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社日》.docx
4页古诗词鉴赏《社日》社日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译文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半掩西斜的太阳将桑柘树林拉出长长影子,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 人归去注释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在社日到来时,民众 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不但表达他们对 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一年两稻,故方仲春社日,稻梁已肥稻梁 肥: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粱:古代对粟的优良品种的通称豚栅”句:猪归圈,鸡归巢,家家户户的门还关着,村民们祭社聚 宴还没回来豚栅(tUnzhd),小猪猪圈鸡栖(qi),鸡舍对, 相对桑柘(zh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春社散:春设的聚宴已经散了醉人:喝醉酒的人创作背景王驾进士及第之后,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此诗作于其 归隐之后,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赏析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 秋社此诗写了鹅湖山下的一个村庄社日里的欢乐景象,描绘出一幅 富庶、兴旺的江南农村风俗画全诗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社日的情景, 却表达出了社日的热闹欢快,角度巧妙,匠心独运。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诗的一开始不写“社日” 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这地名本身很诱人,湖的名字使 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 属仲春,田里庄稼丰收在望,村外风光如此迷人,而村内到处是一片 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地,联系第一句描写,描绘出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的景象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 门儿都半掩着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 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这个细节描写是极有表现力的 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参加社日,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后两句写“社日”正题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 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 明天色将晚古代习惯,祭社之处必植树所谓“故园乔木”,即指 社树,它象征乡里,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为社树 的树种此诗的“桑柘”紧扣社日,即此之谓,可见笔无旁鹫同时, 村里植有“桑柘”,说明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 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 人邻里搀扶着回家。
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诗 未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 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 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 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 开的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 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 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 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像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 人把田家生活作了 “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 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这首 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农民的赞赏与热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