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27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非编码区对于抗虫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不可缺少B.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C.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至近缘作物,从而造成基因污染D.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来确定的参考答案:D【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解答】解:A、基因工程的关键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由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终止子等部分组成,可见启动子、终止子等非编码区的调控序列对于抗虫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A正确;B、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会引起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B正确;C、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至近缘物种,从而造成近缘物种也有抗虫基因,该近缘物种再通过授粉会造成基因进一步扩散和污染,C正确;D、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来确定的,D错误.故选:D. 2. 下图显示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群1和2中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不存在生殖隔离,属同一物种 B.种群1中A'基因的出现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种群1新基因型A'A甲虫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种群1和2中不同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种群1和种群2甲虫的变异和进化方向参考答案:D3.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并通过动物分泌的乳汁来生产血清白蛋白。
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与天然存在的目的基因完全一样B.基因工程能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C.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DNA,可产生相同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参考答案:A4. (09长沙一中、雅礼中学联考)下列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是因为该项措施能降低某些遗传病的发病率B. 基因重组可以通过产生新的基因,表现出性状的重新组合C.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运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D. 若DNA中某碱基对改变,则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肯定会发生改变参考答案:答案:A5. 将野兔引入某岛屿,1?7年野兔种群的相对增长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 B.第4年开始,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该岛屿上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两倍D.图中的数据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后得出参考答案:B 据图分析,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到0,说明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即逻辑斯谛增长,A正确;第4年开始,种群的增长速率降低,但是数量仍然在增加,B错误;第4年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处于K/2,则K值为第4年时的两倍,C正确;野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D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 【名师点睛】“S”型曲线中注意点: ①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②K/2处增长率最大 ③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6. 下列叙述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②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③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互换④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1条21号染色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B【考点】98: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①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正确;②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错误;③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变异,错误;④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1条21号染色体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正确.所以正确的是①④.故选:B.7. 下列各项培育植物新品种的过程中,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的是 A.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B.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无籽西瓜C.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优质小麦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参考答案:B8.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置。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一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CO2 B.提取装置二中D处液体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 C.装置二中D瓶应先封口一段时间后,再与E瓶连接 D.两个装置均必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参考答案:D9.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其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B.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外植体也需要消毒 D.愈伤组织的形成是一种再分化过程参考答案:D10.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B.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参考答案:B11. 脂质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以下哪项不是脂质的生物学功能 A.构成生物膜 B.调节某些代谢过程 C.协助物质的跨膜运输 D.储存能量参考答案:C12. 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参考答案:C13. 某实验小组做植物的无土栽培实验,按标准配制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在培养过程中,将植物的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并及时添加补充培养液。
第一周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全株萎蒿,继而死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第一周植物在完全培养液中既吸收无机盐也吸收水分B.第二周采用通入空气的方法可以缓解缺少无机盐症状C.植物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是因根细胞缺少相应的载体D.第三周萎蔫可能是此时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第一周植物长势正常,能吸收无机盐和水,第二周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不能提供植物吸收无机盐所需能量,通入空气可促进无机盐吸收,第三周植物萎蔫可能是培养液水分损失较多,导致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ABD正确C项植物缺少无机盐是因为培养液缺少氧气,导致无法提供吸收无机盐所需能量,不是根细胞无相应载体,C错误14.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C、H、0、N、P是ATP、染色质、质粒共有的化学元素B.线粒体、核糖体、质粒、酶等结构或物质中肯定不含有核糖C.糖蛋白、抗体、RNA聚合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D.引起甲型流感的病原体HIN1病毒的遗传物质只含有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参考答案:B15. 资料表明: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
某学习小组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培养皿等1)其中某位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a.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其均匀分成5份,置于5个培养皿中培养,分别编号1、2、3、4、5b.在1-4号培养皿中加入用生理盐水配制的、等量不同浓度的____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____,作为对照组摇匀后,放到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c.取出5个培养皿,立即分别吸取上层培养液,用____(工具)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并记录2)请纠正该同学操作上的两处明显错误:____3)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①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4)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肿瘤细胞,经24 h培养后,取一滴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64个肿瘤细胞,则此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____h。
参考答案: (1). _二氯二乙胺 (2). _等量生理盐水 (3). 血球计数板 (4). _在“冰箱中”应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立即分别吸取上层培养液”应改为“将培养皿轻轻振荡几次后,吸取适量培养液” (5). _二氯二乙胺浓度 (6). 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7). 4............(1) 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以及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推知:b步骤中的1-4号试管为实验组,应加入用生理盐水配制的、等量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为对照组,应在其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由a步骤中的“取肿瘤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可知:在c步骤中应使用血球计数板对肿瘤细胞进行计数2) 培养的肿瘤细胞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增殖,因此在“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