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docx
12页第一章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 第一节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 一.土地的概念 1.土地是有空间范围的,包括水平和垂直范围 (1)水平范围:地球的陆地部分,以海岸线为界大陆架是陆地水下的延伸,是不是土地?(2)垂直范围:上部到对流层顶部对流层赤道地区16-18km,两极地区7-9km,平均10-12km下部:风化壳和地下水的深度(模糊)或者人类目前直接探测到的深度(12262m,前苏联) 2.时间: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作用于土地,它们的痕迹会保留在土地当中,随时间而变化,故土地是历史的自然体 3.由多种因素组成,如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人类活动等,故是一个综合体这些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强调人类活动的结果(劳动的物化,具有价值)是否包括社会因素,有争议如,毕宝德先生认为,不包括社会特征(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我认为,作为资源,应该包括社会因素如,地籍、土地法,人口数量、宗教、社会文化都包括在土地当中如土葬习俗(河北曲周农村各家地里都有墓地),风水(风水好,土地价值就高)属宗教 城市化、农村社会保障等。
4.土地概念为: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历史的自然经济社会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二、土地相关概念的辨析 1.土壤 是指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的疏松的表层 区别: (1)土壤是处在风化壳的表层,厚度1-2m,分为A、B、C等发生层次 (2)土壤是土地的一部分(大部分),所有土壤都是土地(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土地包含土壤 (3) 土壤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 (4)土壤的本质是肥力,生长庄稼 (5)土地是在土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土地资源利用的核心是保护农业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2.国土 地球上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区域或地理空间,包括领水(内水和领海)、领陆(岛屿)和领空是排他性的领海为12海里,甚至包括经济专属区领空是领陆和领水之间的空气空间,是飞机和气球等航空器上升的最高点,约35km处一般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公里)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线超过这个高度,就认为是太空的范围 3.景观(landscape) (1)是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特定地域,它是地貌、植被、气候、土壤等多种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综合面貌相当于风景 (2)空间、功能、发生上相互联系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刘茂松,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景观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不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4.生态系统(ecosystem) 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自然综合体以生物为主体 三、土地资源的概念 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目前地球上的土地人类几乎都可以利用,几乎不存在不是资源的土地,因此,土地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日常中两个概念经常混用 第二节土地的属性和功能(本章重点) 一、土地(土地资源)的属性 土地(土地资源)的属性划分为: 然的产物(不是人工合成的) 1.资源属性 土地对人类是有用的,可满足人类的需要,改善人类的环境条件,是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故叫土地“资源” 。
该资源有以下特征: (1)整体性 土地资源作为整体发挥作用,相当于“系统”或“生态系统”因为土地是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整个系统(整体)都会发生变化例如我们采伐山地的森林,不仅会直接改变林木和植物的状况,同时必然要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对野生动物,甚至对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当地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产落后状态,而且造成黄河下游的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 (2)多用途性 它既是农业生产资料,又是人类活动空间;既可作为农用,又可作为城建、交通、国防、旅游等非农业利用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粮食(耕地) (3)生产性 土地具有生产力,可以生产出人类需要的动植物产品特别是粮食土地生产力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前者是自然形成的,是自然的、固有的性质后者是人工产生的,和技术水平有关;主要表现为对土地限制因素的克服和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水域:养殖;空间:盖房;地下:开矿.) (4)面积的有限性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世界土地面积有限。
