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函授讲义.doc
39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宿州教育学院 李本军2008.8.1目录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第三章 语文教材和课程资源 第四章 语文教学设计第五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实施第六章 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第七章:说课听课(补)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概况第一节 有关概念界定第二节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三节 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第四节 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 有关概念界定一、什么是语文?“语文”,是“国语”和“国文”的合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故合言之”(叶圣陶语)二、什么是课程?课程是为各级种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三、什么是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其中包括呈示、对话、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第二节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1.“三、百、千、千”(集中识字)《三字经》相传宋代王应麟所编,三字一句,琅琅上口《百家姓》全书集姓氏400余个,每四字组为四言韵语,字字之间无联系,但因句句押韵,和谐流畅。
《千字文》传为南朝周兴嗣所著,其内容包括天文历史人伦各方面,对仗工整,押韵自然,四字一句共250句,恰为千字字均拓取王羲这手书《千家诗》在南宋刘英庄编选的基础上选录编定2.“五经” (汉代课程)“四书”(宋代课程)“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人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著作的合称3.文选读本(1)最早诗文总集,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一)识字教学的经验主要有5条: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2、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3、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4、联系日常生活5、激发儿童的兴趣二)阅读教学的经验1.熟读 精思 博览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观千剑则晓剑,读千赋则善赋” 2.评点法(三)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训练蒙学教文,注重锤字、炼句、布局、谋篇等项基础练2.多读多写多改我国古代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的说法,十分重视“多读”对写作的作用,把“读”视为“写”的重要条件,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先放后收”是历代学者主张的写作指导原则谢枋得也主张“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第三节 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一 、语文单独设科语文单独设科(1904),是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的也就是说,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语文教育制度的产物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下不得不下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实施教育改革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张百熙所拟的《钦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是为“壬寅学制”,但没有实行1904年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这就是“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其中的内容包括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等,语文也随之开始单独设科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1904)二、“国文”名称出现 早在前,蔡元培、梁启超等人就认为“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所要学的并不限于文字和文学,于是提议将这一学科定名为“国文”蔡元培等人1902年创办爱国学社,梁启超1906年前后创办长沙女子学堂,就将这一学科称为“国文”。
三、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五四”运动以后,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现代文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合法地位,并逐步占据主要地位这是克服传统语文教育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的根本措施可以说,语文学科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现代语文学科则是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产物第四节 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一、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述评(一)1949—1953年,“语文”名称和语文教育改革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这一改革举措主张听说读写并重,对于纠正传统语文教育中书面语言(文言文)脱离口头语言(生活语言)、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倾向,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1950年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套中学语文课本这套课本的基本特点是思想政治性强 (二)1953—1956年,“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195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在教育实习中举行了一次语文教学观摩课,当时在该校指导工作的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教授也应邀参加教材是当时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小说《红领巾》,教法是当时盛行的讲述法,也采用了正在学习运用的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是,不满7页的一篇课文,用了4个小时尚未教完,估计还需2小时。
每课时45分钟,教师的讲述都在40分钟以上,学生的活动不足5分钟普希金教授针对这种情况作了长篇发言其中肯定了一些优点,但基本上持否定态度指出的主要问题是“把课文逐字逐句的咀嚼得象粥一样烂,然后喂到学生嘴……教师过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睡眠状态中并且提出:“组成语文课的因素是:(1)朗读,(2)复述,(3)分析课文.……分析课文也应让学生做,教师予以启发、引导、补充和提高课后,中文系的学生依据普希金的意见对《红领巾》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于5月27日在师大女附中再次试教,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同年7月,《人民教育》发表了叶苍岑教授的《从<红领巾>的教学谈到语文教学改革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普希金的意见和中文系学生试教的经过该刊同时发表题为《稳步地改进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短评,指出:“普希金给我们指出了改进语文教学的方向,师大中文系同学已经‘打了第一炮’ 迅速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热潮,被称为“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主要有两方面:1、推动了教学方法改革比较彻底的改变了由文言文教学法沿袭而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僵化局面,使语文教学特别是现代文教学有了生动活泼的局面。
《红领巾》的教学核心是启发式与谈话法,即教师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是对现代文教学的深入研究,同时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2、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在“五个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语文教学特别是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1)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2)讲解生字生词、学生质疑问难等3)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点难点分析等4)总结主题思想5)研究写作特点这对普通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教师掌握教学常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但是,各地在学习“红领巾”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形式主义的倾向,比如,把“讲课”变成了“问课”,导致了谈话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滥用还有,把任何一遍叙述性的课文都当成文学作品来教,导致了“鉴赏法”、“分析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滥用三)1956—1958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为了避免语言、文学混合教学所产生的弊端,我国语文教育在1956年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中央教育部为此颁发了汉语与文学的教学大纲,并编写了初中汉语、初中文学与高中文学三套课本教材的特点是知识性强,并讲求系统《汉语》课本系统地讲授汉语知识、《文学课本》则强调纯文学和文学史系统。
这套分科型教材明确规定了汉语和文学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体系及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便于教师施教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文学课本份量太重、难度太大,对字、词、句等实际语言能力的训练重视不够;汉语课本内容呆板枯燥,术语概念较多,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文学教学、汉语教学和作文教学如何配合的问题没有解决等1958年该实验停止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对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探索时间虽短,却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四)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的语文教育“左”倾错误思潮泛滥全国,语文教育也未能幸免这一时期的语文教材强调“突出政治”、“联系实际”,排斥名家名篇,代之以简单化的标语口号作品语文课被上成了政治课,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五)1960-1966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语文教育鉴于58年以来 “左”的观点和做法,《文汇报》于1959年和1961年先后开展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讨论1961年后,语文教育界提出了“加强双基”的口号,1963年,张志公发表的《说工具》一文提出了著名的“工具说”,阐述了语文学科性质1963年教育部制定了新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同时编写全国统一使用且力图相对稳定的语文教材。
新大纲明确了语文教学目的,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原则,突出能力训练,强调文道统一使语文教学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六)1966—1976,“文革”时期的语文教育十年“文革”期间,把建国17年来的教育定为黑线专政(即在教育领域内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语文课首当其冲各地教材无一例外地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纲,语文教材选文主要为革命领袖著作、鲁迅作品、“样板戏”选场等,完全置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于不顾,导致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能力的全面下降七)1977—20世纪末,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新时期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有:(1) 内部活跃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学法研究会、语文教学研究会等相继成立各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和论著也相继问世语文教苑呈现出学会林立,论著迭出的生动景象2) 东西方教育思想碰撞激烈西方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育制度、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实验成果等,潮水般涌入国门3) 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层出不穷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等不同内容,整体、单项等不同层次,大规模、单位或个人等不同范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实验, 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探讨之深,持续之久,都是空前的。
世纪之交,人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97年末开始,许多人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为专题,发表署名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现状与出路问题的讨论这次大讨论促进和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也是语文教育界迎接21世纪伟大变革的前奏:2000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新的语文教材也正在试用中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一个新的适合21世纪信息时代需要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体系,已经着手构建并有待进一步发展第二章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教育大辞典)“度量教学质量的准绳”“描述的是学生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