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传播结构变化研究-基于北京市15所高校的实证调查.docx
10页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传播结构变化研究基于北京市15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摘要:本文基于一项北京市15所高校3000名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当前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种基于社交网络基础之上的大学生信息获取与传播的“三明治型”模式正在形成这种模式的最底层结构是信息技术网络,中间层是人际关系网络与信息技术网络相融合而形成的社交网络,最上层是复杂多样的信息流关键词:信息获取,社交网络,“三明治型”模式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网络社会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13YJA710055);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专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014Z21037)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我国正式成为联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已逾20年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演变和网络信息环境的变迁,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也经历着动态发展的历程有研究认为,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实践发展阶段,即以WWW网站为代表的“内容传输技术”使用阶段、以“群体互动技术”为特征的校园BBS社区发展阶段和“用户个性化技术”为特征的社交网络新阶段。
①当前以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应用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新型网络媒介的个人化、扁平化、自组织等文化特性带来社会交往方式、组织形态、文化生活以及价值观念的新变化尤其是对于走在互联网使用前列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新媒体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迫切需要开展及时、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分析本研究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行为,以2014年北京市15所高校的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作为分析基础这15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调查对象涵盖了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类学生群体,调查内容以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为主题,设置了针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社交网络状况、信息获取方式等不同方面的问题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7份,问卷有效率达92.23%调查对象中男生为1368人,女生为1384人,缺失案例数值15份本科学生人数为1871人,占总人数的68%,硕士学生人数为691人,占总人数的25%,博士学生人数为191人,占总人数的7%。
调查对象中人文社会类专业学生人数占比为40.7%,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人数占比为48.5%,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人数占比为6.4%,其他类专业学生人数占比为4.4%本研究运用SPSS工具对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二、基本状况分析(一)互联网是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1.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依赖调查显示,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比较严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多数大学生网络接触年限较长数据分析显示,网龄不到1年、1—2年、2—4年、4—6年、6年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2.5%、4.6%、15.3%、28.1%、49.4%结果表明,当前多数大学生(77.5%)接触网络年限超过了4年,接近一半的大学生有着6年或者更长时间的网络接触年限超过半数大学生每天上网频率不低于4次数据分析显示,当前大学生每天上网的频率较高,大学生每天上网次数为1次或更少的大学生人数百分比为9.1%,每天上网次数在4次以上的大学生人数百分比为51.8%,即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次数不低于4次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较长,超过1/3的大学生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主要体现在每天的上网时间。
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不超过1小时的人数百分比只有9%,每天上网时长在1—4个小时的人数百分比为55.4%,每天上网时长在4—8个小时的人数百分比为26.9%,调查显示有8.7%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2.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以网络为主,传统媒介为辅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远远超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了细化分析,本研究把信息内容分为校园热点和国内外重大事件、评论类信息和理论类信息等不同类型,对各类信息的传播渠道进行具体考查数据分析表明,对于校园热点信息的获取,大学生选择网络渠道的百分比为55.98%,而传统媒体被选择的百分比为11.97%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而言,大学生选择网络渠道的百分比为74.13%,选择传统媒体的百分比为23.20%对于评论类信息内容,大学生选择网络渠道的百分比为75.79%,选择传统媒体的百分比为20.27%对于理论类信息,大学生选择网络渠道的百分比是58.64%,选择传统媒体的百分比为21.27%总体而言,无论是校园热点、国内外重大事件,还是相关的评论类信息或理论类信息内容,大学生获取信息都显著地表现出对于网络渠道的偏好。
