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烟台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14页山东省烟台第十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能说明常温下二氧化硅是很坚硬的固体而二氧化碳是气体的原因是 ( )A.硅的非金属性比碳的活泼B.二氧化硅中硅氧键的类型和二氧化碳中碳氧键不同C.硅氧键的键能比碳氧键的键能大得多D.二氧化硅晶体类型和二氧化碳晶体不同【答案】D【解析】本题比较两种晶体的物理性质,应该从晶体所属类别入手由于SiO2是一种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而CO2是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分子晶体,因此SiO2晶体的熔沸点高、硬度大,而二氧化碳的熔沸点低2.现有含MgCl2、AlCl3均为n mo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NaOH溶液至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离子形成沉淀或沉淀的溶解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离子Mg2+Al3+物质Al(OH)3开始沉淀时的pH8.933.56开始溶解时的pH8.04完全沉淀时的pH10.924.89完全溶解时的pH12.0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向含MgCl2、AlCl3均为n mol的混合溶液中滴NaOH溶液至过量,首先发生反应:Al 3++3OH-=Al(OH)3↓;当溶液的pH=8.04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发生反应:Al(OH)3+ OH-=AlO2-+ 2H2O,由于Al(OH)3沉淀完全溶解时溶液的pH=12.04,此数值大于Mg(OH)2开始形成沉淀的pH8.93,所以随着NaOH的滴入,当溶液的pH逐渐增大到8.93,又发生反应: Mg2++2OH-=Mg(OH)2↓;当溶液的pH=10.92时,Mg(OH)2沉淀完全。
继续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Al(OH)3+ OH-=AlO2-+ 2H2O,Al(OH)3再溶解,当溶液的pH=12.04,Al(OH)3完全溶解,沉淀达到最小值故表示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图像是C答案选C考点:考查图像法在表示反应过程中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关系的应用的知识3.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水浴加热B.产物除乙酸丁酯外,可能还有其它的酯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因此反应需要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故A正确;B、由于1-丁醇也能和硫酸发生酯化反应,所以在酯化反应过程中,可能还有其它的酯,故B正确;C、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会使乙酸丁酯,发生水解而使实验失败,故C错误;D、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加乙酸的量,可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故D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酯生成的有关实验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实验题的考查。
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取是类推其他酯的制取的基础,注意酯化反应的特点及酯的性质来解答4.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NO2球中存在2NO2N2O4,△H<0,正反应放热,NO2球放入冷水,颜色变浅,NO2球放入瓜热水,颜色变深,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A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水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同时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向电离方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增大,B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C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氨水中存在电离,稀释电离平衡性质移动,稀释10倍,PH变化<1,D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5.两份铝屑,一份与过量HCl反应,另一份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产生的H2体积比为1:2,则两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 1:2 B. 1:1 C.1:3 D.2:1【答案】A【解析】铝和酸碱反应比值都是2Al-----3H2 ,产生的H2体积比为1:2,则两份铝屑的质量比为1:2 6.对室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B.使温度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均不变C.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D.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醋酸钠后,抑制了醋酸的电离,氢离子浓度降低,PH增大,盐酸与醋酸钠反应生成弱酸醋酸,使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两溶液的PH均增大,正确;B、温度升高,促进了醋酸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基本不变,错误;C、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氢离子物质的量增加,PH变化小于1,盐酸中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盐酸PH变化为1,但两溶液的PH均增大,错误;D、由于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锌足量,醋酸产生的氢气多,D错误;选A.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PH大小比较等知识。
