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高考改卷心得体会.pdf
3页整理人:湖北安陆一中伍海军(:597917478 )2019 年高考改卷心得体会河南漯河市数学教研室一、新课标卷1 整体评价(文科)分析整张试卷,今年高考全国卷文科数学考查的题目顺序、知识点、题型很常规,较于往年没有很大的变化,当然,总体要比往年稍难点,第19 题概率统计题情境新颖,容易出错题目难度分布合理,从易到难,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整张考卷1、选择题部分:基础题1、2、3、4、8、9 题,中等难度的题5、6、7、10、11,难题 12题总体来讲基本沿袭了以往新课标的出题模式和难易程度,知识模块上加强了对于函数的考察,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导数单调性等典型题型都体现在选择题部分,这些题型都是我们平时在模拟练习时重点练习的题目,所以学生相对还是比较好拿分的选择题在立体几何部分,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出后了更高的要求,第7 题和第 11 题都是立体几何部分,需要同学准确的画出几何体识别出线面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文科学生薄弱的部分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部分的练习这次考试在运算的准确度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出题人设置了不少的陷阱等待学生去注意,也是拿到理想分数的关键2、填空题部分:基础题主要是13-14 题,中等难度题主要是15、16。
总体来讲难度和选择题的难度基本一致,第15 题考核的是必修2 的直线与圆部分,通过垂径定理求解圆的面积,是本章的基本题型但是由于题干中含有参数,导致很多同学不敢下手,第16 题考核是线性规划的截距类,需要认真审题,挖掘出题目的不等关系,确定目标函数这是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忽略的一点,也是很多同学容易错误的点3、解答题部分:基础题17、18 题第 1 问, 20,21 题第 1 问,选做题23,24,中等难度的题 18 题第 2 问, 19 题,难题20 和 21 题第 2 问第 17 题与前几年一样考察的数列基本量的运算,难度不大,只要公式记忆准确,拿满分还是没有问题的第18 题立体几何考核的投影问题,不是我们平时模拟练习的平行垂直的证明,但是只要知道投影的本质是线面垂直,我们通过线面垂直的判断和正棱锥的定义即可得证第19 题概率相信是很多学生原本最有信心拿满分的题目,但是这道题目由于背景的原因很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分析清楚题目的意思,而且由于又结合了函数的解析式,无形中又增加了题目的分析难度第20 题圆锥曲线以抛物线为外衣,第一问考核的圆锥曲线以数代型的思想,把题目中涉及到点的坐标一一表示出来,设出 OH直线与曲线联立,利用韦达定理表示出H点坐标,通过相似求出纵坐标比值即可。
第二问还是常规的直曲联立题型,只不过是换了新的问法,但在运算上的难度降低不少,只需整理出联立后的根的判别式即可第21 题导数题目基本和我们平时练习的题目一致,含参导数单调性的讨论,函数零点问题转化为极值的正负的讨论,都是平时经常练习的题型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综合整张试卷,函数的考核进步加强,考核模块比较集中,对于各个模块考核的深度较强概率圆锥曲线做到创新中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基础知识上创新,用心审题上做文章等等所有变革都是引导我们要进一步注重基础,夯实基础,不要一味地死记结论,不寻求思路的由来,忽略了定义定理的重要性二、学生失误分析1、高三平时考试没有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学生得失分点不明确高考阅卷评分原则,比起平时老师阅卷,更加强调知识点的把握,更加客观,评分本着“给一分有理,扣一分有据”的原则 每个题的总分值都精细地分配为1 分或 2 分,寻找得分点,通过“见点得分”,“踩点”得分,上下不受牵连以本人所改理科20 题评分标准为例:( 国标答案)整理人:湖北安陆一中伍海军(:597917478 )2、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够扎实,审题理解能力应用公式能力较差以今年解答题20、 21 为例,全省理科近38 万人, 20 题零分有26 万多, 21 题全省只有30多个满分,第一问定义题和常见分类讨论基本不得分,平均分都在一分左右,可谓是让改卷老师大跌眼镜,从改卷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确实非常不牢靠,应在平时加强基础知识练习。
