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坦福D.school模式的设计创新教育教学论文.doc
3页斯坦福D.school模式的设计创新教育教学论文 斯坦福D.school模式的设计创新教育教学论文预读: 摘要:一、“设计师+”斯坦福D.school模式的设计教育(一)“设计师+”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的新的生态.因此,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培养“设计师+”型的创新人才,就需要设计师具备移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硬件开发能力等.(二)斯坦福大学D.schoolD.school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设计研究所,它的设计项目被苹果(Apple)、领英(Linkedin)等公司收购,所培养的设计人才和工程师被硅谷的科技公司争相招聘,原因就在于D.school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强调了设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回归到了设计的实践属性;强调了跨院系的合作,其教学宗旨是以设计思维的广度来加深各专业学位教育的深度.跨学科合作的目标早已为人熟知,但是在操作层面总是困难重重,问题就在于本位思考不容易被打破.而D.school实施的让设计师学科学技术、让工程师学习设计艺术的教育教学内容,以及每门课至少两名以上教师授课的配置、项目制课程设置方案、学生参与项目课题设定的教育教学方法都为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设计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斯坦福大学的D.school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笔者试图探索适用于国内高等艺术院校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以培养具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师+”的核心教育教学内容包括艺术设计、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三个方向的课程,适用于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以及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结合的新型设计领域,包括交互设计、移动APP设计、游戏、可穿戴设备设计、机器人设计、智能家居设计等.研究这种设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可以打通现有设计产品的传统格局,为设计师的概念设计提供现实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从世界范围来说,发达国家已经将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作为设计师的基本专业能力.在美国硅谷,高科技企业在招聘交互设计师或者设计人员时,对应聘者不仅提出了具备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要求,同时希望其能够具备软件开发或硬件设计的能力.设计师在工作岗位中面临着和后期软硬件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掌握“设计师+”的能力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应对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二、国内外设计创新教育的发展情况“设计师+”的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让传统的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设计专业学生掌握除设计专业知识以外的跨学科专业知识.就国内来说,中国传媒大学是较早对培养具有综合艺术设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设计人才有所尝试的院校,并且其人才培养成果获得国内外的认可.从生源角度来说,该专业的学生以理工科背景为主,因此在对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此外,包括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在内的一流高等美术院校都尝试过开设部分的软件开发课程或硬件设计课程,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程整体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延续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创新设计人才提出的高要求.在美国的高等艺术院校,如斯坦福大学的D.school、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等都为设计师开设了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课程,包括软硬件集成的设计项目实践课程.国外的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的学习从高职阶段就开始,不分文理科.而在中国,由于文理分科较早,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在逻辑训练、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弱,并且起步很晚.目前,美国一些高等艺术院校已经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开设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类的课程,软硬件开发技术已经作为一种通识教育出现在国际一流的艺术院校中.而国内的很多高等艺术院校尚未开设同类课程,或者虽然开设相关的课程,但由于师资结构、课程结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健全,推行速度很慢,实施效果也较差.三、“设计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设计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围绕设计师在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软件开发知识、硬件设计知识.笔者在研究斯坦福大学D.school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师资情况、现有课程结构、课程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等方面的情况,确立适用于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改革内容,包括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方式改革三个部分.(一)教育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笔者通过研究“设计师+”的课程内容,设计以传统设计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新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新教育教学内容.在设计思维教学方面,可采用D.school经典的DesignThinking(设计思维)课程,传授学生“传统设计思维方式+视觉化思考+社会化思考”;在专业技能教学方面,可采用D.school的d.science(设计科技)课程,传授学生“传统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软件开发技术+硬件设计技术”.课程内容围绕“设计师+”的概念展开,包括设计专业理论知识;软件开发知识和硬件设计知识;结合“产学研”的课程模式,设计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项目课程内容.(二)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参考D.school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包括采用大班式讲授法完成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的项目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对于知识加深和知识应用方面的学习探索;采用参与式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课程项目的设计与授课;用工作室教学完成跨学科项目学习小组的建设;采用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手段,用于分享基础知识的演示教学视频,便于学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预习、自习与复习.(三)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主要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出发,构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结合的评价体系.1.外部评价方面.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并向专家、企业等进行展示,获取来自课堂外部的评价,从而建立包括社会影响力、传播广度、好评率等在内的外部评价参考值.2.内部评价方面.将传统的课程教学成果评价改为课程过程考核与课程教学成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教师评价学生课程作业的考核方式,改为评价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学习成果、掌握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3.教师通过自述或课堂录像评价,以及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方式对课程进行整体性评价,同时对课程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使整个评价资料更为全面、客观、准确.(四)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改革的目标主要是根据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对设计人才提出的需求制定的.目标包括以下方面:培养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环境的,具有“互联网+”能力的创新型设计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设计思维、社会责任感和技术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设计人才;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学科建设改革,发展具有“互联网+”能力的新型设计学科;提高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师资的学术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构建适合全球互联网开放式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四、“设计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斯坦福大学的D.school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美国甚至是国际学生的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内容并不是适用于中国,中国的教育教学环境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针对中国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针对目前国内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个体特征来分析适合的跨学科、跨专业教育教学方法.(一)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结构更新所遇到的问题中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多以文科为基础,早在高职时期学生就进行了文理分科,造成大多数学生文理偏科的现象.如今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大多数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新型设计人才.而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基本停留在平面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空间设计、服装设计等以形式美教育为主体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与移动互联网所要求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硬件设计技术的专业知识背景、知识结构极不符合.“设计师+”的培养过程可以说是一个要让以感性思维为主的设计师插上理性思维翅膀的过程.针对知识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主体,即根据学生的个体特性来编制新的教育教学内容、教材和课件,开发未来适合设计师学习的教学平台,采用多媒体互动手段达到教学的目标.(二)跨学科、跨专业理论授课和实践授课所遇到的问题由于“设计师+”课程的跨专业特征,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具有深度还要具有广度.从完成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教师不仅应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的能力.在斯坦福大学D.school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每一个课程的开设都规定必须有2名或2名以上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这个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跨学科、跨专业的问题.但是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单纯地给一堂课配备2个不同专业的教师并不一定能得到“1+1>2”的效果.想要使教学得到1+1大于2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分别都具有跨学科的沟通技巧和知识背景,以及学生完成创新科技型设计项目的能力.因此,在“设计师+”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培养目标.(三)“设计师+”课程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提出的挑战“设计师+”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环境的、具有“互联网+”能力的创新型设计科技复合型人才.因此,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专业能力和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入门的基本条件.“设计师+”课程更注重的是启发式教学的结果,即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设计与科技融合的专业知识的能力,而这种后期才能逐渐展现的能力将随着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而不断进步.因此,“设计师+”课程的评价标准不能仅从单一的课程教学成果出发,还要综合其他因素设置适合的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五、结语根据原创论文统计数据分析研究,斯坦福大学D.school的设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提出了面向“互联网+”时代的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在“设计师+工程师”的教育领域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设计师+”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解决了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制定跨学科教学目标所面临的问题,明确了从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到评价体系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我国的设计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