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郴州市2019-2020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12页郴州市2018年高一第一学期学科教学状况抽测试卷高一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8页,有六道大题,共22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地区约500个石窟中,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飞天,是由佛教中的干闼婆和紧那罗演化而来干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干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干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现在,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②敦煌飞天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③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藻井、佛龛上沿和本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如北魏226窟北壁后部说法图西侧上方的一身散花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要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④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井、佛龛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
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五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飞天的风格特点虽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⑤古人云:敦,大也;煌,盛也敦煌石窟保存的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到14世纪(元代)历时千余年的众多飞天形象,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古老不衰的东方明珠,婀娜的飞天,静美的佛雕,辉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斑斓敦煌壁画为人人类展现出了一幅幅人文奇观,后人因敦煌壁画的绚丽辉煌而震撼,创作了无数敦煌歌舞选自《地理中国》)1.下列有关敦煌飞天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A.敦煌早期飞天多出现在窟顶平棋岔角、藻井和佛龛上沿等地方,后来飞天又出现在说法图中、佛龛内两侧和四壁经变画中B.干闼婆和紧那罗,分别译为天歌神和天乐神,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他们原是一对夫妻C.敦煌飞天在唐朝已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一时期创作的飞天造型各异,达到了飞天艺术的巅峰D.敦煌飞天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绘画艺术形象2.阅读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敦煌石窟的飞天是印度佛教“天龙八部”中众神之一,在佛国里专事送香、献花、供宝以及奏乐、歌舞一职。
B.从演化的角度看,敦煌飞天的性别总体上经历了男女不同、男女合而为一并最终演变成单一女性的三个不同阶段C.敦煌飞天其实是不能“飞天”的,只是后人依据他们“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才想象他们能够凌空翱翔D.敦煌壁画里那些婀娜的飞天形象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和东方明珠,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历久不衰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飞天之所以成为敦煌艺术的标志,是因为敦煌石窟里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B.北魏时期的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创作上已经开始呈现出向本土化转变的趋势C.从敦煌壁画创作的历史演变进程来看,唐朝的飞天创作是最高峰,由此可见,唐朝时我国绘画艺术达到了最高峰D.五代、宋以后的飞天无所创新,一代不如一代,对后代的影响远远不及唐朝的飞天,已经完全丧失了其艺术价值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南面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传说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①来而记之者已少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并自为其名D.①于人为可讥 ②良曰:“长于臣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C.余之力足以入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是王安石与他的两位朋友和两个胞弟同游褒禅山后所写的一篇独具特色的游记B.文章裁剪有度,详略得当,作者浓墨重彩记叙其游览华山前后洞的经过,而对今人误读“花山”之音则用简笔,惜墨如金C.作者指出只有“有志、有力”并持之以恒、有时还需借助外力的人,才能观赏到人生“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纵观全文,以记游为据,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表现形式与思想内容和谐统一8.请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2分)(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2分)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2)越陌度阡,__________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4)《赤壁赋》中,写作者隐逸江畔,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4分)秋吟(其六)宋·黄庚满眼秋光动客情,小园闲步杖藜轻黄花憔悴应思晋,才遇渊明香便清注】黄庚,宋末元初嘉兴府华亭人,太学生,宋亡不仕,放浪湖海黄庚这首诗,三、四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思台北 念台北余光中①十年一觉扬州梦,醒来时,我已是一位台北人。
②当然不止十年了春去秋来,远方那一座岛城,算起来,竟已住了二十六年了,半辈子的岁月便在那里边攘攘度过,一任红尘困我,车声震我,门铃催我促我,一任杜鹃媚我于暮春,莲塘迷我于仲夏,雨季霉我,溽暑蒸我,台风撼我摇我四分之一的世纪,我眼见台北长高又长大,脚踏车三轮车把大街小巷让给了电单车计程车,半田园风的小省城变成了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而台北也惊见我,如何从一个寂寞而迷惘的流亡少年变成大学生、少尉编译官、新郎、父亲,然后是留学生,新来的讲师,老去的教授,毁誉交加的诗人,左颊掌声右颊嘘声③曾在那岛上,浅浅的淡水河边,遥听嘉陵江滔滔的水声,曾在芝加哥的楼影下,念江南的草长莺飞,花发蝶忙乡愁一缕,恒与江东流水竞长而少年的思念,早如断了线的风筝落在海峡的里面,手里兀自牵一缕旧线生而为闽南人,南京人,也曾自命为半个江南人、四川人,现在,有谁称我为台北人,我也欣然接受④二十多年来,偌大一座台北城,我竟只住过两条闽南风味的小街:同安街和厦门街同安街只住了两年半,后来的二十四年就一直在厦门街如果台北是我的“家城”,厦门街就是我的“家街”了八千多个日子,二十几番夏至和秋分,即便是一片沙漠,也早已住成家了多少篇诗和散文,多少部书,都是在临巷的那个窗口,披一身重重叠叠深深浅浅的绿荫,吟哦而成。
⑤在台北,总觉得自己是“城南人”,不但住在城南,工作也在城南台湾最具规模的三座学府全在城南,我的金黄岁月都挥霍在其中当时年少,曾餍过多少稚美的青睐青眼,西去取经,分不清,身是唐吉诃德或唐僧对我而言,城南古亭区,记忆最密,那“家巷”的左邻右舍,前翁后媼,相习相交,相近相亲出得巷里,左手便是裁缝铺子、理发店、照相馆……闭着眼睛,我可以一家家数过去,梦游一般直数到汀州街口⑥前年夏天从香港回台北,一天晚上,去巷口那家药行买药胖胖的老板娘在柜台后面招呼我,不见老板,我问她老板可好过身了——今年春天”,说着,她眼睛一阵湿,便流下了泪来我也为之黯然神伤,一时之间,不知怎么安慰才好,默默相对了片刻,也就走开了回家的路上,我很是感动,心里满溢着温暖的乡情一问一答之间,那妇人激动的表情,显示她已经把我当成了亲人二十年来,我是她店里的常客,和她丈夫当然也是稔熟的我更想起十八年前母亲去世,那时是她问我答,流泪的是该来的,什么也挡不住,已去的,也无处可招魂留下的是古色的月光,照在城南那一带的灰瓦屋,矮围墙,弯弯绕绕的斜街窄巷;倾泻出一城相思于今隔海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