尤其高三年级进行的三轮复习感觉流于形式,希望能有所改进 3 、缺乏严谨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功不扎实, 运算能力差 , 空间想象能力不强书写不规范,解题后不反思,影响考场发挥从评卷过程来看,数学符号,用语表达不规范,而造成失分现象不少文、理19 概率统计的应用题,没有必要的文字表达而失分再加上计算错误,费时费力,而得不到分比如文科17 题平均分一分,不少同学都是基本功太差,运算能力太差 4 、思维层次不高,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薄弱,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差涉及数学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及与不等式的应用,学生这方面的意识薄弱,知识能力上显露出不足,数学基础知识、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等掌握不够牢固三、对教学的启示1、学习考纲,研究考题考试大纲是高考法规性文件,明确指出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对于要考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要考到什么程度均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复习时尤其是后阶段的复习要学习考纲,研究考纲 .以高考命题坚持的:“两个有利”为指导思想,即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因此,高考题必将对中学数学教学发挥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复习时无论哪部分内容,我们都应该认真的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情况,命题形式,命题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2、重视对概念、定理的理解性教学概念不清、理解不透是本次答卷中失分最多的一个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是教学新知识时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这一教学理念是新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特点 ,要求师生共同实践、体验结合我校三轮复习策略,灵活安排好教学战术,切莫流于形式3、突出主干知识今年的高考试题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从整卷考查的内容来看,今年的试题考查了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文理科试卷的重点都落实在新七块:函数与导数、不等式、数列、概率与统计、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直线平面与简单几何体4、突出能力立意从 知识立意 转向 能力立意 是数学考试大纲中创新意识的体现,今年的数学试题再次突出基础和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的特点,注意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命题,突出考查了思整理人:湖北安陆一中伍海军(:597917478 )维、运算、空间、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18 题立意较好,很多学生没有理解清楚题意,无从下手,充分体现出能力立意四、不同分数段的学生提分窍门(参考建议)1. 60分考生赶紧去啃公式对于做历年试题、模考题能考60 分,目标分数是90 分的同学来说,梳理知识点很关键,因为考 60 分说明知识点没掌握好。
数学科目中固定的公式其实没有同学们想象得那么多,一口气背下来,做题就会顺利很多2. 80 90 分奔 120+的考生要总结常考题型那些现在能考八九十分,努力要拿下120 分的同学,一般缺乏的是知识框架和条理考生可把数学大题的每一道题作为一个章节,自己或者找老师把每章节的知识脉络捋顺在这个基础上,再试着总结每道大题常考的几种题型例如,数列题基本上第一问求通项公式( 记住求通项公式常用的几种办法) ,第二问求前N项和 ( 通常裂项相消或错位相减) 或者数列的证明( 包括不等式证明 ) 这样做题的时候大部分的内容就都了然于胸只是要符合总结的框架套路的题,都是可以直接秒刷的,所花费的时间是用来计算、写字的能做到这样,120 分就不在话下了其实要拿到120 分并不难,只要分配好各种题型的丢分就可以了选择加填空最多错3个,这个可以通过训练达到,因为大部分的题都是固定的一般来说,有集合的题( 称之为“简单送分的 ) 、向量的题 ( 送分的 ) 、充分必要条件的题( 送分的 ) 、复数的题 ( 送分的 ) ,立体几何三视图还原求体积表面积的题( 经过训练就是送分的) ,还有线性规划的题( 经过训练也是送分的 ) 。
当你总结出题目的出题策略时,答题就变得很简单了关于大题方面,基本上三角函数或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应该是考生努力把分数拿满的题目至于解析几何,按照套路去写,有的题写着写着就有思路了导数如果想出难题也可以非常难,但想拿满分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建议同学这两道题上可以丢一些分总结下来,小题部分,15 分可以丢 ;大题部分,丢分尽量控制在15 分的范围内3. 120+ 奔 140+的考生要减少总体失分分数达到120+的同学,知识框架应该有了,做题的套路也有一些了那么怎么提高?可以从上述丢分的地方抢分,把选填的分数拿到,把标准提高到最多错一个; 大题部分就在丢分那两道题里再找提高的空间考生要注意,这个时候前4 道大题基本是不可再丢分的,否则就永远陷在 120+的循环里出不来,最后都不知道该补哪一块了4. 140+ 奔 150 的同学要转移复习中心现在数学140+,努力奔向150 的同学们,只有一个建议好好学英语、语文或其他科目去吧,你们的提升空间不在数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