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被视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和电视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力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表1所示,除了校园热点信息外,传统媒体在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上的占有率都在20%以上,这个数据与研究者在2003年基于清华大学的一项调研结果相比,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有所增加,②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当前传统媒体在网络环境下不断创新与变革的效果表1 大学生各类信息获取途径百分比校园内热点国内外重大事件评论类信息理论类信息网络渠道55.98%74.13%75.79%58.64%传统媒体11.97%23.20%20.27%21.27%其他渠道32.05%2.67%3.94%20.09%(二)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的各类网络信息渠道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了具体考查社交网络在大学生信息行为中的作用,本研究对大学生信息获取的各种网络渠道进行了细化的分类,分为学校新闻信息网站、校园BBS、主流媒体新闻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大型商业门户网站(搜狐、新浪、凤凰网等)、人人网、微博、等不同渠道,并针对不同类型信息内容调查分析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状况1.校园热点信息内容的渠道传播状况首先对于校园热点的信息传播渠道状况进行分析,比较了三类校园信息渠道的差异。
这三类途径分别是:(1)学校新闻信息网站;(2)大学生社交网络,包括人人网、微博、和BBS;(3)大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组织传播,包括口头交流和组织通知数据分析显示,社交网络被选择的频次为3431,占总选择频数的41.42%;而选择以社交网络作为第一位的信息获取渠道的百分比达到45.64%这些数据说明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校园热点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具体如表2所示表2 大学生获取校园内热点时前三位渠道选择频数百分比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总体学校信息网站27.9%23.74%28.22%26.68%社交网络45.64%42.82%35.52%41.42%口头交流25.4%31.4%32.23%29.74%缺失值1.04%2.02%3.36%2.15%2.“学校以外事情”新闻信息的渠道传播状况我们进而分析大学生获取“学校以外事情”的网络渠道选择,把信息内容具体分为国内外重要事件、社会热点以及相关评论类信息,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渠道进行具体分析数据结果如表3显示,总体而言,对于国内外重要事件和社会热点的信息内容,社交网络被选择的频次为2786,占总选择频数的33.56%,其次为大型商业门户网站,但与之相差11个百分点。
这说明社交网络对于大学生知晓社会重大事件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第一位的信息获取渠道的选择上,大型商业门户网站占有28.04%的比例,占据第一名的位置,这说明在重大新闻事件过程中,大型商业门户网站对于大学生群体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其议题设置的作用不可小觑表3 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的前三位渠道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总频数传统媒体27.03%18.17%24.39%23.2%主流媒体新闻网站17.49%23.45%13.15%18.3%大型商业门户网站28.04%20.81%18.75%22.53%社交网络26.20%34.95%39.53%33.56%缺失值1.22%2.6%4.15%2.66%3.社会热点评论类信息内容的渠道传播状况在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过程中,围绕事件的网络观点和意见是社会舆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年大学生形成价值判断和立场观点的重要舆论基础那么,哪些网络媒介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评论类信息渠道的选择上,社交网络被选择次数为2615次,占总选择频数的32.50%,在大学生获取评论类信息的各类网络渠道中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商业门户网站,占23.42%。
可以看出,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评论性信息内容的首要来源同时数据分析也显示出,传统媒体在意见传播中的影响力毫不逊色,在重大事件的舆论传播过程中,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是大学生获取评论观点和意见的第一位来源渠道这说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着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也是当前我们做好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利条件表4 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的评论和意见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总频数传统媒体27.68%15.37%19.56%20.92%主流媒体新闻网站18.34%24.76%14.02%19.11%大型商业门户网站26.14%22.91%21.06%23.42%社交网络26.18%33.07%38.58%32.50%其他0.1%0.18%0.65%0.33%缺失1.45%3.69%6.12%3.71%(三)逐渐超越微博、人人网,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社交网络1.成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社交网络平台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广泛使用的社交网络主要是人人网、微博、三大平台其中,成为当前大学生使用率最高的社交网络平台如表5的数据分析,从使用率来看,从不使用的大学生人数比例为16.8%,从不使用人人网的大学生人数比例为22.6%,从不使用微博的大学生人数比例为29.8%,从使用强度来看,53.1%的大学生经常或是总是使用,32.3%的大学生经常或总是使用人人网,29%的大学生经常或总是使用微博。
结果表明,对于当前的三类主要社交网络平台而言,大学生使用最多的是,其次是人人网,再次是微博表5 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情况从不使用偶尔使用有时使用经常使用总是使用人人网22.6%30.4%13.4%23.3%9.0%微博29.8%26.8%12.2%20.1%8.9%16.8%16.0%12.7%31.6%21.5%2.不同类型社交网络在信息聚合和用户群体上的差异图1 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获取各类信息的差别本研究将信息内容分为事实类信息、评论类信息和理论类信息,比较大学生在获取各类信息内容时对、微博和人人网的选择状况数据分析的结果如图1所示:人人网在校园热点的信息内容传播中占据优势位置,这与人人网从校内网发展而来,其定位侧重于高校学生网络社区有关而微博平台则在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的评论类信息传播中具有优势位置,这与微博的媒体属性和大众传播功能有。
