸方法。
Ø呼出气氧浓度为16.3%~17%;对于原来肺功能正常者,PaO2可达75mmHg,SaO2高于90%Ø应避免过度通气而导致心输出量下降Ø注意防止出现返流和误吸Ø每次人工呼吸的吸气时间应大于1秒钟,并可看到胸廓起伏,成人潮气量约为500~600mlØ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有心跳者人工呼吸成人为10~12次/分;人工气道建立后2人进行CPR时,通气频率为8~10次/分 D: 除颤除颤 Defibrillation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心律失常80%80%为室颤,自行转为室颤,自行转复者很少,除颤每延迟复者很少,除颤每延迟1 min1 min,成功率将下降,成功率将下降7%7%~~10%10%Ø如果在室颤发生的最初4分钟内进行除颤,并在除颤前后进行有效的CPR,将使复苏成功率成倍提高Ø电除颤是用一定能量的电流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发生除极化,并均匀一致地进行复极,然后由窦房结发放冲动,从而恢复有规律的、协调一致的收缩Ø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有效方法,粗颤时效果更好Ø各种措施再加肾上腺素可将细颤转为粗颤未进行CPR,延迟除颤早期CPR,延迟除颤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CPCR存活率存活率成人成人小儿小儿胸外除颤胸外除颤 200 J 200 J→300 J →300 J →360 J→360 J2 J / kg2 J / kg胸内除颤胸内除颤20 20 ~ ~ 80 J80 J5 5 ~ ~ 50 J50 J电极的位置电极的位置两个电极的安置应使心脏(首要是心室)位于电流的路径中,保证电流最大限度通过心肌。
一般均用前侧位,前电极放在胸骨右侧右锁骨下方,侧电极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的中心位于腋中线上手控电极板须紧压于胸壁,两电极板间必须分开,涂于电极板上的导电糊或盐水纱垫间胸壁不能有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胸内除颤胸内除颤胸外除颤胸外除颤电极位置电极位置ØØA:A:胸骨右缘锁骨下胸骨右缘锁骨下 ØØB:B:左乳头外侧腋中线左乳头外侧腋中线AB高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呼吸支持•恢复和维持自主循环•CPR期间的监测•药物治疗高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给药途径给药途径:•静脉给药静脉给药 (安全、可靠、首选)安全、可靠、首选)•气管内给药气管内给药 •心内给药心内给药 (有其它途径给药,一般不考虑有其它途径给药,一般不考虑心内注射,气管内给药可获得同等效果心内注射,气管内给药可获得同等效果)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恢复停跳心脏的心电活力,使心恢复停跳心脏的心电活力,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增强心肌收缩力,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增强心肌收缩力,首选首选复苏药物复苏药物成人肾上腺素剂量:成人肾上腺素剂量: 每次每次0.5 ~ 1mg ,,3~5min重复重复 无效时可加大剂量(无效时可加大剂量(0.2mg/kg)) 总剂量为总剂量为2~5mg 持续泵注持续泵注1~10ug/kg/min高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 -药物治疗阿托品:阿托品:0.5-1.0 mg/次,必要时次,必要时5分钟重复分钟重复氯化钙氯化钙::10%氯化钙氯化钙2-4 mg/kg,缓慢静脉注射。
缓慢静脉注射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1 mg/kg 静脉推静脉推注,必要时注,必要时2-4 mg/min 静脉滴注静脉滴注 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纠正酸中毒高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 -药物治疗Ø大剂量肾上腺素(0.1~0.2mg/kg):提高心肌灌注压,心脏复跳率、脑血流量明显增加,但可能加重复苏后心肌和神经系统功能不良Ø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on):↑器官灌注Ø乙胺碘夫酮(amiodaron):电除颤难以转复的室颤/无脉室速Ø碳酸氢钠不作为抢救一线药物Ø钙剂对于各种类型的心跳骤停并无益处⑴ NaHCO3不能提高除颤成功率和存活率;⑵ 使氧离解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对氧的摄取;⑶ HCO3-与H+反应生成H2CO3,很快分解成CO2和H2O,CO2进入细胞膜,加重细胞内酸中毒;⑷ 导致pH增高,低钾,引起严重心律失常;⑸ 使血浆成高钠性高渗状态,细胞内钠增多,引起细胞内水肿;⑹ 使同时输入的儿茶酚胺灭活⑴ 心跳停止时间超过10min,pH < 7.20;⑵ 心跳停止前已有代谢性酸中毒或高血钾;⑶ 孕妇心跳停止,pH < 7.30,因为酸中毒可使小血管收缩,胎盘血流量减少。
大量输注大量输注NaHCO3((>2mmol/kg)是有害的:)是有害的:使用使用NaHCO3的适应证是:的适应证是:心肺复苏后引起呼酸为主的混合性酸中毒,可过度通气心肺复苏后引起呼酸为主的混合性酸中毒,可过度通气复 苏 后 治 疗1. 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复苏后应对呼吸系统进行详细检查;自主呼吸未恢复、有通气或氧合功能障碍者,应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氧合功能对复苏后治疗尤其是对心、脑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 2.2.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 ::循环功能的稳定是一切复苏措施之所以能奏效的先决条件复苏后期必须严密监测循环功能;维持血压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为宜,有利于脑内微循环血流的重建3.3.防治肾衰竭防治肾衰竭 ::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维持循环稳定,保证肾脏的灌注压主量避免应用使肾血管严重收缩及损害肾功能的药物,纠正酸中毒及使用肾血管扩张药物等都是保护肾功能的措施 复 苏 后 治 疗脑复苏 1)定义:为了防治心脏停搏后缺氧性脑损伤所采取的措施称为脑复苏 2)脑组织生理特点:代谢率高,氧耗量大,能量储备有限脑完全缺血10—15秒,脑的氧储备即完全消耗,病人意识丧失;20秒后自发和诱发脑电活动停止,膜离子泵功能开始衰竭;1分钟后脑干的活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4一5分钟内脑的葡萄糖及糖原储备和三磷酸腺苷(ATP)即被耗竭。
大脑完全缺血5—7分钟以上者,发现有多发性、局灶性脑组织缺血的形态学改变 3)脑复苏的主要任务:防治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以减轻或避免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功能 Ø脑复苏的原则脑复苏的原则 防治和缓解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避免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的成活降温降温Ø及早降温:脑缺血缺氧最初10min内是降温的关键时刻Ø足够降温:迅速降至35-33℃(浅低温)肌张力松弛,呼吸、血压平稳,EKG无异常Ø降温到底:听觉初步恢复,四肢动作协调后方可终止逐步复温,切忌反跳Ø降温前给予镇静药,避免寒战降温的重点是脑组织,降温的重点是脑组织,在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可在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可放置冰袋放置冰袋促进脑血灌注•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 提高动脉压,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脱水、降温和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目前防治急性脑水肿的有效措施脱水:脱水:应以减少细胞内液和血管外液为主,通过增加出量完成;不应减少血管内液和/或限制入量•渗透性利尿(甘露醇)•强效利尿药(速尿)Ø理论上可以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酶的活性,改善血脑屏障和脑血管的通透性,缓解脑水肿,但临床应用仍有争议。
Ø应用宜尽早开始,心脏停搏的即时可静滴氢化可的松100~200mg,以后用地塞米松20~30mg/24h一般使用3~4日即可全部停药,以免发生并发症肾上腺皮质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