目前世界人口正在急剧增加,每年新增人口7800万,2022年底,人口达到66亿(德国专家估计)预测2022年,人口将达到70亿,对土地资源产生极大压力联合国提出0.795亩是耕地的警戒线,2022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人均耕地1.4亩湖北人均耕地0.84亩,2022年1月,湖南省耕地数量为5700万亩,人均耕地0.85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为392万亩,每年新增建设用地15万亩,可补充耕地12万亩/年,预计2022年,共需新增建设用地225万亩,其中,占用耕地超过100万亩,那时,湖南人均耕地将低于0.8亩 地球上的土地已瓜分完毕现许多国家均宣布2022年前后探测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如,美国、日本、印度等(氦3丰富) (5)位置的固定性 分布在地球各个不同位置的土地,占有特定的地理空间这一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每一块土地的绝对位置(经纬度)是固定的,包括地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空间 ②各块土地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的固定性当然,交通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相对固定性,但交通条件改变后土地又表现出新的相对固定性 ③每一块土地所处的环境及其物质构成,也是固定的。
例如处于不同水热条件下的农用土地,欲完全改变其环境状况和物质构成,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6)区域差异性 ①位置的差异(影响资源的利用价值如旅游资源的开发,距离远近不同,价值不一样;沙漠的利用) ②自然组成要素与综合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它决定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与改良要因地制宜 ③质量差异(以色列大使感叹新疆和以色列虽然都是干旱地区,但新疆的自然条件比以色列好) (7)时间变化性 土地的固有性质和生产特征随时间而变化,即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和死亡;土壤的冻结与融化,河水的季节性泛滥,气候的季节性变化等土地的时间变化又与空间位置紧密联系,因为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土地,它的能量与物质的变化状况是不相同的如,不同纬度的土地,变化不一样 (8)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①再生性 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可更新性如,土地上的生物,死亡后可重新生长;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被植物消耗后可补充;陆地上的淡水,可不断的循环补充;土地对于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在合理的利用条件下土地的组成因素、环境和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即“治之得宜,地力常新”。
②非再生性 土地的某些资源,是有限的如矿藏、深层地下水等,物种消失后不可恢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年报《生命行星报告》中提出“生命行星指数”,作为测量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指标该报告称,1313种被追踪的物种自1970年以来减少约30%,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695种陆地动物,其数量平均减少55%海洋物种的数量平均减少25% 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土地的再生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某一阈值时,平衡被打破,土地的再生性就会丧失就会出现水土流失、沼泽化、盐碱化、沙漠化等一系列的土地退化,使土地生产力下降,使用价值减少土地的有些性质,如土地质量,破坏后恢复很慢(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在短时间内,也可认为是不可再生的 2. 生态属性 (1) 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对自身的状态、性质具有稳定和调节的作用 (2) 净化作用 污染物在土体中可通过淋失、分解等降低浓度;或经沉淀、胶体吸附等作用,变为难以被植物吸收的形态,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或通过生物和化学降解,变为毒性较小或无毒性营养物质据报道,如果处理得当,土地对BOD、COD、TOC三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效率可达80%以上。
当然,土地的净化功能是有限的,必须在其容许的范围内进行 (二)经济属性 土地被人类利用,成为土地资源就具有经济属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资产属性 土地资产,简称为地产(Estate in Land),具有如下特性: (1)稀缺性 ①土地总面积有限,特别是耕地物以稀为贵,故有价值,可用以交换 ②指在某一地区、某种用途的地产供不应求,形成了稀缺的经济资源例如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用地,具有特殊景观的旅游地产,都存在着供应的稀缺问题由于稀缺引起经营垄断,出现买卖和地价上涨 (2)土地价值和价格的二重性 ①土地的价值: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自然的土地只是劳动对象,不是劳动产品,因此没有价值 自然的土地一经开发(利用),投入了劳动和资本,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形成价值,变为“土地资本”,因为不可移动,也叫固定资产投入更多的劳动(建设、培肥),具有增 值性 自然的土地与劳动(土地资本)结合为一体后,土壤的原始特征仍然存在,仍然是劳动对象;两者的结合使土地产生了双重特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固定资产。
土地的这种双重特性,使土地的价值产生了二重性:非劳动价值和劳动价值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②土地的价格 按照劳动价值学说,自然的土地是无价值的但具有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时,它以虚幻的形式转化为价格,马克思称这种虚幻价格为资本化地租所以土地的价格可表示为:土地价格=虚幻价格(自然的土地物质)+真实价格(土地资本) =自然土地物质的非劳动价值价格+土地资本的社会价值价格 =自然的土地价格+利用后凝结劳动的价值的价格 以上是理论分析,缺乏可操作性实际土地价格的计算可采用下列公式: 土地价格=地租÷还原率 土地所有权价格=年收益/贴现率 土地使用权价格=年收益/贴现率×[1/(1+贴现率)] (3)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是不动产由此派生出两个特征: ①土地产权的流动时,地产的空间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这是地产与机器、设备等财产所不同的特征 ②由于位置不同,地产的使用价值也不同 (4)流通的特殊性 地产像其它商品一样可流通但由于位置固定,地产实体本身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而是以“证书”形式流通,进行产权交易。
为此,国家要制订相应的法律,保障地产“证书”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