7.2007年8月22日,厦大科学家首次合成罕见铂纳米晶体它在能源、催化、材料等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应用价值铂在中学化学领域有广泛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铂纳米晶体在火焰上灼烧呈无色B、氨气催化氧化中铂纳米晶体的催化效率比普通铂丝大C、铂丝可以作为燃料电池负极,可燃气体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D、铂纳米晶体与硝酸反应,而铂不溶于硝酸【答案】D【解析】铂是不活泼金属.与硝酸不反应,可用作电池的负极.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2H+ + CO32-== CO2↑+ H2OB.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 + SO42- == BaSO4↓C.铁与稀硫酸反应:Fe + 2H+ == Fe2+ + H2↑D.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2H+ + SO42-【答案】C【解析】碳酸钙为难溶物,不可拆,故A错误;B中还会生成弱电解质水,故错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是硫酸,故D错误9.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c(H+)=1×10-14 mol·L-1,在这种溶液里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NH4+、SO42-、Cl-B.K+、Fe2+、MnO4-、Cl-C.NH4+、SiO32-、NO3-、K+D.Na+、K+、HCO3-、Mg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c(H+)=1×10-14 mol·L-1,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A.在酸性溶液中,H+与 Al3+、NH4+、SO42-、Cl-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B.在酸性溶液中,H+与K+、Fe2+、MnO4-、Cl-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若在碱性溶液中,Fe2+与OH-会发生反应形成Fe(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在酸性溶液中,H+与SiO32-会发生反应形成H2Si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环境中,OH-与NH4+会发生反应,形成NH3·H2O,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在酸性环境中,H+与HCO3-会发生反应:H++HCO3-=H2O+CO2↑,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环境中,OH-与HCO3-、Mg2+会发生反应:OH-+HCO3-=CO32-+H2O,2OH-+ Mg2+=Mg(OH)2↓,不能大量共存,错误考点: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的知识10.在25 ℃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0×10-13 mol·L-1,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一定呈碱性B.该溶液可能呈酸性C.该溶液的pH一定是1D.该溶液的pH不可能为1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水电离产生的c(H+) 为10-13mol/L,说明该溶液抑制水的电离,可能是酸或碱,pH可能约为1或13,A、该溶液可能是酸或碱,故A错误;B、该溶液可能是酸或碱,故B正确;C、该溶液pH可能约为1或13,故C错误;D、该溶液pH可能约为1或13,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名师点晴】向纯水中加酸、碱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w不变;向纯水中加入易水解的盐,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或OH-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w不变本题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为10-13mol/L<10-7mol/L,说明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了,可能是酸或碱,pH可能约为1或1311.图中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答案】D【解析】根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可知,X是第ⅥA,Y是是IA,Z是第ⅢA,W是第ⅥA,R是第ⅦA因此原子序数的递变可知,X是O,Y是Na,Z是Al,W是S,R是ClA不正确,原子半径应该是Y>Z>X非金属性越强,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Cl的非金属性强于S的,所以氯化氢的稳定性强于硫化物的,B不正确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物是硫酸,属于共价化合物,C不正确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氢氧化钠溶液中,D正确答案选D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和b为石墨,通电后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B.若a和b为石墨,通电后滴入酚酞,a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C.若a为铜,b为铁,通电后Cu2+向a电极移动D.若a为粗铜,b为纯铜,通电后b电极质量增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接电源正极,a为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A错;B、根据电极反应4OH——4e—=O2↑+2H2O可知,a电极附近OH—浓度降低呈酸性,滴入酚酞不呈色,B错;b为电解池的阴极,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b移动,C错;若a为粗铜,b为纯铜,通电后阴极发生:Cu2++2e-=Cu ,b电极上有铜析出,质量增加,D对。
选D考点:原电池及电解池原理13.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Z与T形成的Z2T 化合物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六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ZB.氢化物的沸点排序 :Y>T>R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T<RD.单质氧化性:Y>R>T【答案】【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审题“短周期主族元素”为1-18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可知R是C或S;“Z 2 Y、Z 2 Y 2 型离子化合物”根据高中的内容,应是Na 2 O、Na 2 O 2 ,即Z为Na,Y为O, “Z 2T 化合物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结合Z为Na及T为-2价可知T为S,而R则为C,所以Y为O、Z为Na、R为C、T为S,由坐标图可知X的半径及原子序数最比C小,只能是HA.O 2- ﹥Na + ,错误;B.氢化物CH 4 ﹤H 2 O,正确;C.酸性H 2 SO 4 ﹥H 2 CO 3 ,错误;D.O、C、S的单质氧化性强弱为O2﹥S﹥C ,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